?

杵針聯合中藥泥灸在寒濕痹阻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病人護理中的應用

2024-03-11 01:55黃揚云楊信強吳靖敏馮榮璋杜俊毅
循證護理 2024年5期
關鍵詞:直腿阻型手法

黃揚云,楊信強,吳靖敏,梁 波,馮榮璋,杜俊毅

玉林市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廣西537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臨床常見的脊柱病,主要表現為纖維環破壞、椎間盤變性等,髓核組織從破裂的纖維環處脫出,刺激或壓迫脊神經或馬尾神經,引起腰腿痛、大小便失禁等癥狀[1-3]。LDH屬中醫“痹證”,分為氣滯血瘀證、寒濕痹阻證、濕熱痹阻證、肝腎虧虛證等多種證型,以寒濕痹阻型多見[4-5],病人臨床表現為腰痛(陰雨天或著涼時痛感加重,活動后疼痛減輕)、下肢麻木、無力、發冷等。發病初期,大多數LDH病人會選擇保守治療方式緩解癥狀[6]。中醫適宜技術是保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穴位貼敷、中藥熱熨、中藥熏蒸、艾灸、拔火罐、經穴推拿等[7-9],多種療法聯用及特色療法治療LDH在臨床上較常見。杵針作為特色療法之一,兼有針刺和按摩之長[10-11]。中藥泥灸是在人體特定部位通過泥藥熱灼和熨燙,達到防病治病效果,同時具有熱療、藥物治療和穴位刺激綜合療效[12]。研究表明,中藥泥灸治療疼痛性疾病療效較好[13],但杵針聯合中藥泥灸在LDH中的應用尚未檢索到,我科嘗試對LDH病人在杵針治療后給予中藥泥灸緩解相關癥狀,取得了良好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7月—2021年12月在玉林市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頸肩腰腿痛科住院且符合寒濕痹阻證的LDH病人109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54)和觀察組(n=55)。依據《腰椎間盤突出癥》與《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LDH的診斷標準[14]確診,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玉林市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批號:2021011),所有病人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表1 兩組寒濕痹阻型LDH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杵針療法。本研究經查閱文獻和針灸專家參與、咨詢1名杵針專家,最終確定選穴:以腰陽關八陣、河車路命強段,局部取委中、昆侖、環跳,承山[15]等穴位為主要施術部位;采用銅質太極牌杵針(成都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培訓中心生產,共4件,即七曜混元杵、五星三臺杵、奎星筆、金剛杵),行針手法選擇點叩法、升降手法、開闔手法、運轉手法、分離手法[16],治療時間為20~25 min。5 d為1個療程,共4個療程,2個療程間休息2 d。

1.2.2 觀察組

先給予杵針療法,后給予中藥泥灸治療,杵針治療部位、方法同對照組。中藥泥灸治療:采用本院自制中藥藥粉(組方藥物包括鷹不撲、穿破石、走馬胎、朱砂根、黃柏、豨薟草、大黃、白芷、姜黃、五月艾、兩面針、石楠藤等)加水混勻后蒸熱成藥泥,用手背試溫,待泥灸溫度合適(30~40 ℃)后取適量藥泥,將其涂在病灶處或阿是穴為中心的腰部或腰背部,藥泥外面予保鮮膜覆蓋,用搟面杖按揉將藥泥均勻搟平,厚度約1 cm,并與皮膚充分黏合,藥泥覆蓋范圍要超過治療部位;最后用遠紅外線儀(重慶市國人醫療器械有限公司,HW-L-1型)對施灸部位進行照射,燈距為30~60 cm,高度以病人感覺微熱,能耐受進行調整,治療時間25~30 min,治療后可取下泥灸,清潔治療部位皮膚,向病人交代注意事項。5 d為1個療程,共4個療程,2個療程間休息2 d。

1.3 療效觀察

1.3.1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14]進行評定。治愈:腰腿部位疼痛消失,椎體旁邊沒有壓痛和放射痛,腰部能夠自由活動,直腿抬高試驗能夠達到85°左右;顯效:腰腿痛大部分消失,無椎旁壓痛、放射性疼痛,腰部活動無明顯不適,直腿抬高試驗70°以上;好轉:腰腿痛部分消失,椎旁疼痛減輕,壓痛、放射性疼痛改善,腰部運動改善,直腿抬高試驗30~60°;無效:癥狀不緩解,直腿抬高試驗無改善。

1.3.2 疼痛程度評價

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在紙上畫一條10 cm的直線,從“0”到“10”每段數字間顏色逐漸變深,用0~10的數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共0~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無法耐受的劇烈疼痛[17],評價時要求病人根據自己的主觀感受在漸變線上做記號,并以分數表達疼痛程度。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不影響睡眠;4~6分為中度疼痛,輕度影響睡眠;7~10分為重度疼痛,疼痛導致不能睡眠或從睡眠中痛醒。

1.3.3 腰椎功能評價

采用日本骨科協會(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下腰痛評分[18],于治療前、治療30 d后對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評價。滿分為29分,評價等級:優為25~29分,良為16~24分,中為10~15分,差為<10分。JOA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

1.3.4 直腿抬高角度評價

病人仰臥,雙下肢平伸,檢查者一手扶住病人膝部使膝關節伸直,另一手握住踝部并慢慢抬高,直至病人產生下肢放射痛為止,記錄此時下肢與床面的角度,即為直腿抬高角度。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病人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

2.2 兩組病人治療后JOA優良率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治療后JOA優良率比較

2.3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VAS、JOA及直腿抬高試驗結果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病人治療前后VAS、JOA和直腿抬高試驗結果比較

3 討論

3.1 寒濕痹阻型LDH所致腰痛的發病機制及中醫治療

LDH是臨床較常見的骨科疾病,臨床表現為腰腿疼痛,在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中較為常見,總體發病呈年輕化趨勢[19-21]。西醫認為,LDH發病機制包括機械壓迫學說、化學炎癥學說和自身免疫學說[22]。LDH屬中醫“腰痛”“痹證”“腰脊痛”范疇,該病的發生既與外傷導致的氣血瘀滯經絡相關,又與肝腎虧虛致腰府功能失調,風、寒、濕熱之邪乘虛而入有密切聯系。廣西地處我國南方地區,冬季寒濕,夏季炎熱,當地居民貪涼喜冷飲,致寒濕內侵,寒濕之邪易阻遏經脈,不通則痛,故寒濕痹阻型LDH比較常見[23]。寒濕痹阻型LDH病人臨床表現為腰痛寒重,轉側不利,安靜平臥時疼痛不能減輕,受寒或陰雨時加重,四肢冰冷,舌色蒼白,苔白膩,脈重而緩。病因是風寒濕邪氣入侵,風寒濕困,氣血不通,經絡阻滯,不通則痛。亦屬于經筋病,多數屬督脈、膀胱經、膽經及腎經病變,病機在腰脊,根本在腎;但腰乃腎之府,若正氣不足,則風寒濕邪侵襲可誘發腰腿痛[24]。寒濕型LDH病人病程長,遇寒濕疼痛加重,病情纏綿,中醫治療以除濕散寒,止痛通絡,兼補益肝腎為主[25],治療方法包括針刺、艾灸、耳針、拔罐、推拿、刮痧等,以及中醫特色療法,如經驗效方、頭針、腹針、腳踝針、特色經驗針法、特色推拿手法、杵針療法。

3.2 杵針對改善寒濕痹阻型LDH所致腰痛的作用

杵針療法是用特別制作的杵針工具,以獨特的行針布陣手法作用于人體。治療LDH病人時,選擇腰陽關八陣,以腰陽關穴作為中宮,腰陽關到大腸俞之距離為半徑,形成八陣穴。在此穴上,運用杵針技法、點叩手法,具有溫腎助陽之功[26-27]。河車路命強段:從命門穴至長強穴為中線,第1條線以中線脊柱旁開各0.5寸,第2條線以中線脊柱旁開各1.5寸,第3條線以中線脊柱旁開3寸,第2條線是足太陽膀胱經內巡行路線,第3條線是足太陽膀胱經外巡行路線。在河車路命強段,運用升降手法,可溫散寒濕。腰腿痛屬經筋病,多為感受六淫外襲及勞損所致,反復損傷會在肌組織應力點出現筋結點,筋結點反復損傷,尤其有“橫絡”則為筋結病灶點。杵針療法針具不刺進皮膚、組織、肌肉,操作時行針者在筋結點施以一定力度的點、按、撥、推、摩等手法,既有針刺優點又有按摩長處。對筋結點起到剝離、松解粘連作用,對主要肌肉及協同肌肉起到解除肌肉痙攣、促進局部組織的循環代謝。八陣穴、河車路命強段、環跳、委中等穴位均在腰脊督脈、膽經、膀胱經、腎經上,諸穴配伍,達到疏通經絡、氣血通暢之功效。

3.3 中藥泥灸配合遠紅外線治療在改善寒濕痹阻型LDH所致腰痛的作用

中藥泥灸是在人體特定部位通過泥藥熱灼和熨燙刺激,達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該方法是在我國傳統中藥蠟療技術基礎上演變發展而來[28]。本研究采用自制藥泥方,方中鷹不撲、穿破石、走馬胎等有祛風利濕、散瘀止痛、強筋骨之功效;朱砂根、黃柏、豨薟草、大黃、白芷等有清熱解毒、通經絡之功效;姜黃、五月艾、兩面針等有散寒止痛、溫通經絡之功效;石南藤等有壯腰腎、強筋骨之功效。諸藥配合共湊活血止痛、祛風散寒、通經絡、壯腰腎、強筋骨功效,可緩解寒濕痹阻型LDH病人的癥狀。遠紅外線的熱效應能夠引起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增加對特定組織的營養供應,促進組織修復,清除體內毒素,同時降低感覺神經興奮性,提高病人的疼痛閾值,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功效[29]。大量試驗研究表明,遠紅外線具有良好的鎮痛作用,對于慢性疼痛(如慢性腰頸肩痛、纖維肌痛綜合征、痛經等)具有良好的療效[30-32]。操作時多種中藥藥泥通過泥藥熱灼和熨燙刺激,配合紅外線照射,促進血液循環與淋巴循環,緩解和消除肌肉痙攣,增強組織代謝及藥物吸收能力。此外,還能引起大腦皮質抑制性擴散,使神經系統興奮性變弱,起鎮痛、鎮靜作用。該操作通過熱療能充分發揮中藥的藥效,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杵針聯合中藥泥灸在改善寒濕痹阻型LDH所致腰痛的優勢與不足

本研究將杵針及中藥泥灸有機結合,觀察組先予杵針療法松解筋結,疏通經絡、氣血,再予中藥泥灸治療,泥灸治療過程中運用遠紅外線治療儀對病灶處照射,可以在治療慢性疼痛的基礎上保持局部溫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抑制炎癥因子,增加滲透性,增強藥物吸收。三者合用,共奏溫經通絡、祛風散寒、扶正祛邪之功效。

本研究的不足:1)本研究樣本量少,需要進一步進行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提高評估準確性。2)護士杵針理論及手法操作能力相對薄弱,需擴展杵針在護理中的應用及深入研究,保證預期效果。

4 小結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4個療程后,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JOA評分高于對照組,直腿抬高試驗角度明顯高于對照組,疼痛評分改善明顯。說明杵針聯合自制中藥泥灸治療寒濕痹阻型LDH的療效更佳,病人的癥狀得到有效控制,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為寒濕痹阻型LDH病人提供一種安全、有效的中醫外治方法。綜上所述,杵針聯合中藥泥灸能改善寒濕痹阻型LDH病人疼痛程度,發揮了中醫綜合治療優勢,且操作簡單、安全有效,發揮了中醫護理的特色與優勢。

猜你喜歡
直腿阻型手法
蝎芷膏治療濕熱瘀阻型臁瘡的臨床觀察
層遞手法
三伏貼貼敷治療寒濕痹阻型膝骨關節炎的臨床觀察
緩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加強膝蓋鍛煉 提高耐寒能力
為什么醫生讓“直腿抬高”
七步洗手法
寒濕痹阻及濕熱痹阻型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腕關節MRI表現的相關性研究
直腿坐強腰腎
直腿抬高試驗在臨床中的診斷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