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創改開”到“穩進立”:彰顯經濟大省更多擔當

2024-03-11 01:35蘭建平
浙江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浙江經濟

文/ 蘭建平

確保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在“穩、進、立”三個字破題立論,穩得有底氣、進得有力度、立得有依據

2024年經濟工作怎么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浙江要“真正扛起經濟大省挑大梁的責任擔當”。貫徹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重點在于科學精準把握經濟工作的科學性、規律性,結合經濟運行的實際,精準施策、主動應對,牢牢把握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

2023年,浙江經濟發展實現6%左右的增長,之所以能夠在東部各省中走在前列,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于省委、省政府“創、改、開”的科學布局和精準施策。全省經濟以“三個一號工程”為牽引、“十大重大工程”為支撐,“8+4”政策體系為重點,注重重大項目、重點企業、重要平臺、重點領域,在不確定的形勢下,實現了最大的確定性發展。

展望2024年,確保浙江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在“穩、進、立”三個字破題立論,穩得有底氣、進得有力度、立得有依據。

科學把握“穩、進、立”的內在邏輯

“穩中求進”是一以貫之的工作總綱。自2013年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始終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體現出經濟工作思路的長期性、穩定性、延續性?!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前提和支撐。在具體工作目標層面,做好“穩”就是要堅決防止經濟增長滑出合理區間,三大產業、“三駕馬車”要平穩運行、均衡發力。

“以進促穩”是面對復雜新局面的有效舉措。此前兩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堅持穩字當頭”,而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表述改為“以進促穩”,更加強調了“進”的力度。這是站在新階段、面臨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從國際看,全球經濟仍將潛伏在低增長周期,多家國際機構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增速跌破3%,全球化格局面臨巨大挑戰,我國及浙江在全球經濟中的定位、參與國際分工的方式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從國內看,疫情轉段的“釋放效應”逐漸消退,內需不旺、信心不足等結構性、長期性問題逐漸凸顯。經濟發展面臨“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局面,“穩”的基礎不能靠“無為而治”,必須要以“進”的姿態主動謀劃作為,帶動經濟活力恢復提升。如2023年外貿出口,主要經濟大省出現負增長,而浙江外貿經濟展現了強韌性,實現了較高增速。這主要得益于浙江政企合力進取,主動出擊,開展“千團萬企”全球“搶訂單”行動,穩住了歐美傳統市場基本盤,同時開拓了東南亞等新興市場。

“先立后破”是逐步搭建起新發展格局的體制機制。在長期改革過程中形成的“摸著石頭過河”以及“漸進試點”等做法,就是“先立后破”的范例。這就要求在經濟工作中,要先把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新動力“立”起來,同時舊的經濟發展方式、處于衰退或調整轉型階段行業在“破”的過程中,要注意度的把握。在新動能尚未形成、新模式并未確立之前,不宜對改變舊動能、打破舊模式操之過急,要兼顧短期和中長期目標之間的協調性。如當下的房地產行業需要在深度轉型過程中守牢“不出問題”的底線,穩步逐步“立”起行業發展的新模式。

“穩”是主基調,是大局;“進”是方向,是方法;“立”是機制,是保障。2024年經濟工作要主動為“進”培育力量、把握方向、開辟道路,在關鍵領域有所突破,從而實現更加堅實、更有活力的“穩”,實現“穩”和“進”的良性互動;要提升“立”的優先級,對“破”舊的影響有所控制,在保障動能可持續的基礎上推進動能轉換與結構性改革。

以“新”破題,統籌“穩、進、立”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進步永無止境,經濟發展的動力永不停步。在技術進步逐步進入“后摩爾時代”的背景下,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成為必然的選擇。以新技術、新模式、新產品等,為“穩、進、立”提供最大的正能量。

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新型工業化。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要搶抓科技創新機遇,構建新質生產力,實現從“效率型”經濟向“創新型”經濟的轉型和跨越,推動更多有技術“護城河”的制造業企業成為新質生產力培育的引領力量。制造業技術的進步,變的永遠是制造方式、不變的永遠是高效率、高質量。走新型工業化,建設先進制造業基地,圍繞“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關鍵技術短板,引導企業、高??蒲性核摵瞎リP,共建創新聯合體。強化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制定創新財稅政策及國有投資基金容錯機制,支持科技類私募股權管理機構發展,引導資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民營”。強化“專精特新”培育,為“專精特新”企業擴產、增資、新建項目提供與招商引資項目對齊的優惠政策,并完善“專精特新”企業上市引導服務。同時,要高度重視勞動力數字素養的提升,大力培育數字工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為生產力第一要素作用。

以新技術支撐經濟新跨越。在后工業化時代,很多技術發展進入“拐點”時代,新技術的不斷迭代,催生新產業發展。新材料技術、能源技術、數字技術、生命技術以及科學技術的快速產業化,形成了新質生產力最突出的特征。美國的“無盡前沿法案”,力圖在新技術領域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要加強對新興科技前沿領域的研判和布局,大力推進人工智能技術產業化,并與實體經濟進行融合。2023年,火爆全球的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在產業與經濟領域,就是要從目前的通用領域逐步細化到產業領域,重點關注相關產業的成長。要積極規劃建設各類人工智能驗證基地,培育領先的產業大模型,培育更多類型的獨角獸企業。針對國家推進平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激發平臺經濟內生活力,引導平臺經濟專精自身主業,深化領域內技術、模式和標準體系的創新,同時拓寬社會應用面,以場景應用帶動技術與模式的雙創新,切實提升平臺經濟的硬核實力。

以新消費拓展新市場。消費相對不足,既有后疫情時代“疤痕效應”的影響,更有消費場景創新乏力的問題。推動巨大需求轉變為市場拉力,要把握和適應居民消費需求服務化、多樣化、個性化的趨勢,發力新的消費賽道,創造新的消費場景,擴大有效市場規模。如大力發展舒適型、悅活型服務消費,加快完善休閑旅游、文體健身等服務消費體系建設,提升養老、托育、家政等服務供給質量。通過深化服務業開放,加快引進金融保險、醫療健康、賽事活動等高端服務,增加高品質、國際化服務消費供給。要在拓展國際市場中,推進產品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升級。作為C端產品出口大國,從產品出口到品牌培育,如支持培育類似喜茶(HEYTEA)、希音(Shein)、極兔速遞(J&T)發展,穩住歐美市場份額。

以新定位開辟外貿新大陸。2023年前10個月,浙江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10.2%,高出全國7個百分點;對東盟、中東、拉美和非洲等新興市場的進出口,全部實現高于面上整體的增速。通過駕馭全球貿易格局演變趨勢,立足在國際產業鏈價值鏈上更高階的新定位,不斷開辟外貿的“新大陸”。要支持企業做強中間品出口,掌控關鍵環節,提升中間產品附加值。搶占國際市場新增長點,推動省內國企和龍頭企業“造船出?!?,在東盟、“一帶一路”沿線等國家建立產業園、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和營銷網絡,帶動更多中小企業共同拓展新興海外市場。

以新穩態構建房地產新模式。房地產行業在經濟總量中占比份額大、涉及鏈條長,并仍將處于深度調整的復雜階段,需要以客觀嚴謹的態度和高度的風險意識,逐步構建起行業發展新模式。做好風險應對分類施策,對資金流健康、建房質量過硬、工期把控嚴格的房企“優等生”,從拿地、審批、貸款等多方面給予支持,這同時也有助于降低交樓風險、提振購房者信心;對風險較高的“次級房企”,提早摸排浙江內與其關聯的供應商情況,形成風險應對預案。同時鼓勵房企探索新商業模式,將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融入房屋建筑中,建設高品質智能住宅,發展養老托育、公共食堂等項目,推動開發商向運營服務為主的盈利模式升級。

在“穩進立”中彰顯經濟大省挑大梁的擔當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時提出了浙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目標新定位。作為經濟大省,要為全國經濟的穩進提質作出更大的貢獻。

“穩”在擴大在全國經濟中的份額,展示主動擔當。在經濟總量上,2023年,浙江GDP增速有望高于全國1個百分點左右,絕對量占全國份額比重將延續近年來不斷提升的勢頭。制造業與民間投資遠高于全國平均,領跑東部經濟大省。在外貿出口上,浙江占全國份額反超江蘇上升至全國第二,寧波舟山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3.24億噸,同比增長4.9%,連續15年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在目標設定方面要繼續“自我加壓”錨定高于全國整體、“跳一跳能夠著”推動浙江在全國經濟中的份額進一步提升,為全國“穩”的大局多做貢獻。

“進”在硬核技術,爭做全國經濟創新力的“硬核擔當”。硬核科技要力求突破,聚焦創新鏈的技術瓶頸和產業鏈斷鏈斷供的風險點,深度對接國家工業“強基工程”,在芯片、云計算、人工智能、關鍵生物技術等科技前沿領域加快突破,奮力“在以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上走在前列”。要加速推進硬核重大項目,扎實推進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用足用好“8+4”經濟政策體系,充分發揮“4+1”產業基金撬動作用,全力支持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和企業投資擴產。要不斷深化硬核改革,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優化營商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共同富裕建設等重點領域不斷深化改革舉措,大膽探索創新,為全國的“進”貢獻浙江力量。

“立”在數字要素深化改革上,扛起全國經濟的“流量擔當”。在線上,充分挖掘互聯網數據流量,激發數據要素的乘數倍增效應,重點是緊密結合國家“數據要素×”行動計劃,在工業制造、現代農業、商貿流通、金融服務、醫療健康等領域,利用好數字化改革實戰實效的良好基礎,搶先打造一批應用場景,占據生態位。在線下,做精浙江特色文化IP,打造集地方美食、文藝演出、特產零售等多元素融合的體驗場景,打造旅游“爆款”,發揮后亞運時代的“賽”“會”作用,發揮人流集聚效應,賦能城市發展和消費。面向國際,繼續縱深推進“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利用好浙商、浙僑資源,為跨境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提供便利,讓“地瓜經濟”的“藤蔓”延伸更遠、營養更足,為全國的“立”貢獻浙江智慧。

猜你喜歡
浙江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Mother
掃一掃閱覽浙江“助企八條”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Dave Granlund's Cartoons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分享經濟是個啥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雙下沉、兩提升”之路
擁抱新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