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視角下小學低年級語文自主閱讀活動的實施

2024-03-13 07:52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三沙中心小學李青青
天津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課標創設文本

■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三沙中心小學 李青青

閱讀是語文教學最主體的形式,學生只有具有閱讀興趣、掌握多樣的閱讀方法,才能適應長期的語文學習,并不斷汲取豐富的知識、發展多種思維、塑造優秀的品質,獲得綜合成長。在小學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引,從情境創設、學生思維的啟發、集體活動的開展等角度入手,構建生動高效的自主閱讀模式。

一、立足情境創設實施自主閱讀

(一)創設猜想情境,激發閱讀好奇心

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不足,缺少自主閱讀經驗,在課堂中經常存在焦慮心態,不能保持積極的閱讀興趣。新課標倡導教師要創設豐富多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想象力。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生活事物等資源的融入構建有趣的情境,讓學生根據個人的見解對課堂知識進行美好猜想,產生通過閱讀驗證個人猜想的意識,以此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閱讀狀態。

例如,在閱讀《沙灘上的童話》一文時,教師可以創設猜想情境,激發學生閱讀的好奇心。首先,利用生活事物創設猜想情境。比如,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樹枝、沙土這些生活事物圖片,并與學生做如下交流:“作者和小伙伴們在使用這些物品做游戲,大家可以想一想他們會怎樣玩耍呢?”一些學生猜想作者使用樹枝編織成花環,用沙土堆積成圍墻,和小伙伴們玩捉迷藏的游戲;一些學生猜測作者和小伙伴們用樹枝在沙土上畫出了美麗的圖案。教師繼續提問:“作者到底用這些物品來做什么呢?我們怎樣知道哪位同學猜想的是正確的呢?”學生對這一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積極投入到閱讀中。其次,教師利用視頻資源創設猜想情境。比如,播放含有城堡、公主、飛機等童話元素的動畫片視頻,并與學生做如下交流:“大家猜一猜這里會發生什么故事呢?公主會遇到危險嗎?”一些學生設想公主和一群兒童在愉快地生活;一些學生設想一群勇士通過闖關解決了困難,救出了公主。教師可以進行以下表達:“我們看一看哪位同學猜想的故事和作者描述的一模一樣呢?”學生具體閱讀文本,感受驗證猜想的樂趣。由此可見,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自主閱讀活動中,教師要避免讓學生直接進行文本內容的理解,而是在課堂開始時運用猜想情境實施導入活動,讓學生充滿對語文閱讀的期待,具備強烈的閱讀動力。

(二)創設觀察情境,提升閱讀的形象性

新課標指出,在低年級階段要注重培養學生觀察各種事物的意識。低年級的學生對各種有趣的事物具有強烈的探索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文本內容創設事物類型豐富、色彩絢麗、優美溫馨的情境,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情境中事物的特點,運用文本中的語言描述情境內容,幫助學生有效提高閱讀的形象性,消除自主閱讀的枯燥感。

例如,在閱讀《小蝌蚪找媽媽》一文時,教師可以創設觀察情境,提升學生閱讀的形象性。在閱讀文本第一自然段時,教師可以播放池塘中有很多小蝌蚪的圖片,與學生做如下交流:“小蝌蚪生活在哪里?它們長什么樣子呢?”學生可以從圖片中看到流動的水波、嫩綠的水草,并觀察小蝌蚪的腦袋、身體、尾巴等部位,從而對文本中“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這些內容形成形象的理解,體會小蝌蚪的活潑與可愛。閱讀后續文段時,教師可以播放鯉魚、烏龜的圖片,并提出問題:“鯉魚在干什么?烏龜長什么樣子呢?”從第一幅圖片中,學生能夠看到一條大鯉魚和很多小鯉魚,進而認識到“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睆牡诙鶊D片中,學生可以觀察烏龜的四肢,運用“他們看見一只烏龜擺動著四條腿在水里游”這一句子做出描述。同樣,教師可以播放青蛙站在荷葉上的漫畫,引導學生思考:“小蝌蚪的媽媽長什么樣子?大家可以說一說嗎?”學生通過圖片觀察青蛙的眼睛、肚皮、四肢等部位,結合課外內容表達出“披著碧綠的衣裳,露著雪白的肚皮,鼓著一對大眼睛”等內容。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能夠通過情境創設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引導學生以形象的方式自主閱讀文本,增強語文課堂體驗。

二、立足思維能力實施自主閱讀

(一)培養歸納思維,閱讀過程可視化

每篇文本知識都有豐富多樣的特點,學生在自主閱讀時如果缺少明確的思路,往往會難以獲得具體的收獲。新課標在思維能力素養中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思維,促使學生學會整合信息、分析信息。教師可以從這一角度入手提出連續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整理問題的答案,以此對文本形成具體分析,實現閱讀思維可視化。

例如,在閱讀《趙州橋》一文時,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思維。本文從不同的方面介紹了趙州橋這一歷史建筑,閱讀第一自然段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歸納:趙州橋在什么地方?趙州橋的其他名稱是什么?趙州橋的修建時間是哪一年?趙州橋的修建者是誰?學生仔細閱讀第一段內容,整理出“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安濟橋”“隋朝”“李春”“一千四百多年”等知識點。閱讀第二自然段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趙州橋的長度與寬度是多少?小橋洞的作用是什么?學生可以從段落中勾畫出“橋長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寬”“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四個小橋洞流過”等句子,對趙州橋形成更具體的認識。低年級的學生對教師的依賴較強,在自主思考課堂知識時會存在忐忑心理,因此,在總結完這些知識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呈現課堂知識點,讓學生與自身的學習成果相對照,體會在總結中取得的良好效果,形成積極的自我認可。這樣的過程能夠培養學生的歸納思維,促進學生具體解讀文本內容,擁有明確的閱讀方向。

(二)培養模擬思維,閱讀過程趣味化

新課標指出要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各種現象,并將生活中的元素融入語文學習,進一步拓展學習形式與方法。語文文本中的很多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能夠借助相應的現象反映深刻的科學道理。因此,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模擬思維,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模擬文本內容,提升閱讀的趣味性,鍛煉對復雜知識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閱讀《烏鴉喝水》一文時,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模擬思維。本文是一篇童話,蘊含著深刻的科學道理。閱讀時,教師可以投放水杯、石子這些生活材料,引導學生思考:“烏鴉剛開始為什么喝不到水?烏鴉后來怎樣喝到的水呢?”學生向水杯中注入少量的水,并將水杯適當傾斜,發現水依然留存在水杯底部。接著,學生向水杯中不斷丟入石子,發現隨著石子數量的增加,水杯中水的高度也會不斷增加,從而理解了烏鴉喝到水的方法,對文本的整體內容形成具體認知。教師繼續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怎樣通過這一實驗來閱讀這篇課文呢?”對此,學生一方面扮演烏鴉,表演從杯子中喝水的過程,另一方面誦讀文本中“烏鴉看見一個瓶子,瓶子里有水……”等內容,對烏鴉喝水的故事形成深刻的印象。根據實驗過程,教師還可以提出以下問題:“你們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了什么道理呢?”學生回顧實驗步驟,總結出“我們遇到困難時一定要多想一想,就會有解決的辦法”,從而在自主閱讀中實現自我教育。由此可見,語文自主閱讀活動的實施需要教師不斷豐富教學資源,將生活中的各種材料引入課堂,讓學生模擬文本所描寫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意識,促進學生進一步掌握自主閱讀方法。

三、立足集體活動實施自主閱讀

(一)鼓勵輪流講解,表現閱讀成果

新課標強調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共同交流學習經驗,營造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隨著持續學習,不同的學生會形成不同的思維,擁有不同的學習個性,教師可以從這些角度入手,鼓勵學生開展自主講解活動,運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閱讀成果,在相互借鑒中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例如,在閱讀《楓樹上的喜鵲》一文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輪流講解活動。低年級的學生對自主講解活動經常存在畏懼心理,擔心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活動開始時,教師可以給予學生鼓勵:“我們一起來講一講這篇課文的知識,相信大家一定會講解得很精彩。有不懂的知識也沒關系,我們一起來學習”,營造寬松溫馨的氛圍,增強學生的參與動力。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內容展開活動。比如,在講解文本中的“遮蔽”一詞時,一些學生會拿出字典,示范從字典中找出這些字的方法,并與其他學生一同閱讀字典中講解的內容;一些學生則會描繪“一棵大樹長著密密麻麻的葉子”這樣的圖畫,讓其他學生借助圖畫理解這一詞語的含義。又如,對“作者會在楓樹下干什么”這一問題,一些學生在講解時會從課文中尋找“楓樹”這一關鍵詞,勾畫出“我喜歡站在楓樹下,抬頭看喜鵲的窩”等句子。一些學生展開情境表演,在墻壁上粘貼楓樹的圖畫,做出抬頭仰望的動作。同樣,在講解“!”“?”這些標點符號的作用時,一些學生在課文中尋找出含有這些標點符號的“鵲!鵲鵲鵲?”“看!那是什么?”等句子,結合故事內容做出如下講解:“感嘆號說明說話很大聲,問號說明在提出問題?!币恍W生展開誦讀活動,想象作者和喜鵲弟弟說話時的場景,運用高亢急促的語氣誦讀含有“!”的句子;運用疑問的語氣誦讀含有“?”的句子。教師引導學生對相互講解的這些知識做出進一步思考,積極借鑒理解這些知識的方法。在這樣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知識的自主理解中,展現個人的學習方式,獲得他人的認可,從而不斷提高自主閱讀能力。

(二)實施師生評價,優化理解效果

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低年級的學生需要不斷接受指引、不斷做出反思,才能積累豐富的經驗。新課標倡導采取教師評價、師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優化課堂評價效果,關注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的養成情況。教師可以從這些角度入手,強化與學生的互動,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多角度評價,促進學生及時解決問題,有效提高自主學習效果。

例如,在閱讀《大自然的聲音》一課時,教師可以實施師生評價,優化學生的自主閱讀效果。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知識素養不足,在閱讀中經常會存在一些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學生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后做出評價,引導學生及時完善。比如,在自主閱讀完第二自然段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輪流誦讀“呢喃細語”這一成語,大部分學生會將“呢”讀為“ní”教師可以做出如下評價:“這個字的讀音一定是‘ní’嗎?我們之前有沒有學習過多音字呢?這個字會不會是一個多音字呢?”學生利用成語詞典細致查閱,及時糾正這一偏誤。根據這一環節的評價,學生能夠體會漢字讀音知識的博大精深,增強細致閱讀、積極探究的意識。

又如,在學生自主閱讀完全文后,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大自然中有哪些有趣的現象?”大部分學生會隨機勾畫“他會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風琴”“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場熱鬧的音樂會便開始了”這些句子做出回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評價這種總結方式。一些學生給出以下提議:“我們應當按照順序勾畫出每一段中有趣的現象?!币恍W生表達以下認識:“課文中描寫的有趣現象非常多,很多同學只會簡單地讀一讀,應該具體想象這些美好的現象,才能體會作者的情感?!苯處熞獙W生的表達表示充分認可,促使學生進一步調整自主閱讀的方式與態度。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實施師生評價活動,與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對自主學習過程做出反思,及時發現自主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進行相應完善,從而幫助學生形成嚴謹認真、樂于請教、積極反思的自主閱讀習慣,進一步提升自主閱讀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自主閱讀是新課標的重要要求,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轉變教與學的關系,讓學生自主思考、理解、探究文本知識,不斷提高閱讀能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從語文文本的畫面美出發,創設多元情境,激發學生的猜想和觀察意識;從語文文本的具體內容出發,立足理性思維設計相應的活動,拓展學生理解文本的思維;從集體活動的角度出發,實施輪流講解和師生評價活動,促進學生不斷汲取自主閱讀經驗、及時解決在自主閱讀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這些措施的綜合實施,學生能夠從自主閱讀活動中體會到充實的樂趣,汲取豐富的知識,感受思維自主運用的成就感,從而不斷增強閱讀動力,提升綜合閱讀能力。

猜你喜歡
新課標創設文本
歡迎訂閱4-6年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歡迎訂閱4-6級《新課標 分級閱讀》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創設情境 提高效率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初探新課標下高中英語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