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味“古詩詞之美”的情境化教學策略

2024-03-15 01:03水旭芳
語文世界(教師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本真品味古詩詞

水旭芳

古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蘊含著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了解詩意,更為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把握古詩詞的思想、情感、文化、精神意蘊。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化的古詩詞教學策略,以情境為依托,引導學生解讀古詩詞,品味、欣賞、領略古詩詞之美。

一、創設生活情境,品味古詩詞生活之美

古詩詞的主題、內容、思想、情感等都是社會生活的寫照。古詩詞的內容是與時代生活緊密相連的。因此,在高中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品味、欣賞古詩詞的生活之美。品味古詩詞的生活之美,可以從古詩詞作者的寫作背景展開,也可以從古詩詞的內容展開。有時候,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潛入古詩詞語言背后,透過古詩詞的語言去領略、體會古詩詞蘊含的思想情感。

比如,教學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師發現很多學生因為這首詩篇幅長望而生畏,便應用多媒體創設生活化的敘事情境:白居易在送客江濱時,與一位琵琶女相見相識,聆聽她的演奏,了解她的身世后,寫就《琵琶行》贈予她。在這樣的生活情境中,學生學習《琵琶行》,就能感同身受,深刻地感受琵琶女的深情委婉的傾訴,體會白居易貶謫江州的不幸與挫折感、屈辱感。在整個情境中,教師將《琵琶行》分為四大段:一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琵琶女的出場;二是琵琶女優美而嫻熟的彈奏技術,這是全詩最富魅力、靈性和最顯才情的部分;三是琵琶女的身世,是琵琶女不幸的生命軌跡;四是詩人深沉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慨。借助多媒體營造的生活情境,學生容易受到感染,感受到琵琶女的天涯淪落之恨,體會白居易的尷尬、無奈處境。生活情境,讓學生領略、品味到古詩詞的生活之美。

生活情境,能讓學生的詩歌學習回歸生活。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視頻、音頻等創設立體、綜合的情境,催生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在古詩詞生活情境中,教師要充分激活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活動,陶冶學生的情操,升華學生的情感,讓學生與古詩詞產生共鳴。

二、創設文化情境,品味古詩詞文化之美

古詩詞是古代人們生活的寫照。古詩詞篇幅短小,卻蘊含著深刻的、豐富的思想情感,蘊含著獨特的文化、精神。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文化情境,引導學生品味古詩詞的文化之美。古詩詞是含蓄的、凝練的、深刻的、跳躍的,教師借助文化情境,就能讓古詩詞的語言直觀化、形象化、具體化。教師創設文化情境,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古詩詞獨特的文化魅力、藝術思想,能提升學生古詩詞的鑒賞水平。

比如,《錦瑟》是李商隱最負盛名的詩歌,盡管詩題是“錦瑟”,但整首詩并非詠物,而僅僅是按照慣例以篇首二字為題。因此,這一首詩歌其實是一首“借瑟以隱題”的無題詩。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愛情詩,有人認為這是一首自敘詩,還有人認為這是一首政治詩,等等。在教學中,教師以詩歌中的“典故”為載體,創設文化情境,引導學生解讀詩歌:一是莊生曉夢中對蝴蝶的迷戀;二是蜀主望帝的一片春心托付給啼血鳴唱的杜鵑;三是南海鮫人的眼淚化作了珍珠;四是藍田美玉在陽光照耀下生出煙靄。圍繞典故,教師引導學生解讀作者詩歌中的比喻、象征手法。有了這樣的文化情境,學生再結合李商隱的身世、創作背景,就能理解詩歌的詩意。

文化情境有助于學生對詩歌的文化解讀。在文化解讀中,教師要聯系詩歌作者的人生閱歷,觸發學生的人生感悟。古詩詞是作者思想、情感的反映。高中生在文化情境中感悟古詩詞的意蘊、情感,就能揭開古詩詞的神秘面紗,與古詩詞作者對話。

三、創設本真情境,品味古詩詞人性之美

古詩詞是作者精神、情感、心態的折射。古詩詞獨特的語言藝術,不僅給了作者獨特的靈魂安頓方式,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心靈安頓的方式。創設本真情境,就是要求教師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結合古詩詞本身的語言、作者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人生經歷、作者的思想情感,解讀古詩詞。這就是古詩詞學習的本真情境。本真情境,能讓學生走進古詩詞,體會古詩詞的“詩心”,品味古詩詞的人性之美。

比如,教學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教師可以模擬詩歌中的相關場景,創設本真情境:淳樸的鄉村、寧靜的自然,引導學生解讀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讓學生體會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熱愛。這一首詩歌是作者《歸園田居(五首)》組詩中的一首,概括了作者辭官歸隱的理由。作者用“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描繪了田園風光,村野氣息十分濃郁。其中,“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是作者脫離官場的樊籠,是作者心靈自由的宣言,也是身體解放的宣言。本真情境,能讓學生把握古詩詞作者的品質、志趣、愿望,觸摸古詩詞展現的人性之美。

總之,古詩詞需要不斷地涵泳、咀嚼、品味。情境化古詩詞教學策略,不僅能讓學生理解、把握古詩詞的背景、內容、意象、意境,更能讓學生把握古詩詞的思想、情感、文化、精神。教師要引導學生誦讀古詩詞、品味古詩詞、鑒賞古詩詞,成為堅定的古詩詞文化繼承者,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成為一個“有根”“有魂”的中國人。

作者簡介:山西省臨汾市汾西縣職業教育中心語文教師。

猜你喜歡
本真品味古詩詞
踏青古詩詞
本真
堅守本真做教育 履職盡責顯擔當
品味桂峰
此聲彼聲來品味 仔細聆聽有不同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拒絕撞包的好品味
古詩詞中的新年
盈一月相戒指的本真自然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