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

2024-03-15 11:45郭旭婷王丹丹楊浩楠
林區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人口學自主性體育鍛煉

郭旭婷,王丹丹,楊浩楠

(哈爾濱體育學院,哈爾濱 150006)

2018年7月,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贝髮W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在此階段個體的自我意識、知識能力和人際關系全面發展,為大學生適應社會、求職創業奠定了重要基礎。自我效能感作為衡量人的行為信念和信心的重要指標,不僅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行為與人際交往,還會對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適應發揮作用。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已經成為高校人才培養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重要課題。社會認知理論強調自我效能感可以通過個體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和強化,成功的實踐經驗會讓個體不斷努力戰勝困難,形成積極的應對方式。體育鍛煉作為大學生群體重要的社會活動,如何發揮其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積極作用是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熱點問題。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加強體育工作的文件,從不同層面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增強全民身體素質。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同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指出“學校體育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本研究選擇體育鍛煉投入作為自變量,探索其對大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以期從體育鍛煉視角增強大學生自我效能感,驗證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實證研究基礎。

一、研究概述

1.體育鍛煉投入

投入(involvement)是20世紀末積極心理學領域中出現的新興概念,注重考查個體進行活動時的認知參與、情感卷入和體驗形式等。Maslach等學者將投入定義為充滿活力地融入工作狀態,與周圍人相處和諧,具備勝任工作的能力,能夠產生積極的工作體驗[1]。董寶林將體育鍛煉投入定義為“個體對體育鍛煉持有一種自主、積極、持久、沉浸的心理情境和快樂體驗,體現了個體對鍛煉行為的合理認知和角色認同”,并將體育鍛煉投入劃分為活力堅持度、專注滿足感、價值觀認知和參與自主性4個維度[2],編制了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自評量表(Physical Exercise Involve-ment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PEIS)[2]。

關于體育鍛煉的心理效益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許多學者通過實驗研究驗證了不同程度的體育鍛煉投入能夠獲得的積極心理效益。宋珊珊的研究發現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比不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有更高水平的長時記憶和文字閱讀能力[3]。還有學者通過體育鍛煉干預證實了體育鍛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和大學生敏感的人際關系[4],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比不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大學生有更加良好的人際關系[5]。李秋利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力量訓練和有氧訓練均能有效改善大學生的抑郁狀態[6]。

2.自我效能感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Ban-dura)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將其定義為“個體在進行某種行為活動之前對自己在何種水平上完成該行為活動所作出的一種主觀判斷”[7]。班杜拉認為,個體對于完成某項任務的自我效能感越強,就會在完成這項任務時投入越多的精力,這件任務的成功概率也就越大[7]。隨著自我效能感探討的逐步深入,學術界對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大致包含兩大方面:某一領域的自我效能感和個體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表示了個體在應對不同條件切換的挑戰或未知事物時的一種較為全面的評估[8]。本研究涉及的自我效能感為一般自我效能感。

體育領域中對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方向總體聚焦于競技體育運動和學校體育教學兩大方面。主要的研究內容涉及三大方面:體育教學中的自我效能感效果與應用、自我效能感對個體運動參與的促進作用和自我效能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發揮的情緒調節作用[9]。在競技體育運動領域,自我效能感對競技比賽成績的影響獲得了多位學者的一致性驗證結果。劉海燕以競技體操運動員為研究對象,發現自我效能感高的體操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的發揮和比賽結果的獲得上都有更出色的表現[10]。汪君民針對團隊項目和個人項目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進行了差異性的研究,結果表明個人項目能夠更快地促進運動員自我效能感的提升[11]。在學校體育教學領域中,很多體育教育工作者在不同體育運動項目中運用自我效能感理論干預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樊波在籃球訓練項目中應用自我效能感理論,發現運動員的意志力會更加頑強,有利于獲得良好的成績[12]。嚴赟在網球教學中運用自我效能感理論,發現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可以加強網球學習的動機和網球技術的學習效率[13]。朱林澳在足球教學中也證實了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興趣存在顯著正相關[14]。

在體育鍛煉領域,高水平投入者更可能體驗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效能感,他們更容易進入有效鍛煉狀態,獲得鍛煉行為的理想化效果[15]。自我效能感是體育鍛煉行為產生的重要心理效益。

二、研究的開展與實施

1.研究被試

本研究以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與自我效能感之間的關系為研究對象,以黑龍江省某高等體育院校本科生為調查對象,共計發放問卷236份,回收有效問卷221份,其中有效問卷回收率達93.64%。本次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2.研究工具

本研究的調查問卷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由人口學題項組成(其中包括:性別、年級、專業、是否為學生干部以及是否為獨生子女);第二部分為《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s,GSES);第三部分為《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自評量表》(Physical Exercise Involvement Scale for College Students,PEIS)。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于2001年由王才康等人結合國內實況翻譯修訂[16]。該量表作為單維度量表,共設置10項題目,計分采用李克特4點計分法,其中10~20分表示自我效能感水平較低,21~30分表示自我效能感水平中等,31~40分表示自我效能感水平較高。本次調查中該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4,KMO值為0.94,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自評量表》由董寶林等人設計編制[2],量表內共含20項題目,由4個維度構成,4個維度及對應題項數量為:活力堅持度6題、專注滿足感6題、價值觀認知5題、參與自主性3題。量表計分采用李克特5分制,得分越高代表鍛煉投入越多,1~5分得分對應選項“完全不符合—完全符合”,由得分大小反應被測者鍛煉投入的程度。本研究中該量表整體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8,KMO值為0.96,表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3.統計分析

本研究通過運用SPSS26.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對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2)比較不同人口學特征的被試在各量表得分上的差異;(3)采用相關和回歸分析對體育鍛煉投入與自我效能感水平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

三、研究結果

1.體育鍛煉投入和自我效能感的整體現狀

對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總體情況及其4個維度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2.體育鍛煉投入的人口學差異

以不同人口學類別為自變量,體育鍛煉投入為因變量進行差異檢驗,結果見表3。由于大四樣本數量過少,因而不對該年級群體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體育鍛煉投入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的體育鍛煉投入高于女生;體育鍛煉投入在年級上存在顯著差異,大三年級學生的體育鍛煉投入程度最低;體育鍛煉投入在專業上存在顯著差異,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投入顯著高于非體育專業大學生;在是否學生干部和是否獨生子女方面,體育鍛煉投入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3 體育鍛煉投入的人口學差異檢驗

3.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學差異

以不同人口學類別為自變量,自我效能感為因變量進行差異檢驗,結果見表4。結果顯示,自我效能感在性別上存在顯著差異,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顯著高于女生。在年級、專業、是否學生干部和是否獨生子女上,自我效能感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4 自我效能感的人口學差異檢驗

4.體育鍛煉投入和自我效能感的相關關系

采用皮爾遜相關性分析法,對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與自我效能感進行檢驗,分析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體育鍛煉投入及其4個維度和自我效能感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及其4個維度均可以顯著正向預測自我效能感。

表5 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與自我效能感相關性分析

5.體育鍛煉投入與自我效能感的回歸分析

以體育鍛煉投入的4個維度為自變量,自我效能感為因變量進行逐步線性回歸,結果見表6。由表6可知,參與自主性與活力堅持度可以顯著正向預測自我效能感,且VIF值均小于5,表明變量之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盍猿侄群蛥⑴c自主性可以顯著正向預測自我效能感51.10%的變異量,回歸方程為:一般自我效能感=12.76+0.37×活力堅持度+0.77×參與自主性。

表6 體育鍛煉投入各維度與自我效能感的回歸分析

四、結論與討論

1.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的人口學差異

在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方面,本研究發現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情況存在人口學差異。首先,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情況存在性別差異,男生體育鍛煉投入整體情況及其4個維度(活力堅持度、專注滿足感、價值觀認知和參與自主性)高于女生。這與部分學者的研究發現一致[17],這可能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特征的不同導致。此外,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情況存在年級差異,大三年級本科生的體育鍛煉投入程度整體情況及其4個維度(活力堅持度、專注滿足感、價值觀認知和參與自主性)最低,這可能與大三年級學生面臨的備戰考研或就業有關。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存在專業差異,體育專業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投入顯著高于非體育專業本科生,主要因為體育專業大學生在學習課程和訓練任務上都要進行體育運動。

2.大學生自我效能感水平的人口學差異

在大學生自我效能感方面,本研究發現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水平存在性別差異,男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高于女生。這也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18]?!?020中國大學生健康調查報告》中的數據顯示,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大學生。本研究基于自我效能感這一指標印證了心理健康狀態的性別差異。這提示高校要對女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

3.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分析

在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方面,本研究發現大學生體育鍛煉投入整體情況及其4個維度(活力堅持度、專注滿足感、價值觀認知和參與自主性)[2]與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間均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同時,體育鍛煉投入中的活力堅持度和參與自主性可以顯著正向預測自我效能感51.10%的變異量,回歸方程為:一般自我效能感=12.76+0.37×活力堅持度+0.77×參與自主性。研究結果驗證了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并且從體育鍛煉視角增強大學生自我效能感提供了可行性建議。

五、建議

1.充分發揮體育鍛煉投入中的參與自主性對自我效能感的積極影響

高校體育工作者應充分發揮體育鍛煉中的參與自主性對自我效能感的積極作用。參與自主性指評估個體從事體育活動時的行為自控力、內在自主性和形態自主性。自主性是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內在驅動力,學校應充分滿足學生的需求,給學生的鍛煉活動提供充分的選擇空間,提供健康的參與環境,激發學生自主參與意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覺自發參與到體育鍛煉中,維系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通過調動參與自主性來促使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供有效支持。

2.有效利用體育鍛煉投入中的活力堅持度提高自我效能感水平

高校體育工作者應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活力堅持度來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盍猿侄戎競€體在體育活動中精力充沛,即使在困難的情況下也能繼續積極參與的堅持程度。自我效能感的培養并非單純對勝利、成功的渴望,在生活中學會如何應對挫折與失敗的經驗同樣重要。個體能夠平靜地接受失誤與能夠享受成功所需要的情緒調節是不同的。學生在體育鍛煉中遭遇挫折后產生消極情緒容易導致鍛煉活動的中斷。高校體育工作者應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在體育鍛煉中遇到困難時積極應對、有效解決,進而提高學生接受挑戰、戰勝困難的決心。

3.重視體育鍛煉投入中的價值認知對大學生鍛煉意愿的激發作用

高校體育工作者應強化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價值認知,并激發大學生嘗試不同體育活動的主觀意愿。高校各部門要引導學生全面了解體育鍛煉的要點與規律,從客觀、全面的角度幫助學生認識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高??赏ㄟ^科普講座、宣傳片等方式向大學生普及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重要意義,更應該鼓勵學生在體育鍛煉活動中自我覺察自己在活動中身心狀態的積極改變。

4.優化體育鍛煉活動中的主觀體驗促進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投入

高校體育工作者應科學設計豐富、多樣的體育鍛煉活動,強化大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活動時的沉浸、愉悅體驗。體育教師要幫助學生在鍛煉過程中逐漸找到勝任感、成就感,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積極正向的體驗。高??赏ㄟ^校園賬號、社團交流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合理分解鍛煉安排,制訂科學的、循序漸進的鍛煉計劃,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積極正向的體驗從而樂于投身其中。

猜你喜歡
人口學自主性體育鍛煉
怎樣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
如何培養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好習慣
基于安卓手機用戶行為的人口學信息預測
英語學習的自主性及其教學應用
實用英語教材與藝術生自主性培養
易富賢學者
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學特征空間分布地域性的再研究
員工能量的內涵、結構及其在人口學變量上的差異研究
發揮主體作用,加強高中數學復習的自主性
維護科學的自主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