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反饋聯合電針俞募穴對SCI NB患者尿動力學及排尿功能的影響

2024-03-16 10:01胡建偉梁會張勤敏朱發林張佐良孫寧
浙江臨床醫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排尿功能生物反饋尿量

胡建偉 梁會 張勤敏 朱發林 張佐良 孫寧

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SCI)是由多種暴力因素導致脊髓結構與功能損傷的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致殘率高,發病率約為10~80/100 萬,且呈逐年上升趨勢[1]。SCI 患者常合并神經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NB),已成為患者最終死亡的主要原因[2]。SCI所致NB 的臨床治療方案包括藥物、行為康復訓練、神經調節等,大量研究已證實,盆底肌電生物反饋能有效改善NB 患者膀胱功能,改善生活質量,但治療周期較長,停止治療后易復發,臨床應用具有一定局限性[3]。近年來,以針刺為代表的中醫醫療在NB 的治療中愈發受到推崇,而合理選穴對于其療效至關重要[4]。本研究擬對SCI 所致NB 患者實施生物反饋聯合電針俞募穴治療,探討其尿動力學及排尿功能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期間上海市第一康復醫院泌尿外科擬行康復治療的NB患者共60 例。其中男33 例,女27 例;年齡21~68 歲,平均(39.3±3.4)歲;病程4~12 個月,平均(6.1±1.7)個月;SCI 節段:頸段8 例,胸段34 例,腰段18 例;膀胱殘余尿量108~276 mL,平均(186.4±41.8)mL。入組標準:(1)均符合《脊髓損傷神經學分類國際標準》[5]及《神經源性膀胱診斷與治療》[6]的診斷標準者;(2)年齡≤70 歲,脊髓休克期已過,病程<1 年,病情穩定者;(3)膀胱殘余尿量≥100 mL 者;(4)排除間歇導尿禁忌癥、意識障礙、合并泌尿系統及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病變者等。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聯合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 例。兩組在性別構成比、年齡、SCI 節段、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嚴格按照《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學要求,患者或其監護人知情同意并愿意配合治療隨訪。

表1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Neuroeducator III 型神經反饋儀(美國Therapeutic Alliances 公司)給予盆底肌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導尿前,患者取側臥位,將電極片貼于臍部與恥骨聯合連線的膀胱兩側、第三骶骨兩側部位,持續刺激30 min,2 次/d。將治療棒插入直腸或陰道5 cm 處,刺激盆底肌肉組織,持續1 min 后間隔30 s,20 組/(次·d)。指導患者調整呼吸放松情緒,引導患者按照指令進行肛門收縮運動,收集肛門最大收縮時的括約肌表面肌電信號,并以此水平為基線目標,鼓勵患者持續訓練并盡可能超越基線,維持5 s 后放松。15 min/(次·d),共治療8 周。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電針俞募穴治療,方案為主穴加配穴,其中主穴選擇八髎、腰陽關、命門、水道,配穴選擇腎俞、膀胱俞、中極、關元?;颊呷扰P位,選穴區域常規消毒,取毫針針刺,直刺八髎、膀胱俞、腎俞穴,深度1~1.5 寸,斜刺腰陽關、命門、中極、關元、水道,深度2.5~3 寸。10 min 捻針1 次。采用G6805 型電針儀,選擇斷續波,電流強度以患者耐受為宜,30 min/(次·d),6 次/周,共治療8 周。

1.3 觀察指標 (1)效果評價:參照《脊髓損傷患者泌尿系管理與臨床康復指南(2013 年)》[7],對康復治療的整體效果予以評價。臨床痊愈:控尿/排尿功能顯著改善,殘余尿量占膀胱容量10%~20%,且未出現癥狀性泌尿系感染,殘余尿量<100 mL。有效:控尿/排尿功能改善,殘余尿量減少≥30%。無效:控尿/排尿功能無改善,殘余尿量減少<30%。臨床痊愈+有效均視為有效。(2)尿動力學評估:康復治療前、后進行尿流動力學檢查,指標包括最大排尿量、最大膀胱量、殘余尿量及充盈期逼尿肌壓力等。(3)排尿功能評估:每日記錄排尿情況,包括24 h 尿失禁次數、24 h 排尿次數、24 h 排尿量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 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或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或%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聯合組總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4.36,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患者康復治療前后尿動力學指標比較 聯合組和對照組康復治療前最大排尿量、最大膀胱量、殘余尿量及充盈期逼尿肌壓力等各尿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康復治療后各尿動力學指標均顯著改善,而聯合組的改善程度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康復治療前后尿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康復治療前后尿動力學指標比較(±s)

注:與本組康復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康復治療后比較,#P<0.05

?

2.3 兩組康復治療前后排尿功能比較 康復治療前,兩組24 h 排尿次數、24 h 尿失禁次數及24 h 排尿量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治療后,兩組上述指標均明顯改善,而聯合組各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康復治療前后排尿功能比較(±s)

表4 兩組康復治療前后排尿功能比較(±s)

注:與本組康復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康復治療后比較,#P<0.05

?

3 討論

SCI 后NB 患者膀胱排尿和儲尿功能是影響患者身心康復及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康復治療的原則關鍵在于改善膀胱功能,恢復正常排尿,預防泌尿系統感染,保護腎臟功能。葉彬等[8]研究顯示,SCI 截癱患者25 年病死率高達49%,其中因膀胱功能障礙引發的尿潴留、尿路感染甚至慢性腎衰竭是導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國際尿控協會對于NB 主張階梯治療,行為治療被列為一線治療手段,其中盆底肌電生物反饋通過抑制膀胱過度活動、激活膀胱括約肌等原理有效提高NB 患者的排尿功能,且操作簡單,安全性高,在臨床應用廣泛。

中醫學認為,SCI 屬于督脈損傷,而其所致NB 屬于癃閉、膀胱氣化不利范疇,其病位在腎與膀胱,病及膀胱經時,陽氣不足則膀胱控制功能下降,開闔失司,小便無法隨意排出。研究已證實,電針可通過刺激高級排尿中樞,誘發初級排尿中樞興奮,改善排尿反射,修復受損的神經功能[10]。隨著中醫康復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選穴配穴方案也不斷簡化、優化。針刺治療應注重補中益氣、調理膀胱、通利小便,根據“病隨經所在,穴隨經而取”的原則,俞募配穴可調節陰陽,而腎與膀胱互為表里,腎與膀胱氣化之力提升有助于改善膀胱功能。本文取穴位集中于督脈、足太陽膀胱經,腹募穴、背俞穴。針刺膀胱俞、腎俞為背部俞穴,其位于脊柱兩側靠近脊神經根,是臟腑精氣輸注于背部的穴位,電刺激可通利小便,使膀胱氣化有司,而中極、關元為腹部募穴,是小腸經和膀胱經匯集之處,電針刺激之下可固本培元、補益下焦、行氣散滯,改變膀胱內電生理活動,促進膀胱括約肌收縮,共奏通調臟腑、調節氣血之功[10]。

由于膀胱逼尿肌、膀胱括約肌不協調,導致SCI 患者尿潴留或尿失禁,進而導致泌尿系感染、結石、腎積水甚至死亡等。本研究中,聯合組總效率達86.7%,顯著高于對照組63.3%(P<0.05),另外康復治療后聯合組最大排尿量、最大膀胱量、殘余尿量及充盈期逼尿肌壓力等各尿動力學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與牛學強等[12]研究結果一致,說明生物反饋聯合電針俞募穴治療SCI 后NB 效果更為顯著,膀胱功能、最大容量及其順應性得到顯著改善,考慮與脊髓排尿中樞催醒,同步括約肌與逼尿肌動作有關。從排尿記錄中可以看出,聯合治療促進腎與膀胱的氣化功能,使膀胱開合有序,24 h 排尿次數、24 h 尿失禁次數顯著下降,24 h排尿量顯著增加,有效提升排尿功能,減少尿失禁。利用穴位刺激與低頻脈沖效應,達到接近人體的生物電流刺激俞募穴,進一步調整膀胱內電生理活動,提高肌肉張力,同時抑制逼尿肌無抑制性收縮,從而提高控尿能力,減少尿失禁,促進排尿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生物反饋聯合電針俞募穴應用于SCI 后NB 安全有效,可改善患者膀胱儲尿、排尿功能,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排尿功能生物反饋尿量
更正啟事
基于生物反饋的非遺表演沉浸式體驗與交互研究
老年男性夜尿增多的診治
老年焦慮癥應用生物反饋治療的效果觀察
腹腔鏡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功能廣泛子宮切除對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質量的影響
35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腸原位新膀胱術后排尿功能訓練的護理
治排尿功能障礙
右美托咪定對頜面外科手術患者全身麻醉恢復和尿量的影響
不同分娩方式對初產婦近期排尿功能的影響分析
補中益氣湯聯合生物反饋治療功能性便秘4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