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識途:丹心一片映百年

2024-03-17 00:57□文
黨員干部之友 2024年3期
關鍵詞:馬識途革命文學

□文 忠

戰火硝煙中,他是長期從事地下工作的“老革命”,經歷“九死一生”,信仰更加篤定;和平年代,他是筆耕不輟的人民作家,創作了一部部經典的作品,與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并稱“蜀中五老”;他一生坎坷卻矢志不渝追求光明和真理,革命激情燃燒熔鑄于字里行間;他在風云變幻的時代浪潮中跋涉了一個多世紀,百歲高齡仍在堅持寫作,如今,他的故事愈加醇厚、愈加具有穿透時空的魅力。他,就是當代作家馬識途。

馬識途,原名馬千木,1915 年1 月出生于四川重慶忠縣石寶鄉的一戶書香門第。幼年時,他在本家祠堂辦的私塾讀書,深受傳統文化浸染。16 歲那年,他獨自前往北平求學,并于1936 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學工學院化工系。和魯迅希望學醫救國的志向相似,他想走工業救國之路,但目睹畢業后的學長們不是當買辦,就是進機關做“文抄公”,他很快明白,不徹底改變中國,工業救國只是一場夢。

在中央大學讀書期間,他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1938 年經湖北省委組織部部長錢瑛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為此,他還將名字由馬千木改為馬識途,取“老馬識途、覓得正確道路”之意。

入黨后的馬識途給自己定了八個字:“相信勝利,準備犧牲?!痹陲L雨飄搖的革命戰爭年代,馬識途長期從事隱蔽斗爭,是我黨一名優秀的地下工作者?;貞洰斈甑那榫?,他說:“早上出門,晚上能不能回來都沒有把握。我要經常偽裝自己,一直留著胡子,碰到問題了可以一下子把胡子刮了。身上常備兩副眼鏡,一副金屬架子的,一副塑料架子的。帽子里外的顏色也不同。出門要預備一件雨衣,有兩面,一看不對頭就馬上翻過來,變成另外一件衣服?!边@些看似尋常的話語,背后卻藏著“生死一瞬”的驚心動魄。

馬識途把那段日子稱為“九死一生”,但為了革命的勝利,他沒有被危險嚇退,依靠豐富的經驗以及對黨絕對的忠誠信念,他一次次地脫離險境。

馬識途與他的結發妻子劉蕙馨從大學相識、相愛,后來又一起投身革命事業。1941 年皖南事變后,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由于叛徒的出賣,時任中共鄂西特委婦女部長的劉蕙馨被捕,并于同年冬壯烈犧牲。和妻子一同被抓進監獄的不滿一歲的愛女也隨之下落不明。

為避免馬識途身份暴露,上級黨組織讓他報考西南聯合大學,到昆明隱蔽。馬識途以馬千禾的名字考入西南聯大。在那里求學的同時,他繼續在隱蔽戰線開展黨的工作。1945 年,從西南聯大中文系畢業后,馬識途被派到滇南做地下黨工作。第二年,他奉調回四川,擔任地下黨川康特委副書記,一直戰斗到新中國成立。新中國成立后,他先后擔任四川省建設廳廳長、四川省建委主任、西南局及四川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領導職務,直至離休。

經歷“九死一生”的馬識途,不僅是革命家,還是文學家。在他的身上,一名革命家的堅定剛毅與一名文學家的熱情活力,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1941 年,考入西南聯大的馬識途師從聞一多、朱自清、沈從文等文學大師,良好的學習環境,加上他本來就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馬識途開始嘗試寫作。其間,他創作了大量散文、詩詞、小說,但因隱蔽工作的需要,作品均未公開發表。在奉命調離昆明時,他遵守地下黨秘密工作的紀律,將所有作品文稿付之一炬。

馬識途重新執筆寫作,是在20 世紀50 年代末。1959 年,正值新中國成立十周年,時任《四川文學》主編的沙汀找到馬識途,想請他寫一篇革命回憶錄性質的小說。推托不過,馬識途便創作了一篇名為《老三姐》的短篇小說。令他意外的是,該文在《四川文學》發表后,《人民文學》也予以轉載。這引起了當時中國作協領導邵荃麟、張光年的注意,能進行文學創作的革命老同志不多,他們希望馬識途能繼續寫下去。但馬識途有所顧慮,平時工作太忙,沒多少時間創作。邵荃麟對他說:“寫革命文學作品,對青年有教育意義,多做一份工作,等于生命延長一倍,貢獻更大,何樂而不為?”這番話打動了馬識途。之后,他便利用業余時間開始創作,根據自己的經歷寫出了《找紅軍》《小交通員》《接關系》等作品,并陸續在《人民文學》《解放軍文藝》《四川文學》等刊物發表。

1961 年,在公安部門的幫助下,馬識途找到了失散20 年的大女兒。此事傳開后,沙汀鼓勵他寫一部長篇,這就是后來的《清江壯歌》。這部融入情感與理想、情節跌宕起伏、反映湖北恩施地下工作者斗爭事跡的小說,被《成都晚報》《四川文學》連載,不僅受到讀者的喜愛,也引起文壇的關注。1966 年春,《清江壯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此書也奠定了他在巴蜀乃至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隨著《清江壯歌》的出版發行,寫作成了馬識途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1983 年,他的川味長篇小說《夜譚十記》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在全國掀起了閱讀狂潮,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也對該作品進行了連播?!兑棺T十記》中的部分章節,還被姜文改編成華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讓子彈飛》,獲得巨大成功。幾十年來,他創作了近800 萬字的文學作品。除長篇小說《清江壯歌》《夜譚十記》《巴蜀女杰》《京華夜譚》《雷神傳奇》《夜譚續記》等,還有長篇紀實文學《滄桑十年》《在地下》,中篇小說《三戰華園》《丹心》,短篇小說集《馬識途諷刺小說集》,散文集《西游散記》《景行集》,雜文集《盛世微言》,回憶錄《百歲拾憶》……他成為繼郭沫若、巴金、何其芳之后四川最具影響力的作家。同時,與巴金、張秀熟、沙汀、艾蕪一起被稱為“蜀中五老”。

馬識途的藝術創作持久而旺盛,年逾百歲依然筆耕不輟。106 歲時,他還出版了自己的新作《馬識途西南聯大甲骨文筆記》和散文集《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2023 年,馬識途獲得川觀文學獎終身成就獎,授獎詞寫道:“馬識途少出夔門,志懷報國;百歲不老,筆耕不輟……戎馬與筆墨,革命和文學,在他的身上完美融為一身,他以革命的行動再造家邦,以文學的妙筆書寫時代?!?/p>

馬識途今年已109 歲高齡,依然精神矍鑠,每日讀書看報,習字作文。那么,他的長壽秘訣是什么?

其實,他的長壽秘訣并不復雜,就是每天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同時堅持適當活動,以增強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力。當然,光靠這些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有樂觀的心態。在回答 “為何長壽”時,他曾說,秘訣很簡單,就是“不言老,要服老;多達觀,少煩惱;勤用腦,多思考;能知足,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飽;戒煙癖,酒飲少;多運動,散步好;知天命,樂逍遙;此為謂,壽之道”。此外,他還分享過一個可以命名為“五得”的心得:“吃得、睡得、走得、寫得、受得,這‘五得’是我的長壽之道?!?/p>

馬識途晚年曾兩次患癌,但他都成功地擊敗了病魔。樂觀堅強的馬識途說:“我的生活字典中,沒有‘投降’兩個字?!?001 年他查出腎癌,首次面對癌癥的馬識途自書:“我行我素,無愧無悔?!?007 年他再患肺癌,第二次面對癌癥,他與病魔抗爭的方法就是堅持寫作,在病房里寫出了《夜譚十記》的續集《夜譚續記》。作品初稿完成之際,醫生告訴他,肺上的腫瘤陰影不見了,血液指標也完全正常。他戲言道: “咋個,癌魔和我斗,落荒而逃了嗎?”

晚年的馬識途在堅持讀書、寫作的同時,也堅持練書法。他的個人書法作品,曾三次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展出。2014 年1 月,馬識途書法展在四川省博物館一樓大廳開展,200 多幅作品隨后進行義賣,他將義賣所得的230 余萬元全部捐給了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設立“馬識途文學獎”,每年評選一次,以資助熱愛文學、追逐夢想、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2019 年和2021 年,他又將兩次義賣書法作品所得的105 萬元和50 余萬元捐給四川大學,以獎掖后學,希望通過文學引領大家奮發向上。

馬識途將他在成都的書齋命名為“未悔齋”,取自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是他對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最真實的寫照。2024 年1 月,在馬識途生日到來之際,中國作家協會發來賀信:“先生愛國、進步,將對真理的追求融入自身文學創作中,先為革命前輩,再成文壇大家。期頤之壽,先生的作品,令人傾慕;先生的精神,如清風拂過,恩澤后學?!?/p>

猜你喜歡
馬識途革命文學
馬識途的1938
我們需要文學
《獲百零六歲作家馬識途封筆告示感作》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填成語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馬識途:子彈飛了40年
我與文學三十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