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牽引及針刺聯合定點旋轉復位治療兒童頸源性眩暈臨床觀察

2024-03-18 09:39楊衛星郭閃閃
光明中醫 2024年5期
關鍵詞:頸源錯位椎動脈

楊衛星 郭閃閃

頸源性眩暈是指由于頸椎椎體及附著的肌肉、肌腱、血管和神經等發生功能性或器質性變化而引起的眩暈綜合征,臨床表現以眩暈和平衡失調為主,部分伴有頸部疼痛[1]。頸源性眩暈多見于成年人,但隨著社會發展,頸源性眩暈發病年齡趨向年輕化,兒童頸源性眩暈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目前兒童頸源性眩暈尚無統一的診斷標準,主要依據患兒的主訴、癥狀、??茩z查及影像學資料做出診斷,因此容易被誤診。該研究通過牽引、針刺、定點旋轉復位三聯療法治療60名頸源性眩暈兒童,治療后患兒臨床癥狀減輕、影像學提示頸椎小關節紊亂、錯位得到不同程度糾正及改善,且操作簡便、安全、痛苦小,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開封市中醫院頸肩腰腿痛科就診的頸源性眩暈患兒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10.38±2.23)歲;平均病程(2.38±0.46)個月。治療組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齡(10.21±2.26)歲;平均病程(2.42±0.49)個月。2組患兒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頸源性眩暈診斷參照《眩暈診治專家共識》[2]:①以頭暈或頭痛為主要癥狀,部分伴有惡心、嘔吐、頸肩部疼痛等癥狀;②頸椎一側或兩側椎旁壓痛,壓痛點以C1、C2、C3椎旁多見;③頸椎觸診發現部分頸椎兩側橫突或關節突不對稱,C1、C2、C3多見;④影像學提示(符合其中1項或多項):頸椎曲度變直或反弓,雙邊征,寰樞椎關節錯位,C2、C3椎小關節紊亂,棘突連線偏曲,頸椎側彎。兒童參照醫學屆定義標準,年齡≤14歲。

1.3 納入標準①符合頸源性眩暈的診斷標準;②年齡6~14歲;③知情同意并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1.4 排除標準①先天性頸椎畸形、頸椎外傷;②耳部疾病、鼻部疾病、眼部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和顱內病變等其他疾病導致的眩暈;③伴有其他系統的嚴重疾病;④不配合治療或不能耐受而中途退出研究者。

1.5 方法

1.5.1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牽引、針刺治療,頸椎牽引:采取頜枕套坐位牽引,牽引重量從3 kg開始,依據患兒年齡、體質量、身高、耐受度逐步增加至4~5 kg,牽引時間為20 min/次,1次/d,12 d為1個療程;針刺雙側風池、大椎、百會、四神聰、病變部位頸夾脊穴,留針20 min,1次/d,12 d為1個療程。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再給予定點旋轉復位手法,操作過程:患兒坐位,沿頭夾肌、頸夾肌、前斜角肌、后斜角肌、肩胛提肌、斜方肌行按、揉,彈撥等手法5 min以放松局部肌肉,患兒耐受力較成人差,治療過程中應及時詢問患兒感受。囑患兒身體放松并后仰靠于術者,施以旋轉復位手法,以C2棘突或橫突向右偏歪為例,術者左手觸摸患兒棘突或橫突, 拇指指腹頂住C2椎棘突或橫突右側,右手臂從患兒前方繞過,肘部固定其下頜,囑患兒頭稍前傾(約15°)并向右上方旋轉(像扭頭看月的姿勢),術者稍向上提起并向右旋轉,旋轉至最大角度后,加一閃動力,左手拇指同時將C2椎體棘突或橫突往左推頂復位,可聞及彈響聲,即可使錯位的關節復位。前3 d每天復位1次,以后每2~3 d復位1次,12 d為1個療程,囑患兒避免長時間低頭,避免受涼。2組均持續治療1個療程后觀察療效。

1.5.2 觀察指標對比2組治療后的臨床療效;對比2組治療前異常頸椎X線片與治療后頸椎X線片的改善情況。

1.5.3 療效評價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進行評價。治愈:眩暈及伴隨癥狀全部消失,體征基本消失,功能恢復正常,日常生活和學習完全不受影響;顯效:眩暈基本消失,伴隨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日?;顒雍蛯W習基本不受影響;有效:眩暈及伴隨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但仍有一些癥狀、體征和功能障礙,日?;顒雍蛯W習仍受到一定影響;無效:治療后癥狀、體征無明顯變化。治愈率=治愈例數/總例數×100%;愈顯率=(治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兒療效對比治療組治愈率和愈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療效對比 (例,%)

2.2 2組患兒異常頸椎X線片結果對比治療后,2組患兒寰樞椎關節錯位、棘突連線偏曲均較治療前減少(P<0.05),且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治療組C2、C3椎小關節紊亂的患兒較對照組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異常頸椎X線片結果對比 (例,%)

2.3 2組患兒安全性評價對比2組患兒在治療過程中未發現不良反應。

3 討論

眩暈是成人中最常見的疾病癥狀之一,引起眩暈的原因很多,頸源性眩暈是其中之一,且在成年人中比較常見。但在臨床診療中發現,頸源性眩暈越來越趨于低齡化,許多醫生在診療中觀察到,部分兒童的眩暈癥狀與頸椎疾病有密切關系,并且呈現增加的趨勢[4,5]。頸源性眩暈的發病機制目前尚無明確結論,主要認為有以下幾種:①上段頸椎的機械感受器和本體感受器有助于脊神經根內的姿勢平衡,頸源性眩暈是頸椎感覺傳入信息擾動上段頸椎的機械感受器和本體感受器的結果,但病理生理學尚不清楚[6]。②頸交感神經受到刺激后會引起椎動脈反射性痙攣而出現眩暈,刺激頸交感神經的因素有許多,如頸椎失穩、骨質增生、頸部軟組織炎癥等[7]。③椎動脈通過頸部時受到機械壓迫或椎動脈狹窄時,椎動脈血流量會減少,從而導致頭暈癥狀[8,9]。頸椎小關節錯位、后關節松動、移位、關節骨質增生、頸椎關節不穩定是造成椎動脈機械性壓迫或狹窄的最常見原因[10]。

兒童處于生長發育階段,頸椎結構及發病有其自身特點,頸椎小關節錯位紊亂,頸部肌肉的痙攣、疲勞,頸椎生理曲度的改變是引起兒童頸椎病的主要原因[11]。因為兒童頸椎及其附屬結構均未發育完全,所以其肌肉、韌帶、椎間盤及后小關節穩定性較差,容易出現寰樞關節紊亂、小關節錯縫移位、頸枕部肌肉痙攣,從而引起椎動脈受機械壓迫或頸椎感覺傳入信息擾動頸椎的機械感受器和本體感受器,造成椎動脈供血不足或姿勢平衡失調而出現眩暈、平衡失調[12]。兒童頸源性眩暈的影像學表現有其自身特點,其X線片主要表現為寰樞椎關節錯位或C2、C3椎小關節紊亂、錯位,可伴有頸椎失穩、頸椎曲度變直或反弓、頸椎側彎,基本沒有頸椎退變、頸椎間盤損傷、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等改變[13]。有研究證明,C2/3-C6/7頸椎小關節最大活動度位于C2/3,且其最大位移值與最大應力呈負相關,因此頸椎小關節紊亂、錯位常見于上頸椎節段[14]。

牽引作為治療頸源性眩暈的一種常用方法,可以緩解頸部肌肉緊張、痙攣,改善頸部血液循環,消除局部炎性水腫;可以松解粘連的組織,牽拉攣縮的關節囊和韌帶,改善頸椎關節僵硬狀態,使頸椎矢狀力線恢復正常,保持頸部動態的內在平衡;可以調節椎動脈的解剖關系,使扭曲或受機械壓迫的椎動脈伸展、通暢,改善椎-基底動脈的血液循環[15],恰當力度的牽引也適用于兒童頸源性眩暈的治療。

頸源性眩暈屬于中醫學“眩暈”范疇。氣血不足,髓海虧虛,久坐氣挫,邪氣侵襲導致氣機不暢、清竅失養、經絡不通,從而出現眩暈。眩暈為本虛標實之證,以髓海虧虛、氣血虧虛、筋骨衰退、風寒濕邪侵襲及痰瘀痹阻為本,以經絡不通為標。所以中醫治療以疏經通絡、行氣活血、調和陰陽、醒腦開竅為主。風池有活血、祛風、疏調頭部氣血作用。有研究證明,針刺風池可擴張椎-基底動脈,緩解寰枕部肌肉痙攣,增加血流量,從而改善眩暈等癥狀[16]。頸夾脊穴為經外奇穴,位于膀胱經與督脈之間,具有調督脈陽氣、疏筋通絡、調理氣血的作用。有研究認為,頸夾脊穴具有調節脊神經及自主神經的功用,針刺頸夾脊穴可緩解頸肌痙攣,并可協助恢復頸椎的動力平衡[17]。百會因入絡于腦,有清利頭目、醒腦開竅之功效,是止眩暈之要穴。四神聰為經外奇穴,位于頭頂,有醒腦開竅、調理氣機、安神定志的功效,是治療眩暈的常用穴。大椎是手、足三陽經脈與督脈的交會穴,有通督調神、祛風通絡、活血化瘀的作用,針刺大椎可增加大腦局部的血流量[18],所以針刺治療頸源性眩暈具有良好療效。

手法復位是調整頸椎小關節紊亂、錯位的常用手法。定點旋轉復位手法基于“骨錯峰、筋出槽”的理論[19],以頸椎解剖學與影像學為基礎,將中醫正骨、推拿與生物力學相結合,從三維角度上快速糾正關節紊亂、錯位,解除對椎動脈或神經的刺激和壓迫,根除眩暈癥狀[20]。定點旋轉復位手法可以滑利關節、松解粘連組織,最大程度緩解頸項部肌肉組織痙攣,減輕椎動脈、交感神經及頸神經因肌肉組織痙攣而受到的刺激或壓迫,改善頭頸部血液循環,消除眩暈[12]。由于兒童的頸椎關節穩定性欠佳,加上兒童的忍受力較差,因此手法復位技術的高低直接決定療效的好壞,定點旋轉復位須做到輕巧柔和、快而準。在定點旋轉復位之前一定要使患兒頸部肌肉放松,以減輕復位時患兒的疼痛,降低復位時的風險,達到更好的復位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的痊愈率和愈顯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治療組頸椎X線提示的寰樞椎關節錯位、棘突連線偏曲和C2、C3椎小關節紊亂均較治療前減少,且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證明牽引、針刺、定點旋轉復位三聯療法治療兒童頸源性眩暈的療效突出,且驗證了頸椎小關節紊亂、錯位、失穩是兒童頸源性眩暈發病的最主要原因。本研究發現2組患兒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弓在治療后改善不明顯,但2組患兒都取得了明顯的療效,考慮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或反弓可能不是引起兒童頸源性眩暈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牽引、針刺、定點旋轉復位三聯療法治療兒童頸源性眩暈的療效顯著,安全、易操作,值得推廣和應用。本研究尚有不足之處:觀察到的患者數量有限;X線相關的異常指標研究及測量方法尚未有統一、完善的標準;缺乏標準化的權威療效評價指標。相信隨著該病的相關研究增多,臨床診療技術不斷提高,兒童頸源性眩暈的診斷和治療水平會進一步完善、提高。

猜你喜歡
頸源錯位椎動脈
以“四天穴”為主針刺治療頸源性耳鳴驗案
中醫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探究
通督調神針法結合推拿治療頸源性失眠的臨床觀察
有趣的錯位攝影
避免“錯位相減,一用就錯”的錦囊妙計
彈撥頸外橫突治療點治療頸源性肩周炎126例
推拿配合熱敷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89例
三針刺配合直旋扳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110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頸源性眩暈44例
綜合療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30例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