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鹽麥5 號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

2024-03-18 09:20李進永趙呈明費新茹陳俊宇高春燕
農業科技通訊 2024年3期
關鍵詞:揚麥噴霧高產

李進永 郭 紅 趙呈明 費新茹 許 業 李 玲 王 敏 陳俊宇 高春燕

(鹽城市鹽都區農業科學研究所 江蘇鹽城 224011)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 因此,深入實施“種業振興”戰略,緊攥“中國種子”,實現種子自立自強,以切實保障國家糧食生產安全。 當前,優質高產小麥品種在選育過程中,一直存在著高產不優質、優質不高產的矛盾[1]。 “十三五”以來,本研究團隊積極探索尋求解決這一難題的途徑和方法, 為現代小麥生產提質增效貢獻力量。 鹽麥5 號(原名鹽麥0916)是鹽城市鹽都區農業科學研究所采用高產、 抗逆性強的小麥品種鎮麥9 號為母本, 與優質小麥鎮麥168 為父本雜交后經系統選育而成的小麥新品種, 該品種順應了當前小麥生產對優質、高產、多抗小麥新品種的迫切需要, 適宜在江蘇淮南及其他適宜麥區引種種植。 2022 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蘇審麥20220012)。

1 選育經過

2012-2017 年鹽麥5 號以鎮麥9 號為母本、鎮麥168 為父本,采用系譜法優中選優選育而成。 母本鎮麥9 號穗數、粒數、千粒重三要素生長協調,具有豐產性、適應性、穩產性好等特點,增產潛力大,其品質為中筋小麥。 中抗至抗小麥赤霉病, 中抗小麥白粉病、小麥紋枯病,中抗至高抗小麥梭條花葉病毒病,抗逆性較強。 父本鎮麥168 品質優異,但其產量三要素協調性一般,豐產性不高,增產潛力一般。 田間種植白粉病發生嚴重,對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 因此,在鹽麥5 號選育過程中, 本研究團隊始終堅持優優結合、去劣擇優的選育原則,經過多年選擇鑒定,實現了優質高產兼容的目標。2018-2021 年參加江蘇省淮南多年多點試驗,因品質優、產量高、抗性好,在第2 年區域試驗的同時參加了生產試驗,2022 年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鹽麥5 號。 鹽麥5 號選育系譜見圖1。

圖1 鹽麥5 號的選育系譜

2 產量表現

2019-2021 年度參加江蘇省淮南A 組小麥品種區域試驗, 第1 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7 996.50 kg/hm2,比對照揚麥20 增產5.65%, 達極顯著, 增產點次率100%, 居第4 位; 第2 年區域試驗平均產量7 581.00 kg/hm2, 比對照揚麥20 增產4.20%, 達顯著, 增產點次率91.67%,居第8 位;2 年平均產量為7 788.75 kg/hm2, 較對照揚麥20 增產4.9%。 2020-2021 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7 021.50 kg/hm2,較對照揚麥20 增產5.1%, 增產點次率100%, 居第2 位。 2020-2021 年在江蘇(鹽都)現代農業(稻麥)科技綜合示范基地百畝高產示范方種植, 產量達8 800.50 kg/hm2。 2021-2022 年連續2 年在江蘇新洋農場超高產示范方種植,平均產量高達10 017.60 kg/hm2,增產極顯著。

3 品種特征特性

3.1 農藝性狀

鹽麥5 號屬春性中熟大穗大粒型小麥品種,全生育期208 d,比對照揚麥20 早約1 d。 幼苗半直立,葉色深綠, 分蘗力較好。 株型較松散, 抗倒性較好。 穗層整齊,熟相好。 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紅粒,籽粒硬質。 株高90.2 cm,有效穗472.50 萬穗/hm2,每穗38.7 粒,千粒重47.5 g。

3.2 面粉品質分析

2019-2021 年經農業農村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分析, 鹽麥5 號各項指標符合優質強筋品質標準(表1)。

表1 品質檢測結果

3.3 抗逆性

鹽麥5 號莖稈較粗壯,耐肥、抗倒性較好,具有抗寒性強、抗病性較好、適應性較廣等特點。 2020-2021 年經江蘇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江蘇徐淮地區徐州農業科學研究所、 江蘇省農科院種質資源與生物研究所檢測,綜合抗性表現較好(表2)。

表2 抗性鑒定結果

4 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4.1 適種范圍

適宜在江蘇省淮南麥區種植。

4.2 播期與播量

適播期為10 月底至11 月上旬,黏土稻茬宜早,壤土旱茬宜略遲?;久?40 萬~270 萬/hm2(機條播)。播期每延遲5~7 d 增加播量7.50 kg/hm2, 土壤墑情差、肥力較低的田塊播種量適量增加。

4.3 播種方式

4.3.1 機條播 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先旋耕滅茬,再進行機條播,行距25 cm,播深2~3 cm。

4.3.2 機械均勻撒播 當土壤含水量較高 (土壤含水量達田間持水量80%以上), 墑情不利于機條播時,可采用小麥均勻擺播機進行播種,改條播為均勻撒播,增加播量7.50 kg/hm2左右。

4.4 播后鎮壓

秸桿還田條件下,播后鎮壓利于全苗、壯苗,可有效提高土壤墑情和冬春麥苗的抗寒能力。

4.5 開溝和水分管理

4.5.1 開溝基本要求 三溝配套,連接暢通。 外三溝在前茬收獲前人工清理開挖,溝溝相通,逐級加深。隔水溝深100 cm 以上,導滲溝深120 cm 以上,排水溝深150 cm 以上。 內三溝于播種后進行機械開溝或人工開挖。 每3 m 左右開一條豎溝,溝深20~30 cm。每隔50 m 開一條腰溝,距田兩端橫埂2~3 m,各挖一條橫溝。

4.5.2 水分管理 播種期土壤含水率如果低于田間持水量60%,播種后需灌水,確保齊苗。 春旱時實時灌溉,注意要溝灌淺水,嚴禁大水漫灌造成澇漬害,影響分蘗成穗,嚴重的會造成后期早衰。 冬春注意清溝理墑,保持溝系暢通,達到灌排順暢。

4.6 肥料運籌

根據土壤肥力狀況及小麥品種需氮量實施測土配方施肥[2]。 摸清土壤基礎肥力,以產定氮,增施有機肥,合理配施磷鉀微肥,實行前氮后移措施,分期追肥,后期補施葉面肥。 生產上高產田塊一般畝施純氮270.0~330.0 kg/hm2(實行氮肥后移調優栽培技術),其中氮肥(基肥、苗肥)占60%、拔節孕穗肥占40%(在葉色轉黃、 植株基部第一節間長度接近定長、第二節間伸長1~2 cm、 葉齡余數2.5 左右時追施拔節肥)。 同時配合施用磷鉀肥,后期適當噴施葉面肥。

4.7 促弱、控旺控高

因苗制宜分別采取“促弱(苗)、控旺(苗)、穩壯(苗)”技術措施。 一是“弱苗”早施用返青接力肥尿素75.0~112.5 kg/hm2,肥水結合或降雨前后追肥,促進弱苗轉旺,力爭足穗、壯稈和大穗;二是“旺苗”適時適量鎮壓化調[3],對因暖冬出現冬前早發旺長的田塊要及時適度鎮壓,返青期群體過大、莖蘗數過多(預期穗數2 倍以上)、葉色偏深的田塊要控肥、控水,并及時采取鎮壓 (土壤濕度過大的田塊及弱小苗不宜鎮壓)或化控措施(即在起身期用壯豐安450~600 mL兌水450.0 kg/hm2均勻噴施, 或在拔節前5~10 d 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525 g 兌水450.0 kg/hm2均勻噴施)。

4.8 病蟲草害防治

病蟲草害防治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及時進行科學防治。

4.8.1 農業防治 一是要實行合理的輪作制度,以防治土傳病害;二是要合理調節播期和合理密植,以防旺長,提高田間通風透光能力,增強小麥抗性;三是要因地制宜地科學確定肥料的種類、數量、施肥方法和施用時期,注意氮、磷、鉀配合使用及平衡施肥,減輕紋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發生程度。

4.8.2 藥劑防治 主要防治麥田雜草、紋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蟲等。 噴藥時要注意噴勻,低溫、陰雨天、風大和有露水時不宜噴施。

(1)麥田雜草:以秋季封閉除草為主,春季補防結合。 播后苗前施用25%異丙隆可濕性粉劑3 750~4 500 g/hm2或50%丙草胺乳油1 500 mL/hm2兌水噴霧封閉除草。 春季根據草害情況,以日本看麥娘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每畝用6.9%驃馬750~900 mL/hm2或25%異丙隆3 750~4 500 g/hm2兌水噴霧防治;以豬殃殃等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 用20%使它隆450~600 mL/hm2或20% 2 甲4 氯2 250~3 000 mL/hm2兌水噴霧防治;以禾本科雜草與闊葉草混生的麥田,用75%巨星15 g/hm2+25%異丙隆3 750~4 500 g/hm2兌水噴霧防治。

(2)病害防治:小麥紋枯病病株率達到5%時,可用5%井岡霉素2 250~3 000 mL/hm2或24%噻呋酰胺300~375 mL/hm2兌水噴霧防治;小麥白粉病病葉率達3%~5%時,可用40%氟環唑懸浮液225~300 mL/hm2兌水噴霧防治;小麥抽穗揚花期,可用25%氰烯菌酯1 500 mL/hm2或30%丙硫菌唑600~675 mL/hm2兌水噴霧防治赤霉病1~2 次。

(3)蟲害防治:小麥苗期蚜株率達40%~50%,平均每株有蚜蟲4~5 頭; 穗期有蚜穗率達15%~20%,平均每株有蚜蟲10 頭以上時,均可用25%吡蚜酮懸浮液240~360 mL/hm2兌水噴霧防治。

4.9 及時收獲

小麥臘熟末期及時收割, 收獲后需及時曬干揚凈,貯藏于通風干燥處。

猜你喜歡
揚麥噴霧高產
常州市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篩選試驗
能追光、充電、照明和噴霧的太陽傘
保濕噴霧大測評!效果最驚艷的才20塊!
還原噴霧
揚麥系列小麥品種的餅干品質分析
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探討
揚麥系列品種品質性狀分析及育種啟示
秋茬蔬菜高產有妙招
拔節期弱光脅迫對揚麥15麥秸營養成分和體外發酵的影響
睡眠噴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