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資源整合路徑探究

2024-03-19 10:27成延紅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教育 2024年8期
關鍵詞:法治道德核心

成延紅 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在新時期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大環境下,道德與法治科目的教師需要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為指導的基礎上切實整合學科教學方面的資源,以便使學生抓好道德與法治基礎內容、理論知識的重難點部分。

一、當前初中教師進行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時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分析

(一)未能選擇新時期新型的教學方式

在現階段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這一課程的教師應當樹立與其相應的教學理念,找到促進學生學習效率提高、促進自身教學質量提升的教學方式,從而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但就教學情況而言,許多教師選擇傳統階段“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致使學生無法應用高效化的方法吸收更多的基礎內容、理論知識。例如,一些學生只是對教材上的內容、知識進行簡單記憶,并不會在深刻記憶中進行升華。

(二)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投入不足

處于這一時期的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知識比較多,導致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加上其他因素的影響,部分學生認為這一課程在考核中的分值很低,就間接出現了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投入度不高的聽課現象,進而產生了抵觸情緒等問題。

(三)教學過程的內容比較單一

對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師而言,教材一直是教學方面的主要依據,所以教師應當對教材中的內容、知識進行深入的研究,進一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相應的教學,以使學生能有效解決生活實際中和道德與法治科目有關的問題。但就實際情況來看,一些教師受到傳統時期教學方面的影響、限制,一直重視、關注學生學習方面的整體進度。所以在教學時,大都圍繞教材上的內容、知識進行講解及教學,教學過程比較單一。

(四)不能有效拓展教學方面的資源,影響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當前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涉及的幾個維度,需要在教學資源的支持下、輔助下,才能有效幫助學生培養相應的核心素養。當前,科目教學方面的資源有待拓展,例如:在教師培養學生責任意識時,對某些社會輿情等資源的應用較少,致使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實踐性、時代性,間接影響了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為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矛盾,教師要利用更多的時間、空間進一步拓展教學方面的資源。

二、現階段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方面的價值

(一)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法治素養

道德與法治科目是實施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的學科,在學生學習教材上的道德與法治內容、知識時,可以將其所學的內容、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之中,尤其要對涉及的問題進行分析、思考,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法治素養,從而為初中階段學生掌握道德與法治內容、知識打好基礎。

(二)有利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初中時期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已成為各個階段教師開展教學任務的目標,尤其對當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向來說,往往是教師教學中一項長期性的任務,也是現階段學科教師共同參與、共同研究的任務。所以,這一時期的教師要秉持核心素養教育教學理念,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這樣能夠為學生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發展關鍵能力的形成夯實基礎。

三、教師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整合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資源的意義

(一)有利于切實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當前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教材上的內容、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在這一階段的綜合素養,尤其在新時期背景下,科目的教育形式往往發生著明顯的變化。因此在教育中,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整合道德與法治教學方面的資源,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較多的基礎內容、理論知識,從而切實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有利于切實助力學生的社會發展

在當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中,教師要從新時期推行的核心素養理念出發,主要希望學生主動關心社會,進而拉近與社會之間的距離。社會是不斷變化的,所以在教育中教師就需要借助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教學方法,如應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選擇有價值、正確的信息,提升學生在不良信息中的辨別能力、使用能力,并真正提升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資源的整合質量、效率。

(三)有利于切實提高教師的能力素養

首先,教師應發揮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引導作用、帶領作用。其次,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整合內容、知識的能力,尤其要利用較多的時間整合相關的教學資源。最后,教師應在新時期核心素養理念的基礎上,確保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基礎內容、理論知識的進展,以此使學生將所學的內容、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感受到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魅力所在。

四、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進一步整合初中時期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資源

(一)應用教師、學生之間的資源

著名課程理論專家泰勒提出“應當最大限度利用學校資源”,如學?;顒?、學生之間的表現、學生與教師之間發生的故事等,都可作為現階段道德與法治教學方面的資源,原因在于這些資源源自教師、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這一時期的學生,往往有著強烈的好奇感、新鮮感,能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在思維方面的關注點,進而激起學生探究基礎內容、理論知識的熱情。

例如,在導入“做情緒情感的主人·揭開情緒的面紗”內容時,教師首先拋出一個問題:請同學們回憶一下生活實際中自己情緒方面的變化。緊接著,教師將學生進入小學時的情緒照片和進入初中時的情緒照片作對比,當照片呈現的時候,會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隨后,教師順勢引入本節課的內容。與此同時,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為突出教學方面的重點部分、難點部分,教師可以把學生在面臨初中階段產生的情緒表達出來,主要希望學生思考、探究面對今后初中時期環境如何表達自身的情緒。比如,哪些情緒的表達是正確的、哪些情緒的表達是不正確的等。另外,教師還可以應用手機等設備拍攝學生在課堂中、學習中、生活中等場合的情緒,如班級中某名學生和另一名學生交換其秘密,兩名學生商量好不能將秘密說給第三個學生聽。但是沒過多久,班級中的學生都知道這兩名學生之間的秘密。為幫助學生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要求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法進一步把握情緒管理的方法、技巧,以便健全學生在初中時期的人格。

(二)應用教材上的資源

隨著新時期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要求教師樹立“用教材教”的教育觀。對于道德與法治教材而言,教材不僅是課程的載體、課程資源的文本,而且還是規范、引導教學過程的工具。但受一些因素的影響,教材中的資源并不能夠滿足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為此,教師必須利用課后時間深入鉆研教材,并在此基礎上挖掘相關的資源,最終找到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符合自身教學情況的資源。

例如,在“堅持憲法至上保障憲法實施·加強憲法監督”內容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融入相關的案例,如播放《人民的名義》中檢察官侯亮平就職宣誓的片段,目的在于引導學生以集體的方式感受宣誓時的莊嚴、肅穆,與此同時結合教材上的內容知道德與法治教材的時代性。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學生能夠體會到憲法宣誓的儀式感、莊嚴感,以此增強法治觀念、法治素養。

(三)應用本土資源

中國的各個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特色的地域文化,如:不同區域的學生,所生存的環境不同,致使學生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在開發資源時,要注意貼近社會生活實際,以本土資源為例。比如:桂林市近幾年來加大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力度,以打造旅游勝地等方法,進一步強化城市方面的軟實力,同時在進行志愿者活動等其他活動的基礎上維護城市的發展。不難發現,這樣的資源可以作為當前道德與法治科目教學過程的內容。

例如,在“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積極奉獻社會·關愛他人、服務社會”的內容中,教師借助歌曲《桂林美》導入本節課的內容。緊接著向學生展示桂林市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等,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在桂林文化的基礎上尋找本土的氣息,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隨后引入話題“俗話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是你們知道有多少人在守護這座城市嗎?在幫助這座城市發展嗎?”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四)應用時政熱點資源

隨著現代化技術的發展,社會中、生活中的熱點問題以不同的渠道進入學生的視野中,使學生能夠借助電視、報紙等渠道了解更多的社會現象、生活現象,所以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時政熱點方面的資源。這一方法有利于學生將抽象化的內容和具體化的社會現象及生活現象結合起來,進而增強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涉及基礎內容、理論知識的聽課興趣。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了“新聞三分鐘”的活動,就是隨機要求某幾位學生輪流對當前時政熱點方面的新聞進行簡短的評論、說明。

例如,在“維護國家利益·國家利益至上·國家好大家才會好”內容中,教師借助信息化技術播放電影《戰狼2》中最令人熱血沸騰的片段,在學生有了基礎后,教師向學生提出“這部電影中的故事反映什么樣的事件呢?你們對這一電影有怎樣的看法呢?”等一系列問題,與此同時,教師繼續利用信息化技術播放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利比亞撤僑事件》,在較長的時間中極易使學生認識到國家利益與個人利益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

又如,在“理解權利義務·公民義務·公民基本義務”內容中,教師選擇多媒體技術向學生介紹、說明近幾年感動中國中的人物。這一教學方法容易讓學生受到震撼,最終感知到自覺履行公民基本義務的意義、內涵。再如,在“崇尚法治精神·維護公平正義·公平正義的守護”內容中,教師選用央視3.15 晚會記者調查方面的教學資源,進一步向學生說明當前社會上不法商家侵犯消費者權益的事件。由此可見,應用目前社會中、生活中時政熱點方面的資源,能夠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下強化自身學以致用能力,并維護初中階段學生的法治觀念。

(五)應用課本中的素材資源

對于初中時期道德與法治涉及的素材來說,往往有著一定的時代性,如漫畫、名人名言等素材。即使這些資源看起來很小,但是常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原因在于這些素材具有明顯的優點,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理解、熟知教材上的內容,最終扎實學生在這一環節的課程基礎。

例如,在“文明與家園·守望精神家園”內容中,教材上的知識以“傳統節日”的形式為開篇,向學生呈現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燦爛文明,與此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之間展開探究、分享、分析等活動,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以及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進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積極利用教材中“中國女排”等素材資源,切實引導學生堅定自身在文化方面的自信,培養學生在此教學活動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理念進一步整合初中時期道德與法治科目的教學資源,是一個長期探究、思考的過程。為盡快達到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應用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資源、教材上的資源、本土資源等,確保學生在初中階段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提升綜合素養。

猜你喜歡
法治道德核心
我是如何拍攝天和核心艙的
近觀天和核心艙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艙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