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東省農業機械化綠色可持續發展形勢分析及策略研究

2024-03-21 08:27徐淑媚徐恒斌鄭瓊娥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播種面積農業機械機械化

徐淑媚,趙 霏,徐恒斌,鄭瓊娥

(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數字經濟學院),福建泉州 362400)

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確保全國糧食產量保持在1.3 萬億斤以上,各?。ㄗ灾螀^、直轄市)都要穩住面積、主攻單產、力爭多增產。重要目標之一就是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以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 以此提高農產品質量和種植結構。農業機械化綠色可持續發展是指具備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機械化,是在具備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礎上,以保護生態環境、節約可利用資源為出發點, 服務于新時代農業的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最高表現形式,是綠色農業的未來發展方向[1]。

學術界當前對糧食播種面積變化的研究文獻較少,對糧食面積變化的研究主要放在糧食種植結構方向進行研究。 如王靜、方峰等利用長序列統計數據,系統分析了西南和華南部分省區多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變化的時序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客觀認識該區域糧食作物種植結構變化和驅動力提供參考。認為社會經濟因素中人口數量指標以及個別農業技術指標對西南和華南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變化有重要影響[2]。黎星池、朱滿德研究農業機械化推動了農業分工深化和種植結構調整,并運用空間杜賓模型定量分析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種植結構的空間溢出效應[3]。 王娜、李曉云評估了價格支持政策對不同糧食作物播種面積變化的平均效應與動態效應,并測量多種價格支持政策的交叉政策彈性。 在制定糧食政策時既要區分政策及其持續性對不同糧食播種面積變化的影響差異, 又要注意在同一區域實施多種糧食政策時,可能對不同作物產生交叉影響[4]。

當前學術界較少研究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糧食面積變化的影響,主要是目前國內學者對農業機械化的研究相對薄弱,只局限于對農業機械化的理論和機制進行研究。 例如吳智勝、趙永滿運用模糊GRA-DANP 模型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客觀數據對新疆糧食播種面積進行實證研究,得知兵團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各影響因素之間的因果關系和全局權重, 辨識出農業勞均播種面積、第一產業勞動力占總勞動力比重、農業勞動生產率、百元農機原值純收入及單位播種面積農機動力是兵團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的關鍵影響因素[5]。姚成勝、 肖雅雯建議持續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的政策和資金扶持,穩定其農業生產隊伍,進一步強化糧食主銷區的糧食安全責任,因地制宜地促進不同區域糧食生產的機械化發展[6]。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針對山東省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糧食面積變化的影響進行理論分析,以此來針對山東省農業機械化發展及糧食播種面積影響提出針對性意見。

本文選取山東省農業機械化及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大面板數據從宏觀層面進行理論分析,以此闡述山東省農業機械化發展及糧食作物面積變化。

1 山東糧食播種面積變化和農業機械綠色可持續發展

1.1 山東糧食播種面積變遷

山東糧食播種面積從1996 年10976027 公頃下降到2006 年的6797450 公頃,其后開始呈上升趨勢,2011 年達到7145818 公頃。 山東地區因地處華北平原,夏季降水量相對不足,不太適宜稻谷種植,稻谷播種面積從1996 年的151557公頃下降到2020 年的112479 公頃。 其中從1996 年到2015 年下降趨勢較為嚴重,2015 年后緩慢增長,到2020 年達到112479 公頃。 小麥播種面積從1996 年的 4031642 公頃下降到2015 年3499833 公頃,2015 年開始呈上升趨勢,至2020 年趨于穩定。 玉米播種面積從1996 年的282664 公頃上升到2020 年的3871090 公頃,持續穩定增長,在2016 年從3206930 公頃迅速上升到2017 年的4000123 公頃,并從2017年開始緩慢下降,總體趨于穩定狀態(詳見表1)。

1.2 山東農業機械化發展

1986 年,山東農業機械總動力為2538.41 萬千瓦,2020 年山東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10964.66 萬千瓦, 農業機械化速度發展非常迅速。 除了農業機械總動力外,農用拖拉機數量也是衡量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重要標準。

圖1 中紅點分布圖表示小型拖拉機數量從1996 年的32.11 萬臺增長到2020 年的197.59 萬臺,增長速度較為迅猛。

圖1 1986-2020 拖拉機數量變化單位:萬臺

藍點分布圖表示大中型拖拉機數量從1986年的13.59 萬臺增長到2020 年的50.41 萬臺,其中從2006 年開始增長較為迅速。

錢學龍,張祖立指出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也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農業的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的現代化[7]。農業機械化是促進糧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1.3 中國機械作業費用變化情況

表2 為全國2011-2020 年主要糧食作物每畝作業費用統計表, 反映了全國2011-2020 年小麥每畝作業費用從100.41 元增加到139.07元, 上漲了0.385 倍; 稻谷每畝作業費用從125.04 元增加到200.54 元,上漲了0.6 倍;玉米每畝作業費用從70.15 元增加到123.02 元,上漲了0.75 倍。

表2 全國2011-2020 年主要糧食作物每畝作業費用

表3 統計了山東不同作物每畝機械作業費用在總作業費用中的比例,稻谷每畝機械作業費用從2011 年的0.32 上漲到2020 年的0.37;玉米每畝機械作業費用從2011 年的0.23 上漲到2020 年的0.31。 小麥每畝機械作業費用變化不大基本維持在0.30 上下浮動。

表3 山東省每畝機械作業費用占比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全國每畝農業機械作業費用及每畝農業機械作業比例,還是具體到山東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來看,農業機械化程度都有顯著提高,糧食播種面積也有顯著增加。

2 山東省農業綠色可持續機械化及糧食播種面積變化的現狀

2.1 耕地面積急劇變化和人均耕地面積減少

山東省總面積23370 萬畝,1983 年耕地面積為10722.84 萬畝, 占據了土地總面積的45.9%,2017 年耕地面積為11384.67 萬畝, 占據了土地總面積的48.7%,同比增長了2.8%。 在耕地面積緩慢上升的過程中,人口總數卻在急劇增長, 由1983 年的7564 萬人增長至2017 年的9921 萬人,人均耕地面積由1983 年的1.417 畝/人下降至2017 年的1.147 畝/人(詳見表4)。

表4 山東省耕地總面積及人口數

1995 年至2001 年耕地面積急劇減少,從1995 年的 10042.42 萬畝減少至 2001 年的9841.04 萬畝,六年間減少201.38 萬畝。 為防止此類情況再次出現,2009 年國家提出“保經濟增長,保耕地紅線行動”,確保耕地面積有序增長,以此保證國家糧食安全。

2.2 農產品機械化服務發展不平衡

如圖2, 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同作物機械化程度相差較大,2019 年小麥機收率達到97.19%,近乎完全機械化收割,水稻、玉米也分別達到84.35%和89.76%,主要糧食作物機械化程度較高。

圖2 山東省2019 年主要作物機收率

2019 年油菜、 馬鈴薯、 花生機收率分別為59.91%、48.07%、63.96%,相比糧食作物, 經濟作物機械化程度相對較低。 由此可見,在山東省區域內, 不同經濟作物間機械化程度差異較大,其中花生機收率最高,而馬鈴薯機收率最低,其原因可能是不同經濟作物具有不同的生長特性,在采收時間、采收方式上具有明顯差異,由此限制了不同類型的經濟作物在機械化方面的發展。

由此可見,目前山東省內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較低, 而主要糧食作物的機械化運用程度較高,經濟作物與主要糧食作物在機械化程度上呈現出明顯差異,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成為山東省需要進一步解決的難題。

從整體來看,近些年山東農業機械化蓬勃發展,呈現上升趨勢。 但同時也出現發展不平衡不迅速的問題,這是今后山東農業機械化亟須解決的難題。

2.3 農業機械化發展不充分

農機裝備有效供給發展不足,供給端科技研發發展緩慢, 主要農機科技裝備研發能力弱,高端農產品依賴進口程度高等問題。 我國葡萄、蘋果等特色農產品農機裝備相對較弱, 發展領域仍有許多空白區域,而山東農機裝備種類與國內外領先地區存在較大差距。

另外,在農機生產端,農機生產服務組織生產能力不足,發展不充分,遠遠沒有達到規范化、組織化、標準化的要求。農機生產企業資質不全,農機裝備生產職業人員缺口較大等問題突出,農機生產端仍有很大發展進步空間。

2.4 綠色可持續發展農業機械化關鍵環節

信息技術是山東省實現農業機械化的重要保障,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農業機械智能化升級。同時,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物聯網中的作用,實現農業機械與物聯網的結合,最大程度實現農業生產的智能化、綠色化、無人化,從而減少碳排放量,實現節能減排高效運轉。

土地是農業機械的作業對象,土地的質量往往與農產品的質量緊密連接,因此,在農業生產過程中, 適度進行土地改造升級是非常重要的。要著重進行土壤有機質、酸堿度的改良,減少土壤板結,逐漸減少土壤污染,打造標準化農田,促成農業機械耕作便捷化, 實現保護與效率同步發展。

2.5 農業機械碳排放量問題

柴油、 汽油是農業機械消耗的主要能源,在耕作過程中會釋放如氮氧化合物(NOX)、一氧化碳(CO)等廢氣,造成空氣污染,同時,農機耕作過程中會伴隨較大的轟鳴聲,產生噪聲污染。 農機性能的優劣已經影響到環境保護建設和生態環境安全。

山東省農業機械擁有量已位居全國前列,農業機械化發展十分迅速, 一方面有利于農民增收,加快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提高,另一方面,農機的快速增多,也造成了環境污染。 當前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的同時, 節能減排也是亟須解決的難題。

3 山東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對策建議

根據山東糧食播種面積變化及農業機械化發展情況, 農業機械化對糧食播種面積影響顯著。 山東省作為糧食大省,農業機械化只有高質量發展,才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堅守18 億畝耕地紅線。對此,針對山東農業機械化現狀,提出高質量發展對策建議。

3.1 農機裝備的研發

山東自古就是產糧大省, 同時作為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的主要生產區,尤其是種植模式復雜多樣, 這也導致農業機械技術發展的復雜性。所以農機裝備的研發就顯得格外重要。

根據山東地區特色,因地制宜推動山東區域農業機械裝備的高水平、綠色、便捷發展, 提升農業機械裝備的多樣性、可靠性、精確性,以滿足農業生產中的不同需要。根據農業機械化高質量發展目標,研發并且推廣在種、耕、收等生產環節的適配裝備,保證農產品的質量。

政府要加強科技政策傾斜,保證研發針對性投入,完善適合山東省農業情況的農業機械化技術和研發政策,攻克薄弱環節,提高研發能力。推動農機研發企業集中科研力量, 匯聚科研投入,攻克關鍵技術難題,推動機械技術的分享。同時,激勵高校優秀科研人才投入農機研發領域,推動農業機械化建設。

3.2 農業機械精準購置補貼

隨著農業勞動成本的日益提高,農戶要科學地選擇農業機械裝備的數量、種類,及時更新農業機械設備,創新農業機械技術,服務于農業生產。 優先補貼糧食等重要農業產品全部納入補貼范圍,更好地保證耕地面積有序穩定發展。

通過農機補貼政策激勵機械技術科技自主創新,深化大數據系統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保證農業生產數據安全。 加快農業機械專項鑒定,將創新農業機械納入補貼范圍,對高智能農機裝備開辟綠色通道,通過新型農業機械補貼試點予以補貼。

在實施農業補貼政策的過程中,完善農業機械的購置補貼監督, 保證補貼資金安全使用;同時,增加農業機械補貼結構,優化農業機械補貼類別。 政策適當向農業機械技術不發達地區傾斜,確保山東省農業機械補貼全域覆蓋,推動農業機械補貼政策進一步完善。

3.3 推進綠色機械化發展

當前國家對現代農業發展提出了“一控兩減三基本”的綠色升級目標。 新時代農業機械化不只是為提高生產力而簡單地進行機械設備的積累,而應是綠色可持續的機械化發展。 綠色可持續的農業機械化應該是無污染、 資源利用率高、生產持續發展。 改善農村發展現狀, 在保持綠色機械化的同時,提高農戶生產效益。

綠色機械化的最終目的是在提高農戶生產力的同時保證環境不受破壞,使農業機械化與農業技藝得到完美融合,從而使農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得到有效提高。綠色是機械化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所在, 形成環境友好型的農業機械化形態,使用避免環境污染的新型農業技術,因此大力發展綠色農業機械化能有效避免在農業生產中對環境及人體造成危害,形成可持續性的農業機械發展之路。

3.4 提升農機服務主體素養

農業機械化的目的就是服務農戶,使農戶在農業生產活動中更加輕松、便捷,因此提升農機服務主體素質也是農業機械化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實施精準培訓,有針對性地提高農機服務主體相關素養。

進行精準化培訓, 根據農戶所需要提升的技能和農作物種類來安排相應的課程進行學習,采用實踐教學、課堂教學、案例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提高培訓實際落地效果, 增強創新農機服務內容, 促進農機服務模式創新發展。

政府也要加強相應政策的推廣宣傳,進一步改進新型農民培育政策,加強政府、企業、農戶多方合作發展,激發農戶學習的動力,引導企業與高校進入生產第一線指導農戶使用農業機械進行生產,在培育農戶農機技能的同時,來探索一套新的經營合作機制。

3.5 農機供給側改革發展

鼓勵企業進行農業機械供給側改革,深入農戶了解目前農機發展現狀及農戶需求,實現供需匹配及機械智能化發展,完善相應的農機服務機制,實現農機化與農業的高質量協同發展。

要盡快補齊短板,推進農業機械全面均衡發展。農業機械供給側改革與應用機械技術是相輔相成的,在農業機械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推動農業機械技術的應用,反過來促進供給側改革的效率,也促進了農業生產的效益,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農業機械化可以大幅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益,節能降耗,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 所以農業機械化供給側改革要以提升經濟效益為基礎,確保農產品質量和數量為前提,同時帶動全產業鏈條協同進步,在山東省內糧食穩定的情況下,面對出口國家具有更大的優勢,為省內農業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提供穩定的環境。農業機械化供給側改革有利于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三產融合也是農機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所在。

3.6 推進農機農事服務中心發展

2022 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多種糧、種好糧。 聚焦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加快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支持農業服務公司、農民合作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基層供銷合作社等各類主體大力發展單環節、多環節、全程生產托管服務,開展訂單農業、加工物流、產品營銷等,提高種糧綜合效益。 這為我們農機服務的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即在促進全產業農業機械化實現的基礎上, 也要注意農機綜合服務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首先,政府部門要加強督導作用,確保農機農事服務政策落地,發揮作用,釋放紅利,為農戶提供解決問題的渠道。如:農機購買補貼政策。其次,政府部門繼續推動政策試點建設,細化服務細則,為農戶提供精準化有用化服務。如:農戶貸款政策的實施。

根據山東省資源稟賦情況,分類推進建設綜合農事服務中心。 在全產業機械化的過程中,注重高質量發展, 因地制宜實施農機合作政策,不搞“一刀切”, 實現全面可持續發展。

當前山東省正處于農業機械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之中,加強山東省農業機械化“兩全兩高”發展,即“全面、全程、高質、高效”,實現新舊動能的轉換,通過實施農業機械的專項扶持、信息化、組織化,實現定向落地服務,產生實效。

隨著農業經濟的不斷深入以及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 農業機械的全面改革升級是迫在眉睫的要求, 因此要不斷實現農業機械技術的科技創新, 從生產手段上根本解決物質裝備的困境,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山東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要明確工作任務、創新農機裝備發展方式,從而使山東省糧食面積穩定發展, 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猜你喜歡
播種面積農業機械機械化
土庫曼斯坦土豆播種面積創紀錄
2021年俄羅斯油籽播種面積或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美國大事和玉米播種面積將提高
宜賓市農業機械研究所
2017年玉米播種面積將減少
農業機械自動化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
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
農業機械化
對我國煤礦巖巷掘進機械化配套的探討
加強農業機械管理與維護保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