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四重維度*

2024-03-22 11:18
浙江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時代思想

段 虹

提要:習近平文化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概括和科學總結,在黨的宣傳思想文化事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作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文化思想立意高遠、思想深邃,既有認識論又有方法論,既有頂層設計又有具體實踐,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點。從時代背景、文化使命、基本遵循、實踐路徑四重維度出發,對習近平文化思想進行系統闡釋和深入解讀,是我們當前學習和把握其理論系統性和完整性的應有之義。

在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1)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人民日報》2023年10月9日,第1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著眼于推動文化繁榮,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和新要求,推動意識形態領域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在實踐中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是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總結,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時代指導我國文化建設和維護意識形態領域安全的重要思想武器。從時代背景、文化使命、基本遵循、實踐路徑四重維度出發,對習近平文化思想進行系統闡釋和深入解讀,對深入學習和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時代之維: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時代背景

馬克思曾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的精神上的精華?!?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20頁。唯物史觀認為,任何真正的思想都是一定社會、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體現了那個時代所特有的痕跡和風貌。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產生也絕非一朝一夕,而是習近平總書記長期以來聆聽時代聲音,把握歷史大勢,回應人民需求的現實產物。其中,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國際局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的國內環境,以及數字化時代信息化浪潮迅猛發展,是催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主要時代背景。

(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

20世紀末,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國際共產主義遭受嚴重打擊,舊世界格局徹底瓦解,兩極對立的國際局勢開始轉化為一超多強的多極發展態勢。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發展中國家的崛起,西方傳統大國的衰落和新興國家的崛起已是大勢所趨,舊的國際治理體系正在被新的更公正的國際秩序所代替,世界社會主義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在此過程中,雖然“和平與發展”依然是世界的主題,但不和諧、不穩定的因素充斥在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國際風云變幻莫測,不確定因素和難以預料的問題逐漸增多,各種“黑天鵝”“灰犀?!笔录映霾桓F,不斷挑戰著“和平與發展”這一時代主題。政治領域,霸權主義、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此消彼長,國際社會暗流涌動;經濟領域,東西之間、南北之間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世界經濟陷入了新一輪的低增長和新滯脹時代,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安全領域,國土安全、軍事安全、政治安全等傳統安全與網絡安全、文化安全、生態安全等非傳統安全相互疊加,相互作用,全球不穩定因素加劇;文化領域,文化軟實力的意識形態斗爭日益激烈,文化話語權已經成為各國之間競爭的主要手段;生態領域,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淡水危機、核廢水污染等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頻發,嚴重威脅了世界人民的生存與發展。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認為,挑戰與機遇往往是并存的。在這樣的大變局下,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成功走出了一條和平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之路,在實踐中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爸袊慕^對地位,以及對全球事務的影響力正在提升,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會繼續提升”(3)格澤高滋·W.科勒德克:《21世紀政治經濟學:世界將何去何從》,龍云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年,第268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雖然給我們創造了歷史性的機遇,但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國際局勢下,也為我國的各項工作帶來了難以預估的風險和隱患。

(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

中華民族復興史就是一部中華兒女的百年奮斗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復興的是中華民族5000年來的大國夢與強國志。從周秦漢唐到宋元明清,中華民族曾創造了無數輝煌燦爛的人類文明,在整個人類發展史上書寫了一部又一部獨屬于中華民族的浪漫史詩,為全人類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近代以來內憂外患的慘痛經歷令我們付出了沉痛的代價,從而致使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從那時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整個民族最偉大的夢想。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78年改革開放,2012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逐漸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在波瀾壯闊中創造了百年奮斗的人間奇跡。黨的十八大以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7—28頁。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是習近平總書記帶領全國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做出的重大部署,是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千秋大計。而當代中國正處于“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期,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同時,黨的建設問題、意識形態問題、道德信仰危機問題等一系列現實問題依然復雜。從一定意義上看,“兩個大局”雖然給我們帶來了重要的戰略機遇,同時也為國內各種錯誤思潮提供了可乘之機。極端個人主義、功利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論”等錯誤思潮接踵而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思想文化建設任重道遠。

(三)數字化時代信息化浪潮迅猛發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恩格斯就曾指出,“在我們的時代,沒有一個大民族能夠沒有自己的工業而生存下去?!?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544頁。21世紀以來,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標志的新一輪工業革命已然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正在重塑新一輪的世界版圖,電子信息、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信、VR虛擬現實技術等一系列新興高科技不僅帶來了技術領域的革新,更重新塑造著每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數字信息技術的加持下,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利用傳統的信息技術優勢有預謀地將自身的資本主義價值觀隱藏在文化產品以及電子設備中,向全世界傳播和輸出西方模式、霸權主義等錯誤的意識形態,試圖建立一個以西方為主的單極世界體系。同時,這些發達國家還會憑借傳統的信息技術優勢故意抹黑、詆毀其他國家的經濟政治政策,肆無忌憚地挑釁他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例如,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通過輿論“污名化”“妖魔化”我國的發展,在國際社會中占領道德制高點和輿論的高地,將我國定義為“國際秩序的破壞者”,大肆宣揚“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錯誤意識形態,粗暴干涉中國的內政,故意將國際熱點問題與中國掛鉤,抹黑中國的國際形象。相較于傳統的歐美發達國家,我國在當前的新一輪信息技術浪潮中雖然沒有掉隊,甚至在5G、新能源、量子通信等方面遙遙領先,但由于歷史的局限性以及西方國家的圍追堵截,目前我國的科技水平總體上還處于應用階段,關鍵核心技術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這就導致我國在這場信息革命中仍處于不利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在新科技帶來的新機遇面前,每個國家都有平等發展權利。潮流來了,跟不上就會落后,就會被淘汰?!?6)《習近平外交演講集》第2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第124頁。因此,能否在這場科技浪潮中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主動權、領導權,對于我國今后的發展至關重要。

二、目標之維: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使命

目標是行動的先導,使命是實踐的指南。任何理論的產生都有著特殊的歷史使命,它能夠指引并決定理論的發展方向和最終目標,習近平文化思想更是如此。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7)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因而我們說,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是一定時代發展的產物,其本身還承擔著特定時代的文化使命,體現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時代價值和理論擔當。

(一)推動文化繁榮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是一個民族的精神紐帶和價值源泉。推動文化繁榮,不僅關系到一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和感召力,而且還關系到本國人民的文化自信和幸福指數。一方面,推動文化繁榮是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當今時代文化軟實力之間的競爭已經越來越成為大國之間競爭的重要因素。在國與國激烈競爭的時代背景下,誰擁有了強大的文化軟實力,誰就能夠在國際競爭中掌握歷史主動權和參與權,從而提升自身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通過對文化軟實力的塑造,一些國家甚至可以憑借自己的文化優勢和文化特色屹立于世界之林。例如我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德國的古典哲學文化、美國的好萊塢電影文化、日本的游戲動漫文化等具有標志性的文化都因其獨特的魅力而聞名于世,向世界展現了本民族的特有形象,大大增加了本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另一方面,推動文化繁榮是提高本民族文化自信和幸福指數的重要手段。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需要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例如,從一開始的物質生活需要變成了現在對精神生活的需要,由過去的對溫飽生活的需要到現在對教育、文娛、旅游觀光等更高品質生活的需要,從以前的食品、家電、服裝等的傳統消費轉向電影院、音樂會、演唱會、博物館等文化產品的消費,都直接反映了人民群眾對文化的現實需求變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我國的文化繁榮事業,多次主持與文化相關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全方位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推動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多樣性的需求,極大地增強了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著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

(二)建設文化強國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我國向來都是文化大國、文化強國。無論何時人們都得承認,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百花園中始終占據著舉足輕重的位置,為人類文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鴉片戰爭以后,我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災難,中華文明成果也遭到了列強的損壞、掠奪。直到中國共產黨成立,我們才找到了國家和民族真正的精神支柱,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建功立業,在百年征程中逐漸實現了國家從內憂外患到繁榮富強的現實轉變。當前,我國的國民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但與經濟發展相比,我國的文化事業卻始終沒有達到本該達到的高度,文化產業與其他大國相比始終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在此情況下,黨中央在深刻總結歷史經驗和實踐現實的基礎上,立足于現實層面,把握時代大勢,在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上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斗目標,為我們清晰擘畫了未來我國文化建設的構想和思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建設“文化強國”這一目標,多次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審議并通過了一系列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改革方案,把文化建設擺在了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推動新時代我國文化事業達到了新的歷史高度。同時,文化及其相關產業的高速發展也為我國的經濟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動能,文化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真正實現了文化反哺經濟的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2頁。文化強國目標的提出,標志著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進入新的歷史周期,標志著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實現了從文明古國到文明大國再到文化強國的歷史性飛躍。

(三)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希望大家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9)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繼黨的二十大后,黨中央提出的又一全新政治術語,它的提出給我們當前的文化建設和文化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從內涵上來說,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整個中華文明的一個特殊階段,它既包含著中華文明的一般特點,又具有當代文明形態的時代特征,是一種全新的文明形態。中華文明指的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一定政治、經濟、文化的總和。其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核心內容。而作為中華文明的特殊階段,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則主要指的是近代以來的文明形式,即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的文明形態。中華文明是整體,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則是這個整體中的重要部分,在時間線索上它是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從特征上來說,創新性則是其主要的特征,它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創新性產物。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魂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根脈”,二者的結合則孕育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個新的文明形態。這里的結合不是一個“消滅”一個,也不是二者合二為一,而是相互成就、相互激活,在對方的影響下朝著融合的方向共同發展,用馬克思主義先進的、科學的立場守馬克思主義之正,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新,從而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除了連續性、創新性之外,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都是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特征。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過程必然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我們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根本指導,勇敢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三、原則之維: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基本遵循

原則的把握是我們快速高效地認識和處理復雜系統的行動指南。文化思想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復雜性工程,具有深層次、多方位、寬領域的特征。對于習近平文化思想而言,明確所要遵循的原則既是實踐的前提又是價值的彰顯,是我們落實價值目標和推動實踐路徑的基本保障。遵循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的基本原則,是我們把握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關鍵。

(一)堅定文化自信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10)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42—43頁。文化自信是對中華民族長期以來的歷史底蘊、思想旗幟和豐富實踐在文化領域中的有機融合與深度凝練。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堅守“魂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思想完備、不斷發展和開放包容的思想文化體系,以其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的特點,為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提供了強大的理論指導和思想力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提供了最深沉的精神力量。堅守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是我們文化自信的精神內核,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踐證明,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會使我們的文化迷失前進方向、喪失前進動力。其次,堅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固培“根脈”,續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篇章。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先國后家、舍生取義、朝聞夕死、精忠報國”等思想與革命文化融為一體;“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滋養,共同在世界文化的激蕩中生成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在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史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標識與支柱,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日益彰顯出博大精深的氣象與兼容并包的氣魄,為堅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文化養分。

(二)秉持開放包容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堅定文化自信、推動文化發展、實現文化繁榮,需要我們秉持開放包容和交流互鑒的寬廣胸懷。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1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468頁。無論是歷史還是今日,中華民族從未排斥過外來文化,古代儒道二家對佛教文化的傳入始終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在中國化的道路上不斷發展,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中國對一切形式的人類文明新成果不斷引進和轉化,實現了我國生產力水平的迅速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快速推進,不斷開創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由此可見,中華民族始終秉承著海納百川、兼容并包文化屬性,必須在開放包容的文明交流互鑒中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是讓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化和文明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兩者辯證統一。我們要對文化交流在世界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充分的認識,一方面要加強對世界優秀文明成果的吸收,促使我們自身文化繁榮;另一方面要擔負起世界文化繁榮的大國擔當,為此貢獻中國經驗。二是讓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世界各民族之間文化上的差異既是造成世界沖突的一個誘因,又是推動文明進步的動力。我們要用唯物辯證法中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取人之長豐富自身內涵,保持旺盛的文化生命力。三是讓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文明多樣性賦予這個世界姹紫嫣紅的色彩,多樣帶來交流,交流孕育融合,融合產生進步?!?12)習近平:《論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256頁。一切國家和民族都應當秉持平等謙虛與互容互長的心態,才能促進本民族和全世界文化的大發展,從而在開放包容中實現文化多樣、文明共存。

(三)堅持守正創新

知常明變者贏,守正創新者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新時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須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13)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守正創新的基本原則揭示了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方法論。守正就是要求我們旗幟鮮明的堅守方向、原則、觀點和立場,創新要求我們積極主動地創新思路、話語、機制和形式。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則之維中,守正創新是我們的根本落腳點和基本方法論,是對“變”與“不變”辯證統一性的深度理解和具體應用。守正創新要求我們在本原、根基和前提的“不變”中,立足于現實“變化”的新需要、新問題,不斷解放思想觀念束縛,充分吸收人類文明一切物質和精神成果,提出新方法、釋放新活力。堅持守正創新,既是對人類文化發展規律的充分把握,又是立足于實踐發展狀況的必然要求。堅守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之正“魂”,才能把握歷史主動、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兩個結合”之正“法”,才能把握時代變化、回應時代課題,才能引領文化自覺與歷史自覺;堅守中國共產黨文化領導權之正“位”,才能從根本上保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現,才能在各種風險考驗和歷史進程中找到主心骨;堅守中華民族文化主體性之正“體”,才能深刻領會與踐行“第二個結合”的民族特色與方案,才能賡續古老文明、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守正是創新的基礎,創新是守正的延續,只有創新才能引領和把握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原創性地提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僅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更是為整個思想文化領域的發展指明了根本方向,實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新飛躍。

四、實踐之維: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實踐路徑

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頁。偉大的思想只有通過實踐才可以轉化為行動的力量,習近平文化思想也只有通過實踐才可以落地生根。面對國內外復雜的文化環境和艱巨的文化改革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以前所未有的戰略眼光和縝密的邏輯思維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實踐體系,為新時代思想文化建設指明方向。

(一)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

黨政軍民學,黨的領導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15)習近平:《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人民日報》2023年10月9日,第1版。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全面體現在指方向、管大局、定戰略,集中凸顯在黨媒姓黨,黨報黨刊必須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作為黨的一項極端重要工作,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承擔著對新時代黨的理念、方針、政策全方位和全過程宣傳的重要職責。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加速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進入了關鍵時期,這一系列新形勢給予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以新任務。加強黨對宣傳文化工作的領導體現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使宣傳隊伍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并在此基礎上實現深化內化乃至轉化。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務,就是要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黨的最新創新理論武裝全黨,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與實踐教育人民。加強黨對輿論領導能力的提高,通過信心強化使正面宣傳得到加強,使全社會對奮進新時代這一主流思想的輿論鞏固壯大。同時,也只有加強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領導,才能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的意識形態和輿論保障,才能確保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穩步向前邁進。

(二)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16)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43、10、44頁。。作為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引領者與堅強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必須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始終牢牢掌握意識形態領導權,將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奮斗目標與愿景相凝聚,全面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國家文化軟實力。為此,首要的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定民族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一元化,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聚全體人民共識。對于危害民族團結和意識形態安全的各種現象要敢于亮劍,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實踐經驗早已證明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會使自己出丑,人們對意識形態的認可與接受還受到理論效用尤其是社會經濟層面的影響。我們黨始終堅持改革發展利益由人民共享,這進一步增強了人們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也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對意識形態的引導力。要鞏固擴大當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成果,還需發揮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精神,彰顯我們黨最大的優勢和最鮮明的品格,敢于直面問題,永遠以人民性政黨的光輝形象凝聚和引領意識形態建設。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然要體現在意識形態凝聚力和引領力上,同時要將這一領導權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真實寫照。

(三)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17)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43、10、44頁。這一重要論斷,并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18)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43、10、44頁。。這一論述是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創新與實踐突破的精準概括。作為維系一個民族團結向前的精神紐帶,核心價值觀具有舉足輕重的文化與實踐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思想道德基礎,更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華。鞏固和發展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有力精神支撐和道德保障。它既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道德的現代轉化,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精神的先進性凝結,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精神的時代性風貌,展現了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價值包容性訴求,為新時代文化建設指明了主流方向。從方向而言,要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為重點,以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為指引,切實呵護不斷涵養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實踐源泉;從方式而言,要持續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持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持續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從方案而言,要深入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理論,促使宣傳和話語方式創新,對網絡空間規范治理加大力度,促進國際傳播與影響??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實現人民思想境界顯著提高、人民精神力量顯著增強、人民精神世界更加豐富,使新時代文化強國建設與全社會先進的道德風貌和價值導向相向而行、相得益彰。

(四)提升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人心是為政之本,人聲是輿論所向。對輿論引導能力進行提升,就是要加強以強信心為重點的正面宣傳,使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進一步鞏固和壯大。輿論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輿論引導和環境能夠從精神層面反哺社會道德、黏合社會張力、反映民眾關切、推動社會發展。因此,堅持和樹立好黨的路線與旗幟、使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順利推進,必須將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顯著提升,將其作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保障,使之為國家治理和民族前進保駕護航。面對受眾多樣性、思想多元化及參與意識突出的現狀,必須提升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用馬克思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指導工作,在價值取向、輿論導向和政治方向正確性得以堅持的基礎上,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體制機制、形式體裁、手段方法、業態模式等創新,形成主流新聞輿論陣地,實現矩陣作用。在提升“四力”的過程中,還要堅持對新聞傳播客觀規律的尊重以及人民至上的站位立場,對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進行保障和引導,展示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光輝形象,為中國式現代化營造溫度與深度并存、思想性與正能量并舉的新聞輿論格局。

(五)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創新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守正不守舊、尊古不復古的進取精神,決定了中華民族不懼新挑戰、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無畏品格?!?19)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中國共產黨成立百余年來,始終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塑造民族精神、以建黨精神為源頭塑造革命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塑造時代精神,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其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包含的多種因素都能與今天的時代相結合。例如,從講仁愛到求大同的價值觀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具有高度契合性。王陽明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心學智慧,就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視,于是在黨性修養上就提出全體黨員“黨性教育是共產黨人修身養性的必修課,也是共產黨人的‘心學’”(20)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7頁。這一思想。中華文化中對于道德建設和修身理念尤為重視,尤其是儒家往往將道德境界與個人成就、國家治理聯系在一起。那么這就要求我們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立足人民至上立場,根據時代與實踐進展,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與科學內涵,推動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民族所具有的突出統一性,也造就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豐富國家治理經驗與智慧,為新時代治國理政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就是要做到善于吸收和轉化一切先進文化,加強群眾文化供給,推動理論基礎研究,實現學術與文化相互滋養,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在實踐探索中不斷提升。

(六)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用文化創造美好生活,以文化繁榮經濟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僅包含著物質文明的繁榮,更蘊含著對精神文化的需求。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能夠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動力源泉。對國家和民族而言,文化事業和產業的繁榮,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必不可少的途徑,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精神文化層面的重要支撐,為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保障。具體而言,第一,要實現人民主體性與服務多樣性并重,在文藝創作中充分彰顯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以保障人民的文化權益與需求為發展方向,建成政府、社會、行業為一體的多重高效公共服務體系;第二,要實現古老與現代融匯,把文物古籍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寶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并推廣好,讓以人工智能、元宇宙和Web3.0為代表的新興科技助力于文化事業;第三,要實現文化與經濟協同發展,讓現代文化產業在促進經濟發展、滿足人民需求方面持續發揮影響力;第四,要讓文化與旅游相連接,讓文化之“詩”在“遠方”高揚,讓“遠方”的景觀獲得“詩”的神韻,使人們的美好精神文化生活充滿藝術氣息??傊?在多維度、多視角、多行業的相互融通共同聯動中實現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重要渠道,讓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形態在新時代中更加生機勃勃和豐富多彩。

(七)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

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和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方式就是推動中華文明“走出去”,促進世界優秀文明“走進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曾指出,“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2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第45—46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是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文化軟實力提升而延展出的必然邏輯。必須在對中華文明的歷史底蘊、精神品格深入挖掘和傳播,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基礎上,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使中國故事、聲音和形象于全世界傳播推廣。非盡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文化交流從來不是單向的,也不是同質的,中國文化“走出去”也就意味著世界優秀文明“走進來”,只有以文化自信的底氣、開放包容的姿態推動世界各民族交流互鑒,才能更好地實現文明的交流互鑒。同時,要在世界各民族不同文化和文明形態差異性的基礎上,尋找共同價值、挖掘共通文化,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不同的文化形態,以求同存異、開放包容的精神化解質疑、消弭誤解,尋求世界文化最大公約數,推動世界新秩序的建立健全。文明的交流互鑒不僅有利于世界文明的傳播,更有利于本國本地區文明的繁榮與發展。歷史已經反復證明,任何阻擋多元文明發展的做法都是自取滅亡,只有在互相借鑒、取長補短中才能實現全人類文明的共同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文明新形態?!?22)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求是》2023年第17期。一個民族要走在時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一刻不能沒有正確的思想指引。習近平文化思想既有認識論又有方法論,既有頂層設計又有具體實踐,充分體現了明體達用、體用貫通的鮮明特點,對新時代新征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學的行動指南,為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引領世界文明發展進步貢獻了中國智慧。習近平文化思想是一個不斷展開的、開放式的思想體系,必將隨著實踐深入不斷豐富發展。作為新時代文化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我們必須緊緊圍繞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深刻貫徹黨的二十大關于文化建設的戰略部署,切實增強新時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用習近平文化思想凝心鑄魂。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時代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奮進之路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思想與“劍”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永遠不能丟
“思想是什么”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e時代
e時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