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賦能農村商業銀行發展路徑研究

2024-03-22 11:23于雅琪
全國流通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商行金融科技

于雅琪

(黑龍江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農業強國,當前要抓好鄉村振興”。隨著社會進步和經濟增長,用戶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其對金融服務的期望也在不斷上升,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金融行業進行改革和創新。在科技和數字化水平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金融科技的涌現為金融行業的創新進程注入了動力。自從金融科技被提出,其受到的關注度就非常高。在此大環境下,如何讓商業銀行快速地進行轉型升級,適應新的金融發展趨勢,應對新的挑戰,顯得非常重要和緊迫。許多金融科技企業和商業銀行正積極擴展其數字金融部門并逐漸涉足農村市場,可能對農村商業銀行(以下簡稱“農商行”)的經營帶來較大的影響。農商行作為農村金融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為了積極貫徹鄉村振興策略,在金融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需要積極抓住機遇,利用金融科技的優勢,堅持客戶至上的原則,同時也關注內部數字化生態系統的發展,尋求農商行的成長和創新途徑,努力解決所遇到的挑戰,逐步構建完整的金融監管體系以及風險應對機制。

一、金融科技與農村商業銀行相關概述

金融科技是金融與科技的結合,其宗旨在于使用各種科技手段對傳統金融業的產品和服務進行改革。這些科技手段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一系列技術進步,以改變服務模式、流程及金融產品的運營方法。其業務方式因成本低、服務廣泛、精度高的卓越性能而受到高度的贊揚。應用金融科技的公司能在金融領域提供更加方便、體系化、規范化的服務。所謂的金融科技,既涵蓋了諸如商業銀行這樣的傳統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研發與轉型,同時也包括了除傳統金融機構之外的互聯網和科技公司及其產品,即商業銀行內部的金融科技和外部的金融科技[1]。

農商行以服務農村和小微企業為主要目標客戶,是國有大型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之間的銜接機構。根源于原本的農村信用社,農商行是新式的金融實體。然而,相較于大型的商業銀行,農商行的經營規模、經濟實力、科技應用能力以及人力資源等方面均顯著不足。我國的金融體系改革進程中有一部分一直由農商行引領并居于核心地位,其穩健運營使其如今已經變成農村經濟發展的筋骨。當前,互聯網經濟的浪潮下,億萬互聯網用戶的存在讓金融機構在網絡上可獲取的資金流量遠超以往模式。但對于傳統商業銀行,金融科技已經顛覆了其過去的優勢位置,并增加了業務推廣的困難性,服務質量提升的挑戰性也因金融科技公司的競爭而變得更大。目前,他們要承受來自新型金融科技平臺的壓力,同時還要面對大型商業銀行利用科技突破地域限制,侵入農村市場的威脅,這讓他們所經受的競爭壓力逐漸增大。

中國人民銀行于2021 年12 月推出了《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 年)》,以期促進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和持續發展。由此看出,我國的金融體系主體——商業銀行的發展與金融科技的前進肯定是緊密相連的。我國當前金融科技正在迅速發展,產品和技術頻繁更新迭代,為傳統銀行業務的競爭格局帶來了大量的變數,特別是對金融機構造成了強烈的競爭壓力,也給傳統金融企業敲響了警鐘。關于金融科技與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的研究,目前學者主要對金融科技基本概述、發展過程、監管層面,以及農商行收益效率、風險管控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農商行通過運用金融科技以及數字金融可以提升其營運效能和電子化程度,然而其承受風險也隨之上升,進一步抑制其營運效能提升[2]。通過金融科技的應用,商業銀行在信貸收入方面可以獲得擴展,而在信貸風險方面,金融科技的應用會呈現出一個先降后升的“U 型”走勢,對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產生影響[3]。本文通過農商行的現實處境和農村居民的實際生活狀況探究其發展路徑,并對金融科技賦能農商行發展提出政策建議,促進農商行未來發展。

二、金融科技賦能農商行發展的必要性

1.金融科技打破地域限制,為農商行增加客戶來源

傳統金融模式下,由于農商行客戶主要為農村居民和小微企業,農村發展水平和經濟水平相較于城鎮較為落后,因此,農商行主營業務受限。在如今的互聯網經濟背景之下,龐大的網絡用戶數量為金融機構在網上獲取超出傳統方式的資金交易額提供了可能性。利用數字銀行和移動銀行等金融科技平臺作為支持[4],線上服務平臺將金融服務植入了豐富多樣的生活服務場景中,積極使用合作伙伴的資源,為農商行增加客戶來源。

金融科技幫助農商行打破地域限制,實現跨區域合作和共享資源。通常,銀行服務站只向特定區域的居者和商戶提供服務。在如縣級市這樣的三、四線城市中,由于服務站稀少導致服務的覆蓋范圍明顯存在限制性,服務站的客戶群基本保持穩定。然而,金融科技的廣泛運用實際上實現了普惠金融,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因此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有望進一步擴大,業務來源和客戶群的安全性得到提升[5]。數字金融技術的使用迅速向偏僻地域的農業工作者提供了移動支付、投資管理、農業貸款等財經服務,解決了傳統財經服務在地點方面的限制。同時,農商行也能借助大數據全面評估更多潛在客戶的信用情況,并通過電子商務購買和日常支付等吸引更多的農民和小微企業投入農村金融。這樣不僅能將金融服務推廣到傳統方式無法觸達的用戶,打破地理限制造成的壁壘,實現跨地區合作,同時也能夠獲得規模經濟的收益。

2.金融科技優化農商行的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

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下,根據相關企業數據分析可知,銀行網點的實際運營成本占其總營業成本的一半以上。由于農村的微觀經濟實體分散在廣大鄉村,位置相對偏遠,這使得農商行的分支機構數量比其他類型的銀行要多出很多,從而增加其運營成本。此外,農商行在執行金融業務時,決策鏈條過長以及手續繁多,勢必增加交易成本[6]。值得慶幸的是,金融科技的進步推動了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運用,傾向于將農商行的業務處理轉移到線上。因此,農商行能夠適當地減少分支機構數量,降低分支機構的建設及運營成本。大量智能服務以及自動化工作流程代替人工服務,從而節約人工成本。這種新興的經營模式突破了傳統的面對面經營方式,使得銀行能更精確地了解客戶需求,從而提升服務水平和客戶滿意度。另外,通過利用大數據等尖端科技,農商行可以顯著提高其信息搜集能力,尤其是在貸款業務過程中,使得銀行得以迅速獲取客戶的完整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進行風險評估,進而減少不必要的銀行損失和降低運營成本。此外,借助于金融科技技術,農商行在數據處理和存儲、操作流程中將會變得更為高效和精簡。

3.農商行借助金融科技精確識別客戶,提高其風險管理的能力

利用金融科技如大數據成功實現了對數據的充足利用、對客戶的精確定位、產品的個性化改良以及經營流程的高效運作。操作商業銀行業務時,嚴謹對待風險控制工作非常關鍵。農商行正在運用金融科技建立出智能化風險管理系統,該方法不同于傳統的依據歷史數據評估風險的方式。這個系統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并整合客戶的身份及行為信息,借助相應的系統分析客戶信息,包括償還資金的能力、資金用途及信譽等各方面都將進行嚴密的檢查,進而對客戶風險屬性進行全方位且多維度的認識,從而實現對客戶風險的準確有效評價,其目的在于盡力防止因缺乏完備的信息數據而在執行貸款業務時引致一些風險,并能助力發掘高質量客戶資源,提高其風險管理的能力[7]。

三、農商行金融科技發展的現實困境

1.農商行缺乏發展金融科技的技術支撐和創新動力

農商行主要依靠傳統的業務辦理、與客戶會談及推銷理財產品等方式吸引顧客,對于網絡業務的發展牽掛不深,對互聯網科技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及其未來的發展規劃缺乏足夠的預見力。因此,農商行技術的進步表現出采取臨時補救措施的現象,這并不符合目前以科技驅動業務、金融和科技結合的發展方向。在互聯網企業開始進軍農村金融市場,國有的四大銀行積極開拓金融科技領域的情況下,農商行將面對更大的競爭壓力。同時,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成為未來主要的交易工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使用移動支付完成日常消費。在這樣的發展大勢下,農商行在發展金融科技的技術方面的支持顯得更加不足。

農商行對于金融科技的興趣并不濃厚,也缺乏創新的驅動力,并受到盈利預測和系統安全需求等因素的制約。在銀行的運營結構中,科技部門傳統上通常被置于后端供應位,更多地被視作成本負擔,而不是產生收益的部門,這也使得銀行對科技創新的投資力度相對較小。再者,農商行是農村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持有大量的敏感信息。對于安全性的高需求從管理機構自身及其監管方都有所施加,這使得安全運營成為其首要考量,而創新則被降低了優先級,對新技術的接納也因此受到諸多制約。在業務創新和軟件開發方面相對較為短板,并對科技創新有更為審慎的態度。

2.農村金融的市場化水平不高

我國的農業金融行業的發展起點較晚,基礎不足,農商行融資能力和風險控制功能還遠未達到需求,致使農村金融的市場化水平不高。金融科技可以幫助制定和實施普惠金融政策,拓寬傳統信貸渠道,擴大信貸業務覆蓋面,通過構建“線上+線下”雙渠道融資模式,提高銀行業的服務能力和管理效率。雖然金融科技在驅動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過程中展現出一定優勢,但其未被完全利用的偉大潛力依然存在。農村的交易行為被根深蒂固的習慣束縛,對于掌握和使用金融科技產品感到困擾,復雜的金融條款對農村居民來說難以理解。

農商行提供的金融服務和農業農村發展的實際需求日益背道而馳,這一情況在三個方面尤為顯著:首先,農商行在服務農村地區的過程中,存款數量相對較多,貸款數量相對較少,而信用貸款明顯不足,“三農”關鍵地帶缺乏資金支持;其次,盡管農商行向普通農民發出小額的普惠貸款量較大,但對于小型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興農業經營者卻缺乏必要資金支援;最后,各農商行在服務農村復興的過程中各行其是,貸款投放相對分散,不易形成群體效應。迄今為止,農村金融服務的“不平衡”和“不充足”問題仍然顯而易見,這嚴重地限制了信貸資源的合理配置。

3.鄉村風險控制能力較薄弱,數字化轉型步伐較慢

《中國數字鄉村發展報告(2022 年)》表明,2021 年全國數字鄉村發展水平達到39.1%。鄉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實現全覆蓋,農村通信難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截至2022 年6 月,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 58.8%,與“十三五”初期相比,城鄉互聯網普及率差距縮小近15 個百分點。雖然農村數字化進程逐步加快,但農村金融數字信用治理仍處于起步階段,治理能力及治理效率有待改進。由于金融科技的業務活動大部分是基于互聯網,所以數據泄露的情況非常值得關注[8]。目前我國農村地區數字信用治理主要存在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不足、數據資源貧乏、監管機構不健全等方面的缺陷。隨著農商行技術的升級,新的安全風險也會隨之出現,因此農商行需要科學評估各種級別的風險,根據風險類型的不同,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增強風險防控實力。農商行在建設風險管理體系的過程中,必須始終保持對穩健和安全經營原則的堅守,增強內部監管的實力,以有效預防和消除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和挑戰。

4.缺少適應金融科技發展復合型金融人才

人才是推動各行各業進步的關鍵,農村發展受制于新鮮血液的匱乏,農商行亦面臨同樣的問題。金融科技將互聯網技術與金融融合,擁有雙重特性,這需要擁有金融知識和精通互聯網技術的人才。目前,金融科技和大數據專業人才的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滿足,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尚未形成。同時缺少在信息技術與營銷服務領域能同步發展的復合人才,這無法有效地滿足農商行持續增長的需求[9]。

農村地區普遍存在著人才流向城市的現象,其中包括短缺的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和信貸管理人才。其中,許多農商行自我培養的金融人才也紛紛轉向城市的金融機構,這無疑加劇了農商行的人才短缺問題,進一步降低了其競爭力,繼而導致客戶和市場份額的流失。

四、金融科技助力農商行發展路徑

1.金融科技助力農商行的轉型發展

互聯網金融的盛行成效顯著,正在步入規范化的有序發展,商業銀行在規范化的監督和管理方面具備超越其他銀行的優勢,同時也繼承了原有客戶群體的傳統優勢。在這個時期,商業銀行需要借助金融科技這一強大的創新引擎,運用互聯網的思維方式,主動引領數字化的革新。同樣,通過金融科技獲得更多的高質量的客戶和數據,增強產品的研發能力,使得產品服務實現深度和多元化的進步。對于農商行來講,借助金融科技推動其發展,應先從思維觀念和理解上入手,改變整個管理團隊和業務技術部的數字化觀念,消除在金融科技理解上的差距,從而讓金融科技能在農商行的轉型過程中起到作用[10]。

金融科技為農業商業銀行開放式平臺的推廣起到了推動作用,并且它也是轉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螞蟻金服等互聯網金融企業已經在建立開放型生態系統平臺這一領域處于行業前列。2018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曾提出要“推進平臺經濟和分享經濟的發展”,目前開放型的平臺經濟正逐步變成社會創新和產業升級的主導力量。在開放平臺、技術和數據等方面,螞蟻金服仍然處于市場的前沿地位。農商行應該利用大數據、云產品、安全技術等工具來打造標準化的服務,并建立標準化的合作流程,從而實現一個包含對接、聯動測試、上線、運營管理等重要環節的標準化商戶合作平臺系統,以實現有效快速的技術對接和金融服務的標準化輸出,利用科技手段來提升業務效率。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行,農村區域很可能將是金融科技公司下一場競賽的場所。農商行應當抓住這次機會,運用其主場優勢打造自有的金融服務架構,以提升農商銀行自身的競爭實力。

2.推進產品服務,促進農村金融的市場化

金融科技為金融產品拓展了優勢,專注于解決商業問題和困難,通過金融科技和大數據以及人工智能等手段,精準地評估客戶的信用等級、消費水平和收益,并能精準理解客戶需求。農商行想要提升競爭優勢,應以農村獨特的人口為著眼點,開發以農村經濟為主導的金融產品,多元化渠道和產品,滿足特定客戶群的需求,實現有利的差異化[11]。積極利用區塊鏈技術提高農村金融的市場化。近些年來,得益于區塊鏈技術的迅猛進步,農商行有機會構建以區塊鏈為核心的支付解決方案,這一解決方案可以實現跨地區和跨省份支付,提高支付效率,節約銀行業務所需資源。此外,農商行可以與金融科技公司攜手,共同創建基于區塊鏈的智能合約平臺,以優化小額高頻率貸款流程的管理。

金融科技同時加快涉農數據要素市場改革步伐,營造快捷公平全覆蓋數字化共享平臺。進一步健全涉農公共數據使用和共享協調機制,推進公共數據歸集整合、有序流通,使其更好地推進鄉村振興進程。

3.強化金融科技數據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監管政策體系

農村金融機構必須重視數據的核心價值,農商行應采用金融科技創新的監管工具,構建并強化包括風險控制與全面補償、信息公開與信用承諾、內部控制與服務質量監管和合規檢查的安全評價等各類措施。農村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平臺的設立,將可以進行規則策略、模型算法的統一管理,并對模型實施全面的管理。在金融科技領域,智能大數據風險控制系統能對用戶的行為模式和交易習慣進行有效分析,識別欺詐和惡意行為,保證用戶風險的及時精準反饋,從而幫助金融機構更有效地進行信貸審查、資金分配和貸款后期管理等流程服務。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加強各種風險管理系統,將數字風險控制工具融入業務流程中,旨在提升風險監測和預防的智能化級別。積極建立大數據監管平臺,全力推進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監管改革。在保持穩定的同時,推動金融行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國內生產,以防控金融網絡技術和信息安全的風險。最后,要提高數據的積累能力,鞏固大數據的基礎。通過銀行間多種方式獲取用戶的多元數據,建立用戶的統一身份標識,強化各產品間數據的融合。與此同時,借助來自不同渠道的外部數據對行內數據進行補充,增強對同行金融產品、信用報告、社交媒體、網絡電商等外部數據的整體運用,以防止數據泄露、篡改和濫用,著力保護客戶金融信息安全。內部控制和外部監管應齊頭并進,聯合推動農商行發展創新。

4.重視對金融科技人才的長遠規劃和培養

人才是所有行業發展壯大的根基。隨著銀行服務范圍的擴展與數字化變革的實施,以及由于新興的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新的機遇,銀行對數字金融專業人才的需求將是持續且長期的。其中,一方面需要理解科技又精通業務的多元化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那些具備開放的心態、創新的視角以及自我進修的能力的人才。農商行實現可持續發展,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應建立完善的內部管理體系,吸引高層次人才,加強員工培訓[12]。提供前瞻性的觀念和思維,以確保農商行在數字化經營領域的領導地位和準確性,使農商行的經營活動科學化、數字化。通過專家和學者的集思廣益,從戰略的角度和思維來推進農商行的發展。

為了滿足農商行的數字化改革升級和長期發展,可以利用專業技能促進農商行數字產品的開發和運營管理,實現整個流程的飛躍式進步。此舉將推動在產品、服務、管理、技術等多個領域、多個層次、多個方向的發展,從而提升農商銀行在金融市場上的競爭實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數字經濟和金融創新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商行的轉型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金融科技是推動金融領域未來進步的重要驅動力。利用金融科技能夠更有效地契合大眾的需求,持續地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這是金融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在數字經濟全球化加速演變的背景下,金融科技助力農商行的轉型發展,優化農商行的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但農商行的發展創新依然遭遇許多挑戰,因此應調整資源配置,優化客戶體驗,創新管理風險的方式,主動與互聯網公司合作,與此同時加強自我系統的穩健、人才的積累和研發的投資,以持續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優勢,為促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猜你喜歡
商行金融科技
13家上市農商行誰能笑傲江湖?
盂縣農商行“整村授信”工程啟動
介休農商行全力推進整企授信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夢
科技助我來看云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P2P金融解讀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