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

2024-03-22 14:17李直邸娟張宏
時代汽車 2024年1期
關鍵詞:車輛工程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李直 邸娟 張宏

摘 要:隨著汽車行業向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方向的轉型,汽車企業對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生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要求培養研究生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傳統研究生培養模式理論研究與工程實際相脫節的弊端不斷顯現,而校企合作作為工科研究生的創新培養模式可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本文從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生的培養特點出發,從研究生培養目標、培養方案制定、教學方法和內容、專項技能訓練和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對改革完善研究生的培養模式進行了研究,為應用研究型高層次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校企合作 車輛工程 研究生 培養模式

1 引言

經過新冠疫情對于全球經濟的沖擊,未來國際競爭愈發激烈化,人才與教育之間的競爭就是未來國際競爭的重要形式,而碩士研究生作為高等教育培養的高層次人才,將成為人才競爭的重要對象。在以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5G和生物技術革命為代表的新工業革命浪潮下,高校需要為國家和社會提供更多綜合能力強的復合型高層次人才,這就要求高校必須針對當前形勢進行碩士研究生創新教育改革[1]。

車輛工程作為一個綜合性較強的工科專業,是在機械制造、電子工程和材料科學等學科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使得車輛工程專業的知識結構進一步轉變,傳統車輛工程教育滿足不了新時代、新產業、新構架的現實社會需求,面向未來的工程教育理念相對滯后,導致出現了知識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的不適應。

目前我國高校對研究生的培養及教育模式幾乎只注重學術型人才的培養,在教育研究生過程中,強調對其加強科研能力和學科專業的理論教育,缺少了創新教育的過程,在制訂研究生培養目標時,忽視了創新型研究生的培養理念?,F在高校的培養方向已經不契合于社會需求,企業需要的研究生應具有良好的實踐經驗,這樣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實踐生產中來。

2017年,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要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要逐步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和規范社會力量舉辦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盵2]由此可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國家的重大戰略舉措,加強相關汽車企業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參與度,建立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是優化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有效方案。

本文針對目前車輛工程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的問題,分析我國研究生培養的機遇與挑戰,研究了新時代研究生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策略與方案,為提高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生的教育質量提供了參考。

2 研究生培養模式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校的車輛工程專業一般有兩種組織形式,一種是將車輛工程專業歸入機械工程一級學科,采取與其他二級學科相同的培養方案;另一種是單獨設置車輛工程專業學位,直接培養車輛工程專業的研究生[3]。這兩種組織形式的培養過程側重于學生機械設計與制造、材料科學與工程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相當于本科專業知識的延伸。具體培養過程一般為一年左右的專業課學習加兩年的科研過程,大多數學生對于科研過程的重視超過課程學習過程,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也主要源自科研過程,很難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當前世界汽車產業已開始從傳統燃油汽車向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的轉型,即在傳統汽車架構上綜合了環境感知技術、智能決策技術、控制與執行技術、V2X通信技術、高精度導航與定位技術[4]。在這種趨勢下,汽車不同于原來機械產品的定位,也具備了越來越多電子產品的特點。汽車行業所需求的人才已不是單純機械工程專業背景,多學科專業知識的引入使得傳統研究生培養模式產生很多問題。

2.1 研究生培養模式過于單一

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生在校期間,基本是由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科研過程組成,最終的畢業標準還是以論文成果為主,因此研究生期間專注于論文的完成過程,使得培養模式過于單一。在畢業答辯方面,基本上是以畢業論文完成度為評價指標,并不以專業知識的靈活運用為最終目標。久而久之,這種研究生培養模式下很難保證研究生的質量。

2.2 研究生課程教學模式滯后

研究生的專業課程學習與本科期間基本類似,由相關專業老師進行授課,教學內容也根據本科課程知識進行一定的延伸。在當前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化的背景下,需要學生在傳統專業課程的學習基礎上,再進行計算機、人工智能、電子和信息技術等專業知識的補充學習,而目前車輛工程專業的研究生課程教學時間與教學內容都無法滿足這個新要求。這種課程教學模式相對于行業發展潮流的滯后使得研究生理論課程學習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影響了研究生專業知識的儲備。

2.3 研究生科研課題與工程應用脫節

研究生期間大部分時間用于進行科研活動,為達到研究生畢業要求,課題選擇一般偏重理論研究。在科研過程中以閱讀文獻、仿真計算和臺架試驗為主,很少有機會能真正進入汽車企業開展工程應用研究,很容易形成“閉門造車”的思維定式。雖然培養了數值計算和數據處理等能力,但其工程應用能力仍有一定差距,難以深入到車輛工程專業領域,無法實現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合理培養。

3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對策

校企合作又被稱為“合作教育”,最早是由美國學者赫爾曼·施奈德于1906年提出,通過政府、高校和企業共同簽訂協議,使得高校和企業建立起互惠互利的研究生合作培養模式。這種培養模式在歐美國家較為盛行,為了促進校企合作的發展,2021年英國政府撥款超7500萬英鎊以作為支持9個“校企合作”開展高科技項目的資金,參與該項目的企業和院校大多是國際知名的,比如學校就有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帝國理工學院等,都是世界排名靠前的院校。國內校企合作培養模式起步相對較晚,1995年清華大學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員會,旨在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力度,開始了校企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嘗試。此后,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正式招收催生出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相關政策。2015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意見》,指出了聯合培養模式對于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具有重要價值[5]。

校企合作模式能使高校和企業的優勢互補,培養理論和實踐并重的優秀人才。校企合作模式以工程應用需要為導向,這就導致它與傳統高校主導的教學模式有很大不同,也使其成為了未來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一種有效手段。在目前國際形勢下,我國面臨經濟體制的改革和轉型,研究生教育也必須做到與時俱進,才能適應這種新變化。為了能讓校企合作模式真正發揮其在新時期研究生教育中應有的作用,需要高校和企業能夠深度進行交流和融合,進一步整合現有社會資源,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平臺,保證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和提升。

3.1 開展高校與企業導師的綜合素質培訓

高校導師具有較強的理論素養,但其實踐應用水平與企業的高級研發人員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同樣,企業的研發工程師通常具有較強的實踐經驗,但在理論素養及國際前沿科技理論的研究方面,通常不如高校導師。因此,校企合作培養優秀研究生首先需要培養優秀導師,在招生前定期對高校教師及企業研發人員進行互補培訓,高校導師與企業導師都培訓達標后,才有資格開展教學活動和指導研究生進行科研活動。

3.2 完善研究生雙導師管理制

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需要高校和企業共同開展研究生培養,這項工作具體是由高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合作來完成。企業導師通常是由企業經驗豐富的工程研發人員擔任,與高校導師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養計劃。在過程中,高校導師負責研究生的具體培養事項,企業導師輔助高校導師完成研究生的培養任務。與高校導師的職責相似,當研究生在企業開展工作時,企業導師不僅需要負責學生的指導任務,也需要負責學生的人身安全,同時,還需要對學生的科研態度、科研任務完成情況及科研水平進行綜合考核。因此,校企合作的雙導師如何分工、如何配合和如何考核都需要明確的規章制度進行約束。

3.3 企業與高校共同參與研究生培養計劃制定

與企業合作開展實踐教學,是高校彌補設備、資金及生產研發經驗方面的缺失的有效手段。在培養計劃制定時,學校需與企業共同協商決定,結合高校及研究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同時符合高校學術要求和企業工程需求的研究課題。在不涉及企業隱私的情況下,鼓勵研究生到企業開展科研活動,讓學生切實地感受生產研發的真實過程,提前參與到實際的生產研發環境中,充分激發科研興趣,更好地建立起科研與工程應用的聯合思維。

3.4 設立校企合作科研基地

為了更好完成研究生的校企合作培養,高校與企業應合作共建科技研發平臺??萍佳邪l平臺包括校內研究生創新中心與企業實踐基地,兩類科研基地都至少需要配備固定學習位置和會議室,學習位置用于日常的科研活動和試驗研究,會議室用于研究生課程教學和召開組會。此外,還需要建立周密的管理方案,明確校內研究生創新中心與企業實踐基地的任務及考核項目,使得兩個基地能夠協同發揮出培養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作用[6]。

3.5 考核及驗收方案設計

校企合作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具體效果通過考核進行檢驗,這種考核可作為研究生畢業評價的依據,能使高校和企業及時發現培養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為制定出更有效的培養模式提供支持。

考核主體包括校內導師、企業導師和全體研究生,前兩者主要是為研究生的科研活動進行指導,因此,需要對其進行培訓及資格審核之后,才能正式開展研究生指導工作。同樣的,學生在去企業開展科研之前,也需要接受企業舉辦的培訓,培訓完成后進行考核,由企業劃定考核通過標準,考核達到標準的學生才能進入企業實踐基地學習。最后,研究生在企業實踐基地的學習任務完成之后,高校和企業要對研究生在兩類科研基地的成果進行考核,達到培養計劃要求的學生,才能通過校企合作培養考核,達成校企合作培養研究生的畢業標準。

4 結語

校企合作作為一種有效的高水平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在我國發展已有十幾年,相關部門和各大高校都出臺了相關政策和文件保障實施,產生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但總體而言目前仍然處在探索階段,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校企合作培養模式需要高校和企業建立高效的溝通渠道,在人才培養和成果共享方面進行深度融合,所以高校和企業兩方面都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在新時代我國需求工程應用型車輛行業技術人員的背景下,校企合作能夠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實習和試驗平臺,使之能將理論知識和工程實際緊密結合,從而實現高校和企業的雙贏局面,真正完成了高水平碩士研究生的培養。

此文為以下項目研究成果:太原科技大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課題“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及效果評估”(項目編號JG2022016)、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課題“基于新工科背景下的山西工科研究生科研和創新能力提升方法研究”(項目編號:2021YJJG237)。

參考文獻:

[1]王弘幸.新工業革命背景下工程類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研究[D].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

[2]游繼安,胡釗政.基于校企合作的科研基地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輕工科技,2021,37(02):193-195+197.

[3]孟慶華.新工科背景下車輛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2(11):94-96.

[4]任立海,陳建卓,聶珍龍等.面向智能網聯汽車人才需求的車輛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J].時代汽車,2023(11):32-34.

[5]楊杰,施進發,馮飛飛等.新時代背景下校企合作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8(01):42-46.

[6]王會良.機械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創新教育改革與探索[J].科技與創新,2019(17):77-78.

猜你喜歡
車輛工程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車輛工程專業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之實驗室開放探討
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的車輛工程專業企業培養方案研究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本科生導師制在應用型高校車輛工程專業初探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高職院校創客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