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合作學習的“讀思達”初中地理課堂教學

2024-03-23 12:50柯飛雁
家長·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思達讀思達教材

柯飛雁

“讀思達”教學法以閱讀、思考、表達為主,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法寶”。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以“讀思達”教學法為“工具”,應用多樣策略引導學生閱讀、思考、表達,促使學生構建地理認知,發展地理學科核心素養。文章將立足教師現有經驗,以閱讀、思考和表達為重點,詳細闡述基于合作學習的初中地理“讀思達”教學策略。

一、“讀思達”教學法的概念

“讀思達”的三要素是相互協調統一。深度理解教材內容是基礎與先決條件,思維過程則是核心的部分,表達則是對所學內容的深化并加以實踐的過程,這三個階段都對知識掌握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并且它們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三項元素的互動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依賴且共同發展進步的關系,這種模式符合中華傳統文化中平衡協調的原則,體現了各自的重要性。因此,“讀思達”的整合使得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加完善,如果缺少其中任意一項就會導致教學效果減弱或者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教學過程即學生的學習過程,這個過程包括閱讀、思維和表達三部分。這三部分作為教育的三大基礎步驟,若學生能夠完整地按這個流程學習,那么他們就能做到學為所用?!白x思達”是基于學生學習的核心理念來實施的教學方式,不僅包含了學生構建知識含義的動態進程,還反映出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從而推動有效學習的發生。

二、“讀思達”教育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一)從學生方面

發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是新時期的一個重要教學指導思想,同時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徑。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雖然教師也注意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然而部分教師難以從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角度出發,對課堂教學時間進行有效安排,因此,進行知識點講解的時間占較大比重,使得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合作學習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參與課堂的態度發生了很大轉變,學生有了自己發言展示的機會,在課堂上找到了自己的價值體現,小組合作學習改變了學生對課堂學習的固有觀念?!白x思達”課堂教學將學生閱讀、思考和表達進行有機融合,改變了傳統教學中走馬觀花式閱讀、教師代替學生思考以及死記硬背表達的教學困境,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思考和表達的方式,促進學生從學知識到學方法的轉變,讓學生在教學互動中自主閱讀、主動思考、勇敢表達。

(二)從教師方面

傳統教學中,教師往往鼓勵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死記硬背,雖然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實際應用方面不足。新時期,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依然存在鼓勵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的現象,這已經難以適應新時期地理學習的要求,不僅耗費了學生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也使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變得十分困惑,時間與精力的投入不僅沒能使學生有效掌握知識點,而且讓學生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變得十分被動?!白x思達”課堂教學模式可以改變教師單一的教學方法,為教學模式的創新和優化提供新思路,以“閱讀—思考—表達”為基本范式,融合教學環節和學科知識,為教師課堂組織提供范例,促使教師從傳授知識身份轉而成為引導學習身份,給予學生充分閱讀、交流研討、思考與表達的時間,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意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因此,教師要充分了解“讀思達”教學理論及其對教學的重要性,優化教學方法,豐富教學資源,改革教育理念。

(三)從學校方面

盡管優秀的教學策略能帶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但若學生無法理解并運用正確的學習技巧,即使是優秀的教育方式也不能產生實際影響。在新課改背景下,許多教師更加注重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化而非學生的學習方法。他們過于專注于讓學生掌握知識點,而不是幫助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從終身發展角度來看,“讀思達”課堂教學模式是學生可以一生受用的讀書法和學習法,符合教育領域由教師主導轉向學生主體、從注重知識到重視能力發展的轉變趨勢,推動了教育教學工作的多元化發展,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

三、“讀思達”教學法實施策略

目前“讀思達”教學策略的實施已經取得了令人欣慰的結果,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變得頻繁起來,通過強調精讀、慎思、善達,實現了教學模式的創新,推動了學生進行高質量且高效的學習。

(一)豐富資源的呈現方式,讓學生讀透文本內涵

1.深入研讀教材,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地理課程中有大量的圖片素材,其中包含各種類型的地圖,如區域分布圖、數據統計圖、象征性圖片、風景照片,甚至還有一些富有啟迪性和引人深思的插畫。地理圖片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以生動的視覺效果、直接的呈現方式吸引學生,對理解地理現象的空間布局規則和各個因素之間的內部關聯起到了關鍵作用。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利用地圖的功能,通過地圖指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比如,在講解“全球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性”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瀏覽《六大板塊展示圖》,讓他們關注六個主要板塊的大小和分界線,接著給他們看《世界地震帶和火山位置圖》,引導他們觀察震源區和火山的地點,然后把這兩張圖放在一起比較。這樣一來,學生能夠互相探討并得到以下結論:大部分火山和地震出現在兩大板塊的接壤地區。深度開發教材中的地理圖像并用于設計教學內容,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視聽覺感知能力,提高他們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2.充分掌握地理教材中的圖片。

初中地理不同于其他學科,一個鮮明特點是圖片多,教育內容不局限于書本,而是更注重利用富有時代氣息和生活本質的資源,可供學生學習的教材在空間和時間上跨度大。為此,在引導學生讀透文本的首要環節中,除了教材文本的呈現,教師要注重教材資源的呈現方式,使用多媒體,通過圖片、視頻、故事等形式對教材加以補充、豐富、充實,以利于學生讀透文本內涵。

圖片具有簡潔和直觀的特點,充分利用圖片是地理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主要特點。這些圖片類型繁多,包括地理地圖、展示圖片、統計數據圖表及景象圖片等。然而,對于學生來說,最重要的是掌握并有效地應用地圖,以顯著提高自身對教材中描述內容的理解程度和記憶能力。因此,如何恰當地使用地圖至關重要。

首先,學會看圖。教師應積極運用教材中包含的各種圖片,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多看圖。比如,在講解湘教版七年級上冊關于“世界七大洲和四大洋”內容時,記憶名字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但若能讓他們一覽全局并牢記其形態、布局及彼此間的關聯則較難。所以,在教授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要引導他們觀看地球儀,指明各大洲的具體方位及其周圍的海域,接著展示東、西兩個半球的地圖。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借助學生的視覺感知與對比分析,從而更輕松地記下各大陸的形態、位置等信息。

其次,學會畫圖。教師可以通過教導學生如何繪制簡單圖片來提高他們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比如,在講解“地球上的五帶”的時候,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筆描繪出四個圓環,標注出回歸線與極圈的具體位置及經緯度,然后讓他們填寫出對應的五帶的名稱,并鼓勵他們在沒有參考書本的前提下自行繪畫,逐漸培養他們主動實踐的習慣。這對于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有著積極的影響。

最后,學會用圖。除了教授教材內容外,教師還需提出一系列相關疑問用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比如,在學習完“我國主要鐵路干線圖”這節課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他們可能面臨的生活場景中的實際問題,如,想前往首都北京,你應選擇哪種出行方式?需要途經哪些路線及穿過哪個城鎮?此類題目不僅有助于鞏固學習成果,也能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與應對現實生活的挑戰的能力,以此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感悟。如果不以這些多媒體的視覺、聽覺效果相輔助,僅僅依靠書中文本的呈現,可能會很難激發學生的共鳴點。

(二)構建開放的交流平臺,讓學生思透精神本質

“思”是“讀”到“達”的關鍵和核心,“思”的深度決定了“達”的層次與深度。沒有剖析式破繭而出的蛻變,哪有化蝶遠飛的凌云壯志,地理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在思維的加工中發現問題、深究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在文本、視頻、圖片等的呈現后,關鍵在于對學生“思”的激發、延伸與升華。這時,構建開放的課堂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其暢所欲言尤為重要。學生在這種你一言我一語的氛圍中,很容易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甚至常常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比如,在“中國河流”教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研究和討論《中國河流和湖泊分布圖》,然后提問:“你們在地圖上看到了什么?”有些學生會回答道“長江”“黃河”等,還有些學生則可能會表示出驚訝地說道:“我們的國家擁有如此多的水域??!”這時候,教師可以繼續問下去:“大家知道全國到底有多少大江大河嗎?有多少遠近聞名的湖泊?又分別位于哪些地區呢?它們又是怎樣的流向呢?”有效地利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中,使每名學生都清楚明白這一節需要探討的知識點是什么,從而激發出對未知的渴望之情。通過學習這些內容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用設疑法來達到復習與開啟新知識的目標。

(三)言為心聲,行為心使,讓學生的“達”更加高效

學習的過程是知識的汲取和表達的過程,其中吸收是知識內化的過程,表達則是知識的外化。知識唯有通過表達,才能活躍起來,進而徹底轉變為技能,反之若僅停留在被動接受的狀態,那么所學到的可能只是一堆無生命力且缺乏生機的知識。精確地闡述自我觀點并使他人理解其意旨,這看似尋常的事情實際上并非易事,語言運用技巧至關重要。溝通技巧是最關鍵也最具影響力的一項能力。溝通技巧作為學習能力的高級表現形式和全面反映,它所展現出的知識才具有真正的威力和價值。所以,在“達”這個階段,教師必須緊密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以實時掌握他們的學習狀況。

例如,在講解七年級上冊“天氣和氣候”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收看當晚的天氣預報,然后在第二天的上課時詢問他們今天的天氣如何。等課程結束后,教師引導他們自行歸納天氣和氣候之間的差異,引導學生推導出結果:天氣是一種短暫的現象,變化莫測,氣候是一個長期且相對穩定的狀態??偨Y完之后,教師還應該提供一些實例來幫助學生確認哪些是天氣,哪些是氣候,以及時地協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教師也可以不斷地向學生提問,讓他們自己舉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來解釋什么是天氣,什么是氣候。

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知行合一是一種強調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實踐提高學習效果的學習理念。這種學習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把對教材中知識的解讀踐行在日常行為中,外化于行,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四)落實新課標要求,創新教學,讓地理知識“活起來”“動起來”

傳統課堂教學的互動形式單一,基本采用講授式并穿插教師提問,教師處理教材知識點時的方式也很局限。真實的信息互動應該是多向的、多維的,由教師傳達給學生,學生反饋給老師,或者由一位同學傳遞給其他同學,再者通過個人傳達給群體,同學之間互相分享各自的觀點與想法。因此,有效課堂的構建要求教師精心備課,以學生為主體,真正地讓學生“動”起來,避免課堂“一個聲調”,在課堂實現多維互動。

地理教學應當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實現地理的生活化教學?!读x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同樣提出:“培養現代公民所需的地理素養,要求地理教學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提供現代公民所需的地理知識,提升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生存能力?!钡乩砩罨虒W適應了時代的發展,符合新課程的理念要求,已經成為地理課程改革的重要基礎和主要趨勢。因此,教師應讓生活走進地理課堂,讓學生愛上地理。

四、結語

“讀思達”教學策略通過閱讀、反思與交流表達來推動學生的深入學習。唯有經歷這個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學生才能夠完成對知識的轉移及深化處理,進而將其轉變并吸收成為一種能力。初中地理教師要基于合作學習,開展“讀思達”課堂教學,促進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發展,讓學生終身受用。

注: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師范大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2022年開放課題“基于合作學習的‘讀思達課堂教學模式在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KCB2022038)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思達讀思達教材
例說“讀思達”在中考文化類試題中的應用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從教師視角談“讀思達”課堂范式——以“百分數的認識”為例
“讀思達”教學法的數學學科實踐
淺談“讀思達”教學法之思與行
營造“六和”數學課堂 彰顯“讀思達”魅力
“讀思達”教學法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