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宮內膜癌增強MRI定量參數變化與臨床特征的關系及對預后的預測價值分析*

2024-03-23 11:55楊川樺
中國CT和MRI雜志 2024年3期
關鍵詞:賦值肌層定量

楊川樺 姜 萍 謝 剛

四川省自貢市第四人民醫院放射科(四川 自貢 631000)

子宮內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發病率約占生殖道惡性腫瘤20%~30%,術后5年生存率約為74%[1-3]。EC患病早期可通過手術治療獲得較好預后效果,但少部分患者會出現復發及轉移,導致預后較差[4]。因而準確評估EC患者預后有助于臨床選取合理治療方式。磁共振成像(MRI)可顯示較小血管分支并獲取優質血管圖像,而增強MRI可通過對比血流動力學評價腫瘤功能狀態,顯示更多更小病灶,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瘤周異常強化對瘤體的干擾,并可提供病灶血供、微血管通透性、血流灌注等信息,反映腫瘤生物學特點、異質性,還可用于鑒別腫瘤,提高腫瘤診斷、病理類型鑒別等可靠性[5-6]。目前關于增強MRI定量參數對EC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仍需大量數據循證支持,本研究嘗試對此進行探究,分析增強MRI定量參數與EC患者臨床特征相關性,并分析其對預后的預測價值,為臨床評估EC病情、預測預后轉歸方向提供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本院98例EC患者作為研究組,另選同期98例子宮內膜良性病變患者作為對照組。研究組:年齡49~71(59.63±3.46)歲,體質量指數20~28(24.13±1.18)kg/m2,絕經:是63例、否35例,病理類型:子宮內膜樣腺癌86例、非子宮內膜樣腺癌12例;病理分期[7]:Ⅰ~Ⅱ期75例、Ⅲ~Ⅳ期23例;淋巴結轉移:有25例、無73例;分化程度:高分化51例、中分化25例、低分化22例;宮頸間質累及情況:累及27例、未累及71例;子宮肌層浸潤深度[8]:無浸潤26例、浸潤<1/2肌層42例、浸潤≥1/2肌層30例;陰道出血:是71例、否27例。對照組:年齡47~73(60.03±4.02)歲,體質量指數20~28(23.96±1.27)kg/m2,絕經:是71例、否27例,病理類型:子宮內膜增生54例、子宮內膜息肉44例;陰道出血:是66例、否32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EC診斷標準[9];首次確診;檢查前未接受相關治療;入組后接受增強MRI檢查;認知功能良好;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肝腎功能障礙、急慢性感染疾病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增強MRI檢查禁忌癥者。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及隨訪 研究對象均接受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治療結束后隨訪時間為1年,統計隨訪期間預后情況[10],包括預后不良、預后良好,依據影像學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查判斷復發或轉移情況。

1.2.2 增強MRI檢查 采用3.0T MRI掃描儀(德國西門子公司)進行常規掃描,掃描部位:軸位T1WI、T2WI、矢狀位T2WI,校正T1 VIΒE橫斷位掃描:全視野260mm×260mm,回波時間(TE)/重復時間(TR)1.74/5.08ms,體素設置為1.9mm×1.4mm×3.6mm,層厚設置為3.6mm,層間距設置為3.6mm×20%,增強掃描參數:TE/TR設置為1.66/4.24ms,體素1.9mm×1.4mm×3.6mm,翻轉角設置為15°,層厚、矩陣分別設置為3.6mm、138×192,采集次數、掃描時間分別為35次、331s,檢查前注射釓貝葡胺0.1mmol/kg,2.5mL/s。掃描結束后將數據導入工作站,確定感興趣區(ROI)范圍并采用Tissue4D軟件分析圖像,由2名放射科診斷醫師判讀,并計算速率常數(Kep)、容量轉移常數(Ktrans)、血管外細胞外間隙容積比(Ve)。

1.3 觀察指標(1)對比不同組別、研究組不同臨床特征患者增強MRI定量參數Kep、Ktrans、Ve,分析其與臨床特征相關性。(2)比較不同預后患者Kep、Ktrans、Ve,分析其對預后的預測價值。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26.0、Medcalc(version 19.04)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一步兩兩間比較采用SNK-q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法,r值確定正負性相關;影響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多因素;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評價預測價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增強MRI定量參數比較研究組Kep、Ktrans、Ve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典型病例MRI圖像見圖1-2。

圖1A-圖1C 典型EC患者MRI圖像;EC患者,年齡78歲,圖1A為T2WI矢狀位,子宮體腔稍高信號腫塊,較正常子宮內膜 信號稍低;圖1B為T2WI抑脂像軸位,子宮腔高信號腫塊,結合帶模糊消失,侵及肌層<1/2;圖1C為 T1WI 抑脂像增強,輕度強化,強化程度低于子宮肌層。圖2A-圖2C 典型子宮內膜增生患者MRI圖像;子宮內膜增生患者,年齡46歲,圖2A為T2WI矢狀位,子宮內膜增厚呈腫 塊狀,向宮頸管突出,信號不均勻,散見小囊狀高信號;圖2B為T2WI抑脂像軸位,子宮腔高信號腫塊;圖 2C為T1WI 抑脂像增強,不均勻強化,其內多發未強化小囊影。

表1 兩組增強MRI定量參數比較

2.2 不同臨床特征患者增強MRI定量參數比較研究組不同病理類型患者Kep、Ktrans、Ve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病理分期、淋巴結轉移、分化程度、宮頸間質累及情況、子宮肌層浸潤深度患者Kep、Ktrans、Ve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臨床特征患者增強MRI定量參數比較

2.3 增強MRI定量參數與EC臨床特征的相關性Kep、Ktrans、Ve與EC病理分期(賦值:Ⅰ~Ⅱ期=1,Ⅲ~Ⅳ期=2)、淋巴結轉移(賦值:無=0,有=1)、宮頸間質累及情況(賦值:未累及=0,累及=1)、子宮肌層浸潤深度(賦值:無浸潤=1,浸潤<1/2肌層=2,浸潤≥1/2肌層=3)呈正相關,與分化程度(賦值:低分化=1,中分化=2,高分化=3)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增強MRI定量參數與EC臨床特征的相關性

2.4 不同預后患者增強MRI定量參數比較研究組隨訪1年失訪3例(因聯系方式失效、家庭住址變遷失訪),完成隨訪的95例患者中預后良好62例,預后不良33例,其中復發19例,轉移8例,死亡6例。預后不良患者Kep、Ktrans、Ve高于預后良好患者(P<0.05)。見表4。

表4 不同預后患者增強MRI定量參數比較

2.5 EC預后影響因素分析以EC患者是否發生預后不良為因變量(賦值:未發生=0,發生=1),將(賦值:Ⅰ~Ⅱ期=1,Ⅲ~Ⅳ期=2)、淋巴結轉移(賦值:無=0,有=1)、分化程度(賦值:低分化=1,中分化=2,高分化=3)、宮頸間質累及情況(賦值:未累及=0,累及=1)、子宮肌層浸潤深度(賦值:無浸潤=1,浸潤<1/2肌層=2,浸潤≥1/2肌層=3)、Kep(賦值:連續變量,納入實測值)、Ktrans(賦值:連續變量,納入實測值)、Ve(賦值:連續變量,納入實測值)作為自變量,通過單因素、Logistic多因素分析顯示Kep、Ktrans、Ve與EC患者預后不良顯著相關(P<0.05)。見表5。

表5 EC預后影響因素分析

2.6 增強MRI定量參數預測預后的價值繪制Kep、Ktrans、Ve預測EC患者預后不良的ROC曲線(見圖3),結果顯示,各參數單獨預測的AUC分別為0.800、0.789、0.770,聯合預測的AUC為0.903,大于各參數單獨預測的AUC(P<0.05)。見表6-7。

圖3 增強MRI定量參數預測預后不良的ROC曲線

表6 增強MRI定量參數預測預后的價值

3 討 論

EC發病機制與腫瘤新生血管生成、遺傳有關,肌層浸潤程度、分化程度等相關[11-12]。常規MRI可利用影像學圖像上差異評估EC病理特征,但易受肌層信號等因素影響,影響MRI對臨床特征的評價[13]。因而需尋找有效方法為臨床醫師評估預后提供參考。

增強MRI可鑒別不同信號組織,其定量參數Kep、Ktrans、Ve可反映血管通透性、病灶微血管生成、血流灌注等微環境改變,有助于了解腫瘤分化、惡性程度,增強MRI檢查時對比劑可快速外漏,分析對比劑濃度可定量檢測圖像[14-15]。Ktrans數值升高表明病灶組織血流灌注升高、通透性增加,易出現腫瘤轉移,還可表明組織細胞增殖活性程度;Kep值越高表明血管通透性越高;Ve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腫瘤血管生成,且與新生血管增多、微血管通透程度密切相關[16-1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Kep、Ktrans、Ve高于對照組,這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似[20]。其原因可能為EC代謝率高、組織生長快速,病灶內新血管數量較多,增強MRI檢查時對比劑進入較早。由此推測病灶內新生血管更為豐富,Kep、Ktrans、Ve也更高。Ktrans、Kep與組織內血流灌注量、血管壁通透性、微血管表面積有關,腫瘤惡性程度越高,其所需氧及營養物質越多,因而Ktrans、Kep越高[21-22]。Kep、Ktrans、Ve隨著EC臨床分期升高、分化程度降低、肌層浸潤深度增高而呈增高趨勢[23-24]。本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病理分期升高、淋巴結轉移、宮頸間質累及、子宮肌層浸潤深度增加、分化程度降低,Kep、Ktrans、Ve明顯升高,提示Kep、Ktrans、Ve可能為臨床判斷EC患者臨床特征提供數據參考。分析原因可能為隨著腫瘤血管通透性增加,可為腫瘤生長提供有利條件,進一步促使腫瘤細胞增殖、轉移,因而Kep、Ktrans、Ve呈上升趨勢[25-26]。本研究發現Kep、Ktrans、Ve對區分EC臨床特征具有一定價值。分析后認為腫瘤惡性程度越高,腫瘤內部血管數量增多,腫瘤壞死率升高,新生血管的密度相對較小,細胞血管外間隙增大,血管灌注能力、血管通透性增加,對比劑易透過血管壁,因而檢測到Kep、Ktrans、Ve上升。

增強MRI檢查顯示EC病灶部位細胞核增大、細胞結構增多、細胞間隙縮小,且子宮肌層血供與病灶組織存在一定差異性,因而可用于診斷EC[27-28]。但增強MRI檢查在EC預后預測應用中尚未見報道,本研究結果顯示,預后不良者Kep、Ktrans、Ve高于預后良好者,且Logistic多因素分析顯示Kep、Ktrans、Ve與EC患者預后不良顯著相關,提示Kep、Ktrans、Ve越高者其預后越差。分析其原因可能為Kep、Ktrans、Ve越高者病灶部位新生血管活躍程度越強,腫瘤局部血流灌注、惡性程度也越高,腫瘤細胞分化越差,導致預后較差[29-30]。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增強MRI定量參數聯合預測預后的AUC大于各參數單獨預測,提示增強MRI定量參數對EC患者預后不良具有一定預測價值。

綜上所述,EC患者增強MRI定量參數Kep、Ktrans、Ve升高,且與臨床特征密切相關,聯合檢測可有效預測預后,有助于指導臨床治療。

猜你喜歡
賦值肌層定量
L-代數上的賦值
顯微定量法鑒別林下山參和園參
當歸和歐當歸的定性與定量鑒別
強賦值幺半群上的加權Mealy機與加權Moore機的關系*
10 種中藥制劑中柴胡的定量測定
利用賦值法解決抽象函數相關問題オ
TURBT治療早期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診治現狀及進展
非肌層浸潤膀胱腫瘤灌注治療研究進展
慢性HBV感染不同狀態下HBsAg定量的臨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