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回顧與展望

2024-03-24 10:43武義青冷宣榮
經濟與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示范區京津冀

武義青 冷宣榮

摘 要: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推動形成了“一核兩翼” 發展新格局,在交通、生態環保、產業三大領域實現了率先突破,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努力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已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新的目標,因此,京津冀還須克服諸多短板和不足,以創新發展為動力,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全國前列;以協調發展為主線,在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方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在建設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上實現新突破;以開放發展為助力,在打造改革開放引領區方面發揮先行先試作用;以共享發展為目的,在推進區域共同富裕方面打造全國樣板。

關鍵詞:京津冀;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示范區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3890(2024)02-0001-08

2023 年5 月10 日至12 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北并分別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兩個座談會,對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要“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推進各項工作,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024 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十周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櫛風沐雨,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見成效,雄安新區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交通一體化取得突破性進展,美麗宜居京津冀成果豐碩,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持續提升,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協同推進。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要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京津冀在許多領域還要向協同發展深度廣度拓展,需要三地付出更多努力。

一、協同發展十年取得的顯著成績

(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見成效

牢牢扭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推動形成了“一核兩翼”發展新格局。北京在向外疏解轉移的同時強化內部功能重組,顯著提升了“四個中心”的功能。一是推動了一批一般性制造企業、物流批發市場等退出北京核心功能區,同時對核心區街區、老舊小區、老舊工業廠房進行改造提升,對城市公共空間、傳統商務樓宇、傳統商圈等進行重新規劃和更新布局,以提升核心功能區的公共服務條件和環境質量。十年來,北京累計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超3 000 家,疏解和升級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 000 個,核心區人口、建筑、商業、旅游“四個密度”穩步下降,城六區常住人口比2014 年下降15%[1] 。全市利用拆違騰退空間實施綠化超9 200 公頃,建設提升便民服務網點7 700余個[1] 。二是第二批北京市屬行政企事業單位向城市副中心搬遷,進一步強化了首都核心區支持、服務和保障中央政務活動等功能。三是強化“騰籠換鳥”“減量提質”,在推動標志性項目向京外疏解的同時,圍繞科技創新中心定位,引進高精尖產業以促進北京經濟動能轉換升級??萍?、商務、文化、信息等高精尖產業新設市場主體占比由2013 年的40. 7%上升至2023 年的66. 1%[1] 。四是進一步完善疏解的激勵約束政策體系,以市場化、法制化手段推動形成內生動力,從源頭上嚴控北京非首都功能增量。五是以非首都功能的轉移,推動在京資源外溢,在交通、物流、市場、產業配套等方面激發了承接地發展活力,促進承接地的發展。

(二)雄安新區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

作為首都“一核兩翼”中的一翼,雄安新區在城區規劃、建設和承接“非首都功能”等方面取得了重大階段性成果。一是新區建設和發展頂層設計基本完成。由1 000 多名國內外專家、2 500 多名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200 多個國內外優秀設計團隊,堅持以最先進的規劃理念和質量標準,為新區進行規劃設計,基本完成了“1+4+26”規劃體系。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自2019 年初,雄安新區開始進入大規模高質量建設時期。新區按照打造“三座雄安”的目標,推動了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地上雄安”,開展地上交通路網建設,形成“四縱三橫”對外高速公路骨干路網和“四縱兩橫”高速鐵路網絡。推進啟動區、容東片區、容西片區、高鐵站樞紐片區等的市政工程高質量建設,已經建成的居住片區相關生活配套設施齊全。著力打造“地下雄安”,高質量規劃、高標準完成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目前容東片區地下綜合管廊干線已全線貫通,38 平方公里的啟動區綜合管廊項目主體結構基本完工。

著力打造“云上雄安”,重點建設“一中心四平臺”,在城市交通、社區、醫院、社會治理等方面推進數字化建設。目前容東片區153 公里數字道路已投運,智慧城市建設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推進。三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學校醫院)初見成效。北京援建雄安新區的“三校一院”已開學開診。目前京津冀已有59 所優質學校與新區學校建立幫扶合作①。北京林業大學等4 所教育部直屬“雙一流”高校雄安校區以及北大人民醫院雄安院區開工建設。四是產業和創新要素不斷匯聚。新區設立六年來,219 家高新技術企業、132 家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小型企業、65 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落戶新區②。雄安創新研究院、雄安科創中心、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等一批科創產業載體平臺建成運營,目前,已有30多家創新型企業入駐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先后有63 家中央企業投身雄安新區建設,中國中化控股、中國礦產資源集團、華能集團、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等4 家央企總部和200 多家央企子企業落戶新區,投資來源為北京的注冊企業超過3 000多家[1] 。中國空天信息和衛星互聯網創新聯盟加快組建,雄安高校協同創新聯盟成立。成功舉辦了百校百所千企、萬名首都大學生“雄安行”,“雄才16條”反響熱烈。五是回遷安置工作有序推進。截至2023 年底,容東片區已安置第5 批回遷群眾,容西片區也啟動了第四批安置工作。其中,容東片區安置房共計939 棟、52 930 套,可安置回遷居民7 萬人。六是雄安新區生態環境治理成效顯著。白洋淀水質從劣Ⅴ類提升至Ⅲ類標準,“千年秀林”工程累計造林47 萬多畝, 森林覆蓋率由11% 提高到34%。

(三)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步伐加快

作為首都“一核兩翼”中的另一翼,根據《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 (2016年—2035 年)》,按照“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基本成型,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不斷提升。一是交通路網進一步完善,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六環入地改造等一批交通運輸通道項目全面提速,副中心11 條東西向城市道路貫通。京唐鐵路、北京軌道交通22 號線(平谷線)加快建設。二是科技創新、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等主導功能進一步強化,位于城市綠心森林公園內的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標志性文化建筑正式對外開放,進一步提升和改善了城市副中心公共服務和城市品質。三是北京市四套班子以及70 多個市級部門、3 萬多工作人員已經遷至副中心辦公③。四是副中心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加快建設。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聯合建立區域綜合開發平臺,推動養老資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北三縣延伸。截至2023 年5 月底,廊坊北三縣擁有35 個省級以上研發平臺,培育引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①。北三縣與北京市連續5 年共同舉辦項目推介洽談會,累計簽約項目和合作事項210 余個,總投資達1 500 億元[2] 。

(四)交通一體化取得突破性進展

京津冀“四縱四橫一環”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基本建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和保障。一是“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截至2023年12 月,京津冀地區高鐵總里程由2008 年的118公里增加到2 576 公里,實現對區域內所有地級市全覆蓋。京津冀區域營運性鐵路總里程達到10 933 公里,“軌道上的京津冀”正在加速形成。其中,連接北京與天津間的京津城際、京滬高鐵、京唐京濱城際鐵路、津興城際鐵路開通。二是互聯互通的高速公路路網織密。目前,京津冀區域高速公路總里程達1. 1 萬公里[1] ,聯通京南的京雄、京昆、京臺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聯通京西的快速交通走廊國道109 新線高速、聯通京東的京哈高速拓寬改造工程即將完工,京津冀之間國家高速公路待貫通路段基本打通,普通國省道省際接口技術等級對接加快推進,以北京為核心的京津冀“單中心、放射狀”路網結構進一步優化。打通拓寬河北與京津“對接路”42 條段、2 540 公里,連通干線公路達到47 條、74 個接口④。三是津冀港口群進一步細化合作分工。天津港集團與河北港口集團簽署《津冀世界一流港口聯盟合作協議》,深化兩地港口之間的分工合作。港口集裝箱合作航線達到7 條,干支聯動的集裝箱運輸網絡加速完善⑤。天津港擁有集裝箱航線145 條,同世界上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 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2023 年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了2 200 萬標箱,比2014 年增長58%③。河北沿海港口生產性泊位246 個,設計通過能力11. 6億噸,吞吐量達到12. 8 億噸,分居全國三四位,大宗物資運輸主樞紐港地位不斷鞏固④。四是航空“雙樞紐”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2019 年9 月,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北京邁入“一市兩場”雙樞紐時代⑥。目前,大興機場累計開通航線259 條,其中國內航線243 條,國際及地區航線16 條⑥。航線網絡布局進一步完善,形成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世界級機場群。

(五)美麗宜居京津冀取得豐碩成果

一是大氣污染防治初見成效。經過十多年的聯防聯控聯治,京津冀三地在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數據顯示,2023 年,京津冀PM2. 5平均濃度為38 微克/ 立方米,較2014 年下降超六成③。期間,2022 年京津冀重污染天數比例首次降到1%以內,PM2. 5 平均濃度有監測數據以來首次降到每立方米30 微克以內。從2013 年至2022 年,全國PM2. 5 最嚴重的10 個城市中,河北已由7 個城市到全部退出后十。二是環京津生態防護體系框架初步形成。2022 年河北省沙化土地面積3 011 萬畝,較1999 年減少了738 萬畝。張家口、承德兩市1978 年至2020 年,累計完成造林綠化4 087. 5 萬畝,三北防護林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 01%提高到35. 56%。京津冀東部綠色生態屏障一級管控區林木綠化覆蓋率和藍綠空間占比分別保持25%、65%以上[3] 。三是生態環境治理保護進入新發展階段。京津水源上游流域生態補償實現全覆蓋,河北與京津在水源涵養區水資源節約與保護、水環境治理、水土保持、河湖水生態修復以及相關監測等工作加強合作,持續推動水庫水質始終保持在地表水Ⅱ類以上。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洳河等五大主干河流全部重現“ 流動的河” 并貫通入海[1] 。

(六)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水平持續提升

一是京津冀三地深入推進協同創新。我國首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和重點建設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在京津冀多地布局,并取得10 余項世界首創成果。依托京津冀大學院校和科研機構,推進三地產學研深度合作。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累計1 萬余家[1] ,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2 800 億元⑦。2023 年北京向津冀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額748. 7 億元、增長1. 1 倍,河北吸納京津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01. 1%。京津冀區域深入推進專利轉化合作,目前已有5 300 余項專利開放許可技術在三地共享。二是京津冀三地深化區域產業協作。

2018 年以來,京津冀累計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 605 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8 614 家、創新型中小企業數量達到近8 000 家[4] 。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累計注冊企業達1 000 余家,濱?!嘘P村累計注冊企業4 400 余家,已為900 余家北京科技企業提供科技創新、應用場景支持。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累計注冊企業近萬家[1] 。十年來,河北累計轉入單位4. 48 萬家,其中北京轉入單位占比近8 成,主要落地在廊坊、石家莊、保定和唐山,北京轉入雄安新區3 458 家,占比1 成。三是聚焦重點產業推進產業鏈協同。目前,京津冀產業協同正由一般性的產業轉移轉向產業鏈供應鏈之間的合作,產業協同層次進一步提升。2023 年6 月,京津冀三地工信部門簽訂了《京津冀重點產業鏈協同機制方案(2023 年)》,聚焦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氫能、工業互聯網、高端工業母機、機器人等重點產業鏈,組織繪制產業鏈圖譜,統籌建立鏈長制,“一鏈一策”制定產業鏈延伸和協同配套政策[5] 。2023 年11 月,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發布了“五群六鏈五廊”的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新圖景,京津冀三地首次聚焦產業鏈供應鏈聯合招商,達成意向簽約項目152 個,意向投資額超1 000 億元[6] 。四是在“2+4+46”產業轉移平臺格局下,京津冀通過篩選確定了50 家產業承接與合作的重點平臺,進一步加大對重點產業平臺的支持力度。其中,天津有16 家,河北有34 家,這些重點產業平臺特色鮮明,承接能力強。

(七)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協同推進

一是人力資源合作進一步深入。2023 年3 月,國內首個三地共建的區域級人才產業園、京津冀(河北三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在三河市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開園,園區入駐機構39 家,其中北京機構19 家、天津機構3 家、河北機構14家,其他省市機構3 家,已為京津輸送技能類、服務類、管理類人才6 000 余人次[7] 。2023 年7 月,北京朝陽、天津和平、天津河東和河北石家莊高新區四家人力資源產業園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促進三地政策互通和人才流動。為了吸引更多外籍人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國際化人才支撐,京津冀三地專門為外籍人才搭建了協同服務平臺,成立了外籍人才服務聯合體。二是教育協同發展進一步拓展。

2023 年10 月8 日,京津冀簽署了《京津冀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3 年—2025 年)》,依托教育協同發展共同體,共享北京名師、名課程等優質資源。京冀職業院校開展跨省“3+2”人才貫通聯合培養等。目前,京津202 所中小學、幼兒園與河北省的273 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辦學合作;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部屬高校已對口幫扶河北省10 所縣域高中;三地高校累計成立15 個跨區域職教聯盟、24 個高校發展聯盟[8] 。三是社會保障服務進一步深化。京津冀三地持續優化養老保險待遇資格協同認證,互通、共用養老保險待遇領取人員線上認證渠道,統一認證經辦指南[9] 。出臺養老服務協同發展等政策,深化“項目、政策、人才、醫養、區域、行業”六個協同,推動優質養老資源優先向環京地區延伸布局,攜手搭建平臺,加強養老資源對接互補。

據統計,京籍老年人在河北省養老機構異地養老的人數已超過5 000 人[1] 。十年來,河北省的40 家醫療機構與京津高水平醫療機構開展醫聯體建設工作,京津輸入河北各地醫療專家3 043 人,開展新技術新項目532 項[1] 。通過技術支持、人才共享、遠程會診等方式,讓京津冀共享優質醫療資源。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方面,截至2023 年底,50 項臨床檢驗結果在京津冀685 家醫療機構實現互認,30 項醫學影像檢查資料在京津冀503 家醫療機構試行共享[10] ;4 900 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9 300 余家定點醫療機構實現異地就醫普通門診費用直接結算[10] 。河北與京津共建8 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三地互認71 項資質資格,全面取消異地就醫備案。

二、協同發展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一)城市群經濟體量有所增長,但與世界級城市群仍有較大距離

對標世界級城市群,一是京津冀城市群總體經濟實力有待進一步增強。2023 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126. 058 2 萬億元, 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為10. 444 2 萬億元,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8. 29%。相比之下,作為中國唯一一個躋身于世界級城市群的長三角2023 年經濟總量達30. 504 5 萬億元,占全國的比重為24. 20%。從兩大城市群2013 年和2023 年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變化情況看(見表1),京津冀占比下降了1 個百分點,長三角占比略有上升。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相當于長三角(三省一市) 的比例,2013 年為39. 4%,到2023 年這一比例下降至34. 2%,降低了5. 2 個百分點。二是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等級序列需要加以完善??v觀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及我國長三角城市群,這些城市群內大中小城市規模結構合理、等級序列完善,基本呈現“金字塔式” 架構。

而按我國2014 年11 月印發的《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所確定的城市規模劃分標準,京津冀有兩個超大城市北京、天津,有一批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唯獨缺少特大城市這一級,城市等級序列呈現“先天缺陷”,即在頭雁城市、重要支點城市、重要節點城市及其小城市的結構中,缺乏重要支點城市的支撐和發揮承上啟下作用,不利于整個城市群的發展和產業梯度轉移。

(二)京津冀三地經濟實力不同程度提升,但與均衡共富的目標仍有差距

協同發展十年,京津冀三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狀況有所緩解,但與均衡共富的要求還相差較遠。

河北與北京比較(見表2),2014 年、2020 年、2022 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差距分別是7. 22 萬元、11. 59 萬元、13. 33 萬元,人均地方財政收入差距分別是1. 54萬元、1. 99 萬元、2. 07 萬元,人均地方財政支出差距分別是1. 47 萬元、2. 04 萬元、2. 17 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分別是2. 44 萬元、3. 83 萬元、4. 27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分別是0. 87 萬元、1. 36 萬元、1. 54 萬元??梢?,十年間河北與北京經濟差距并未縮小,反而呈現逐步擴大趨勢。

(三)協同創新比較優勢明顯,但競爭優勢尚未充分得以發揮

京津冀創新資源富集,創新實力雄厚,特別是北京,作為國家科技創新中心,擁有科技“三城一區”、中關村科技園等重要創新平臺以及眾多國家實驗室、研究院所等研究機構,但是從區域協同創新成果轉化實際成效看,與長三角、珠三角比卻存在競爭優勢不足的問題。京津冀的比較優勢不能完全轉化為競爭優勢的原因較多。一是京津冀(特別是河北與京津)產業梯度差距大,科技創新合作不夠緊密,科技成果在區域內轉化孵化的比例低。二是科技創新資源開放共享、共用、共建水平較低,科技創新資源缺乏有效整合進而影響整體科技創新水平的提升。三是受經濟實力的影響,三地研發投入水平存在較大落差(見表3)。2022 年京津冀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4 260. 9 億元,R&D 經費投入強度為4. 25%。其中,北京的研發經費投入分別是天津、河北的5 倍和3. 35 倍。從研發投入強度看,京津冀分別是6. 83%、3. 49%、2. 00%,河北明顯低于京津。四是北京對津冀的科技創新輻射帶動力仍需加強。2023 年,北京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8 536. 9 億元,增長7. 4%,其中,落地本市的技術合同成交額2 333. 1 億元, 占總成交額的27. 3%;流向外省市的技術合同成交額4 958. 28 億元,占總成交額的58. 1%,其中流向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748. 7 億元,占總成交額的8. 8%,占流向外省市技術合同成交額的15. 1%,雖然后者高于2021 年8. 1%這個比例,但是,技術合同在區域內轉化的比重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四)產業鏈合作強化了頂層設計,但仍有深層次問題亟需破解

2023 年末在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上,京津冀聯合發布了“五群六鏈五廊” 的產業協同發展新圖景[11] ,對京津冀重點產業的產業鏈合作強化了頂層設計,為京津冀重點產業在延鏈、補鏈、強鏈以及招商引資等方面提供了“導航圖”。這一頂層設計從培育五大產業集群到完善六大產業鏈,把三地之間合作的重點從一般的產業轉移轉向產業鏈合作上,使京津冀的產業合作向更高層次拓展。但是,在真正落實這一頂層設計方面,仍有兩個方面不容忽視。一是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相對于長三角和粵港澳,京津冀行政力量還居于主導地位。只有以市場為決定性力量實現區域資源配置,才能促進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產業鏈之間的合作,具體的延鏈、補鏈、強鏈還要靠市場主體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而政府最重要的是在建設一流營商環境上下功夫,在創新政策體制上下功夫,真正讓營商環境變成“生產力”。二是如何實現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從創新驅動力空間分布看,長三角城市群與京津冀和粵港澳城市群相比,其創新雁陣規模最大,層次梯隊分明,其城市群“1+25”模式呈現明顯的雁陣格局和梯度差,基本形成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創新方陣,而京津冀“2 +11”模式尚未形成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創新方陣(見圖1)。究其原因:(1) 京津冀創新雁陣規模小,重要創新支點城市缺位,產業梯度轉移不順暢。(2) 雖然北京優質高端創新資源、創新投入、創新載體、創新產出等都位列第一,但是北京經濟實力幾乎“一枝獨秀”,產業鏈對周邊地區特別是對中小城市擴散有限,對河北的輻射帶動作用與上海對長三角相比差距較大。所以,在協同創新雁陣格局中,京津的頭雁作用還應進一步發揮。

(五)各領域協同發展成效明顯,但仍需進一步走深走實

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全新階段,從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看,京津冀協同發展還要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從協同發展的廣度看,交通、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方面的協同已經推進,但協同發展還有許多新的領域、新的空間需要進一步開拓,比如雄安新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承接首都核心區轉移的非首都功能時,存在各自功能定位的關系問題以及錯位承接的細節問題需要進一步落實;比如隨著“軌道上的京津冀”基本形成后,京津冀高鐵在城際間的運行如何科學配比動車組,增加河北省會直達承德和張家口等省內城市的運行班次,使之惠及河北多城市;比如京津冀高速公路網完善之后,取消三地之間的收費站,真正實現交通一體化;比如京津冀三地基層部門應急處突的跨區域協同聯動還有待進一步拓展,等等。從協同發展的深度看,還有許多深層次問題需要用戰略的眼光去考量。比如利益分配問題,彌補公共服務發展差距問題、實現發展要素和發展機會共享問題等,亟待通過體制機制創新來破解。只有構建更加健康可持續的區域發展機制,才能賦予京津冀協同發展以更大的空間和動力。

三、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

(一)以創新發展為動力,在加快形成“ 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全國前列

加快構建以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北京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為“智慧核心”的協同創新共同體,加快形成京津冀科技創新突破矩陣。強化三類平臺建設,即以國家實驗室為引領、國家重點實驗室為核心的知識創新平臺,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核心的技術創新平臺和科技企業孵化器、技術轉移機構為核心的支撐服務平臺,突出“出成果、促轉化”兩個重點,推動北京科技成果和津冀創新應用場景結合。引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國內外一流R&D 機構、標準認證機構,增強京津冀研發實力。持續推進實驗室、科學儀器設備開放共用共享,提高科技創新合作便利化水平。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五群六鏈五廊”的產業協同發展新圖景,加強三地之間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不斷開辟新領域新賽道,不斷研發顛覆性技術與前沿技術,以科技創新和數字經濟不斷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新動能,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賦能。深入研究京津冀產業鏈價值鏈升級方向與條件,構建“五鏈”深度融合發展模式,推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大中小企業融通。實施重點產業鏈全球競爭力差異化戰略,在新發展格局下錨定全球價值鏈“高端嵌入”,促進京津冀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提升京津冀優勢產業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國際地位。加快實施先進制造業集群發展專項行動,推動建立集群跨區域協同培育機制,著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二)以協調發展為主線,在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方面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牽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加快形成首都“一核兩翼”新格局,促進形成中國式現代化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生動實踐。推動雄安新區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

進一步完善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等級序列結構,從政策上加大對石家莊、唐山等城市的支持力度,在資源配置和生產力布局上不斷強化這些城市的規模實力,再通過提升這些城市的自我發展能力,使其真正發揮京津冀第二極重要支點城市的作用,推動實現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建設。以京津兩個核心城市“強強合作”為紐帶,充分發揮中心城市要素、資源輻射功能,推動各個城市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深度參與分工;在園區開發、要素供給、機制協同等方面拓展合作深度,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順暢流動,在區域資源的配置方式與產業分工協作路徑上實現新突破。推動京津冀城鄉深度融合發展,把縣城作為連接京津冀城市群與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推進的重要載體,增強城鄉之間的經濟聯系,暢通城鄉之間的經濟循環。

(三)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在建設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上實現新突破

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形成京津冀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生態系統,加快構建京津冀綠色發展生態空間保護新格局,為京津冀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生態環境。持續加強京津冀生態保護聯防聯控聯治,進一步深化三地在協作機制、統一立法、統一標準、聯合執法等方面的合作。持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加快推進全面綠色轉型。加強張承壩上地區生態綜合治理、燕山山地生態綜合治理、太行山(河北)生態綜合治理、雄安新區森林城市建設及白洋淀生態綜合治理[11] ,持續抓好北方防沙帶等生態保護和修復重點工程建設,持續推進燕山生態屏障、太行山生態屏障、白洋淀上游規?;謭?、雄安新區千年秀林建設等綠色生態屏障建設等重大生態工程[11] 。健全生態補償機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建設綠色、宜居、宜業、宜游、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京津冀城市群和高品質生活圈。

(四)以開放發展為助力,在打造改革開放引領區方面發揮先行先試作用

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創新協同發展模式,不斷推出各領域改革開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范項目,打造經濟政策相互銜接、工作體系相互對接、資源市場相互貫通、發展平臺相互支撐、體制機制改革相互促進的大開放、大協同的區域發展新格局。打破經濟融合的行政性障礙,建立京津冀區域內統一的經濟運行規則。探索推動京津冀自貿區協同發展,以河北自貿試驗區大興機場片區和大興機場綜保區為重點,打造共建共管共享新模式,推動全國唯一跨省級行政區域的綜保區加快發展。依據《京津冀跨境貿易營商環境一體化框架協議》《京津冀深化口岸合作框架協議》,持續推動跨境貿易協同開放,深化口岸合作和通關監管一體化改革,進一步提升三地通關效率和便利度。聚焦京津冀優勢和卓越產業鏈供應鏈開展聯合招商,建立招商引資新機制,全面提升招商引資實效。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建立京津冀陸港、海港、空港協作機制,發揮天津和河北港口優勢的同時,共享三省市中歐班列資源,開行鐵路跨境貿易運輸線。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跨省通辦”,合力優化區域營商環境,打造審批事項最少、工作效率最高、辦事成本最低、服務態度最好的京津冀優質品牌。持續開展京津冀營商環境評估,以倒逼機制推進京津冀營造一流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各地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五)以共享發展為目的,在推進區域共同富裕方面打造全國樣板

加大京津對河北各市、縣的輻射帶動效應,促進資源向周邊地區配置,實現發展要素和發展機會的共享。以改善社會民生為重點,提升京津冀公共服務總體水平。圍繞教育、醫療、文化、衛生等關鍵領域,加快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推動京津優質中小學基礎教育資源向河北延伸、與河北共享,深化醫療衛生合作與京津冀醫聯體建設,讓改革發展的各項成果惠及區域全體人民,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實現京津冀三地養老服務政策、養老服務信息、養老服務資源等開放共享,充分用好京津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布局河北醫養康養項目。實施就業優先戰略,擴大京津冀城市群就業容量,促進京津冀城市群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持續推動京津兩市對口幫扶的張家口、承德等地區深化產業經貿合作、加強生態環保合作、統籌用好幫扶資金。持續推進京津冀“青年友好城市”創建,創造條件為青年和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服務,吸引更多世界各地有為青年到京津冀創業發展,使京津冀成為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熱土。

注釋:

① 見《北京新“兩翼”的對話》。

②見《打造全球創新高地———培“創新沃土”發“產業新枝”》。

③見《國家發改委: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來,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就》。

④見《河北省著力推動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新聞發布會》。

⑤見《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持續向縱深拓展》。

⑥見《振“興”起航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引擎》。

⑦見《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優勢互補形成實踐價值 互利共贏收獲亮眼成績》。

參考文獻:

[1]王昊男. 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年成果豐碩[N]. 人民日報,2024-02-23(07).

[2]劉杰. 2023 年北京通州·河北廊坊北三縣項目推介洽談會舉辦[N]. 河北日報,2023-09-20(003).

[3]曹政. 京津冀攜手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示范區[N]. 北京日報,2023-07-09(03).

[4]王昊男,潘俊強. 投資京津冀 共贏新時代[N]. 人民日報,2023-12-04(010).

[5]龔相娟. 京津冀三地聯合打造重點產業鏈[N]. 人民日報, 2023-07-12(06).

[6]韓啟. 京津冀產業協同布局“五群六鏈五廊”[N]. 天津日報,2023-11-30(02).

[7]韓梅. 三地共建產業園暢通人才流動[N]. 北京日報,2023-08-30(013).

[8]李祺瑤. 京津冀教育進入新一輪協同發展 4 所優質校在雄安啟動援助[N]. 北京日報,2023-10-09(05).

[9]代麗麗. 京津冀三地優化互認社保信息 8 方面社保經辦服務協同合作[N]. 北京日報,2023-09-07(09).

[10]曹政. 協同發展十年交出漂亮“成績單”京津冀邁向世界級城市群[N]. 北京日報,2024-02-23(01).

[11]姚偉強. 護衛京津,河北科學治沙筑牢生態屏障[N]. 中國綠色時報,2023-10-17(01).

責任編輯:王冬年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示范區京津冀
河灘地建起中藥材示范區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第三個國家級入境再制造示范區通過驗收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創建“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的通知
京津冀大聯合向縱深突破
著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區”升級版
京津冀一化
養老“京津冀一體化”謹慎樂觀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