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篇視域下的散文教學

2024-03-24 03:40張增光張原
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 2024年3期
關鍵詞:閱讀能力閱讀教學

張增光 張原

【摘 要】語文閱讀教學本質上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而要提升語言運用能力,需要在閱讀中關注一個語篇的主題、目的、意圖、傳意效果等。以《回憶我的母親》為例,在語篇的視域下從語篇的對話關系、基于情感表達的語境、語體形式的語言運用、基于行文布局的結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通過完成探究任務訓練學生的文本解碼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回憶我的母親;閱讀能力

對于文本的閱讀,我們往往會追問三個問題:表達了什么,為何要這樣表達,表達的效果如何。這些問題本質上就是在討論一個語篇的主題、目的、意圖、傳意效果等。語文閱讀教學本質上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即語用,而閱讀教學活動的展開主要憑借多樣的語篇。所謂語篇通常指由句子或語段構成的、相對獨立的語言單位,它形式銜接,語義連貫,合乎語境。它是試圖實現某種交際功能的語言實體,是語用的對象和產物。[1]2語文閱讀教學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語篇閱讀教學,是認知語篇的過程,主要認知要素包括結構分析、體裁分析、語體分析、語境分析、評價分析、審美分析等?;谡Z篇的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發現文本的密碼,理解文本的結構藝術,還有語體、語境等背后隱含的深意。下面試以語篇話語理論的分析框架,解讀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談談如何基于語篇進行散文閱讀教學。

朱德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敘述了母親勤勞的一生,贊頌了母親勤勞簡樸、寬厚仁慈、堅忍頑強、深明大義的優秀品質,抒發了他對母親深深的懷念和無比崇敬的情感,最后表示將通過對黨和對人民盡忠來報答母親的恩德。這是一篇回憶性散文,語言質樸、平實,情感深厚,句句出自肺腑,字里行間無不表達出對母親去世的悲痛和對母親偉大一生的贊頌。很多教師依照常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梳理語篇中寫母親的事件,從中品味作者的感情。還有部分教師認為,這篇文章沒有什么教學價值,不但敘事啰嗦,線索還不甚清晰,缺乏像《藤野先生》《秋天的懷念》那樣生動的描寫,學生自讀即可。這其實說明,部分教師沒能真正理解這篇回憶性散文,也就沒能意識到其獨特的教學價值。如果我們能從語篇的角度具體分析,或許能讓教師和學生對這篇老作品有全新的認知。

從文本組織上看,這篇文章和毛澤東的《紀念白求恩》很相似,講究行文的作者意識、讀者意識、語境、語言形式的使用等。如果能從語篇的框架進行解碼,就能更好地揭示其情感表達的特殊性和選材的目的性,便于師生理解與學習。

一、基于對話關系意識的寫作目的探究

巴赫金認為,自我與他者都是不可取代的主體,在交際的情境中,兩者的雙向互動構成了主體間性的對話關系。而這種對話關系提示我們,話語分析應養成三種意識:其一是目的意識,表述的目的都是期待得到他人的反應;其二是作者意識,任何表述都反映作者對客觀世界的基本認識與價值判斷;其三是讀者意識,作者生成這些話語都是對他人和自己相關言語行為的應答,都預測與期望讀者和評論者積極理解、回應。[1]164

教學這一課,應首先讓學生明白該文的寫作目的:敘述母親勤勞的一生,贊頌母親的優秀品質,抒發對母親的懷念和崇敬感情,表達盡忠民族和人民的決心。通過資料補充,學生了解了作者的基礎信息:這篇文章發表于1944年,此時朱德已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他既是一位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也是一個普通人,是一位母親的兒子。雙重身份下,他的情感表達自然與常人不同,既有常人的情感,也有高于一般需求的情感抒發。所以,課文結尾在正常的情感抒發后還加上“我將繼續盡忠于我們的民族和人民”,這是作者作為公眾人物的身份所決定的。也正是這樣的結尾,讓這篇文章的主題和情感得到升華,從“小我”提升到“大我”,從個人情感上升到國家民族的情感,由對自己母親的贊頌上升到對中華民族千千萬萬母親的贊頌,由對母親的報答上升到對中華民族的盡忠。為了讓學生理解這種情感的升華,教學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

任務1 自由閱讀課文,請用下面的句式把你的閱讀成果表達出來。

朱德同志的母親不僅是勤勞、簡樸、聰明的,更是? ? ?①? ? ?的,我們從文中

“? ? ?②? ? ?”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來。

學生的回答示例:

1.①堅忍的;②母親一共生了十三個兒女?!@在母親心里是多么慘痛悲哀和無可奈何的事情??!

2.①艱難的;②母親把八個孩子一手養大成人?!覀円患胰丝奁B夜分散。從此我家被迫分兩處住下。

3.①開明與深明大義的;②我是一個佃農家庭的子弟……逼得母親和父親決心節衣縮食培養出一個讀書人來“支撐門戶”?!覜Q心瞞著母親離開家鄉……我母親對我這一舉動不但不反對,還給我許多慰勉。

4.①具有階級意識的;②母親同情貧苦的人……還周濟和照顧比自己更窮的親戚。

5.①心系革命的;②母親知道我所做的事業,她期望著中國民族解放的成功。

通過這樣的梳理,學生可以感知到,朱德的母親不僅是舊社會中一位普通、質樸的母親,更是一位有著階級意識且支持革命的母親。這樣一來,就為學生理解語篇文末主旨的升華打下基礎。

二、基于情感表達的語境分析

語境主要有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語境對情感的表達有很大影響。巴赫金認為,任何語言都是動態語境下的語言,離開語境的語言是死的語言,沒有語境和具體的交際需要,語言形式將失去它應有的意義[1]166。想要閱讀并理解一個語篇必須要關注作者的人生經歷,以及創作的時間、地點,創作時代的歷史文化背景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合理準確地把握語篇中的信息及隱藏的內涵。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下面的學習任務:

任務2 查閱資料,說說本文發表于什么場合?現場到會的都是什么人?同樣是表現哀思,為什么作者沒有采用《秋天的懷念》那種表達方式?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作者若采用史鐵生的方式來表達哀思,你認為得體嗎?

根據材料可知,作者的母親去世后,延安各界隆重舉行了追悼大會。作為兒子,朱德在會上以此文為悼詞,哀悼自己的母親。當時朱德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該語篇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憶性散文,而是需要公開誦讀、發表的具政治意義的祭文,刊登在《解放日報》上?!督夥湃請蟆吩谘影矔r期是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追悼會亦是面向延安社會各界的大型公開場合,因此文章的寫作必然與當時的政治語境相關。[2]雖然朱德對母親的感情是強烈的,但在公開場合上也不可能把內心對母親的懷念毫無遮攔地表達出來,甚至是淚灑會場,只能讓真摯的愛、深深的敬與無比的懷念在字里行間自然流露。學生想要感悟這些情感就要在閱讀時帶入自己,潛入文字中字斟句酌地去體會。而史鐵生的母親固然也是一位普通卻偉大的母親,但是作者的身份,以及創作的場合、需求不同,史鐵生可以在語篇中自由宣泄自己的情感。

在這個學習任務中,教師將《回憶我的母親》與《秋天的懷念》對比,不僅能讓學生明白《回憶我的母親》采用的是哪種表達方式,為何要用這種方式表達,還能讓他們在文學欣賞的層次明白表達方式與語境的關系。質樸、平實的敘述方式是表達場合的需要,更是語境視野中文本背景、社會因素所決定。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場合(公開場合),作者這種特定(公私兼有)的身份,決定了他采取這樣的敘述方式來表達哀悼最合理、得體。再進一步,學生就能將這一知識遷移到寫作中。應該寫什么、怎么寫、寫多少,都要考慮時間、對象、場合、身份、目的等因素。

三、語體形式下的語言運用

語體的功用有三:一是話語形式,說白了就是作者所運用的文本形式,即體裁;二是言說者在文本中用以表達情感、態度、價值的詞語選擇、語法形式和句段布局;三是作者基于主題表達的總體語言風格,例如質樸、典雅、高亢、細膩、恬淡、冷峻、灰暗,甚至語言的色彩等。托爾斯泰曾說:“藝術感染力的大小決定于下列三個條件:(1)所傳達的感情具有多大的獨特性;(2)這種感情的傳達有多么清晰;(3)藝術家的真摯的程度如何。換言之,藝術家自己體驗他所傳達的感情時的深度如何?!保?]

同樣是寫母親的文章,史鐵生《秋天的懷念》的創作背景更單純,就是表達對母親的懷念,因而語體形式與《回憶我的母親》并不相同。教學時,結合《秋天的懷念》進行比較閱讀,可以讓學生關注到兩個語篇不同的語言形式。

任務3 將本文與《秋天的懷念》相比,你覺得哪一篇更容易吸引你?為什么?

任務3先在整體印象層面讓學生簡單回答喜歡哪個語篇,然后追問原因,使其深入思考為何自己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比如,當學生回答喜歡《秋天的懷念》,給出的理由可能是語篇以描寫為主,文字生動、刻畫具體、細節感人、情感強烈。這一回答說明學生認為《秋天的懷念》的語言表達直白、強烈,易于理解。那么,教師就能引導學生理解情感的表達方式可以有很多種,《回憶我的母親》平實的語言表現的是一種深沉的美。此任務的設計目的在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對不同表達方式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情感的傳達也具有多樣性。

任務4 預習提示中這樣說:“文章在質樸平實的敘述中,飽含著作者對母親的深情?!卑凑杖藗兺ǔ5睦斫?,“質樸平實”的語言都是直白明顯的,而“飽含深情”的語言一般都是情感強烈而優美的。你在閱讀時體會到上述表達方式和情感嗎?又是通過哪些途徑體會到的呢?

任務4的設計更具體地引導學生從語言形式與實際表達效果兩方面進行思考。教師可以搭建一兩個支架,幫助學生探究。如抓住語篇中的虛詞(副詞、連詞)、句式、句序等具體的言語要素,分析情感的表達。如下面的句子:

(1)母親這樣地整日勞碌著。(“整日”和“勞碌”表現出贊美和心疼的心情。)

(2)這類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飯食,母親卻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來有滋味。(通過對比表現出對母親能干和勤儉持家的贊美。)

(3)母親年老了,但她永遠想念著我,如同我永遠想念著她一樣。(運用類比的形式,以感情的交互突出母子情深。)

文中表現深厚情感的虛詞還有如下例句:

(1)從我能記憶時起,總是天不亮就起床。

(2)母親把飯煮了,還要種田,種菜,喂豬,養蠶,紡棉花。因為她身體高大結實,還能挑水挑糞。

(3)可是由于母親的聰明能干,也勉強過得下去。

通過完成任務4,學生可以領會到對于情感表達含蓄的語篇來說,想要體會文中的情感,不僅要看有實際意義的詞匯,還要看一些似乎毫無意義的詞語(虛詞),從中挖掘、領悟作者深藏的感情。此外,句式和語序的銜接,也能蘊含一定的情感。有些詞語不可孤立分析,要結合前后語境來理解??梢試L試用換詞、增減詞句的方法進行對比分析,更易于理解。

四、基于行文布局的結構分析

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篇能力。語篇能力是一種運用合適的文體、恰當的結構、得體的語言,基于明確的目的進行交流的語言運用能力。巴赫金認為,任何說話都不是孤立地表述個別詞句,而是表述有組織和有意義的句子,即整體意義上的表述[1]166?!痘貞浳业哪赣H》細細碎碎寫了很多事情,內容上也沒有緊密的聯系,而且沒有詳寫一件事,但這一結構出于作者情感表達的需要,是一種無式之式的自由表達。母親的事跡本質上表達的都是同一個意思,因此才能多件事內外相諧、彼此呼應,共同構成語篇的大格局與大視野。

對母親的愛是語篇的中軸線,貫穿文本始終。循著時間的緯度,作者選取了八件最能表現普通勞動婦女優秀品質的事件。這八件事既表現了一位普通家庭中的母親,也歌頌了千千萬萬像母親這樣不僅勤勞、簡樸、持家,還深明大義、支持革命的勞動人民。為了便于學生理解這一行文布局,教學中可以設計如下兩個探究任務。

任務5 母親一生值得敘述的事跡很多,作者怎么只選取了文中的這些事跡?行文安排上,作者又是如何安排這些事跡的?

任務6 《藤野先生》的結尾寫道:“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北疚牡慕Y尾寫道:“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边@兩處結尾有什么共同之處?

任務5要求學生梳理出文中八件與母親有關的事跡。母親的一生在艱難、苦痛中度過,也正是在艱難與苦痛中,母親的勤勞、能干、仁慈、反抗、大義在八個典型事件中得到凸顯。作者之所以要反復提及家庭、社會的苦難,就是為了襯托母親的形象。這也使得作者在文末把自己,即個人的母親升華為中國千千萬萬母親的代表時顯得更自然、合理,完成了由家庭到國家層面的上升,使得語篇更適合面向大眾的語境,也使其立意高度得到提升。

任務6中提到的兩個語篇的結尾都是由小及大,由個人上升到國家與民族。魯迅先生由對老師的思念和贊頌,上升到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切情感。而《回憶我的母親》的結尾也體現了作者為千千萬萬中國的勞苦大眾能夠過上快樂生活的決心。兩篇文章都是雙線并行,一明一暗,圍繞人物組織材料,層層鋪墊,步步蓄勢,最后達到情感、主旨的高度升華。

基于語篇的語文閱讀教學提示教師應該引領學生潛入本文,琢磨推敲,發現語篇中的情感以及情感以何種方式進行表達。就語篇的文字與布局而言,教師要幫助學生解碼語言傳遞的形式,比如語篇是如何迎合讀者、引領讀者的,還有哪些語篇結構是在布陣設疑。甚至可以讓學生思考一個語篇中哪些內容與描述可以引起讀者共鳴,哪些不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對語篇有更深入的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貢如云. 語篇閱讀教學論[M].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

[2]羅晨,王茹昕. 回憶的顯與隱:私人情感的公共表達:《回憶我的母親》文本解讀[J]. 語文教學通訊,2022(42):59-61.

(責任編輯:朱曉燦)

【作者簡介】張增光,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教科研先進個人,江蘇省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導師,江蘇省網絡名師工作室領銜人,無錫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張原,高級教師,無錫市錫山區教師發展中心中學語文研訓員,無錫市語文學科帶頭人。

【基金項目】江蘇省2023年度教育科學規劃立項重點課題“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下的創意寫作教學實踐研究”(B/2023/03/51)

猜你喜歡
閱讀能力閱讀教學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提高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策略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芻議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加強讀與寫的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