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脂血癥的中醫證型藥膳食養探討

2024-03-24 06:17楊雅琴范文昌劉衛海盧素宏
食品界 2024年3期
關鍵詞:食養食藥藥膳

楊雅琴 范文昌 劉衛海 盧素宏

高脂血癥是臨床常見疾病,可簡易分為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等。目前眾多高脂血癥人群需要長期服用具有降脂功效的西藥才能保持血脂處于范圍內的水平值,但藥物具有明顯的毒副作用,停藥后易出現體檢數值反彈且患者長期使用調脂西藥,經濟負擔較大。中醫藥膳食療是以“辨證施膳”為主要核心,強調辨證論治和三因制宜的原則,針對性地制定不同食養方案,在陰陽調和、氣血平衡、疾病調養等方面效果顯著。藥膳作為傳統醫學簡便廉的“寓醫于食”的方式被現代人認可?,F以中醫證型藥膳食養的角度,探討高脂血癥的調理及應用。

隨著現代經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上升,但工作繁忙,壓力增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使血脂異常的人群占比越來越多。據統計,我國成人血脂異常占比率為40.4%。長期的血脂異常會引發動脈硬化疾病,也是影響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并引發胰腺炎的發病率,導致血尿酸數值增高,從而進一步引發癌癥。高脂血癥,又稱血脂異常(Dyslipidemia),是血清中膽固醇(CholesterolCH)、甘油三酯(Tri- 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數值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 -C)數值降低。據研究,低年齡階段的兒童青少年也存在血脂異常的趨勢,體檢數值異常存在逐年增高趨勢,有必要開展健康飲食教育,并進行有效干預。

目前研究高脂血癥的發病機制主要有三個方面:①干脂質或糖類攝入過量;②激素(胰島素、甲狀腺激素)及代謝(糖代謝)紊亂;③基因缺陷問題等。針對高脂血癥的發病機制臨床上用藥有貝特類、他汀類、煙酸類、依折麥布、膽酸鰲合劑、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等,還是有一定療效,但患者出現的明顯毒副作用的問題也顯著存在。因此,研究藥膳食養來調理高脂血癥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科學合理使用藥食同源食材是未來食養的趨勢。

臨床上,常用于治療高脂血癥的有藥物方案、運動方案、飲食方案等。藥物方案確實見效顯著,但許多降脂西藥都存在共性問題就是不良反應。據研究,目前的降脂療法對特定患者人群也無法達到預期療效。國家衛健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發布的很多藥食同源物品具有降血脂的功效。由此可見,要根據不同體質針對性地結合食養,將食藥物品與新食品原料合理融合,對降血脂藥物減毒增效、促進高血脂調理改善具有重要意義。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于2023年1月首次推出《成人高脂血癥食養指南(2023年版)》,主要發揮現代營養學和傳統藥膳的各自優勢,中西醫結合各取所長,為指導成人高脂血癥人群食物選擇、對不同證型食譜及食養方進行舉例,提升膳食指導適用性與可操作性。本《指南》提出,居民的血脂異常與日常膳食和生活習慣都密切相關,控制血脂必須從飲食治療和改善生活方式做起。因此,對高脂血癥人群進行健康宣教的兩點基礎措施就是要堅持控制膳食和保持正確的生活方式。

1.中醫理論對高脂血癥的認識

祖國醫學沒有“高脂血癥”病名,歸為“痰濕”“脂膏”“血瘀”等,引發高脂血癥的病因有內因、外因。外在因素歸為于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膩、過逸少勞、情志問題等,導致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痰凝、濕濁、瘀血等病理之物,出現水液代謝紊亂,最終致??;內在因素歸為于脾、肝、腎三臟功能失調。本病屬于本虛標實之證,以痰瘀為標,正虛為本,主要涉及肝、脾、腎三臟。

證型可分為:(1)痰濁內阻;(2)痰瘀互結;(3)氣滯血瘀;(4)氣虛血瘀;(5)肝腎陰虛;(6)脾虛濕盛。各證型臨床表現見表1附錄。

2.高脂血癥中醫證型分類的關聯性

研究顯示,高脂血癥和中醫辨證分型分布具有一定的關聯性。脾虛濕盛和痰濁內阻型這兩種證型均出現較高的TG水平。脾虛濕盛型出現高TG及低高密度脂蛋白(HDL);痰濁內阻型、氣滯血瘀型、肝腎陰虛型可伴隨有高TC、高非HDL-C和高低密度脂蛋白(LDL),且氣滯血瘀型除具有較高的TC、LDL水平外,同時表現較高水平的脂蛋白a [Lp(a)]。人群血脂水平分層見表2附錄。

基于歷代醫家觀點和現代研究結果,通過對高膽固醇血癥及高甘油三酯血癥疾病機制、證型、用藥等的總結,提出高甘油三酯血癥治療宜以清熱化濕、祛瘀活血法為主;高膽固醇血癥治療宜以健脾益氣、化痰降濁法為主,為臨床中醫治療和科學食養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3.中醫高脂血癥食養原則和建議

3.1辨證論治

高脂血癥的外在因素是過食肥甘、醇酒厚膩,導致痰濁內生;內在因素是臟腑功能失調,氣不化津,痰濁阻滯或氣機不暢,脈絡瘀阻,往往出現有虛有實,虛實相兼。實證以痰濁、氣滯、血瘀為主,虛證以氣虛、陰虛、陽虛為主,病位與脾、肝、腎三臟有關。中醫食養為“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即虛證采用補虛療效的食藥物質與食養藥膳,實證選取祛邪療效的食藥物質與食養藥膳。如痰濁內阻證,選擇具有祛濕化痰作用的食藥物質與食養藥膳;痰瘀互結證,選擇具有活血化痰作用的食藥物質與食養藥膳;氣滯血瘀證,選擇具有理氣活血作用的食藥物質與食養藥膳;氣虛血瘀證,選擇具有補氣活血作用的食藥物質與食養藥膳;肝腎陰虛證,選擇具有滋補肝腎作用的食藥物質與食養藥膳;脾虛濕盛證,選擇具有健脾祛濕作用的食藥物質與食養藥膳。

3.2“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即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和因人制宜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原則之一。高脂血癥的治療依據不同體質、性別、年齡等,考慮季節、地理環境等因素來制定相應的治療方式。

因人制宜是以患者體質、性別、年齡、生活方式、職業等方面來綜合考慮食養的原則。往往男女老幼因年齡不同則生理狀況和氣血盈虧也有差異,治療方式是區別對待。在體質方面,由于每個人的先天稟賦和后天調養都有差異,個體素質也強弱不均,因此我們在食養調理時,主要針對不同的體質類型,采用針對性的保健方式,攝取適合自身體質的食物。

因時制宜是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制定防治疾病的法則和策略。中醫認為,養生防病要順應四時氣候變化的規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與自然環境保持協調統一,使精神內守,身強體健。血脂在不同季節存在差異。據研究,血清膽固醇水平與季節有一定的相關性,最高水平出現在秋季,最低水平出現在夏季,而血清甘油三酯的最高水平出現在春季,最低水平出現在秋季。

因地制宜是指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四季環境氣候不同,以及民眾的生活習慣不同,來制定相應的治則和方藥。高脂血癥的食養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地理位置有東南西北中之分布、高下燥濕等不同。例如,東南沿海地區潮濕溫暖,西北高寒干燥;不同地區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特殊的飲食習慣,如西北地區偏好大熱大溫之品,東南沿海偏好甘溫燥濕之品,不同的飲食習慣形成不同的高脂血癥體質。因此,應根據不同地理環境、飲食習慣來形成適宜的調脂食養方案。另外,不同地區有當地獨特的道地食材,就地取材不僅保證所用材料的質量和新鮮,且其療效多針對治療地方病,如嶺南藥多苦寒,可除體內濕邪。

3.3飲食有節

長期攝入脂肪類和甜甘類的食物易使人出現內熱、胸中脹滿,引發身體肥胖,導致疾病問題。高脂血癥人群需特別注意飲食問題,日常飲食不宜過燙、過涼,盡量控制寒溫適合,這樣人體的正氣才不會過度消耗,不輕易被病邪侵犯。一日三餐或兩餐,規律飲食,勿饑飽不均。五味對于五臟各有所喜,我們日常食養適宜,可以達到調養、滋補的療效。若患者肝血虛,喜食酸味,因酸能入肝;若患者脾虛,則喜食甘,因甘能入脾;若腎虛患者,則喜咸,因咸能滋腎;若患者心火盛,則喜苦,因苦能泄火。

結語

高脂血癥人群病因復雜,臨床表現各異,為了更好地發揮食養作用,需辨證施膳。即便是同一地區的高脂血癥人群,也應以個體差異,采用不同藥膳方案,辨證施膳是精準食養的主要途徑。

綜上所述,研究總結高脂血癥中醫證型辨治規律,可以提高民眾對高脂血癥的正確認知,進一步為高脂血癥預防與改善提供食養指導。

基金項目

廣東省中醫藥局項目《基于廣東中醫藥膳食療特色優勢,開展“成人高脂血癥粵式食養指引”研究》(項目編號20241219);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 “雙高計劃”科研項目《藥食同源降血脂的藥膳湯包及預制菜的開發研究及應用》;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科普項目:國家衛健委《成人高脂血癥食養指南科普》(2022KP05)。

作者簡介

楊雅琴(1987-),女,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中醫養生保健藥膳食療。

*通訊作者

范文昌(1984-),男,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醫藥膳食療。

猜你喜歡
食養食藥藥膳
北京衛視《食養中國》探索健康美食背后的故事
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成人高脂血癥食養指南(2023年版)》等4項食養指南
營養學科視域下“傳統食養”研究的切入與思考*
可緩解干咳的兩款藥膳
能讓你越喝越瘦的藥膳方
濕氣不可怕,藥膳起居健康行
改善消化不良的兩款藥膳
食藥輿情
食藥輿情
食藥輿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