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設計路徑思考
——基于《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

2024-03-25 03:57李銳侯光定
當代體育科技 2024年4期
關鍵詞:校本課程標準體育

李銳 侯光定

1.武漢大學附屬外語學校 湖北武漢 430072;2.湖南工程學院體育教學部 湖南湘潭 411104

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于2022年秋季學期開始正式實施?!墩n程標準(2022 年版)》較上一版做了完善,要強化核心素養培育、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突出水平單元教學與注重學科交叉融合。我國目前課程管理主要是三級課程管理體系,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國家課程具有引導性、權威性,地方課程設置要依據國家課程,學校根據國家與地方課程要求,結合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設置與實施課程。學校層面的課程管理包括兩層基本含義:一是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有效實施;二是校本課程的合理開發[1]。已有研究表明,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和實踐對于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效果,改進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情意表現和合作精神,強化健康意識和行為等具有顯著的積極作用[2]。

無論體育校本課程的內容如何制定與開展,都要緊緊圍繞《課程標準(2022 年版)》的相關要求,如果還以以往的傳統模式進行開展,那么很難滿足學校體育校本課程發展的需要,以及新時代學生發展的目標要求。

因此,如何依據學校體育資源的差異,設置符合自身實際情況與特色的體育校本課程,無疑是值得研究的課題。本文以此為研究視角,對體育校本課程做進一步理論探討,力求為體育校本課程合理的開發與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撐。

1 校本課程的內涵

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國家、地方的指導下,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進行課程開發、設置與實施,來滿足學生的需要[3]。

體育校本課程是以學校體育教師為主體,在具體實施國家和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過程中,結合學校自身實際,在充分利用學校周邊和學校自身體育資源的基礎上,所設計的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主要目的的方案[3]。

2 新課標背景下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價值

2.1 符合新課標的內容要求

校本課程在學校體育課程中占一定比重,內容設置上與傳統的體育課有很大區別。在開設校本課程時,要充分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結合《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課程理念,將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和跨學科主體學習等內容充分融入進來,根據自身經濟發展、文化傳統、師資隊伍、場地器材、學生運動基礎等情況,將不同學科知識進行關聯與整合,開發和利用好體育校本課程,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形成學校獨特的體育校本課程,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2 落地“雙減”政策部署

“雙減”政策以及一系列加強青少年身體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政策為我國青少年體育教育培訓提供了政策依據和保障[4]?!半p減”政策的落地,讓教育的主陣地回歸到學校中,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課堂的“質”,減輕學生的“負”?!半p減”政策中要求初中生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 min,而且還限制了校外培訓時間,這就為廣大學生爭取了大量的運動時間?!半p減”政策的出臺推動了校園體育活動的增加,保證了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為課外體育全面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指明了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體育教師充分利用此次機會,根據自身學校體育資源,設計開發出了具有特色的體育校本課程。

2.3 適應當代體育課程需要

體育教學關系到學生的體質健康、心理健康的發展,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5]。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在提高中小學生身體素質方面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代體育課程的開設必須適應當代的環境,不能落后掉隊,甚至要走在前面。在小學、初中、高中連續12 年的體育課中,如果體育教師一味按照傳統授課模式進行教學,學生會出現倦怠感,容易降低積極性,體育課的效果也會下降。體育校本課程也要與時俱進,結合新課標,融入新方法、新理念、新趨勢,結合當地特色文化,引進新興體育運動項目,這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促進學生的體能鍛煉,幫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從傳統文化或新運動的獨特視角認識當代體育教學。

3 新課標背景下開發體育校本課程的發展機遇

3.1 新課標為體育校本課程提供了支撐

在《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中,勞動、綜合實踐、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占9 年總課時的比例為14%~18%,體育與健康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和跨學科主題學習。專項運動技能中包含新興體育類運動,如生存探險類(定向越野、野外生存、遠足、登山、攀巖等)、時尚運動類(花樣跳繩、輪滑、滑板、極限飛盤、獨輪車、小輪車、飛鏢等)。因此,學??梢愿鶕赜?、民族與風俗等開展新興類體育運動的相關課程,或因地制宜開展相關的校本課程,來提升學生對多樣化體育文化的了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與探索欲,提高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與適應能力。

3.2 “雙減”政策為體育校本課程注入了動力

《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要求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跨學科主題學習與基本運動技能、體能、健康教育、專項運動技能共同構成了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內容[6]。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加強學校體育課程體系建設,體育校本課程以及社團課程在學校課程中的地位得到提升,時間得到保障。根據學校自身情況,結合學?,F有的資源,以體育運動為載體來進行跨學科的融合,充分發揮體育與健康課程的綜合性特征,多角度培養學生,打造出具有跨學科主題的學校特色體育校本課程。

3.3 新興體育運動為體育校本課程指引了方向

目前,多數學校在開發校本課程方面主要結合傳統文化和當地地域特色來進行,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學校體育校本課程屬于一線體育課,在開發建設上一定不能落后,甚至要走在前列。當下也有新興的運動項目涌入人們的視野,并迅速取得了人們的關注,如現在流行的飛盤運動、腰旗橄欖球等,這些新興運動參與人數多,運動量大,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這也為教師在開發體育校本課程時提供了新的方向,初中階段的學生好動,好奇心、好勝心都較強,學習能力也很強,教師對新興的運動項目進行改進,引進校園,會很快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抓住學生的眼球,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參與人數多,運動量大,對于中小學階段的體育課是至關重要的要求之一,初中體育課程不需要學生掌握難度非常高的動作,只需要進行體能方面的訓練。因此,把握好新興運動的發展趨勢,并將新興運動項目結合到體育校本課程中去,將會開發出一門非常好的體育校本課程,讓學生充分認識并了解新興的體育項目,激發學生的主體學習意識,為其健全人格的培養提供內在的發展動力。

4 新課標背景下開發體育校本課程的發展挑戰

4.1 學校體育制度問題阻礙了體育校本課程的發展

學校有關體育制度主要是為了規范與管理體育相關課程,因為體育課程具有多樣化的特征,隨著課程的多樣化,相應的制度必須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滿足新的課程需求。不是學校課程制度要改變,而是學生新的課程學習需求迫使學校課程制度必須創新[7]。針對課程的管理與評價問題,學校一般會對開設的課程作出相對應的管理與評價。在課程的管理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診斷問題,并糾正問題。評價一般會從學生學習和教學效果來進行評價,對這兩部分的評價又分為過程性評價和階段性診斷。過程性評價貫穿于學習過程之中,通過不同維度的指標對每個學生每節課的學習過程進行記錄和評價(含師評和自評),以可操作的最小量度來記錄和評價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階段性診斷是指每年4次的階段性學科考試[8]。

有很多學校存在機械化“一刀切”的現象,尤其是對一些競賽類的體育項目,僅以比賽成績來進行評價。如果用統一或傳統的制度來管理一些新興的體育課程,那么學生面對新興的體育課程發展必將受到限制。目前,很多學校的制度主要還是以管理者為首,單向控制為主,學校的管理層對體育校本課程具有管理和支配功能。體育校本課程主要還是以教師為主,管理層很少參與課程的開設與實施,以及關注課程本身的進展與困難方面,更多的是關注體育校本課程結果,最終育人和成果就會走向兩個極端方向。

體育校本課程在管理方面可以參照其他課程管理來進行,但在評價方面,學校應先根據體育校本課程的特殊性以及學生學習的特征,制定不同的維度指標和評價標準進行過程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可以根據體育校本課程的身體參與性以及運動技能習得性特點來進行相對應的技術性考核。學校從多層面來對體育校本課程進行評價,以此來達到“糾偏”與“督促”的作用,這樣對教師也是一種督促,避免了唯比賽成績論,學生也得以更全面地發展。

4.2 學校體育資源問題制約了體育校本課程的發展

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器材設施資源、課程內容資源等,其中學校場地器材設施與體育師資隊伍資源起決定性作用,課堂質量和學生練習效果與之息息相關。隨著課時與課堂數量的增加,場地器材設施與師資的不足問題隨之而來。

學校場地器材設施不足。學校場地器材也是制約學校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新興類體育運動,對上課器材與場地要求較高。場地的建設與器材的購買需要大量經費的投入,經費緊缺是目前很多學校面臨的問題,經費不足,會導致場地與器材不足,進一步影響到課堂的教學方法設置。場地器材嚴重緊缺的情況下會直接導致課堂效率的降低。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何一項體育運動沒有場地器材的保障,都難以正常開展,更難以高質量地組織活動[9]。

體育師資隊伍建設不足。體育校本課程在管理過程中,實現者、組織者、探索者和引導者是體育教師[3]。體育教師本身專業能力不足會直接導致教學質量出現極大問題,甚至產生教學“脫節”現象[10]。教師的專長關系到校本課程的種類,目前學校教師的本身專業能力會制約校本課程的發展,學校體育教師往往會根據自身專項或興趣愛好來制定相對應的體育校本課程,長此以往,就會影響校本課程的多樣化。學校體育校本課程只有多樣化開展,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滿足其多樣化的需求,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多樣化與高質量的校本課程開設離不開專業教師的指導,教師的專業能力與專業水平直接決定體育校本課程的效果。因此,教師的專業與數量會限制體育校本課程的發展。

4.3 課程結構內容問題限制了體育校本課程的發展

《課程標準(2022 年版)》,對于課程內容結構進行了優化,健康教育由多學科共同承擔,體育與健康是落實健康教育的主要課程。目前,義務教育階段是培養學生的關鍵階段,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健康知識與技能水平,培養健康行為至關重要。學校和教師在進行體育校本課程內容設定時,容易忽視體育校本課程的特點與作用,造成千篇一律的現象,沒有發揮出課程的特性,只是開設了規定的課程,教授了規定的教學內容,完全是課程的被動執行者,而不是開發創新者,積極性與創造性難以發揮,學校的體育校本課程難以形成特色。

現階段容易忽視目前所提出的體育核心素養,難以構建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體育校本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在選擇與組織方面沒有注意結構化,沒有認真設計組織每一節課,使學生難以通過每一節課的知識與技能學練真正學會所學的運動項目。沒有跨學科融合,導致學生無法靈活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方法來解決體育與健康問題。

5 新課標背景下開發體育校本課程的設計路徑

《課程標準(2022 年版)》的正式頒布,標志著我國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而體育校本課程也應該抓住此次機遇,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因此,本文特提出促進體育校本課程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見圖1)。

圖1 新課標推動體育校本課程高質量發展路徑結構圖

5.1 完善學校體育制度,加強校本課程監管

第一,完善校本課程管理制度。校本課程管理是指學校根據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本校的實際和學生需要,對課程進行的安排、實施、開發和評價等一系列的自主管理活動[3]?!墩n程標準(2022年版)》中新增了“學業質量”部分,學??梢詤⒖紝W業質量的要求對體育校本課程進行管理,來考核和評價體育教師的教學質量,規范體育校本課程中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第二,制定校本課程評價制度。課程評價是對課程價值判斷的過程,包含課程計劃、實施與結果的評價,評價的對象也包含課程計劃的本身。學校在對校本課程進行評價時,也要注意多元化評價,尤其是一節體育課很難對健康教育效果進行評價,不能從單一角度進行課程評價,既要注意終結性評價,也要注意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是發揮評價功能的有力保障[11]。只有完善對課程的評價制度,才能發揮評價的診斷、反饋、激勵與改進的功能,提高課堂質量與學習效率。

第三,加強學生體質健康監管。體育課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建設體育強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2019 年,全國6~22 歲學生體質健康達標優良率為23.8%[12]。國家頒布了一系列文件,出臺了多樣化的政策,都是為了提高青少年的體質健康。青少年體質健康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一定量的體育鍛煉,而學校體育課程能有效保證青少年最基本的體育參與,化解體育鍛煉不足問題。在開展體育校本課程時要充分發揮體育課的特性,課程的性質與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在課程中做好學生的體質健康監管,讓體育校本課程也成為青少年體質健康發展的保障。

第四,強化學生安全防范措施。體育校本課程在課程中具有身體運動性特征,本身相對于其他學科具有特殊性。在課堂中由于場地器材等因素,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同時,在課堂中出現運動損傷后,因責任劃分不夠明確,導致很多學校會對體育課作出相應的限制。體育教師也會因安全問題等因素,對體育課堂進行簡化,不做高難度動作,甚至減小運動量,以此來降低出現安全事故的概率。雖然這些措施短時間內可以降低出現課堂安全事故的概率,但長遠來,看不利于課堂的質量、上課的效果,以及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制約了體育校本課程的發展。政府應在相關政策方向上給予指導,學校應在體育校本課程中給予支持,教師應在體育課堂中強化防范措施并培養學生安全防護意識,多角度共同打造體育校本課程,如此來提高課堂質量,降低安全事故概率,打造高效課堂。

5.2 優化學校體育資源,提升校本課程質量

第一,學校提供體育課程基礎保障。學校應保障相應的上課場地,完善體育校本課程的器材,根據學校具體情況盡量保障體育校本課程上課的需要,這樣教師在教學時才能充分做到形式多樣化、內容多樣化、教學多樣化,切實提高體育校本課程的教學質量。

第二,課程密切配合其他學科專業。育人需要多學科密切聯動配合,不是僅靠一門課程的作用就能夠帶來很好的效果,只有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才能全方位培養人。教師在選取和設計教學內容時,既要基于體育學科、課程、項目和內容要求,又要大膽嘗試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內容,讓學生在運用不同學科知識解決跨學科問題的過程中,強化對各學科知識的學習,逆向推動其對體育學科知識的深度理解和把握[13]。通過跨學科融合培養,讓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方法來獲得解決體育與健康問題的思維方式和實踐能力。

第三,教師完善自身專業技術能力。學校要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校外體育教學方面的特色培訓,支持教師走出去,引進來。校內多組織校本課程相關教學知識培訓講座,讓教師在技術提升的同時也能豐富理論教學知識,校內與校外培訓相結合,大力豐富教師的教學體系,努力提升教師專業技術能力,為體育校本課程的開設提供支持保障。

5.3 抓住課程核心素養,注重內容整體設計

第一,圍繞核心素養,進行課程設計。各學科將國家的教育方針具體細化為每個課程的核心素養,體育課程也有相對應的核心素養,即運動能力、健康行為與體育品德,體育校本課程在進行設計時也要緊緊圍繞體育核心素養來進行,通過體育校本課程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習得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必備的體育品格與關鍵的運動能力,全方位地培養人,最終讓學生擁有較強的運動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體育品德,并綜合轉化到日常生活中去。

第二,結合課程目標,優化教學內容。目標引領內容,新課標中根據核心素養的達成度,分4個水平對課程目標進行細化。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緊緊圍繞課程目標優化教學內容,要有課程一體化的概念。根據項目的特征、運動發展的規律與學生的身心特點,做到課程的一體化、目標的層次化、內容的結構化、手段的多樣化、評價的多元化與考核的合理化。合理設計課程內容,保證不同學段教學內容的完整性、系統性與銜接性。

第三,整體規劃課程,注重整體設計。目前,新樣態體育課要求做到“學、練、賽、評”一體化設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與運動技能形成規律,課程要在結構上進行上下一體化設計,在內容上也要有銜接,做到教會、勤練與常賽,給予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與比賽的機會,通過練習與比賽使學生體驗運動的魅力和比賽的樂趣,領悟體育的意義,切實增加學生的運動知識與技能,讓學生通過每一節課的結構化知識與技能學練,真正學會并掌握運動項目。

6 結語

校本課程的建設可以彌補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不足,在對體育校本課程進行開發時,一定要認真結合《課程標準(2022 年版)》的新要求、新內容、新方式,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為此,完善學校體育制度,加強校本課程監管;優化學校體育資源,提升課程質量;抓住課程核心素養,注重內容整體設計,從而做到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在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真正發揮體育校本課程的育人功能和作用。

猜你喜歡
校本課程標準體育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紅樓夢》(新校本)
《紅樓夢》(新校本)
點校本《史記》中的“曆”字
2016體育年
我們的“體育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