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能量CT 列線圖預測甲狀腺乳頭狀癌大容量中央區淋巴結轉移的臨床價值

2024-03-25 15:01陳春妙林桂涵陳煒越應海峰程楓紀建松
浙江醫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大容量線圖淋巴結

陳春妙 林桂涵 陳煒越 應海峰 程楓 紀建松

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一種常見的甲狀腺腫瘤,約占所有甲狀腺癌新發病例的90%[1]。大多數PTC 有相對惰性的生物學行為且預后良好,但仍有30%~80%的患者在確診時便存在中央區淋巴結轉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這被證實是導致高復發率和低生存率的獨立風險因素[2-3]。近年來,隨著個體精準化治療理念的提出,臨床上對于PTC 患者頸部淋巴結的管理方式也逐漸由單一狀態開始向多元性特征(如數量、位置、大小及比例等)轉變,這其中以淋巴結轉移數量最為關鍵。根據淋巴結轉移數量的不同,CLNM通常分為小容量(≤5 枚)和大容量(>5 枚)轉移[4-6]。先前研究表明,術前診斷大容量CLNM 的患者,建議進一步行預防性頸側區淋巴結清掃術或輔助性131碘治療;而對于小容量CLNM 的患者,僅需常規術后隨訪即可[7-8]。此外,2017 年美國甲狀腺協會(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指南提出小容量與大容量CLNM 的PTC 患者在術后復發率上存在明顯差異,中位數分別為2%和19%[9]。因此,術前準確識別PTC 是否發生大容量CLNM 對于臨床決策和預后預測至關重要。在臨床實踐中,由于頸部解剖復雜以及氣管內氣體干擾等因素,超聲或CT 對CLNM 的檢出率并不理想[10-11],因此預防性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術已作為PTC 患者的標準術式,但這也增加了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和喉返神經損傷的風險[12]。與常規CT 相比,雙能量CT 能夠運用多參數、多維度分析定量模式,量化反映組織的化學成分信息和血流動力學特點,從而為疾病鑒別和預后評估提供重要依據[13]。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雙能量CT 的列線圖在術前預測PTC 患者大容量CLNM 的價值。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收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五醫院2017 年9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術前接受雙能量CT 檢查的甲狀腺腫瘤患者。納入標準:(1)經術后病理檢查證實為PTC;(2)接受中央區淋巴結清掃術;(3)臨床病理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2)多發、雙側性PTC;(3)原發腫瘤在CT 圖像上顯示不清或最大徑<5 mm。最終共納入274 例患者,根據淋巴結清掃結果,將患者分為大容量(>5 枚)CLNM 組(76 例)和小容量(≤5 枚)CLNM 組(198 例)。隨后按7∶3 的比例將274 例患者隨機分配到訓練集(192 例)和驗證集(82 例)。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批準文號:2023-145 號),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檢查方法 采用德國西門子公司SOMATOM FORCE 雙源CT 掃描儀,掃描范圍從顱底到主動脈弓。首先在單能模式下進行常規平掃,參數如下:管電壓120 kV,管電流169 mAs,層厚3.0 mm,間距3.0 mm。平掃結束后,使用雙筒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射碘海醇[通用電氣藥業(上海)有限公司,含碘350 g/L,國藥準字:H20000599)],注射速率2.5~3.0 mL/s,總量1.5 mL/kg;在開始注射后25 和60 s 分別采集動脈期和靜脈期圖像。增強掃描開啟雙能量模式,參數如下:A 球管管電壓80 kV,管電流105 mAs;B 球管管電壓150 kV(附加0.6 mm 錫板濾過),管電流58 mAs,開啟實時自動管電流調制技術,準直器192×0.6 mm,螺距0.6,轉速0.5 s/r,層厚1.5 mm,間距1.5 mm。

1.3 CT 常規檢查所見特征分析 由工作經驗豐富的甲狀腺外科主任醫師和放射科副主任醫師各1 位在不知道患者分組情況下分析CT 常規檢查所見特征,包括腫瘤最長徑、腫瘤位置、有無包膜外侵犯、有無鈣化。當2 位意見存在分歧時,通過協商達成一致。

1.4 雙能量CT 參數測量 將所有患者的80 和150 kV圖像傳送至西門子后處理工作站(軟件版本syngo.via VB20),由1 位工作經驗豐富的放射科副主任醫師勾畫腫瘤感興趣區(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畫標準如下:(1)應至少包括腫瘤最大層面的2/3;(2)盡量避開鈣化、囊變、壞死及正常甲狀腺組織等;(3)勾畫3 次取平均值。在“VNC”模式下獲取碘濃度(iodine concentration,IC)。為降低個體循環差異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將ROI 復制到與腫瘤同層面的頸動脈內,通過兩者的比值計算得到標準化碘濃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公式如下:NIC=IC病灶/IC頸動脈;隨后在“Rho/Z”程序中以相同步驟獲得標準化有效原子序數(normalized effective atomic number,nZeff),公式如下:nZeff=Zeff病灶/Zeff頸動脈。此外,在“Mono+”程序中,通過獲得腫瘤在40 和70 keV 的CT 值,計算得到能譜曲線斜率(slope of the spectral Hounsfield unit curve,λHU),公式如下:λHU=(CT40keV-CT70keV)/30。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6.0 和R 統計軟件(版本4.1.2,https://www.r-project.org/)。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使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使用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確定影響PTC 患者大容量CLNM 的獨立危險因素。繪制ROC 曲線對列線圖的診斷效能進行評價,并計算AUC、靈敏度和特異度。訓練集和驗證集AUC 的比較采用Delong 檢驗。使用“rms”包繪制校準曲線,以Hosmer-Lemeshow 檢驗評價列線圖的穩健性。為了進一步驗證其臨床實用性,使用“rmda”包進行決策曲線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計算不同閾值概率下的凈效益。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及常規CT 特征比較 訓練集和驗證集中PTC 患者大容量CLNM 的發生率分別為27.60%(53/192)和28.05%(23/82)。訓練集中小容量CLNM 組與大容量CLNM 組年齡、腫瘤最長徑及包膜外侵犯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性別、腫瘤位置及鈣化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驗證集中,兩組間僅包膜外侵犯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性別、年齡、腫瘤最長徑、腫瘤位置及鈣化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1 訓練集中兩組患者臨床及常規CT特征比較

表2 驗證集中兩組患者臨床及常規CT特征比較

2.2 訓練集中兩組患者雙能量CT 參數比較 大容量CLNM 組PTC 的動脈期NIC、λHU、nZeff及靜脈期NIC 明顯高于小容量CLNM組(均P<0.05),而兩組靜脈期λHU和nZeff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訓練集中兩組患者雙能量CT參數比較

2.3 模型構建及效能評價 將單因素分析中P<0.05的特征納入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腫瘤最長徑、包膜外侵犯、動脈期NIC、動脈期λHU及動脈期nZeff是預測大容量CLNM 的危險因素,見表4。合并上述5 個指標建立聯合預測模型,并繪制列線圖,見圖1。ROC 曲線分析結果顯示,訓練集AUC、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0.936、0.887、0.871;驗證集AUC、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0.912、0.871、0.808,見圖2A~B。DeLong 檢驗顯示訓練集和驗證集AUC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496),提示該列線圖性能穩健。校準曲線顯示列線圖對大容量CLNM 的預測概率和實際結果有較好的一致性,Hosmer-Lemeshow檢驗顯示訓練集(χ2=6.173,P=0.628)和驗證集(χ2=6.792,P=0.559)均具有較好擬合度,見圖2C~D。DCA 結果表明,當閾值概率為0.1~1.0 時,使用列線圖預測PTC 患者大容量CLNM 的凈收益大于完全干預或完全不干預的方案,見圖2E~F。

圖1 預測PTC 患者大容量CLNM 發生概率的列線圖

圖2 列線圖的ROC 曲線、校準曲線及決策曲線(A:訓練集列線圖的ROC 曲線;B:驗證集列線圖的ROC 曲線;C:訓練集列線圖的校準曲線;D:驗證集列線圖的校準曲線;E:訓練集列線圖的決策曲線;F:驗證集列線圖的決策曲線

表4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3 討論

既往研究指出,年齡較小的PTC 患者更容易出現CLNM[14-15],與本研究結果相符。通常情況下,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更容易患PTC,但后者發生CLNM 的風險更高[16]。盡管在本研究中,這種差異并未達到統計學意義,但結果仍呈現出這一趨勢。然而,有關腫瘤位置與CLNM 之間的關系尚存在爭議。王曉慶等[17]研究顯示,當PTC 位于甲狀腺下極時,CLNM 的發生率明顯增加。但本研究并未觀察到腫瘤位置與CLNM 數量之間的明顯相關性,這可能是由于不同研究中的患者群體和樣本量等因素的差異所致。腫瘤最長徑已被廣泛證實與PTC 患者是否發生CLNM 存在顯著正相關,即腫瘤最長徑越大,發生CLNM 的風險越高[14-17]。本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結論(P<0.01)。本研究還發現大容量CLNM 組PTC 患者更容易觀察到包膜外侵犯,這與Wen 等[18]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因為甲狀腺周圍存在廣泛而密集的淋巴網結構,當腫瘤突破包膜并呈浸潤性生長時,癌細胞極易通過這些結構進一步侵入淋巴結并發生轉移[19]。

腫瘤內部微血管生成和持續血流供應通常是其發生轉移的驅動力。此前已有研究證實,IC 與微血管密度之間呈顯著正相關[20],因此IC 可作為間接反映腫瘤血流灌注的定量指標。而NIC 是對IC 的校正結果,它能夠減少個體之間循環差異的影響,更準確地反映腫瘤對碘的攝取能力[21]。在本研究中,大容量CLNM組PTC 患者的動脈期和靜脈期NIC 均高于小容量CLNM 組,可能是由于淋巴管內皮細胞的大量增殖和遷移,促進了更多的腫瘤新生血管生成,從而導致碘的積聚效應更為顯著。能譜曲線是通過測量不同keV值下每個組織對應的CT 值而生成的,它能夠揭示組織的質量吸收系數與不同能量之間的關聯。在本研究中,與小容量CLNM 組相比,大容量CLNM 組PTC 患者表現出更高的λHU,這種差異可以解釋為不同腫瘤具有不同的成分或組織。nZeff是區分不同物質組成成分的重要指標,腫瘤內部組織越密集,nZeff越高[22]。本研究發現大容量CLNM 組PTC 患者的nZeff明顯高于小容量CLNM 組,推測可能是隨著腫瘤的進展,腫瘤組織中細胞核和細胞質的比例以及大分子蛋白質的含量提高,從而導致細胞密度增加。此外,本研究還發現動脈期參數的差異要高于靜脈期參數,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頭頸部腫瘤的強化特點多為速升平臺型,即在動脈期時腫瘤內部血流供應差異更為顯著,因此更能準確地反映PTC 的生物學特征[23]。

本研究還存在一些局限性:(1)這是一項單中心回顧性研究,存在不可避免的選擇性偏倚;(2)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少,未來需要通過來自多個中心的更大隊列以及前瞻性研究來驗證;(3)盡管PTC 患者大容量CLNM 的發生概率可以用相應的公式計算獲得,但本研究中的ROI 仍是采用人工勾畫,這在臨床實踐中會耗費時間和勞動力;(4)本研究建立的列線圖側重于篩選大容量CLNM 的PTC 患者,而對于小容量CLNM的患者未進一步對數量進行細分,可能影響了該部分患者的精準化治療。

綜上所述,本研究根據腫瘤最長徑、包膜外侵犯、動脈期NIC、動脈期λHU及動脈期nZeff建立的列線圖模型可作為術前評估PTC 患者發生大容量CLNM 概率的工具,輔助臨床作出治療決策,實現個體化精準醫療。

猜你喜歡
大容量線圖淋巴結
個體化預測結腸癌術后發生并發癥風險列線圖模型的建立
喉前淋巴結與甲狀腺乳頭狀癌頸部淋巴結轉移的相關性研究
基于箱線圖的出廠水和管網水水質分析
淋巴結腫大不一定是癌
12-20升大容量PET瓶裝式吹瓶機
東山頭遺址采集石器線圖
能變出雨衣的18升大容量背包
基于大容量指紋識別的實時身份認證系統
頸部淋巴結超聲學分區
大容量Flash在井下記錄儀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