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芬”非冷漠

2024-03-26 03:17沈佳瑤
大學生 2024年3期
關鍵詞:社恐組員邊界

沈佳瑤

“精神芬蘭人”聚集地

“邊界感”一詞的由來并不算太久,它是在愈加精細化的社會分工下誕生的,是當代社會青年對理想社交圖景的描繪。年輕人不希望他人強行侵入自己的世界、干涉自己的事務,也不會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他人。在這一共識下,豆瓣“日常注重邊界感”小組誕生了。

創立于2020年11月的邊界感小組,現已匯聚了12萬名“精芬”?!熬摇笔亲⒅剡吔绺械拇~,也是“精神芬蘭人”的簡稱,泛指那些像芬蘭人一樣不愛社交又極度注重個人空間的人。他們在這個小組內求助、討論如何維持邊界感,并努力尋找邊界感的社會價值。

小組創立之初,小組組長和管理員的期待就是:組內發帖的人都知道如何有秩序、高質量地發帖,既不冒犯他人,也不窒閉自己。畢竟,大家都是注重邊界感的人,自然也會懂得有邊界感地發言。

“精芬”的焦灼

對于小組內的“精芬”而言,他們之間最強的情感共鳴其實并不在“邊界感的建構”上,而是他人對邊界感的“鄙夷”。

“今天終于發瘋了一回!”這是一位“精芬”在自己發布的帖子中的吶喊。作為一個從小被父母“包圍”著的人,她再也忍受不了這種“時刻被打擾”的恐慌感和無力感。沒有自己的房間、被隨意翻看的信件、接連不斷的電話、被規劃好的人生道路從地理邊界到個人隱私邊界再到日程邊界,似乎“邊界感”包含的幾乎所有“Buff”都疊滿了。

在沒有邊界感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她,患上了心理疾病。更讓她無法接受的是,當她想要對這些冒犯說不的時候,身邊總有一些人站出來指責她“沒心沒肺”“裝作高人一等”。在不斷地打壓下,她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自我意識。在帖子末尾,她寫下了自己的現狀:“做實驗時,我總害怕被人打斷,怕他告訴我應該怎樣,不該怎樣。所以,我會控制不住地每隔幾分鐘就朝門口看一眼?!?/p>

用“社恐”掩護“精芬”

有這種焦灼的人不在少數,父母作為個人親密關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往往也是令“精芬”最頭疼的問題。他們被期待應該要達到父母的預期,被贊賞應擁有親密無間的親子關系。但越是如此,始終被“人情”捆綁著的“精芬”就越害怕被貼上不道德標簽。仿佛拒絕他人過度的“熱切關懷”便等同于違背良俗。

如果建立邊界太過辛苦,那么構筑壁壘的捷徑就會出現。

為了不被那些道德標簽困擾,部分“精芬”開始小心翼翼地“維護”這份黏稠的情感。他們給一些愛蹭吃蹭喝的朋友發送虛擬定位以防止她找上門,通過謊稱自己是學渣來回避陌生人的學歷逼問。有些在精神上極度依賴孩子的父母,讓“精芬”產生了聊天恐懼,他們居然把目光放在了AI身上,在群組里分享自己用GPT這類對話式機器人,模擬日常與父母的可能對話場景。諸如向GPT提問:“今天吃了什么”“上次的相親對象怎么樣了”之類的常見問題,得到AI的答案后,毫不費力地粘貼復制就足以應付父母了。在小組中,我還看到有幾個具備編程技能的“精芬”,甚至已經商量起要編寫一個新的代碼,以實現更智能的全自動回復功能。這種種做法,在回避他人的同時也給了自己一點心理安慰,讓一段段邊界模糊的關系看上去還算體面。

還有一些組員打出的掩護是“社恐”。許許多多生活在城市里的“精芬”在精細化的社會分工結構下變得愈加獨立自主。智能服務取代了許多人情往來,“無用社交”和“面子負債”逐漸被年輕人拋棄。一位組員用一句“我有社恐,就不了吧”,低成本回絕掉一切讓自己感到不適的邀約?!吧缈帧边@個身份在有意或無意中成為“精芬”捍衛邊界的盾牌。

“隱居之地”

有趣的是,在“日常注重邊界感”小組的關聯小組里,我還發現了一個“隱居之地”小組。一些疲于處理人際關系的“精芬”,對隱居有了興趣。

“隱居之地”小組內已經有了5萬多名小隱士,他們尋求一處清凈,渴望在大自然中日落而息,欣羨簡單樸素的人際往來。隱居對于“精芬”來說似乎并不習慣。一位組員發帖說,即便在山里也有愛問“高考考了多少分”的村民,也有自稱是登山想借宿的游客,甚至還要因為蔬菜被雞啄食而與鄰居交涉。零星地去隱居的人也只是淺嘗輒止,越來越多的隱居真相在小組之間傳播開。本就對自然談不上熱愛的“精芬”,對隱居的熱情也在漸漸消散。

很快大家都發現,這些辦法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心里的焦慮依然無法根治。

捍衛邊界

在提醒別人注重邊界以及尊重他人邊界方面,小組成員通過一致努力,整理出了注重邊界感的幾大要素:1.說話留三分,不要沒下限地持續追問。2.別人拒絕了多次的事情就不要撲上去幫忙了。3.收好自己的東西,不要亂碰別人的東西。4.不要窺視別人的隱私,包括但不限于微博小號、手機屏幕等。這種對黏稠、無用、錯誤的人際關系及時取舍與調整是一次人生秩序的調整,是“精芬”們從人際關系網中找尋到的自由呼吸的空間。

但“精芬”們也意識到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并不意味著無序擴張自己的世界,甚至成為要讓他人遷就的“精致利己主義”者。小組內明確不歡迎那些因邊界感太強,反而擾亂了社會秩序的人。比如有人在圖書館拒絕別人坐在自己身邊。在教室自習時,會要求使用電腦的同學打字最好能靜音。還有的人在食堂吃飯時,拒絕拼桌這些過分敏感者,在組員看來,都屬于“偽‘精芬”。組員們已經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邊界的存在首先應是善意的,并不單純只是悅己,而更是一種社會交往境界的深入。正如組長在創立小組之初就曾指出的,他最想實現的其實就是一種秩序感:人們各就各位,各安其分。

擁有邊界,不等于冷漠

擁有邊界感,并不代表冷漠,也不代表不愛社交。一位從隱居的山上重新回到城市里的“精芬”在小組中分享,在經歷了兩個極端之后,他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所要摒棄的并非是所有的社交,而是沒有分寸感、不健康、不相互尊重的社交?!熬摇闭湟暤?,是在擁有健康的邊界后繼續發展的關系和情誼。只有在摸索之后確認了這段關系的邊界,才不致心生嫌隙或者做出冒犯對方的事情,也不至于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在互聯網上,越來越多的“精芬”漸漸摸索出適合數字原住民的更細化、更秩序化的社交關系。例如主打精準陪伴的“XX搭子”,就是一種比知心老友更簡化、更高效的社交?!巴瑩眲t是來自日本的流行語,意為拒絕同好,例如喜歡一個偶像到有“占有欲”的程度,甚至不愿和人討論,它強調的是一種排他性。通過網絡大數據和各種標簽,比如MBTI性格測試、微博超話打卡等,年輕人重新搭建起自己的社交網。在這個社交網中,大家不在乎物理距離,只在乎心靈契合度。邊界成為了對自我和關系的共同保障。健康的邊界使得雙方在保持獨立的情況下,又彼此健康地依賴。

責任編輯:刁雅琴

猜你喜歡
社恐組員邊界
你也“社恐”嗎?
瘦 身
校園社恐人的real one day
“社恐”:再想想,你真的要躺平嗎
你的不開心,讓園藝溫柔治愈
拓展閱讀的邊界
論中立的幫助行為之可罰邊界
小組落幕
還是不錯的
成長加油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