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邏輯關聯:語文學習任務設計與實施的應有遵循

2024-03-26 07:12瞿衛華
小學教學設計(語文) 2024年3期
關鍵詞:表層結構深層關聯

文|瞿衛華

教學有效性在于邏輯性?!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下稱“2022 年版課標”)明確指出:“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庇纱丝梢?,“內在邏輯關聯”是創生與組合語文實踐活動、建構學習任務的重要準則。那么,語文學習任務設計與實施時為什么要遵循邏輯關聯?應遵循哪些邏輯關聯?怎樣遵循邏輯關聯呢?筆者結合自身實踐,談談相關要義解讀、操作策略與注意事項。

一、要義解讀:立足結構關系厘清邏輯關聯

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語文學習任務具有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氨韺咏Y構”就是我們所觀察到的教學結構和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活動;“深層結構”是指教學活動構成學習任務的內在關聯與潛在邏輯。在語文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實施中,深層結構預設表層結構,表層結構通過實踐反哺深層結構,深層結構得到反饋進行調整后再促進表層結構的更新,如此循環往復,直至深層結構與表層結構的邏輯互相印證與融合。

在語文學習任務的表層結構中,語文實踐活動之間存在著總分、并列、承接、因果、遞進等關系,這是外顯性的邏輯關聯;作為內隱性邏輯關聯,深層結構中的內在教學邏輯則需要我們深入教與學的關系、語文學習任務的基本結構、語文核心素養建構規律、語文實踐活動與語文核心素養建構、語文實踐活動之間的關系等層面予以綜合考量。深層結構必須考慮到的內在教學邏輯關聯具體如下:

(一)“三位一體”

根據2022 年版課標要求,教師應樹立“教—學—評”一體化的意識,科學選擇評價方式,合理使用評價工具。這一要求意味著我們在設計與實施語文學習任務時應關注教、學、評之間的邏輯關系,即教學起到引領、輔助學習的作用,評價起到反饋、推動學習的作用,學習效果促進教學進一步反思與調整。教、學、評互為支撐、互相促進,以共建的形態有機建構語文學習任務。

(二)目標一致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直接影響著教學實效。所謂目標一致,即在語文學習任務中,教、學、評都能緊緊圍繞既定的目標展開,實現“依目標而教”“據目標而學”“循目標而評”。目標一致是創設語文實踐活動、建構語文學習任務的根本遵循,它從根本上保證了教、學、評的“三位一體”與高度統一,避免了在學習過程中因目標偏移、推進混亂等造成的教學損耗。

(三)“學為中心”

語文學習任務的設計必須要以學生建構核心素養的內在機制為根本參照,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創生出適合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也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并建構語文核心素養。因此“學為中心”在語文學習任務推進過程中的具體表征為:“教”為“學”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導引方向、提供支架;“評”為“學”提供標準、結果反饋、打造閉環、改善學習;“學”則在“教”與“評”的輔助下,主動探索、積極建構、反思調整、形成素養。

(四)系統推進

建構語文學習任務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科學、扎實地建構語文核心素養,需要采用一種整體建構、結構推進、互相關聯、螺旋上升的方式組織語文實踐活動。系統推進時,我們應立足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等關系的角度,厘清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然后再予以定位、統整。在此過程中,需要理順的關系有目標與任務之間、總任務與子任務之間、子任務與子任務之間的關系等。

由上可見,在語文學習任務的設計與實施中,深層結構應遵循的內在教學邏輯是基礎。只有不斷提升深層結構中對內在教學邏輯的理解與建構,才能創生出具有邏輯關聯的表層結構。

二、操作策略:立足邏輯要義建構學習任務

在建構語文學習任務時,我們究竟該如何依據深層結構的內在教學邏輯創生并組合語文實踐活動呢?下面筆者以《海的女兒》(四下第28 課)一文教學為例加以說明。本文教學中,筆者主要創設了以下五項語文實踐活動:1.創設“征集‘童話人物海報’”任務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可以從“人物插畫、故事導圖、奇妙盤點、人物評價、作者簡介”等方面編撰“《海的女兒》人物海報”。2.帶領學生梳理課文主要內容,提供不同形式的導圖,引導學生為整個故事選擇適切的導圖樣式,課后制作導圖。3.學生自主梳理課文中想象奇妙的地方,教師帶領學生重點體會海底王宮、海底植物的奇妙,并引導學生關注整個故事其他奇妙的地方。4.學生自主研究、匯報最小的公主的特點,教師組織學生重點探討最小的公主對人類世界的向往。5.展現以《海的女兒》為素材所創作的雕塑、電影、芭蕾舞劇、繪本等,欣賞已經完成的“《海的女兒》人物海報”,形成評價量表,同時鼓勵學生課后完成作品,參加征集。從表層結構觀察,我們發現以上語文實踐活動存在這樣的邏輯關聯:2、3、4 是并列關系,它們分別指向故事內容梳理、奇妙想象梳理、人物形象分析;1 與2、3、4 存在著總分關系,1 呈現學習任務,2、3、4 分層完成學習任務;1、5 屬于遞進關系,1 布置學習任務,5 是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完成學習任務,教師進一步推動任務的完成;所有語文實踐活動都指向了學習目標的達成。立足深層結構,筆者遵循了“三位一體”、一致關系、以學為主等一系列內在教學邏輯。那么,在實施過程中,深層結構的內在教學邏輯究竟該通過哪些方式才能轉化為表層結構的邏輯關聯呢?下面筆者來談談操作策略。

(一)全要素統整:基于“三位一體”,創設核心任務

對于單篇文本而言,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往往是來自各個層面、擁有多個向度的。教學時,如果還是立足這種散點化現狀,“教—學—評”一體化推進就會出現割裂化、碎片化的現象。要改變這種現象,我們可以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都統整到一個具體任務情境中。因為這個任務情境統攝了本文學習的所有要素,所以又稱其為核心任務。核心任務能夠將教什么、學什么、評什么巧妙、全面地融合在一起。

《海的女兒》在“導讀提示”中已經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進行了明確,包括這樣幾個層面:1.用較快的速度讀一讀,說說你覺得奇妙的地方;2.和同學交流最小的公主給你留下的印象;3.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完整地讀讀這篇童話,說說你對最小的公主有了哪些新的了解。為了將這三個層面的目標和內容統整起來,筆者創設了征集“童話人物海報”這一核心任務,引導學生思考制作“《海的女兒》人物海報”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經過討論,學生發現可以從人物評價等方面進行,這樣原本屬于不同向度的目標、內容等都整合到這一核心任務中。

語文學習任務設計與實施時需要創設核心任務。核心任務是同一任務中各個實踐活動內在關聯的基礎。核心任務的創設往往需要找到一個關鍵的整合點,主要有以下步驟:首先,統整各個層面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即根據2022 年版課標、單元語文要素、課文內容、課后習題以及學情基礎等梳理本篇課文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等。其次,結合文本情境、生活現實等創設能夠統領所有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相匹配的任務情境,該任務情境能夠用推進子任務完成的方式來達成目標的逐一落實。

(二)結構化立學:基于“學為中心”,展開全程助推

語文學習任務要想真正落實“學為中心”的內在教學邏輯,必須采用結構化推進的方式,主要表現為學初移交、學中支持以及學后反饋,實現“為學而教”“以學定教”。

學初移交:教學目標向學習目標轉換,即在教學起初實現“教”與“學”的對接與轉變?!逗5呐畠骸芬徽n教學時,當學生認為可以從作者簡介等方面編撰“《海的女兒》人物海報”時,筆者引導學生思考:“這幾項子任務,你覺得哪一項最難?為什么?”通過交流,筆者和學生共同確認了“故事導圖、奇妙盤點、人物評價”這三個難點。在討論中,學生理解、接受了教學目標,學習狀態從被動轉化為主動。

學中支持:建構全過程、定制式、系統化的學習支架,為學生的學提供對接式服務。為了幫助學生梳理故事導圖、盤點奇妙之處、進行人物評價,筆者搭建了各種匹配型學習支持,實現無縫對接,促進學生主動建構。具體見下表:

學后反饋:課堂互動、成果展示等都可以進行評價與反饋。課堂互動中的評價可以關注學生知識基礎、認知過程、思維方式、態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現,深入分析這些表現及影響因素,及時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從而實現教與學的矯正?!逗5呐畠骸方虒W中,學生在完成了“構思導圖、盤點奇妙、評價人物”這三個子任務之后,筆者問:“同學們,在構思童話人物海報的過程中,你們有什么收獲?”這一問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發現完成學習任務與自我成長的關系,培養他們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的積極情感。成果展示時的評價,需要我們共同梳理評價標準,設計評價量表。本課教學雖然不能當堂繪制“《海的女兒》人物海報”,但我們借助部分作品的欣賞,和學生從“欄目豐富(至少包括3 個項目)”“內容準確(語言表達清晰、準確)”“版面美觀”等層面設計了評價量表,為課后海報的制作、展示與評價做好了準備。

(三)螺旋式共生:基于“雙線互建”,實現邏輯共振

在創設語文實踐活動、組合學習任務時,我們會清晰地感受到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的同生共長。在深層結構內在教學邏輯的觀照下,我們設計了具有邏輯關聯的表層結構。但是,這一預設是否符合學情、能否達成目標等,都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多次嘗試、反復調整,面對種種偏差,需要我們不斷地校準、調試。在調整的過程中,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都會不斷地得到更新與完善。

《海的女兒》一課教學中,反復試教后筆者增加了一些環節,其中有一個環節就是以“凝望”為題,引導學生或引用文中語句或用自己的感悟寫詩。為什么增加這個教學環節呢?雖然學生從文本中找到了最小的公主“美麗”“古怪、不大愛講話、總是靜靜地在想著什么”“對太陽與光明的向往”等特點,但對“對人類世界的向往”這一特點理解得并不深刻。事實上,這一特點是推動童話情節向前發展的重要原因。為了引導學生采用聚焦的方式理解最小的公主這一特點,筆者和學生從文本中提取了一個關鍵詞“凝望”,理解之后再組織學生圍繞該詞,從文本中選擇語句編撰成詩,為《小美人魚》(迪士尼真人版電影)的海報配文,讓學生對最小的公主這一特點的理解形成定格與升華。

在實際操作中,以上策略一般先進行“全要素統整”,設計核心任務;然后進行“結構化立學”,將相關邏輯滲透在教學細節中。在運用以上兩項策略的同時,運用“螺旋式共生”促進語文學習任務深層結構與表層結構的邏輯一致。

三、注意事項:基于發展視野推動邏輯進階

清晰、合理的邏輯關聯是建構高品質語文學習任務的基本要求。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需要牢牢把握語文學習任務深層結構中內在教學邏輯的要義、深層結構向表層結構轉換的策略等來設計語文學習任務。

(一)一線教師要學習優秀案例,按照表層結構的邏輯關聯來設計自己的教學

如果我們只是從表面上模仿,容易出現“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現象,這就要求我們能夠深入優秀教師任務設計的深層結構,并探討其所遵循的內在教學邏輯,知其所以然,從而實現由內而外地建構學習任務。在平時的觀課議課時,我們需要立足深層結構的內在教學邏輯展開深究,只有這樣才能學得名師教學智慧的精髓。

(二)設計語文學習任務,深層結構的內在教學邏輯是關鍵

筆者以為,我們要借助閱讀、實踐、反思等,對自身深層結構內在教學邏輯系統進行檢視與評估。事實上,隨著腦科學、跨媒介學習等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的教學邏輯一直在不斷地更新迭代。因此,面對這樣一個多元且多變的學習時代,我們只有讓自己建構語文學習任務深層結構的教學邏輯處于一種開放、吸納的狀態,才能讓我們的教學邏輯不斷走向合理、有效,直至達成獨特和多樣。

猜你喜歡
表層結構深層關聯
不懼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數“關聯”題的剖析與拓展
考慮各向異性滲流的重力壩深層抗滑穩定分析
“一帶一路”遞進,關聯民生更緊
SAM系統對TDCS數據的優化處理與深層應用
奇趣搭配
教學互動的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
智趣
敘事學視角下《救風塵》的二重結構
對“醫患失去信任”的深層憂慮
利用地震勘探面波反演巨厚戈壁區的表層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