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2024-03-27 11:06王中賈步云
經濟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產業融合鄉村振興

王中 賈步云

摘 要: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黨中央針對新時期“三農”形勢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文章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以山西省晉中榆次什貼村的產業融合實踐和探索為例,通過實地調研,發現什貼村在政策環境、市場前景和資源稟賦上具有良好的產業融合發展基礎,并提出了相對成熟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及思路,已在前期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仍然存在產業融合層次較低、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土地資金人才要素供給不足、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等一系列問題,提出應加強統籌規劃,抓好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加速“四鏈重構”,提升產業融合發展水平;突出改革創新,完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強化要素保障,筑牢鄉村振興發展基礎;美化村容村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五點建議,以此促進農村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關鍵詞:產業融合 鄉村振興 一二三產業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2-128-04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舉措。我國農村產業融合還處于起步階段,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實踐。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什貼村在政策環境、市場前景和資源稟賦上具有良好的產業融合發展基礎,并提出了相對成熟的產業融合發展模式及思路,已在前期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但在發展中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打破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現有瓶頸,創新產業融合模式,拓寬農業增收渠道,已成為現代農業農村發展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農村產業融合的內涵界定和現實意義

農村產業融合是農業產業化的高級形態,是以農業為基礎,以新型經營主體為引領,以利益聯結為紐帶,通過產業鏈的延伸、產業功能的拓展、要素的匯聚、技術的滲透以及組織制度的創新,實現資本、技術和資源要素的跨界整合。這一模式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流通、農資生產銷售以及休閑旅游等服務業的有機結合和緊密銜接,有助于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階段,農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驅動因素正在發生深遠變革。推動農村產業深度融合與發展,既是積極應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需求,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戰略選擇。

(一)有利于農民增收,分享產業融合發展紅利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增加了農業傳統生產經營活動之外的農產品加工、包裝、運輸、保管、銷售等環節,將與農業產業鏈相關的二三產業增值收益留在農村,拓展了農民就業增收渠道。同時,激活了農村土地、住宅和金融市場,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

(二)有利于催生農村新業態,形成國民經濟新增長點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旨在優化組合和重新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關系,為農村打造智慧農業、休閑農業、工廠化農業、創意農業等新興業態,同時推動產地直銷、農村電子商務、個性化定制等新型經營模式快速發展,從而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三)有利于推進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現代化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廣泛應用現代農業技術成果,加快高端農業、設施農業、資源節約型農業發展,既有利于促進農村產業結構從傳統的單一農業模式向多元化、高附加值的產業模式轉變,又有利于利用先進的科技和管理模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增強農業競爭力,促進農業現代化。

二、什貼村推進產業融合發展的實踐探索

什貼村位于烏金山鎮,屬丘陵旱垣地區。全村現有戶籍人口2495人,常住人口約3500人,村域面積共計969.21公頃,其中農業用地762.45公頃,耕地面積669.97公頃,主導產業為農業,無工業污染,主要以種植玉米、谷子、馬鈴薯等各種小雜糧為主,輔以豬、羊等養殖及糧食加工倉儲物流等產業。2018年,什貼村緊緊抓住鄉村振興這一重要戰略機遇,乘勢而上,找準突破口,通過招商引資,引入華頓集團進行村企合作,以實現“五大目標”為主線,以推進“融合發展”為重點,創建了以“大農業與大健康相融合、農業一二三產業相融合、農村一二三產業相融合、政校銀企村五大組織相融合”的發展模式,走出了一條以“農業為基礎,文旅為主線,康養為突破,民宿改造為側重”的符合什貼鄉村發展的“一二三產融合”的堅實之路。

(一)堅持農業奠基,產業發展能力取得新跨越

一是完成了“中國好糧油”行動示范工程項目。建設優質糧食種植基地2000畝,良種繁育基地200畝;建設谷子風干系統,低溫改造升級1500平方米原糧倉儲;升級50t/日小米加工生產線,提升加工除塵以及搬運設施;開通天貓、京東旗艦店,進行小米包裝設計和制作、廣告及品牌宣傳等,全流程實現了優糧優種,優糧優收,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二是創建了“什豐谷”什貼小米知名品牌。通過打造“品牌+種養+儲運銷”全產業鏈開發模式,提升“什貼小米”農特產品附加值和品牌溢價?!笆藏S谷”什貼小米共獲得8項商標和96項專利審批,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被國家農業農村部列入“名優特新”農產品名錄,獲“中國好小米”和“山西好小米”稱號。三是建立農業全產業鏈項目。開展了以托管為主,流轉和承包并存的土地整治工作,流轉土地3000余畝,以此帶動6萬畝土地建成了以谷子為主的小雜糧有機旱作示范基地、設施農業基地、優質水果基地、小雜糧加工倉儲基地、有機肥資源化利用基地等全產業鏈項目。

(二)堅持引育并重,鄉村人才隊伍激發新活力

一是實施“本土能人”戰略。依托華頓集團,招聘什貼村及周圍務工人員2000余人,廣泛吸收本地學子、返鄉知識青年如杜娟、馬曉鵬、鄭曉芳等和當地的能工巧匠任靖、張建友、張志剛等,共同參與什貼建設,留住本村各類人才投身家鄉建設。二是開展校企村合作。支持華頓集團與省內10所大學、5個科研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招才引智,彌補鄉村振興人才不足的空缺;充分發揮山西農大校友會人才聚集的優勢,多次組織專家學者到現場研討、觀摩、指導工作;聯合省內外大專院校師生,通過研學實踐活動,實現“我們為他們提供空間,他們為我們提供服務”。三是成立了“華頓鄉村振興專家智庫”。聚集國家及省市區有關農業、文旅、康養、民宿以及品牌與標準化建設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就什貼的發展戰略、規劃設計、項目實施進行研究討論,為什貼發展出謀劃策。

(三)堅持鑄魂塑形,鄉風文明建設見到新成效

一是因地制宜地進行古建筑修繕?!皳尵刃浴毙蘅樞迯土恕爸腥A傳統文化苑”,制作了“三晉名人”石膏雕塑30幅作品、繪就了60米長卷“太行頌”、創作了160米“茶馬古道”磚雕墻等;充分挖掘什貼傳統文化精髓好,對認養的19處文物古跡進行保護性開發利用,恢復修繕了原什貼村南閣、北閣、西廊亭等。二是多次組織鄉村文化演出活動。2019年邀請“二石二妮”即:石占民、石頭、王二妮、王小妮在農民豐收節當天組織了“谷子開鐮節”慶豐收活動;2021年7月4日,邀請太原、晉中書畫家開展了“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書畫展演,并創作了100米書畫長卷等。三是編著出版了《大道什貼》宣傳書籍。組織省市區有關人員和什貼鄉賢鄉士集體創作編著出版了《大道什貼》,約23萬余字,就“古韻什貼,魅力什貼,智慧什貼”分三個章節,對什貼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作了詳細的描述,多角度展示鄉村振興“文化自信”。

(四)堅持綠色發展,鄉村設施環境取得新進展

一是完善基礎設施短板。在村內鋪設了1.15萬米的雨污及用水管網,優化修整了商業街3500米管網路線,硬化了42條街巷路面,改造了450戶農村戶廁,建設了2座500立方米的污水沉淀池,并在全村完成了弱電改造項目。二是綠化美化村容村貌。積極對“五條街、五個院、八大中心、四條線”、文化廣場、文昌溝、觀景臺等農旅融合場所和主干道兩側進行造林綠化景觀設計;根據什貼人文、產業和地域特色等元素對立面進行彩繪美化,有效提升村莊整體美化效果。三是進行地質災害治理。通過政企合作的方式對垃圾遍地、臭氣熏天的文昌溝和磚窯溝進行填溝造地,有效解決了長年困擾什貼村百姓正常生活的地質災害問題,并規劃在此修建“三晉美食一條街”或“迷彩世界歡樂城”,對路邊和空地進行合理利用。

(五)堅持黨建引領,鄉村社會治理邁出新步伐

形成了“政校銀企村”五位一體合作的組織振興運作模式。發揮政府在鄉村振興中的主導功能,始終將黨的政治建設貫穿到鄉村治理的各環節、全過程,充分發揮政府在組織領導、協調指揮、項目監督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發揮學校和科研單位的研發創新功能,搭建科研平臺,組建科研團隊,與省內10所大學、5個科研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充分發揮各科研院所智力、技術和人才優勢;發揮金融系統的融資功能,引導和激勵金融加大涉農信貸投放,建立健全多渠道資金供給體系,拓寬鄉村振興融資來源;華頓集團作為帶動什貼發展的龍頭企業,發揮企業的主力軍功能,從2018年開始轉型,投入到什貼鄉村振興各項事業的資金共2億元,在“萬企興萬村”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發揮村民的主體功能,堅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民參與,充分激活鄉村內生動力,鼓勵什貼農民更加積極主動投身到鄉村振興這一偉大實踐中。

三、什貼村產業融合實踐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

什貼村在企業助力鄉村振興過程中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總體上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產業融合層次較低,市場開拓能力還沒有形成,品牌效應還沒顯現,產品在周邊區域乃至山西還沒有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知名度不高,市場競爭力相對較弱。

(一)缺乏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推進效率緩慢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隨后,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然而,目前榆次區或者晉中市還沒有對區域內農村三產融合工作進行統一規劃和統籌安排,群眾和干部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這項農村領域的全新工作,還沒有形成廣泛共識和輿論氛圍。榆次區和什貼鎮在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方面缺乏整體規劃,在產業和空間布局方面尚未形成清晰的思路。相關的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科技以及用電等配套政策尚未完善,無法形成有效的政策扶持和服務支撐體系。此外,什貼龍頭企業華頓集團雖然提出“華頓什貼農業綜合體項目園區”建設的總體思路和整體規劃設計,但是缺乏分步驟、分階段的實施步驟及階段性目標,無法保證什貼產業融合項目的推進效率與質量,競爭力還只停留在紙上,無法確保規劃設計與具體執行過程中的緊密銜接與推進效率。

(二)農村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穩定性不高

目前,什貼村多采用訂單式農業和流轉承包農業的模式,而真正采用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合作機制,將農民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利益有機地緊密連接在一起的比例并不太高。一方面,從“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看,什貼目前的利益聯結機制仍以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合同,建立相對穩定的訂單農業關系為主,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更為緊密的利益聯結方式所占比例相對較低。另一方面,從土地流轉到龍頭企業或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主體的模式來看,農戶主要通過收取流轉租金和受聘打工來獲取收益。然而,由于農戶與經營主體的利益聯結不夠緊密,導致土地流轉合同期限較短,農戶違約不再續租等問題時有發生。由于沒有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大部分農戶無法通過參與到加工、銷售的產業鏈中獲得增值收益,農民持續增收既不夠穩定也難以持續。

(三)產業融合鏈條短,產業融合層次較低

什貼村的產業融合發展目前尚處于初級階段,融合程度較低,融合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一是產業融合鏈條短,農產品附加值低。第一產業向后端延伸不夠,第二產業向兩端拓展不足,第三產業向高端開發滯后,農產品精深加工比例低、產值小,市場開拓能力弱。據調研,什貼小米目前雖然已經形成了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體系,但是產品附加價值還需要進一步挖掘,與市場上現有的小米品牌如沁州黃相比,什貼小米的市場占有率相對較低,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還需進一步完善。二是休閑農業功能開發不足。休閑、旅游農業單一性和同質化現象比較突出,仍以觀光為主,文化傳承、人物歷史、風土鄉俗等特色文化資源挖掘不夠,缺乏差異化競爭和深度開發。據調研,什貼村現有的開發項目主要是農家樂、自然風景觀賞和歷史古村游覽等,這些項目的開發形式相對簡單,產業鏈條較短,產業融合度相對不足。

(四)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供給不足

當前,什貼村產業融合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在于土地、資金、人才等要素供給不足。一是在土地方面。據調研,山西華頓什貼農業綜合體項目園區在進行土地資源整合過程中非農用地指標緊張,供給不足,而國家雖然有休閑農業用地可以在政策允許的范圍內積極爭取土地建設使用指標的相關規定,但土地利用規劃牽涉部門較多,審批手續繁雜,流程周期過長,地方在政策落實上及土地規劃等手續辦理上依然存在很多瓶頸,導致整體項目進展緩慢。二是資金方面。目前,什貼村在產業融合過程中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華頓集團企業自籌,政府基礎設施配套投入和上級政策性專項資金投入不足,尚未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尤其是在銀行金融服務供給方面,在對農業農村的貸款和融資方面,條條框框多,擔保條件苛刻,有政策難落實。三是人才方面。一方面懂經營、會管理的農業經營主體數量不多,另一方面目前具體從事農業生產的仍以50歲左右的農民為主,文化層次與農業技術水平較低??傮w來看,什貼在產業融合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制約因素包括農戶兼業化、勞動力年齡偏大、勞動力素質較低、現代農業專業化人才和復合型人才極度匱乏等。

(五)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村容村貌有待提升

什貼村由于歷史欠賬比較多,財政投入不足,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尤其是村莊建設長期處于無序狀態,缺乏統一規劃,村容村貌建設缺乏特色,產業空間布局不合理。據調研,當前,什貼村在供水、供電和供氣方面存在較大不足,與農村產業的發展需求不匹配,與城鎮基礎設施之間的互聯互通不夠緊密;農村路網建設滯后,道路硬化率低;農村電網改造緩慢,電費價格偏高;農村信息網絡發展落后,倉儲物流設施不足;面源污染問題凸顯,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生態環境及綠化美化建設等方面的治理面臨嚴峻挑戰。

四、鄉村振興戰略下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對策建議

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既是加速農業發展模式轉變、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關鍵措施,也是促進農村經濟進步、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什貼村的產業融合發展實踐,反映出山西乃至全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打破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現有瓶頸,創新產業融合模式,拓寬農業增收渠道,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加強統籌規劃,抓好典型示范帶動作用

鎮村產業融合發展是一項涉及眾多機構和部門的綜合性工程,其規劃與實施需要全面統籌,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協調。一是設立市縣鄉三級聯動的平臺。在市級層面,明確由至少一名市級領導班子成員牽頭組建全市鄉村振興推進委員會,負責全市的規劃編制、政策制定、信息溝通、區域協調等工作;在縣級層面,明確至少一名縣領導班子成員牽頭組建協調委員會,將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規劃;在鄉(鎮)級層面,成立相應工作機構,整合政府部門、龍頭企業、行業組織、科研院所、農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工作推進機制,全面推進所在鄉(鎮)農村產業融合項目實施進度。二是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的“融合發展”原則。各地政府部門要在尊重和保護各地區資源特色的基礎上,通過合理規劃和有效整合,因地制宜發展各地符合自身優勢和市場需求的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地理標志產品,積極推進大宗農產品加工流通規?;?、標準化發展。三是抓好示范帶動。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和總結全國產業融合方面的好經驗好做法,樹立一批典型,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案例模式,通過典型引路,推動產業融合。

(二)加速“四鏈重構”,提升產業融合發展水平

農村產業融合應以各地的特色資源稟賦為基礎,通過縱向的農業產業鏈延伸和橫向的農業功能拓展等形式,促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和利益鏈的“四鏈重構”。一是培育多元化農村產業主體。鼓勵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著重打造產業融合領軍型企業,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增強核心競爭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做優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調動廣大小農戶參與的積極性。積極培育多元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發揮產業聯盟、行業協會、基金會等社會組織的作用,加快推進社會組織參與鄉村產業融合發展。二是全方位拓展和延長農業產業鏈。一方面縱向延伸產業鏈,將農業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環節打通,注重發展經濟價值更高的深加工產品;另一方面橫向拓展產業鏈,要積極推進休閑農業園、特優農業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等產業融合載體建設,并依托這些載體,融合新技術、匹配市場新需求,持續拓展農業生態涵養、休閑體驗和文化傳承等功能。三是強化農業技術創新及應用。建立和推廣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加強對農業先進裝備及區塊鏈+農業、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及5G等新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的研發應用。

(三)突出改革創新,完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

建立以保障農民權益為核心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間及與普通農戶之間形成風險共擔、互惠共贏的利益共同體。一是構建與政策扶持相銜接的收益關聯機制。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普通農戶簽訂保護價收購協議,或采取根據收購量對農戶實施利潤返還的盈利分配方式。二是推行股份合作型利益聯結機制。持續深入推進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鼓勵各類農業經營主體以土地、勞務、資金等入股企業,支持企業以品牌、技術、資金等方式投資并入股專業合作社。三是探索龍頭企業聯農帶農發展機制。探索建立以農業企業為引領、以家庭農場為基礎、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的現代農業產業聯合體,通過股份制和專業化分工的方式實現協同發展。完善收益分配機制,推廣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的分配模式,設定資本參與收益分配的最高比例,確保農民權益得到保障。

(四)強化要素保障,筑牢鄉村振興發展基礎

產業融合發展關鍵是要注重要素融合,深化農村改革,切實抓住“地、錢、人”三個關鍵要素,加快補齊發展“短板”。一是加強建設用地保障。穩步推進農村五地一產改革,支持通過農村閑置宅基地整理等土地整治工作,將新增耕地和建設用地優先用于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積極探索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等建設用地保障措施,為農業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二是加強投資融資保障。健全投入保障機制,加強財政涉農資金整合,構建多元化的投入格局,鼓勵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等金融機構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快推進農業保險、兩權抵押貸款、土地收益返還等投入模式,保障農業農村投融資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三是加強人力資源保障。一方面,要培養一批熱愛農業、具備精湛農業技術、善于農業經營的本土農業專家和農業職業經理人;另一方面,要引導外出務工人員、退伍軍人、農村大中專畢業生等人才返鄉,發揮他們的才能和資源優勢,積極創新創業,為農村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五)美化村容村貌,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財富,要堅持把鄉村風貌提升作為什貼產業融合發展的切入點和發力點,大力開展全域鄉村風貌提升行動。一是堅持突出重點,改善人居環境。要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短板,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庭院潔凈為重點,深入開展生活垃圾、污水、廁所整治行動;加快公路、電網、供水、供氣、物流、環保、信息等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開展硬化、亮化、綠化、凈化工程,推動鄉村人居環境逐步邁上新臺階。二是堅持因地制宜,突出村莊特色。堅持因地制宜,結合鄉村自然屬性、環境地貌、村組分布、溝渠走向、歷史傳統、風俗人情等特點開展規劃設計和開發建設;對古居、古井、祠堂等歷史建筑,在保持原有結構基礎上進行加固修繕;對村莊獨有人文風俗和古跡軼事,進行搜集宣傳,力求最大程度突出村莊自身特色。三是轉變思想觀念,堅持綠色發展。要強化生態資源保護,加速農業清潔生產,深入開展節水、減肥、控藥綜合治理,加快農作物秸稈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強鄉村生態保護與修復,提升水土流失治理水平,強化生態修復制度保障,統籌抓好生態修復和新興項目培育,讓良好的生態成為鄉村產業融合的有力支撐。

[基金項目: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2023年度青年課題“鄉村振興戰略下山西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研究——以晉中榆次什貼村的實踐探索為例”(項目編號:QN202304)]

參考文獻:

[1] 馮賀霞,王小林.基于六次產業理論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機制研究——對新型經營主體的微觀數據和案例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20(09):64-76.

[2] 殷曉茵,李瑞光,何江南,等.鄉村振興戰略與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實踐邏輯及協調路徑[J].農業經濟,2022(01):52-54.

[3] 張玉軍.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找尋——以江蘇省丁莊村產業融合的創新實踐為例[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21,35(04):18-23.

[4] 郭軍,張效榕,孔祥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與農民增收——基于河南省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案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9(03):135-144.

[5] 程承坪,謝雪珂.日本和韓國發展第六產業的主要做法及啟示[J].經濟縱橫,2016,(08):114-118.

[6] 桓妮珂.湖北省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21.

[7] 肖衛東,杜志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內涵要解、發展現狀與未來思路[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06):120-129.

[8] 熊愛華,張涵.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條件分析及政策建議[J].理論學刊,2019(01):72-79.

[作者簡介:王中,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產業經濟、農業經濟;賈步云,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科技創新、農村經濟。](責編:賈偉)

猜你喜歡
產業融合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融合研究
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 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大數據時代廣告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與機制分析
基于貿易轉型背景下的大連服務貿易發展對策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旅游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