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對策研究

2024-03-27 11:23張婷
經濟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人才隊伍建設高技能人才

摘 要:分析山西省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現實情況,總結近年來全省高技能人才工作的主要舉措和取得的成效,并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加快推動全省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應采取的對策措施。重點在加強頂層設計、優化培養布局、深化評價制度改革、完善激勵機制、推進教育融通、打造聚才氛圍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

關鍵詞:高技能人才 人才隊伍建設 技能型社會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2-140-05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技能人才培養和大國工匠培育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對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出全方位戰略部署,更為裝備制造業培養高質量發展所急需的人才提供了重要遵循。近年來,山西省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產業發展目標的不斷調整優化,高技能人才隊伍總量不足、結構不優、領軍人才缺乏等問題逐漸凸顯,這已成為制約全省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在山西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高技能人才隊伍,對解決山西產業轉型發展面臨的技能人才缺乏等問題,加快山西制造強省、質量強省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一、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

(一)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成效

技術技能人才隊伍規模逐步發展壯大。2017年2月,山西創造性提出了實施“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在全省范圍內面向各類勞動者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培訓,規劃從2018年到2022年,用五年時間每年培訓100萬人。五年來,通過持續完善政策保障、專班負責、工作協調、目標推進、分工落實、督導問責的工作機制,著力構建“培訓、評價、競賽、信息管理”四大體系,全省現已基本建立起“省級統籌、部門協同、市縣實施、全民參與”的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格局。

2017年山西省技能人才總數286萬人,占從業人員比14.94%,高技能人才數65.76萬人,占技能人才的23%;2018年全省技能人才總數316萬人,占從業人員比16.54%,高技能人才數76.52萬人,占技能人才24.2%;2019年全省技能人才337萬人,在全省從業人員中占比17.61%,其中,高技能人才80.68萬人,在技能人才中占比23.9%。2022年全省有546萬人技能人才,其中,高技能人才達到163萬人,在技能人才中占比31.8%??傮w而言,山西省高技能人才總量逐年增加,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呈現波動上升趨勢。

“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取得可喜成效,2018—2022年,全省技能人才總量由2017年的286萬人增加值546萬人,年均增長13.81%,增量達到260萬余人。高技能人才總量由2017年的86萬人上升至2022年的163萬人,年均增速13.64%,增量達到77萬余人。

(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主要舉措

1.堅持戰略導向推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從實現技能強省戰略高度,高位推動“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全省按照省級統籌、部門參與、市縣實施的工作格局,以就業需求為導向,以取證持證為標準,以提高培訓質量效益、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提高勞動輸出組織化程度為重點,開展初級—中級—高級梯次培訓,提升工資水平和勞動者的就業率、取證率、增收率,持續扎實推進“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2017年,山西省開始啟動“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2018年1月,出臺《山西省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實施方案》,決定從2018年到2022年,用五年時間每年培訓100萬人,實現“人人持證、技能社會”的目標。2020年,全省對“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做出系統部署,將其作為一項全省戰略性中心工作,納入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推進技能強省戰略。2021年,成立“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領導小組,由常務副省長擔任組長,以相關廳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從黨委政府層面推動“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工作。山西在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問題上注重頂層謀劃,從省級層面出發,為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提供頂層設計和大力支持,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包括《山西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山西省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2011—2020年)》和《山西省深入推進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實施方案》等,有力地推動了全省高技能人才隊伍的迅速壯大。

2.聚焦產業發展優化培訓培育結構。山西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轉型綜改,聚焦產業整體發展,不斷優化高技能人才培訓培育結構。全省瞄準產業集群用工需求組織開展定向式培訓,圍繞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十大產業集群,優先選擇“政企行?!钡漠a教融合基地,給予不超過10000元的培訓補貼。同時, 持續優化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結構,全省圍繞制造業振興升級戰略,完善各級職業學校專業布局,開設與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等有關的專業,同時,支持高等學校加強高端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等行業領域學科專業建設,有力促進了特色制造類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儲備。

全省全面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在資金保障方面,設立了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專賬資金,不斷根據實際調整各類職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滿足勞動者就業創業和職業生涯各個階段的培訓需求。同時,整合各類職業培訓資金,集中統籌用于職業技能提升培訓,面向城鄉各類勞動者開展全勞動周期、全工種門類的職業培訓,構建起技能培訓體系、政策支撐體系、勞務市場體系和信息管理體系。2018—2022年,全省共組織各類政府補貼性培訓620萬余人次,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59.24余萬人次,以工代訓14.2萬人次,使用資金41.5億元。

3.堅持市場導向發展多層次職業教育。為充分發揮技工院校的技能培育優勢,山西扎實推進技工院校招生體制改革,將技工院校納入全省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高中統一招生平臺工作。持續加強技工院校重點專業及專業實訓基地建設,組織技工院校開展學制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加強技能人才供給。大力開展“校企合作”,積極參與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強化技工院校辦學質量。改革職業院校機制體制,統一職業教育招生平臺,引導更多初高中畢業生和符合條件的勞動者接受職業教育,鼓勵更多中職學生進行高等職業教育學習,促進職業教育與學歷教育融合發展。

4.不斷完善多元評價體系。在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方面,山西鼓勵職業院校、技工院校、企業等多元主體全方位參與推進山西省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評價工作,不斷健全技能等級評價激勵機制。同時,全面推行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自主認定,推動企業設立特級技師、首席技師等崗位,建立評價選拔與使用待遇相結合的機制。加強院校評價機構開展畢業年度畢業生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推動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全面落實學歷、技能“雙證書”制度,鼓勵普通本科大學生在校期間就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深化技工院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完善技工院校教師職稱層級,設置正高級職稱,對少數特別優秀的教師,制定相應的破格評審條件。遴選社會培訓評價機構,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5.加大評選表彰激勵力度。全省加強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打造出一批全省特色化制造業高端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高地,建成以一批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同時,協調人社部在全國技術能手和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高技能人才選拔、高技能領軍人才休假、技能大師工作室同業交流等名額分配方面予以傾斜。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表彰獎勵體系,在省內相關人才獎項中向高技能人才傾斜并積極開展高技能人才休假療養活動。通過在關鍵產業領域和新興產業領域引進高技能人才,積極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重獎作出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全省創新型、領軍型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為高層次、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和人才集聚提供了支持。

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當前,山西技能勞動者比例偏低且結構不合理,高技能人才匱乏,這已經成為當前發展階段制約全省產業發展和企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瓶頸。

(一)高技能人才供給規模和質量與市場需求不匹配

山西制造強省的打造,離不開一支具備現代科技知識和較高創新能力、符合先進制造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隊伍。然而現實的窘境是,全省現有的技能人才遠遠無法滿足先進制造業的需求,技術工人隊伍特別是高技能勞動者的數量短缺,技術工人的能力和水平還跟不上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的快速變化,技術工人的供給與企業、市場的最新需求還不完全匹配。一是供給嚴重不足。企業普遍亟需高技能人才,而符合條件的高技能勞動者較少,高技能領軍人才更少,技能人才發展與高端產業、產業高端的匹配度存在差距。太重、晉西等重點先進制造企業高技能人才缺口較大,綜改區、太忻區入區重點企業技能人才缺口更大。二是結構分布不優。2022年,全省高技能人才總量為163萬人,其中三產集中了近60%以上,二產不到30%,一產約占10%。第二產業中的高技能人才也主要集中在資源開采和相關產業鏈中,尚不能滿足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山西迫切需要培養大量中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產業等領域的高技能人才?,F有技能人才又以中級工和高級工占多數,技師和高級技師比例較少,大國工匠、首席技師嚴重短缺?,F有首席技師、大部分高級技師大多集聚在大型企業,在中小型企業的技師、高級技師等高技能人才數量偏少,且年齡普遍偏大。從技能素質看,具備單一技能多,具備復合技能少。

(二)高技能人才培養基礎不夠牢固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路徑主要包括職業院校培養、政府補貼性技能提升培訓培養、企業內部技能提升培養、工匠間的師徒傳承自學培養和職業技能大賽認定。一是在職業院校培養方面,由于社會對技工教育、職業教育的印象還較為刻板,技工教育和職業教育自身吸引力不足,導致職業院校生源質量低下,高技能人才培養基礎不夠牢固。從技工院校角度看,技工院校生源質量難以保證,技工院校畢業生的后續升學、就業及職業發展也不盡理想。而從職業院校情況看,部分職業院校又過于重視學歷教育,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學歷輕技能等培養方向問題,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滯后于產業發展,缺乏與市場緊密對接的機制,致使高技能人才培養與先進制造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不匹配。二是在政府補貼性技能提升培訓培養方面,政府補貼性技能提升培訓是近5年以專項行動突擊開展的,培訓人員大量集中在三產,高技能人才結構性供給矛盾突出。需要面向二產、面向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面向技能大賽,實施更為精準的技能提升培訓專項方案。三是在企業內部培養方面,企業中普遍存在“重使用、輕培養”的問題,職業培訓投入不足,同時,企業內部技能薪酬機制還不完善,技術工人各項待遇有待提高。從政策層面看,現有政策對于企業及社會資源投入職業教育、技工教育的引導作用不充分,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與企業融合發展還不夠充分。四是在師徒傳承自學培養方面,學徒制基本處于停滯階段,社會上、企業中師帶徒的技能提升培養模式亟待建立。

(三)高技能人才培養投入不足

技術工人需要較長期的儲備和培養,高技能人才需要從大量中職技能人才中產生,但技工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財政投入與普通高等教育仍然存在較大差距。技工院校作為技術工人培養的主陣地,長期以來面臨投入嚴重不足的問題。一是目前全省技工教育投入遠遠低于對應層次的學歷教育。通過對全省范圍內尚在辦學的近70所技工院校問卷統計結果看,技工學校生均經費存在十分嚴重的入不敷出狀況。目前,技工院校的經費標準是2500元/人,而普通高校的生均經費至少在萬元以上。技工院校培養一個實操能力的車間工匠,所需耗費是要遠高于普通課堂教育的。此標準10余年未有改變,經濟和產業的發展需求已遠超2500元所能提供的技能教育供給。二是技工院校和高職在辦學場地、實訓設施以及師資力量方面也面臨供應不足的問題,使其難以擴大辦學規模、提高辦學水平,集約化和規?;l展程度不高。根據最新審計報告,山西技工院校近90%以上存在辦學規模、辦學場地不達標和師資力量及實訓水平不配套的問題,技工院校的辦學基礎不高,無法支撐技工教育高質量發展?,F行技工教育培養模式陷入惡性循環難以為繼,直接影響全省技能人才培養基礎。

(四)人才價值與獎勵激勵機制不匹配

相較于經濟發達省份,山西給予高技能人才的獎勵激勵力度相對不足,激勵制度不完善,導致山西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吸引力不足,高技能人才隊伍始終難以做大做強,人才流失問題亟待引起關注。根據對太重集團、晉西機器集團和綜改區入區企業調研數據顯示,高技能人才流失現象嚴重。一是薪酬待遇留人難。收入水平偏低是制約高技能人才隊伍壯大的重要因素之一。與經濟發達省份相比,山西給予高技能人才、大國工匠的人才待遇水平差距較大,引人、留人政策缺乏競爭力。另外,一些企業為減少人工開支,給高級工畢業生安排中級工崗位和工資待遇的現象,這在影響人才價值發揮的同時,也明顯降低了企業留才的吸引力。二是身份待遇留心難。高技能人才職業通道窄,職稱申報受到學歷、論文、貫通領域的限制。高技能人才也很少在企業經營管理決策層中擔任職務,職業通道窄,在工作崗位上的發展機會和未來前景并不理想。目前,全國已有不少省份積極推動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融合發展,將兩類人才職業發展貫通領域,從單一工程系列擴大到實驗技術、工藝美術等多個系列,最大限度激發人才活力和釋放發展動力。三是技術待遇留技難。高技能人才在推動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中發揮重要作用。雖然在太重等一些大型企業中,大國工匠、三晉能手已經參與到企業技術研發過程,有效推動了科技研發與實際生產的對接,但這一做法尚不具有普遍性,缺少統一的制度性規定。四是表彰評比兌現難。對在省市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的選手和單位、技工院校獲得國家省市職業技能競賽獎項的選手和指導教師,給予的獎勵力度還不夠,高技能人才在各種表彰評比中的占比仍有待提高。

(五)高技能型人才的評價與認證制度有待完善和優化

對于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而言,評價是讓技能價值外顯的重要制度設計。2022年3月,國家出臺《關于健全完善新時代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的意見(試行)》,將技能等級由原先的五級延伸為八級,形成“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序列,并建立與之相匹配的崗位績效工資制。不少兄弟省份積極推動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融合發展,將兩類人才職業發展貫通領域,從單一工程系列擴大到實驗技術、工藝美術等多個系列,最大限度激發人才活力和釋放發展動力。但山西省目前只在工程技術領域實現兩者的貫通,尚未實現其他系列的拓展。

(六)高技能人才社會認可度不高

提高技能人才社會地位是做好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前提保障,更是增強技工教育吸引力、保持技工教育生命力的關鍵環節。但從當前情況看,全社會對“人人持證、技能社會”重要性的認識上還存在理解不夠到位的現象,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和作用沒有被全社會所認知。一是社會上長久以來形成的以學歷為標準的人才觀念仍占主導,重學歷、輕技能的用人觀念使得人們更傾向于進入大學完成學歷教育,而非進入技工、職業院校學習一技之長后做技術工人。二是技能人才在就業市場和職業發展中還面臨著身份地位、薪酬待遇、晉升發展以及工作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導致不少青年學子不愿入讀技工院校、不愿學習技能、不愿進廠當工人。三是一些行業組織和企業,只將經營管理人員認定為人才,沒有技能人才理念,用人觀念沒有實質性改變。

三、總體思路及對策建議

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需要多方合力,不僅需要政府的宏觀引導,也需要職業教育體制自身的革命與完善,同時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山西迫切需要加快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供給體系,打造出一支擁有現代科技知識和較高創新能力,符合全省高質量發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隊伍。

(一)總體思路

山西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應圍繞高質量發展需求,按照“做強特色、優勢互補、教培結合、一體推進”的發展思路,聚合各方力量,從培養、評價、選拔、使用、激勵等方面著手,推動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1.做強制造強省特色。加強高技能人才培養,提升技能人才隊伍的先進裝備能力,發揮高技能人才將科研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將設計藍圖變成現實產品的能力,為山西制造業向高端智能制造的轉型升級提供復合型人才支撐,做強制造強省特色。完善技能導向的使用制度,支持和保障高技能人才深度參與科技攻關和技術革新,釋放高技能人才在促進科研與生產對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活力和動力,推動山西先進制造業做強做優。

2.發揮各方優勢。發揮校、企、政、社各方優勢,建立以職業學校(包括技工院校)為基礎、行業企業為主體、政府推動與社會支持相結合的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發揮政府在戰略規劃、政策引導等方面的職能作用,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借助社會力量培養高技能人才。發揮技工院校側重實操訓練、職業院校側重課程教育,研究型大學側重高層次的人才培養與科技研發、應用型大學偏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優勢特點,構建上下貫通、左右融通的職教體系,形成技工院校與職業院校優勢互補,科研型大學與應用型大學優勢互補,政府和社會組織優勢互補,通力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的良好局面。

3.教育培訓結合發力。推進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協同育人,職前、職后教育相互結合、雙向發力,共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加大對技工、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增強其規?;图s化水平,鍛造出一批山西特色、引領全國的一流職業教育資源,在職前教育階段為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打好基礎。發揮培訓機構和企業作為職后技能培養的主體作用,完善校企合作,實現“學校教育夯實基礎+企業培訓提升實踐”。

4.政企校社一體推進。強化政府辦學主體責任和主導作用,提升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加強實訓基地統籌管理一體化建設。發揮企業在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的主體作用,適當在薪酬待遇、職稱評定、職業培訓、榮譽授予等方面向高技能人才傾斜,為高技能人才營造出良好的職業發展環境。發揮職業技術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構建適應全省發展需要、符合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引導社會大眾認可、尊重技能人才,營造好社會崇尚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社會環境,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走入基層生產一線。

(二)對策建議

1.強化政府職能,保障高技能人才持續足量供給。山西應把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人才強省戰略的實施重點來抓,聚焦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重點環節,構建起全省高技能人才政策體系,制定推動各項工作落地的“施工圖”。一是成立高技能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聯席會議和督查制度。將高技能人才作為全省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人才工作總體規劃。將高技能人才、技能領軍人才、省首席技師隊伍建設情況作為考核指標,納入綜合考核體系。二是依據產業圖繪制人才需求圖譜,編制發布產業鏈緊缺急需高技能人才目錄。實施高技能領軍人才培育計劃,對于引進的高技能領軍人才和產業急需人才,可設特聘崗位津貼等提高領軍人才待遇。支持制造業企業圍繞轉型升級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實施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三是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在大、中型企業普遍建立定期培訓和技能考核鑒定制度。將高技能人才培養情況納入企業經營者任期考核體系,將高技能人才配置狀況作為生產經營性企業單位參加省級重點工程項目招投標、評優和資質評估的重要考量因素。

2.聚焦體系建設,優化高技能人才培養布局。職業院校、中職學校和縣級職教中心是高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來源,面對區域發展戰略要求和人們接受更高更優技能教育的需要,技工、職業院校肩負著擴大技能人才規模與提升技能教育質量的雙重使命。必須同時發揮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資源配置的兩個作用,不斷優化高技能人才培養布局,在提質培優上取得新突破。一是構建具有山西特色,上承本科、下接中職的現代職教立交橋。發揮技工教育的基礎性技能培養作用,進一步加大對技工院校的資金投入和扶持力度,全面改革辦學模式,提升辦學能力。開展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行動,遴選優質高職院校開展職業本科教育,擴大重點產業鏈急需緊缺專業的招生規模。以突出動手能力,突出技能實操為抓手,盡快提供滿足產業發展的技術工人產出,打造一批“山西制造”品牌特色、對標世界一流、示范引領全國的技術工人培養基地。二是健全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培育一批面向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的復合型技能領軍人才后備隊伍,打造一批善于開展課題攻關、勇于攻克生產“瓶頸”難題的高精尖技能團隊。完善技能競賽促培育機制,進一步優厚技能領軍人才、三晉工匠等高技能人才薪酬福利獎勵待遇,提升外部激勵吸引力。三是加強職教產教融合發展。構建人才培養協同機制,促進校地聯合組建現代學徒制班、訂單班,建立產教融合的高職院校集群,實現校地、校企雙向賦能。推動行業企業、產業園區深度參與技工、職業院校教材開發、專業設置、人才培養、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遴選行業龍頭院校和區域牽頭院校,打造一批“小巨人”院校,促進中職、高職和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融合發展。

3.堅持貫通導向,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山西應從優化評價方式、完善考核形式、改革評價內容等入手,進一步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先行先試,打破身份、學歷、資歷等限制,不斷改進評價機制。一是靈活使用多種評價方式。對于不同的技能人才,尤其是對于從事多崗位、多工種復雜勞動的復合技能型人才,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暢通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推動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的“貫通互評”,高技能人才可直接申報對應職稱評審,打通職業轉換通道,實現技能與職稱的互通發展。建立技能人才與管理人才的職業轉換通道,落實職業資格、職業技能等級與專業技術職務比照認定制度。二是規范職業技能等級鑒定認定。推進技能人員評價機制考核改革,構建企業評價、學校認定、競賽選拔與第三方考評并行的多元評價體系。在考核形式上,應以社會化職業技能鑒定為主,全面推行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自主認定,加強院校評價機構開展畢業年度畢業生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遴選社會培訓評價機構,面向社會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推動企業設立特級技師、首席技師等崗位,建立評價選拔與使用待遇相結合的機制。

4.完善激勵機制,構建引才留才的發展環境。健全的激勵機制是培養和穩定高技能人才隊伍的重要保障。山西應創新高技能人才獎勵激勵機制,破除身份界限,將高技能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范圍,在崗位聘任、職務晉升、薪酬待遇、學習進修等方面,給予其同相應層級專業技術人員同等的待遇。一是在職業技能等級方面給予激勵。對于技術高超、業績突出的一線技能人員,可打破學歷、資歷、年齡、比例等限制,直接將其認定為高級工以上的職業技能等級。對工匠級的頂尖人才,比照不低于副高級以上專業技術人才的同等待遇,享受人才激勵政策。二是給予薪酬待遇激勵。出臺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增加薪酬要素中技能的占比。加大對作出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的獎勵激勵,設置專項經費,支持他們的技術創新活動。探索推行關鍵技術技能崗位持股制度,對高技能領軍人才“揭榜領題”采取項目工資制等分配形式。在建立企業年金制度時向技能人才傾斜,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高技能人才實行特崗特酬,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三是在職業上升通道方面給予激勵。鼓勵高技能人才參與企業管理,全方位貫通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支持高技能領軍人才參與經營管理決策,落實評聘和待遇,賦予高技能人才在企業生產決策中更多的話語權。在科研項目申報、參與新技術開發、推廣應用和技術革新時,優先給予高技能人才課題和經費上的支持。

5.著力制度改革,推進技工教育和職業教育融通發展。技工、職業院校和企業是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體,應加強制度改革,充分激發三者的辦學活力,激活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源頭活水。一是改革招生體制。面對技工、職業院校招生難、生源質量差的問題,有必要進一步完善招生機制,推動技工學校與高職院校在同一平臺招生,或者加快建立將技工學校信息同步向高中應屆畢業生推送機制,進一步提高生源質量。二是打造職教上下貫通的流通環境。盡快打通社會政策堵點,推動中職、高職、職業本科與研究生教育的上下貫通,高級技工院校畢業生與大專學歷人員同等待遇,暢通技工院校、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升學渠道。積極引導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本科院校根據全省產業發展需求設置對應的技能教育專業,將職業標準和需求納入學校教育考核內容,全面提高技能教育質量。完善校企合作政策制度,支持職業院校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因地制宜設立產業學院。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探索推行學徒制,全面推行校企共同組建協調指導機構、設置專業課程、制訂招生方案、組建教學團隊、開展教學實訓、促進學生就業。三是改革經費投入機制。加大對技工院校的資金投入和扶持,將技工院校視同高等職業院校辦學層次轉型,對技工院校參照高職院校標準,實施統一的生均撥款制度,納入財政資金保障范圍。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財政性經費投入力度,縮小職業教育投入差距。設立專項經費,打造一批具有山西特色、示范引領全國的一流職教資源,為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培養打好基礎。

6.提高社會地位,營造尊崇技能人才的社會氛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離不開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社會環境,這種社會環境的營造需要以政府為主導的各方主體協同建設、合力維護。一是做好高技能人才的輿論引導和價值宣傳。通過互聯網新媒體和傳統媒介等多條途徑,對高技能人才及其成果展開宣傳并予以肯定,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念,形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長的社會氛圍和崇尚技能、尊重知識的良好風氣。弘揚“大國工匠”精神,讓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事跡、優秀經驗在社會上傳播,引導社會大眾認可、尊重技能型人才,打造“熱愛勞動、尊重創造”的技能型社會文化。二是積極推薦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對符合條件的高技能人才按規定授予五一勞動獎章、青年五四獎章、青年崗位能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提高全社會對技能人才的認可認同。三是完善各行各業開展高技能人才評選表彰制度,優化技能人才在各種評選表彰項目中的比例。

[基金項目:2023年度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項目號:2023YY016);2023年度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一般課題(項目號:YB202316)]

參考文獻:

[1] 吳立波,黃楷胤.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制度變革:目標、問題與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3(02)

[2] 張慧琳.新時代山東省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調查研究[J].科技風,2022(10)

[3] 胡彩霞,檀祝平.高技能人才培養:政策導向、現實困境與教育調適[J].職教論壇,2022(11)

[4] 崔秋立.加強體制機制建設 構筑新時代高技能人才工作長遠發展的堅實基礎[J].職業,2023(01)

[5] 雷世平,謝劍虹,樂樂.技能型社會視域下企業在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的主體地位及實現路徑[J].職教通訊,2023(01)

[6] 劉加勇.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支撐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J].中國培訓,2022(15)

[7] 陳振亮.山西:構建技能培訓“四個體系”[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21(08)

[8] 韓永強,王慧珍.服務山西產業轉型升級的技能人才隊伍建設[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7(12)

[9] 李翠翠,張皓月.拔尖創新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內涵價值、多元困境及發展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3(28)

(作者單位: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 山西太原 030032)

[作者簡介:張婷,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財政經濟、區域經濟。]

(責編:賈偉)

猜你喜歡
人才隊伍建設高技能人才
閱讀推廣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精益管理理念下的人才隊伍結構優化實證研究
論技工院校軟件高技能人才關鍵能力的培養
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實施彈性學制學分制的研究與實踐
電子信息類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淺談鐵路運輸企業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公共圖書館聯盟與基層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高新技術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