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保險》課程教學模式研究

2024-03-27 12:14晁娜娜李靖喬雨
經濟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農業保險鄉村振興教學模式

晁娜娜 李靖 喬雨

摘 要:農業保險是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然而農業保險專業人才欠缺,嚴重制約其高質量發展,培養大量既懂農業又精通保險的農業保險人才迫在眉睫。農業保險課程實踐性較強,涉及學科較多,傳統教學模式難以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文章基于高校保險專業農業保險課程建設現狀,通過對山西財經大學《農業保險》課程教學模式的梳理總結,探討如何進一步優化該課程講授,全面服務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 農業保險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2-207-02

一、引言

鄉村振興離不開“三農”的發展做基礎,穩定“三農”的發展必須要有農業保險做保障。農業保險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保險”已發展成為當代金融行業,尤其是保險行業的一項重要課程。

《農業保險》是保險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農業保險專業性強,涉及金融、保險、農學、畜牧等諸多學科,是將保險的原理、職能以及經營管理的方法、手段綜合運用到補償農業生產者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過程中因遭遇自然災害或價格波動導致的財產損失的科學。課程與生產實際聯系緊密,對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有較高的要求。當前,農業保險人才較為缺乏,在現有農業保險從業人員中,同時具備保險和農業知識的人才不多。因此,充分利用高校資源,培養農業保險人才迫在眉睫。

當前為本科生開設《農業保險》課程的院校較少,尤其是山西省內。山西財經大學于2021年新開該課程,歷經三年實踐,學生對該課程的教學模式評價如何?后續如何完善該門課程的講授?這些問題的探討對于《農業保險》課程的建設至關重要,對于對接鄉村振興戰略、深度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高校保險專業農業保險課程建設現狀

目前,我國有近110所高校開設保險專業,以財經類高校和綜合類高校為主,各校對于保險專業的培養方案制定略有不同,直接體現在課程設置上。以南開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東北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西財經大學為例,高校均較為注重基礎課程的設置和教學,保險學原理、保險法律法規以及保險經濟學課程的安排可使學生更好地了解保險理論,而保險業務實務、保險理賠案例分析等實踐課程可使學生更好地熟悉保險實操流程。此外,高校在保險專業課程設計中,注重將保險學科的專業知識與跨學科知識整合,如金融學、統計學、法學等,力求使學生具備更加全面、綜合的知識體系。

農業保險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均較強的課程[1],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培養大量既懂農業又精通保險的農業保險人才迫在眉睫[2],有必要在高校,尤其是農業院校設置農業保險相關課程,加強保險專業師資隊伍建設[3-4]。開設農業保險課程的高校相對較少,以農業院校為主,多采用理論講授的模式。開設院校通常將課程學時設置在32~40學時,學分為2~3學分。如東北農業大學開設農業保險課程,設定32學時,總學分為2學分;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則設定為40學時,總學分為2.5學分;哈爾濱金融學院采用理論與上機相結合的模式,設定34學時,總學分為2學分;河北金融學院采用理論與實訓相結合的模式,設定32學時,總學分為2學分。整體而言,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在農業經濟和保險學等相關專業開設農業保險課程,內容涵蓋農業風險評估、保險產品設計、農業保險制度等,旨在使學生全面了解農業保險相關概念、原理、政策和實操等。個別高校,如南京農業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東北農業大學、南開大學等已出版農業保險相關著作。

現行教學模式與農業保險的授課要求不相適應。一是農業保險課程開設較少,無法滿足鄉村振興對于農業保險人才的需求。農業保險與政策聯結緊密,知識更新較快,對教師的知識結構要求較高,即須具備經濟學、管理學、農學等相關專業知識和較為豐富的農村調研實踐,否則會使學生對農業保險的學習停留在表層,缺乏對農業保險理論涵義和實踐價值的深刻了解;二是農業保險政策性和實操性較強,傳統教學模式以理論講授為主,難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度和參與度[5],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缺失,被動接受講課內容。

三、山西財經大學《農業保險》教學模式及成效

(一)山西財經大學《農業保險》教學模式

山西財經大學《農業保險》課程于2021年開設,設定32學時,其中理論16學時,實踐16學時,總學分2學分。目前已經建立起“課程—仿真實驗—科研”三位一體的模式,采用線下為主、線上輔助的混合式授課,理論講授、案例分析、翻轉課堂、虛擬仿真實驗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激發財經院校學生對于涉農課程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服務、奉獻“三農”保險事業的意識、情懷和能力,促進學生適應鄉村振興進程中現代農業保險人才及其職業發展需要。

以理論為基礎,強化“理論講授+案例分析”。課程理論講授部分涵蓋風險與農業風險、農業保險概述、農業保險合同、農業保險經營、農業保險產品、農業保險演進與發展等六大模塊,授課內容深度體現與教學團隊科研成果的有機融合,將相關調研報告、文章結論等融入相應章節。同時,采用實時案例化教學,選取實際案例代替傳統的虛擬案例,如“農業保險合同”章節中涉及“被保險人”知識點,結合土地流轉的現實情況,搜集案例探討土地轉包后農業保險理賠款的歸屬問題,并將《保險法》及保險原則相關知識融入其中。此外,搜集相關訪談片、記錄片視頻,如“農業保險如何助農止損”“農險理賠員的一天”等,提升學生對于農業保險的直觀感受。

以OBE為導向,實施“課前預習+翻轉課堂”。課程將線上教學平臺的使用融入到傳統線下教學模式中,教師事先在超星學習通建立課程,上傳章節講解視頻、PPT及相關政策資料供學生提前預習;課后通過學習通平臺發布小組任務、個人作業來檢驗對于課堂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以小組的形式對農業保險相關主題進行資料搜集、PPT制作、課堂匯報,以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匯報之前由教師把關PPT,避免出現錯誤;匯報后,由其他小組提出問題進行討論,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教師對匯報進行總結,對小組掌握不到位的知識點進行補充,進而由小組加以修改提交,優秀匯報成果盡量孕育科研作品。

以實踐為抓手,探索“虛擬仿真+社會實踐”。教學團隊開發“基于大數據分析的種植業保險理賠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模擬農業保險理賠環境,使學生在沉浸式教學中了解農業保險理賠流程,靈活掌握所學專業知識,實驗報告成績作為期末成績的組成部分,使得評價更為全面。同時,融入思政教育,使學生對我國農業保險的政策性、發展情況及大數據的分析運用形成更為直觀的了解,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和使命感。此外,結合教學團隊科研項目及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農業保險問卷調查活動,增強學生對于農業農村發展情況、農業保險助力鄉村振興作用的感受。

以可持續為原則,強化“過程考核+結果考核”。強調“過程性學習”,將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能力考核與態度考核相結合。平時成績由簽到、課堂互動、虛擬仿真實驗成績、小組匯報、期中考試組成,期末成績則為試卷成績。綜合客觀評價學生理論掌握、實踐動手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情況。

(二)山西財經大學《農業保險》教學成效

有效提高學生滿意度。通過對三年授課班級發放問卷形式,對《農業保險》課程授課成效進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3.1%的學生對課程教學非常滿意,60.9%滿意,36%基本滿意,可見,學生對于課程滿意度較高。關于課程實用性,79.69%的學生認為課程實用性較強,而20.31%則認為實用性一般;關于課程教學形式和內容,78.13%的學生對課程教學形式和教學手段的靈活多樣程度表示滿意,67.19%的學生認為課程教學內容充實新穎。在授課方式建議方面,增加情景模擬(67.19%),增加視頻(57.81%),增加課堂練習(23.44%),分組交流討論(21.88%)是學生提出的主要改善手段。說明大部分學生對課程教學形式滿意,但在未來授課過程中仍然希望可以增加實踐環節,以此增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和新穎度,強化教學效果。

有效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多樣化教學形式的采用以師生互動為主,教師既是理論部分的“講授者”,又是實踐環節的“指導者”,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得以體現。在案例分析、翻轉課堂、虛擬仿真等環節,學生自主學習、分工協作、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不僅能夠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還能夠培養其團隊合作、溝通表達能力。

有效增強授課考核的綜合性。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的方式,能綜合考量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及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四、《農業保險》課程教學模式優化建議

(一)明確教學目標,強化結構安排

農業保險是保險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設有保險專業的高校應積極開設農業保險課程,加強高校間的學術交流。農業保險課程一方面可使保險專業學生知識架構更為完整,另一方面可使學生了解相關支農惠農政策,利于課程思政的開展。農業保險課程應明確教學目標,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掌握程度,不斷優化目標,依據不同知識點,設定不同的目標要求標準。課程知識結構應緊密聯系實際,合理安排每堂課理論及實踐的比例,依據學生給出的課堂反饋,組合所授課程的知識信息,并依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設置多層次化的講演、互動結構。

(二)理論結合實踐,重視師生互動

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強化實踐環節。在理論、實踐1:1課時設置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實踐形式及內容。一是增加案例分析,案例素材一方面由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結合發展實際進行選擇,另一方面由學生在學習通預習內容后進行收集整理,然后教師進行篩選;二是強化成果導向,依據校情、課程情況對翻轉課堂進行改進[6],由學生搜集、講授課程章節內容過渡為主題匯報,將基礎知識融入報告撰寫之中,使學生了解查閱文獻、梳理文獻、分析數據、撰寫報告的流程,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科研創新能力,經過課堂討論、教師點評后進行修改,促進成果轉化;三是增加情景模擬形式,在虛擬仿真實驗基礎上,增設角色扮演、主題辯論等形式,引導學生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達到“干中學”的效果;四是充分利用社會實踐,結合實踐基地及科研項目,組織學生參加農業保險實地調研,深入農村,使學生對農業農村現狀、農業保險發展有更為直觀的了解。

(三)融匯思政元素,科教融合發展

及時引入時政熱點,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的各個環節[7],以模塊化形式將風險教育、道德教育、政策教育以案例形式嵌入相關章節,深度拓展教學內容,培養學生風險意識和保險理念。利用翻轉課堂機會,鼓勵學生結合相關知識形成學術論文,積極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產出科研成果,擴大學科影響力。

[本文系山西財經大學2021年校級教學改革創新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保險專業《農業保險》課程教學模式研究”,2023年山西財經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課題“財經院校研究生服務鄉村振興戰略模式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姜天龍.農業保險學課程實踐教學探索與改革[J].吉林農業,2015(22):126-127.

[2] 董玉鳳.加快黑龍江省農業保險人才培養的設想及對策[J].價值工程,2011,30(03):144-145.

[3] 趙建東,馮慶水.高等農業院校保險專業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64-68.

[4] 孟志興,蘇國賢.高等農業院校設置農業保險專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07):268-269.

[5] 楊新順.“保險學”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對外經貿,2020(08):150-153.

[6] 原彰,張新月,馮曉.翻轉課堂模式在高校財產保險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1,29(05):132-134.

[7] 程建華,李聰.保險學原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討[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1,37(05):62-65.

[作者簡介:晁娜娜,山西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

(責編:賈偉)

猜你喜歡
農業保險鄉村振興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農業保險精準扶貧路徑探索
農業保險效率的評估指標體系研究
鹽城市農業保險發展現狀遇到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農業保險正外部性的經濟法激勵探析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