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文化遺產價值評價的麗江納西族傳統村落分類研究

2024-03-27 02:41鮑曉燕黃新良
科技和產業 2024年5期
關鍵詞:納西族村落遺產

鮑曉燕, 黃新良

(1.滇西應用技術大學辦公室, 云南 大理 671006; 2.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健康科技學院, 云南 大理 671006)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通過《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公約》,首次站在全人類的高度去闡釋遺產價值,即在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具有的突出普遍價值[1-2]。近年,我國傳統村落文化遺產研究從有形的建筑、景觀遺產等物質遺產保護轉向更深層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傳承,并形成了遺產實體研究理論、遺產與周邊環境研究理論、遺產傳承研究理論、遺產開發研究理論等。

傳統村落是指形成較早,擁有豐富的傳統資源,具有一定歷史、文化、科學、社會、藝術、經濟價值,應予以保護的村落[3-5],是中華文明及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載體,相關保護與發展工作也開展已久,自2012年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先后啟動了6批傳統村落評選和調查,共有8 155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6]。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傳統村落經濟發展同村落保護的矛盾日益凸顯,甚至有的村落出現了過度商業化、空心村、生態環境惡化等嚴重問題[7]。

在傳統村落類型劃分方面,沿用鄉村聚落分類方法,將村落從自然地理視角、外在形態、主導產業、發展變化等進行分類。隨著對傳統村落研究的不斷深入,傳統村落區別于普通鄉村聚落,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研究者通過農業遺產、鄉村性、傳統功能、多要素協同、村落多功能等,對傳統村落全面分析后進行類型劃分[8-9]。理論與實證結合的綜合研究不足,對云南少數民族傳統村落分類研究的案例較少,尤其是納西族傳統村落研究不多。傳統村落是一個不斷發生變化的活態單元,不同地區、不同類別,不同文化遺產價值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路徑具有差異化[10],沿用統一評價標準挖掘文化遺產價值,不具備普適性。因此,在傳統村落共性的基礎上,融入地域性指標,構建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對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價值進行綜合評價,基于評價結果明確村落保護發展類型,探索發展保護精準路徑,拓寬研究視角,推進傳統村落鄉村振興進程。

1 麗江納西族傳統村落遺產價值評價指標體系

1.1 研究樣本選取

納西族是古羌族后代,在歷史發展長河中不斷吸收歷代文化,進而積淀形成了深厚的、極具鮮明地域歷史特征的民族文化[11-12]。例如,納西族倡導與自然和諧相處天人合一思想,在村落建設中體現在盡可能保護周邊生態環境,減少人為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納西族主要分布于滇、川、藏三區毗鄰的金沙江和瀾滄江流域附近,絕大部分聚居于云南滇西北地區,其中全國近3/5的納西族人口聚居于云南麗江古城區和玉龍縣,少部分在永寧鄉[13-14]。目前,納西族傳統村落占麗江市傳統村落數量的2/3,村落主要分布于麗江壩區,河谷、山區、半山區等地次之。隨著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極大影響了納西族傳統的生活觀念及方式,民族文化逐漸被遺忘,傳統技術被現代建造理念改變,某些村落過度商業化,民族文化純粹性遭到嚴重威脅。

綜合考慮歷史環境和文化背景,選取涵蓋各種資源稟賦、不同發展階段的11個納西族傳統村落作為研究對象。從文化遺產角度構建分類指標體系,對麗江納西族傳統村落具體類型進行劃分,提出發展策略,進而為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未來保護及發展提供思路。

1.2 評價指標體系

在對11個樣本村落實地調研訪談的基礎上,結合現有歷史文化名鎮(村)評價等國家標準及前人研究成果[15-17],遵循全面性、科學性、層次性、普適性、操作性原則的基礎上,通過采用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確定指標體系,包含1個目標層、5個準則層、19個因子評價組成的納西族傳統村落文化遺產指標體系,通過yaahp軟件逐一確定各指標權重(表1)。

表1 麗江納西族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及指標權重

(1)歷史價值。通過對麗江納西族傳統村落的特征分析發現,由于地緣集聚,同屬一個民族,在建筑形制、材質、手法等方面有較高的同質性,但在久遠度、完整度、稀缺性及豐富性等方面有差異。該價值層面選取了村落現有選址形成年代,現存建筑的修建年代;村落整體風貌、街巷格局、公共空間保存情況;歷史環境要素,文物保護等級;選址、規劃、營建地域特色,活動空間的歷史存續情況;傳統村落建筑所具有的功能類型5個指標。

(2)經濟價值。經濟價值是傳統村落保護中最核心的價值體現內容之一,是村落留住人、吸引人的關鍵所在。該價值層面選取了年總收入、年度接待旅游人次、本村或外來居民在村內從事旅游行業占比、主要產業類型及種類4指標,可通過定量指標分析得出。

(3)社會價值。側重于同公共空間品質相關,科學研究價值,村民對所在村落特殊遺產及環境特征的歸屬感。該層面選取了4個指標,包括媒體報道等級及次數、傳統習俗數量、進行科學研究的價值、宗教信仰的完整度。

(4)藝術價值。體現在傳統建筑建造工藝、景觀美學、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方面,通常被認為是遺產視覺品質的反映。該層面選取3個指標,分別為:具有典型地域、民族特色,工藝精湛;傳統村落現存環境要素的美學藝術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等級、豐富度、活態傳承情況。

(5)持續價值。側重于村落的硬件設施提升,得到政策保障力度及原住村民的參與度,對識別村落保護價值及發展局限有重要的輔助作用。該層面選取了4個指標,分別為:抵達縣城的距離,聯系道路等級便利度;公用基礎設施的完善度;政府給予村落發展的政策資金保障支持力度;居民群體在文化演化和景觀格局形成過程中的參與度。

1.3 評價結果分析

運用傳統村落文化遺產價值評價指標體系,結合11個樣本村落的基礎數據和資料,對其進行打分(圖1、圖2)??傮w上看,11個樣本村落的遺產價值為65.95~90.78分,平均值為76.98分,極差為24.83分。其中,白沙村得分最高(90.78分),玉湖村次之(84.22分),看牦牛村、落水村、石頭城村、普濟村得分均在平均分之上。表明樣本村落的遺產價值整體較好,受資源、政策支持、產業發展、基礎硬件設施等因素的制約,保護和發展存在不均衡,遺產資源差距較大,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歷史價值層得分均值為27.1分,白沙村、石頭城村、普濟村、西關村價值較高。經濟價值層得分均值為9.13分,白沙村、落水村價值較高。社會價值層得分均值為11.88分,玉湖村、白沙村、石頭城村價值較為突出。藝術價值層得分均值為11.22分,看牦牛村價值較高。持續價值層得分均值為17.66分,白沙村、落水村、普濟村、玉湖村、啟良村價值較高。竹園村在經濟價值、持續價值上具有相對優勢。海螺村、大東村整體遺產低于平均分,從5個價值層面上看,海螺村在經濟價值和持續價值上具有相對優勢;大東村在社會價值、藝術價值方面有優勢。

圖1 各村落主題得分

圖2 各村落5個價值層面得分

2 麗江納西族傳統村落類型劃分

結合歷史、經濟、社會、藝術、持續5個維度及整體遺產價值評分結果,結合不同維度特征,進行交互分析綜合分類。例如,將5個價值維度得分高的歸類為傳承型;歷史、藝術和社會續價值賦值高,經濟價值得分相對低的,歸類為潛力型。由此,麗江納西族傳統村落劃分為傳承型、潛力型、扶持型、提升型4類。傳承型、潛力型、提升型村落各3個,扶持型2個(表2)。

表2 樣本村落分類

(1)傳承型村落。該類村落遺產整體價值較高。在5個指標上均有高得分,該類村落歷史遺存比較豐富,文化保存較為完善,已形成較為健全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已產生持續性經濟收益,區域交通基礎設施條件完善,政府政策支持及資金投入較大,吸納了居民就地就業和返鄉創業。同時,發展中也存在村落風貌異化、旅游產品結構不合理、市場監管力度不夠、民族文化旅游開發的相關專業人才匱乏等難題。

(2)潛力型村落。此類村落的歷史、藝術和社會價值較為突出,整體風貌特色鮮明。石頭城村和普濟村的普濟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看牦牛村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部分傳統技藝進入為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有的是納西族重要事件和寶貴史冊的誕生地。產業經濟以農作物、中草藥種植為主,旅游經濟以民族餐飲、民宿等鄉村旅游產業為主,資源稟賦較好,但產業升級和遺產的活化能力不足,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尚未形成周邊聯動發展機制。

分布較散,體量小,資源之間沒能有機地鏈接起來,沒有形成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齊全的旅游產業服務鏈,旅游熱度不足,未能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

(3)提升型傳統村落。該類村落整體遺產價值分值低于傳承型及潛力型村落,在5個評價價值中,有1、2個價值較為突出,發展中優勢資源與特色產業整合力度不夠,對自身文化特色挖掘不深入,與周邊村落產業尚未形成聯動發展模式,村落整體文化氛圍和活力不足,村落文化特色未能充分轉化為村落發展的原生推動力?!耙淮逡黄贰迸嘤Χ炔粔?村落發展模式陷入同質化困境。

(4)扶持型傳統村落。該類村落基本保持原有生活秩序,節日文化、傳統禮儀、民族民間藝術等民風習俗保存相對完整,但歷史遺跡大多已蕩然毀失,僅知大致位置。產業以農作物及烤煙等經濟作物為主,處于金沙江河谷地帶農田面積有限,經濟作物的規模效應未能有效體現。沒有突出的經濟增長點,很難吸引到外來投資,對村落保護力度較弱。需依賴政府政策資金保障。

3 麗江納西族傳統村落發展策略

結合以上對麗江納西族4種類型傳統村落的基本特征分析,對不同類型的村落分類施策,形成村落保護與發展的基本策略。

3.1 做優特色品牌,創新發展機制

傳承型村落作為文旅資源富集村落,是旅游開發及區域投資的重點。一是完善旅游配套設施。配置適度調配村落服務設施,完善吃住行游購娛要素配置,推進旅游設施標準化、服務規范化、要素特色化。二是扶持地方品牌,打造特色產業。對村落民俗活動、民族工藝制作等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梳理和整合,以歷史傳承為首要,找到合適的市場化途徑,把最具優勢和發展潛力的品牌做強。三是打造全域旅游格局。與周邊優質資源片區融合發展,培育生態、康養、婚慶、民俗、研學旅游新業態,成為“舍不得的麗江”IP(知識產權)建設新名片。四是優化村落產業運營模式。采用“黨組織+合作社+企業+農戶”等多種合作模式,政府引導、村民主體、市場參與的開發方式等。政府精準對接國家關于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工作激勵的機制和政策,給予多要素支持為文旅企業兌現獎補、紓困資金。同時對保持傳統村落風貌格局、優化村落發展布局、協調保護與發展關系、營造規范經營氛圍上進行指導和管控。

3.2 聯動區域發展,探尋原真體驗

潛力型村落具有較高的遺產價值,歷史底蘊厚重和文化活態傳承較為完善。一是編織地域特色空間文化旅游網絡。響應大滇西旅游換線建設號召,主動融入麗江全域旅游發展大局,找準村集體發展與村民的利益聯結點,梳理村落特色,根據村落個性特色明確發展優勢,協同周邊村落實現連片聯動發展,突出差異化建設主題,打造體育、旅游、康養、農業融合的旅游精品徒步線路。二是探索文化強體驗渠道。以帶入性強、體驗度高的形式,開展沉浸式非遺、傳統手工藝、節氣習俗、歷史故事演藝、納西特色餐飲及藥膳文化,培育特色高端民宿,提升旅游吸引力。

3.3 完善服務設施,培育鄉土經濟

提升型傳統村落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基礎設施水平和資源豐富度限制。對于此類型村落應在保持原有村落格局、建筑特色和景觀風景的基礎上。一是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編制路網提升規劃,停車場、公廁、菜園、果園、花園等基礎設施規劃,不斷提升村落人居環境,提高居民日常生活品質,實現村落環境生態化;二是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思路,促進產業發展特色化,從產業角度,開展農產品深加工,提升農業產品附加值,文化角度,延伸鄉村旅游產業鏈,發展涵蓋研學旅行、農事體驗等分享經濟,有效運行體驗經濟,體驗化、定制化旅游經濟新模式。

3.4 增強文化引領,重塑鄉土記憶

對于扶持型傳統村落,一是厚植文化底蘊。對納西文化、民居文化、馬幫文化等不同類型的人文基底進行價值評估,根據結果,挖掘其附加價值重點培育。推動“旅游+文化”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高標準承辦文化藝術節,打造精品示范村“微景點”。二是增強文化認同。按照“保留、創新、運用”的思路,通過文化研習、數字化村落文化展示、鼓勵村民加入到村落治理等方式,強化村民的文化認同和社區參與意識。三是農業作為該類村落的支柱產業,應注意對“河流-農田-村落-山體”生態格局的整體性保護,并通過厚植文化底蘊,構建村落文景共同體,加強培育土特產品牌,推動土特產“出村進城”。

4 結語

城鎮化進程中,傳統村落出現了人口流失、文化消逝、生態破壞等不可逆轉的問題。如何實現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時代的課題。本研究在原真性、完整性、延續性、以人為本原則的指引下,結合實地調研一手數據,通過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構建麗江納西族傳統村落文化遺產評價指標體系,根據結果對村落進行分類,并對不同類型的村落多維度價值保護及可持續利用發展提出參考建議,避免開發建設盲目化和同質化,可為鄉村振興戰略下云南少數民族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猜你喜歡
納西族村落遺產
林中村落
靜謐村落
遺產怎么分
油畫《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讓人魂牽夢繞
千萬遺產
納西族民間樂器
——納西琵琶
新生代納西族音樂人的傳統痕跡和自我構建
納西族情歌“時本授”探析
遺產之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