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韶關市居民點地名的空間分布特征分析

2024-03-27 09:19田廣增馬慈丹
韶關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用字韶關市居民點

田廣增,馬慈丹

(1.韶關學院 旅游與地理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2.粵北資源環境與旅游研究中心,廣東 韶關 512005)

地名是人們賦予某一特定空間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實體的專有名稱[1]。作為區域文化的特殊符號,其能夠反映出區域內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承載著人們的感情,是人們了解當地文化的窗口。作為地理環境和社會環境體現的重要載體,地名蘊含著重要的自然、歷史、文化等信息。地名景觀作為人對環境的認知和表達[2],對區域環境起著記錄和表達的作用[3]。隨著2007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地名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適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4],對于地名的研究愈發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國對于地名文化的研究多從語言學角度,以定性分析研究為主,著重于地名的來源、含義的闡釋,或地名音、形、義的研究[5],與之相比,定量分析方面有所欠缺。隨著GIS 技術、數理統計等方法的不斷完善,對于地名的研究已從定性研究延伸到了定量研究,以定量的精確判斷來彌補定性描述的不足,加深人們探討地名在產生與發展中的過程與分布,利于更好地保護地名文化資源。居民點亦稱聚落,是人們生活、勞動、工作和居住的地方。各種地理要素,諸如位置、地質、地貌、氣候、土壤、水文、礦藏等,對居民點的發生、形成、規模、形態、職能,甚至建筑形成等,都有重要的影響[6]。居民點地名在地名中占有較大比重且分布廣泛,分析一地居民點地名特征,可以清楚該地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特點及其歷史。韶關市居民點地名在地名普查的12 大類地名中占比最大且分布最為廣泛,研究韶關市居民點地名,可以豐富韶關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地域文化的研究。

韶關市目前對于地名的研究多為定性研究,對于韶關市地名定量研究尚不足。因此,以定量的方式分析韶關市地名尤其是居民點地名的空間分布特征,有利于增加韶關市地域形象的識別元素,為善美之城的建設添磚加瓦。

一、材料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區概況

韶關市(圖1)位于廣東省北部,五嶺山脈南麓,北江中上游,北緯23°53′至25°31′、東經112°51′至114°46′之間。自南向北與河源市、惠州市、廣州市、清遠市、湖南郴州以及江西贛州相接,素有廣東省“北大門”之稱。

圖1 韶關市地圖

地形地貌方面,韶關市基本地形地貌類型以山地丘陵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間,另有平原、臺地面積約占20%,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水文方面,韶關河流眾多,水資源豐富,其河流多屬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北江以湞江為干流,湞江、武江從東西兩向貫穿市區,呈羽狀匯入北江,主要支流有武江、墨江、錦江、滃江、南水等。動植物方面,韶關市為全國重點林區,有著華南生物基因庫和珠江三角洲生態屏障的美譽,森林覆蓋率達73.8%。礦產資源方面,韶關市素有“中國有色金屬之鄉”的稱號,全市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5 種,礦產資源豐富多樣。

韶關市素有“嶺南名郡”之稱,名人輩出。建寺1 500 年的南華禪寺,是禪宗六祖慧能宏揚南宗禪法的發源地;作為廣府人故里的珠璣古巷,承載著千年歷史;古代中原通往嶺南及東南亞咽喉的梅關古道,存世兩千多年,是當今保存較為完好的古驛道。作為古代中原文化和南方百越文化交匯之地,韶關容留了眾多客家和其他少數民族先民及其后裔,有瑤、回、苗、黎、白、土家等41 個少數民族,文化底蘊豐富。

(二)數據來源及處理

本文以韶關市居民點地名作為研究對象,研究數據包括地圖數據、DEM 數據以及地名統計資料。地圖數據來源于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DEM 數據來源于地理空間數據云(https://www.gscloud.cn),居民點地名數據主要來源于《韶關市地名志》以及韶關市人民政府網、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共獲取相關數據16 776 個。

對于居民點地名的處理,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對已有數據進行初步分類。根據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將數據篩選為兩大類,并在這兩類的基礎上進行細分,去除未能進行細分的2 193 個數據后,可用數據為14 583 個。第二步是處理多來源地名。根據韶關市地名的來歷和含義,對于多來源地名,在分類上最多歸于兩類,分別統計[7]。只有兩類來源地名的,按兩類統計,如上營,既來源于方位,又來源于軍事防御;廟山下,既來源于建筑,又來源于地形地貌;羅家灣,既來源于姓氏,又來源于水文;對于有兩類以上來源地名的劃分,依據側重進行取舍,如塘背劉屋,因村莊有口塘,背面居住的村民姓劉而得名,初步判斷其可劃分為水文類、地理位置類、姓氏類,進行取舍后,取塘、劉,即水文、姓氏進行劃分。最終得出有關自然環境類地名出現12 820 次,社會環境類地名出現7 357 次,共計20 177 次。第三步是進行可視化處理。將所篩選整理數據坐標系由原來的2000 國家大地坐標系轉化為WGS84 地理坐標系,并導入已有掩膜裁剪后合并的DEM圖、相關地圖矢量數據的ArcGIS 軟件,進行可視化處理。通過制作各類地名的空間分布圖,歸納總結韶關市居民點地名景觀的空間分布特征。

(三)研究方法

1.核密度分析法

核密度分析法(Kernel Density Analysis)是以距離衰減函數探測要素局部密度變化,并通過“波峰”和“波谷”來強化空間分布模式[8]。本文利用ArcGIS 軟件,得出韶關市居民點各類地名要素的核密度分布圖,以此來分析各類地名的空間分布特征。

2.緩沖區分析法

緩沖區分析法(Buffer Analysis)是指以某一事物為中心,建立起以該事物周圍一定寬度范圍內的區域,后將所建立的區域與目標圖層進行疊加[9]。本文主要用于線要素,即水文類要素的緩沖區分析。

3.疊置分析法

疊置分析法(Overlapping Analysis)是基于同一區域內兩個或多個圖層要素進行疊置,將原來的要素分割成新的要素,產生一個具有多重地理屬性的圖層[10]。本文通過水文類地名要素與河流緩沖區進行疊置,獲取位于緩沖區上的水文類地名。

二、結果與分析

根據韶關市居民點地名來源及含義,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自然環境類和社會環境類兩大類的劃分。其中,自然環境類地名劃分為地形地貌類、地理位置類、水文類、植物類、動物類、礦產資源類地名;社會環境類地名劃分為姓氏類、建筑類、經濟活動類、美好愿景類、軍事防御類地名。此外,將不能劃分識別數據歸為其他,不列入統計數據,具體分類標準及統計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韶關市地名分類

在韶關居民點的空間分布中,以區縣為區劃單元統計各單元地名的數量(圖2)并計算其密度,通過ArcGIS 制作韶關市居民點地名分布圖(圖3)和密度圖(圖4)。根據圖可知,韶關市居民點多分布在地勢低平和緩地區,地名分布與地形地貌、水文具有較強的相關性,表現出分布空間不均衡性,地名密度以河流流經地區為大,超過0.82個/km2,其中武江、湞江中上游流經區域地名密度大于其他區縣,達到1.00 個/km2。

圖2 韶關市各區縣居民點數量

圖3 韶關市居民點地名分布

圖4 韶關市居民點地名密度

(一)自然環境類地名的空間分布特征

自然環境類地名描述著該地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動植物、礦產資源等要素的分布,空間分布特征顯著。自然環境類地名共計12 820 次(圖5),地形地貌類地名所占比重最大,出現次數高達5 418 次;地理位置類次之,共計2 785 次;水文類、植物類、動物類、礦產資源類地名依次減少。

圖5 自然環境類地名分類占比

1.地形地貌類地名

韶關市地形地貌復雜多樣,以山地丘陵為主,河谷盆地分布其間。韶關市地形地貌類地名出現次數最多,共計5 418 次(圖6),占比約為自然環境類地名的42%,達所有類型的26.85%。

圖6 地形地貌類地名分布

結合地形地貌類地名主要用字圖(圖7)、在不同海拔上的分布表(表2),該類地名隨著海拔的升高,數量有所減少。海拔200 m 以下的地名以“石、田、崗”等字命名,主要分布于河谷盆地地帶,尤其是東北部的南雄盆地以及市中心的韶關盆地;海拔200~600 m 之間的地名以“坑、沖、坳、墩”等字命名,主要分布于韶關市邊界,尤其是北部山谷地帶;海拔600 m 以上的地名以“嶺、坪、山、洞、窩、埂”等字命名,主要集中在蔚嶺及瑤山地區,其中含“埂”的地名多位于山脊,含“洞、窩”的地名多位于山谷。

表2 地形地貌類地名在不同海拔上的分布

圖7 地形地貌類地名主要用字

結合地形地貌類地名核密度分析圖(圖8),該類地名的高密度區位于西北部的蔚嶺、瑤山地區和東北部的南雄盆地,并逐級向外擴散;低密度區位于地勢較高且陡峭地區??偟膩碚f,地形地貌類地名分布較廣,受海拔影響較大。

圖8 地形地貌類地名核密度分析

2.地理位置類地名

地理位置在地名中的體現主要是居民點相對于一要素的位置,即相對方位,如上磜、坳下、社官前、塘背等,或是該居民點所處的絕對方位,如東湖、西坑、南山、北桂村等,此類地名在命名過程中,常有“參照物+方位”或“方位+參照物”的構詞習慣[11]。韶關市該類地名共計2 785 次(圖9),其中“下、上”兩字占總量的63.12%,究其原因是其除本義外,分別代表著“北、南”,以“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進行替換指代,符合南方人在方向辨別時多以自我為參照物的特點?!氨场弊旨s占地理位置類地名的14.43%,占比僅次于“下、上”兩字,且多以“參照物+背”的形式出現,參照物多為山水,符合人們在選擇居住地時,大多選擇依山傍水的地方。

圖9 地理位置類地名主要用字

結合地理位置類地名分布圖(圖10)和核密度分析圖(圖11),該類地名主要分布在山間平地、河流流經區域,密集區走向與山脈、河流走向一致,多為東北—西南走向,符合該地居民多以山、水為參照物的特點,如因地處河壩上方且村民姓羅而得名的上羅壩等。

圖10 地理位置類地名分布

圖11 地理位置類地名核密度分析

3.水文類地名

韶關市河流主要屬珠江水系北江流域,境內江河有湞江、武江、南水、滃江、北江干流及新豐江等,水資源分區劃分為湞江、武江、北江上游、滃江、連江、新豐江、桃江、章江等8 個4 級水資源分區,水資源豐富[12]。涉及水文類地名2 329 次,以“塘、水、井、河、灣”等為主要用字(圖12)。從用字上可以體現出居民點所處位置,以“塘、井”為主要用字的居民點多分布于鄉村地區;以“河、灣、壩”為主要用字的居民點多分布于河流附近,由流水作用沖刷、堆積形成。

圖12 水文類地名主要用字

針對水文類地名特點,以河流作為分析主體,進行距離分別為1、2、3、4、5 km 的多環緩沖區分析(圖13),再疊加水文類地名圖層進行疊置分析,提取出距河流1、2、3、4、5 km 的水文類地名,計算各范圍內的水文類地名個數(圖14)。

圖13 韶關市河流多環緩沖區

圖14 河流緩沖區內地名數量

結合水文類地名核密度分析圖(圖15),水文類地名高密度多分布于河流支流交匯處和河道兩岸。距離河流5 km 以內的地名數量占總數的57.45%,這一數據體現出韶關市居民點選址除地勢平坦外,更靠近水源。

圖15 水文類地名核密度分析

4.植物類地名

韶關市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適應,植被種類豐富多樣。韶關市植物類地名出現1 303次,多以“竹、茶、禾、梅、松、樹、楓、蓮”等為主要用字(圖16)。

圖16 植物類地名主要用字

結合植物類地名核密度分析圖(圖17),此類地名多分布在山區、山間平地及河流上游地區,且與海拔呈現出一定的相關性。以“松、杉”等植物命名的居民點主要集中在山區和半山區,如松光嶺、杉木嶺等;以“茶、竹、梅、楓、桃、榕”等植物命名的居民點主要集中在低緩的山坡或山谷地區,如茶樹坳、黃竹坡、梅子沖等;以“蕉、茅”等植物命名的居民點主要集中在山坑、平原地區,如蕉坑、蕉坪、茅坪等;以“菜、禾”等植物命名的居民點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平原、壩子地區,如菜壩村、禾坪頭等;以“蓮”等水生植物命名的居民點主要分布在以塘為主的水域地區,如蓮花塘、蓮塘邊等。

圖17 植物類地名核密度分析

5.動物類地名

韶關市動物類地名出現772 次,其中主要用字有“牛、馬、雞、虎、豬、鵝”等牲畜家禽類動物以及“龍、鳳”等帶有傳奇色彩的虛擬動物(圖18)。

圖18 動物類地名主要用字

結合動物類地名核密度分析圖(圖19),韶關市此類地名具有聚集性,多分布于北部山區以及河流上游地區,該地區聚落類型主要以鄉村為主,經濟以從事農耕活動為主,故居民點地名多以家畜類動物命名,突出人們對牛、馬等牲畜家禽類的重視。出現次數最多的“龍”字,主要有兩種含義,一是有著神秘色彩的龍作為一種虛幻的神獸,能呼風喚雨,以龍命名,祈愿能得到神的庇護,在農耕時能風調雨順、生活順風順水,如吉龍??;二是地形或水文彎曲似龍或周邊有風水師所說的龍脈,如嶺下龍、大龍灣、龍底子等。

圖19 動物類地名核密度分析

6.礦產資源類地名

韶關市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礦產資源種類全、儲量大、分布廣,以鉛、鋅、鎢等作為韶關優勢礦產,且為滿足綠色礦業轉型升級需要,全市已建成35 個綠色礦山[13]。涉及礦產資源類地名出現213 次,結合礦產資源類地名分布圖(圖20),此類地名在韶關分布較少,且較為分散,以山前平地、河流沙地沙壩為主要分布區,部分居民點因作為采礦人員集中居住地而得名。

圖20 礦產資源類地名分布

(二)社會環境類地名的空間分布特征

社會環境類地名共計7 357 次,可細分為姓氏類、建筑類、經濟活動類、美好愿景類、軍事防御類地名(圖21)。姓氏類地名所占比重最大,出現次數達3 404 次,主要用字為黃、張、李、陳、劉、羅、何、曾、楊、朱、林、鐘等字;建筑類次之,共計2 331 次,主要用字有樓、屋、壩、宿舍、橋、苑、門、圍、寺、廟等;經濟活動類地名共計777 次,以園、場、街、廠等為主要用字;美好愿景類地名共612 次,以富、興、福、豐、華等為主要用字;軍事防御類地名共233 次,以營、寨等為主。

1.姓氏類地名

韶關市姓氏類地名出現3 404 次,以黃、張、李、陳、劉、羅、何、曾、楊、朱、林、鐘等為主要用字(圖22),且主要用字均為客家139 姓[14],體現了韶關作為世界四大客家人聚居地之一,是客家人遷移與融合之地。如下曾,該居民點為明朝萬歷年間,曾氏族人從江西吉安搬遷至此。

姓氏類地名核密度分析圖(圖23)顯示該類地名基本覆蓋韶關市,但在曲江區、翁源縣以及始興縣湞江所流經地區分布較多,沿高密度區向外擴散,逐級遞減。此類地名在地勢低緩的河流流經地區較為集中,體現出人類在選擇居住地時,往往會選擇地勢較低且有水源的地區。

圖23 姓氏類地名核密度分析

圖22 姓氏類地名主要用字

2.建筑類地名

基于各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影響,各地均會產生具有獨特地域風格的建筑,以某一標志性建筑的稱謂來命名是地名景觀中常見的形式之一,可體現該地居民點的辨識度和價值。韶關市建筑類地名共計2 331 次,主要用字有樓、屋、壩、宿舍、橋、苑、門、圍、寺、廟等(圖24)。

結合建筑類地名核密度分析圖(圖25),該類地名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尤其是武江和湞江交匯區域。該類地名以“樓、屋、宿舍、苑”等字眼為主,如茗苑樓、徑口屋、大寶山礦宿舍等,說明韶關市建筑類地名多以居民建筑為主;以“壩、橋”等字眼次之,如上壩、韶洲壩、大橋頭等,說明韶關市建筑類地名受水文影響較大,需要有工程建筑來應對旱澇災害以及來往交通;以“圍”為字眼的地名出現次數為90 次,如石背村上圍、羅盤圍、青云村圍仔等,體現了韶關市作為客家聚居地之一,其居民點命名圍繞客家特色圍屋、圍樓進行;此外,韶關作為六祖慧能開創的禪宗文化的發源地,具有濃厚的禪宗文化背景,故寺、廟等用字建筑類地名也占有一定數量。

圖25 建筑類地名核密度分析

3.經濟活動類地名

韶關市居民點經濟活動類地名出現777次,主要用字為“園、場、街、圩、墟、店、鋪、窯”等(圖26)。以“園、場”為主要用字的地名多命名于新中國成立后,以周邊地區農業活動或房地產商開發投資建設為主要來源,如綜合場村、御景園等。以“街、圩、墟、店、鋪”等為主要用字的地名多可追溯到明清時期稅關的設立,稅關的繁榮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使得韶關市孕育出市區、南雄兩大經貿重鎮,成為北江流域區域性經濟中心[15]。如因位于驛道沿線設有商鋪而得名的東廂鋪,因設有趕集區而得名的墟上等。

圖26 經濟活動類地名主要用字

結合經濟活動類地名核密度分析圖(圖27),該類地名主要集中于現韶關市區和明清時期經濟發展較好的南雄,且呈線狀延伸于水運交通較好地區,符合明清時期韶關市設立稅關的背景和交通線路的發展。

圖27 經濟活動類地名的核密度分析

圖24 建筑類地名主要用字

4.美好愿景類地名

地名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被提及的話題,在命名過程中往往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韶關市美好愿景類地名出現612 次,其中以“福、富、華、豐、興”為主要用字(圖28)。

圖28 美好愿景類地名主要用字

結合美好愿景類地名核密度分析圖(圖29),該類地名分布較為分散,數量相較于其他類型的地名較少,主要在武江和湞江交匯處形成一個高密度區,該區域為韶關經濟發展重點區域,命名多以祈愿經濟發展繁榮向好的“富、華、興”等為主。

圖29 美好愿景類地名核密度分析

5.軍事防御類地名

軍事防御類地名多為軍事活動或防御的標志,這類地名多含有“營”和“寨”的字眼。營是軍隊駐扎的地方;寨本義為防守用的柵欄,后引申為舊時駐兵的營地。韶關市軍事防御類地名出現233 次(圖30)。該類地名多命名于明清時期,該時期各地商人云集韶州,韶州城和南雄州成為南北貨物流通的轉運和集散地,明清朝廷也因此在韶設立稅關,派兵把守。稅關和山關的設立,是韶關軍事防御類居民點命名的主要緣由。

圖30 軍事防御類地名主要用字

結合軍事防御類地名分布圖(圖31),這類地名多分布在水源上游、山地山間這類有利于獲取資源、民眾隱藏的地點。

圖31 軍事防御類地名分布

三、結論與展望

(一)結論

本文以韶關市為研究區域,對韶關市居民點地名進行了分類統計,通過ArcGIS 軟件進行定量的可視化處理,得出如下結論。

一是韶關市居民點地名可分為11 類,其中占比較大的為地形地貌類、姓氏類、地理位置類、建筑類和水文類,分別為26.85%、16.87%、13.80%、11.55%、11.54%,其余類型占比較小,均在10%以內。

二是韶關市居民點地名命名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該類地名主要分布在韶關市西北部山區、河流流經地區和平原地區;受社會環境影響的地名集中于市區、南雄等有一定經濟基礎,水運陸運條件好的地區,兩類地名文化景觀的空間分異特征較為明顯。

三是韶關市居民點各類地名總體上反映了韶關市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特點,尤其是地形地貌、水文以及韶關的歷史。

(二)展望

研究過程中,參考前人相關研究,將韶關市地名分為了2 大類和11 小類,在分類方法上基本符合數據來源和含義。但地名的來源和形成原因復雜多樣,僅靠此分類方法無法做到全部精細化細分,該分類方法需要進一步完善。此外,本文對于韶關市居民點地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間分布特征上,對影響因素的研究尚不豐富,需要進一步學習運用地理探測器,探究地名的影響因素。

猜你喜歡
用字韶關市居民點
容易混淆的詞語
《漢語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誤舉隅
科技論文表格的編排要求(五):用線和用字
基于GIS的宜興市農村居民點景觀格局變化研究
區域土壤重金屬污染與多元主體治理——以韶關市董塘鎮為例
生態文明視野下中等城市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基于韶關市的實證研究
遼代避諱用字“元”
廣東省首個“關心下一代教育示范基地”落戶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
濟南市農村居民點用地整理潛力
基于3S的巴彥縣農村居民點內農地測算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