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引領下的初中地理單元整合設計

2024-03-28 13:23戴東怡陳麗敏陳偉杰尤桂菊
地理教育 2024年14期
關鍵詞:宇宙目標探究

戴東怡 陳麗敏 陳偉杰 尤桂菊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識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參與實際活動形成的[1]。杜威的“從做中學”理論亦強調學生知識的獲得要與生活中的實際活動聯系起來,在有趣的實踐教學活動中開展學習更加有助于學生的成長[2-4]。以上理論均突出了實踐教育的意義,即通過實踐促進學生發展動手能力和獲取直接經驗。因此,本文以“地球的宇宙環境與地球運動”為例,探索活動引領的初中地理單元整合設計路徑,發揮地理學科特色,達到活動育人效果。

一、案例設計整體思路

“地球的宇宙環境與地球運動”案例涉及《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主題一“地球的宇宙環境”4條課標、主題二“地球的運動”4條課標,以及地理工具模塊“地球儀”4條課標,共涉及12條課標[5]。認識地球是解釋一切地理問題的基礎。本案例設計的單元教學目標體現了認識宇宙環境、地球運動的過程和學科方法,以及宇宙觀、地球觀等情感態度價值觀與相關知識的整合,同時從“奠定基礎——地球所在的宇宙環境及地球演變、發展奠定了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產生影響——地球本身的運動對人類活動的生產生活產生影響”兩個方面進行分層遞進的進階目標的設計。單元整合設計概念圖如圖1所示。

[ 圖1 “地球的宇宙環境與地球運動”單元整合設計概念圖 ]

案例對“人類探索地球的過程、地球的形狀和大小、認識經緯線與經緯度、地球的運動”內容進行了單元整合,以豐富的探究活動任務創造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探索科學知識。

二、學習目標設定

案例根據從“認識地球的宇宙環境”到“了解地球的自身特征”的設計思路,通過學習單元的重構和整體設計,目標指向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學習內容的整合優化,促進學生在學習經歷過程里實現學習內容結構化、系統化的意義構建,實現由淺表到深層學習的跨越。具體學習目標如表1所示。

三、活動內容設計

本單元整體教學聚焦大概念“人地關系”和“系統”,聚焦“宇宙環境如何造就和孕育了有智慧生命的地球”這一單元核心問題,形成問題鏈,設計一系列評價工具或任務來檢測學生是否完成單元學習目標。本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具體活動任務如下。

1.完成課前活動,感悟人類太空探索的進展與意義(評價目標1)

【課前活動】人類探索太空的發展史跨越的歷史年代久遠,描述所需的資料類型多樣,課前,小組合作,發揮小組成員各自的優勢,分工收集相關資料并進行選取、梳理和整理,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2.完成活動1、活動2,掌握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在太陽系中的位置(評價目標2)

【活動1】科技觀星。

①評價要求:觀察和分析Celestia等信息技術軟件展示的動畫和圖像,說出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和特點,描述天體系統的層次結構和在宇宙中的位置。②操作說明:打開Celestia,顯示行星軌道(○鍵),留意看到月亮圍繞地球運動,構成地月系;縮小視野(End鍵),地球等八大行星圍繞太陽運行,構成太陽系;同理銀河系宇宙出現在視野里。整個過程操作極為簡單,只有放大縮小的操作,但完美地展現了地球所在的位置,為進一步進行地理空間定位打下基礎。

【活動2】操作實踐。

小組合作探究,操作信息技術軟件模擬八大行星運行,通過對太陽系結構和各大行星的學習,說明行星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體會保護地球宇宙環境的必要性,培養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地理實踐力。

3.完成活動3,感悟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評價目標3)

【活動3】實驗名稱:消失的小船(圖2)。

實驗目的:①尋找地球是球體形狀的證據,學習地球知識;②培養探究地理問題的科學精神;③實驗器材:一張桌子、一把雨傘、一艘小船。

實驗步驟與方法:①兩位同學面對面站立,面隔約3米。甲不動,眼睛保持與桌面等高,乙將小船立在桌上緩慢后移(假設桌面為地面);②用張開的雨傘代替桌面再做一次步驟1的活動,注意使傘面頂部與桌面等高(假設傘面為地面);③請甲同學說出通過傘面和桌面看到的是否相同,是否有小船看不全或者完全消失的現象,為什么?④從這個實驗活動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⑤試著再設計一個能支持你所得結論的地理實驗。

4.完成活動4,描述地球的大?。ㄔu價目標3)

【活動4】地球自轉使地球變“胖”,還是“瘦”?

實驗目的:①學習地球形狀形成的原理知識;②培養探究地理問題的科學精神。

實驗器材:一條寬約1厘米、長約20厘米的紙條、一卷膠布、一根圓筷子。

實驗步驟與方法:①把紙條粘成圓環,在該圓環的一條直徑的兩端各開一個小孔,孔徑略大于筷子直徑;②把紙環套在筷子上,在筷子下面纏幾圈膠布,防止紙圈滑落;③雙手搓動筷子,越快越好;④觀察紙圈形狀有什么變化;⑤通過該實驗,推斷一下地球不斷自轉,會對它的形狀造成什么影響?

5.獨立思考,完成活動5,探究緯線與緯度的特點(評價目標4)

【活動5】DIY緯線小燈籠(圖3)。

活動目的:①探究緯線與緯度的分布特征;②培養探究地理問題的科學精神。

活動器材:一只圓形淺色紙燈籠、一支黑色顏料筆。

活動步驟與方法:①在紙燈籠中間畫出以下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20°緯線、40°緯線;②在緯線旁邊準確標出緯度;③從活動中,歸納出緯線變化規律和緯度變化規律。

6.獨立思考,完成活動6,探究經線與經度的特點(評價目標4)

【活動6】自制經線圈(圖4)。

活動目的:教具呈環帶狀,如同包圍地球一圈,直觀呈現出東西半球的劃分,同時用彩色線條區分東西經,突出西經區在東半球的部分和東經區在西半球的部分,助于辨別。

活動器材:紙條、黑色油性筆、顏色筆。

活動步驟與方法:①在紙條上畫豎線表示經線,紙條中間畫出0°經線,并分別向東西跨越180°(以20°為間隔,畫19條豎線,學生可用自帶線條的紙張以節省劃線時間);②用顏色筆將劃分東西半球的經線20°W和160°E標粗,標出東、西半球的范圍;③東經區和西經區用不同顏色的彩色條區分;④用雙面膠將東西經180°線疊合,即可成環帶狀經線圈。

7.通過討論與合作學習,完成思考1、思考2,探究經緯網的特點(評價目標4)

【思考】在經緯網上確定位置,根據圖5完成表2。

8.通過討論與合作學習,完成活動7、活動8、活動9,探究地球的運動(評價目標5)

【活動7】利用Celestia軟件演示地球的自轉。

活動目的:①根據Celestia軟件的演示直觀地觀察地球的運動方向;②學會借助信息技術解決問題。

活動步驟:①進入Celestia軟件后,地球處于屏幕中央,點擊右鍵選擇“參考向量”—“顯示經緯網絡”和“顯示明暗邊界線”;然后選擇菜單欄“視圖”—“垂直分割視圖”,把視窗分割成三部分;隨后調整視窗大小,使其平均分布。右鍵拖動地球,讓三個視窗的地球觀察角度分別為側視、俯視(北極、南極)。然后按“L”鍵讓時間加快流逝,以10 000倍的速度讓地球運動起來;②觀察與歸納地球自轉的特征。

【活動8】利用Celestia軟件演示地球的晝夜長短變化(北半球為例)。

活動目的:①根據Celestia軟件的演示直觀地觀察地球的晝夜長短變化;②學會借助信息技術解決問題。

活動步驟:①右擊地球,依次選擇“顯示經緯網絡”“顯示明暗邊界線”和“顯示太陽方向”;通過右鍵拖動地球,使晨線一直居于屏幕中央,設置時間為3月21日。然后按“L”鍵,讓時間加速,觀察太陽直射點移動以及北半球晝夜變化的情況;②學生觀察、分析晝夜長短的變化與太陽直射點之間的關系,總結北半球一年內的晝夜變化規律。

【活動9】測量學校所在的經度。

實驗目的:①測量當地經度;②培養探究地理問題的科學精神。

實驗器材:木材或紙板、指南針、一根細直竹竿(或木棍)、皮尺、白紙。

實驗步驟與方法:①利用直角三角學原理,在木板或紙板上繪制影長和太陽高度關系的表格備用;②在晴朗的天氣里將木棍直立、木板放置在一塊開闊的平地上(圖6),利用指南針找到北方向,并將紙板上的刻度尺對準北,在太陽光產生的影子和刻度尺重合時,記錄下北京時間和影長(可記錄多次求出平均值);③通過計算可知當地的經度和當日當時的太陽高度。計算當地地方時與北京時間的差值,根據地方時與經度的關系,算出當地的經度。

9.通過討論與合作學習,完成課后拓展,探究地球的運動(評價目標5)

【課后拓展】制作簡易版圭表。

圭表(圖7),是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古老的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通過觀察記錄它正午時影子的長短變化來確定季節的變化。同一個地區不同季節的太陽高度角有所不同,因此日影長短也不一樣,你有什么好辦法來測量日影長短嗎?

實驗準備:卡紙、細長的木板或竹條。

實驗步驟:①根據上圖位置擺放好圭和表;②在一天中早、中、晚三個時間段測量影長?;蛞荒曛姓?2點,分別在春秋分日前后、夏至日前后和冬至日前后測量正午影長;③你能得出什么實驗結論?

四、目標達成評價

單元整合設計的教學評價重點關注學生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效果和單元學習目標達成的表現水平,重視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結合、標準化測試與表現性評價結合。針對活動引領的“地球的宇宙環境與地球運動”單元整合設計案例的學習目標達成評價量表如表3所示。

總之,活動引領的單元整合教學提倡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多種感官能力的培養,通過單元整合構建、學習目標設定、活動任務設計、評價指標達成,落實單元核心問題的解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貫徹“教學做合一”,是順應新課標理念的初中地理教學新模式。

參考文獻:

[1] 肖少北.布魯納的認知——發現學習理論與教學改革[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1(5):38-41.

[2] 劉廣利,湯慧麗.杜威的“從做中學”教學理論對我國基礎教育的啟示[J].繼續教育研究,2008(5):84-86.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 張華麗,李娟.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地理單元作業設計——以“地圖”為例[J].地理教育,2023(9):43-47.

[5] 冀峰.大概念統攝下的初中地理單元教學的設計策略與實踐——以“氣候”為例[J].地理教育,2023(S1):130-134.

猜你喜歡
宇宙目標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宇宙第一群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這宇宙
宇宙最初的大爆炸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