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中學地理教育的路徑探究

2024-03-28 01:24黃新雨陳展圖
地理教育 2024年14期
關鍵詞:共同體中華民族中學

黃新雨 陳展圖

自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上首次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論斷以來,引發了社會各界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熱烈討論和廣泛關注[1]。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出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態化機制,并在國民教育體系中加強這一理念的實施[2]。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又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近年來,隨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的不斷深入,在教育領域的研究也越來越廣泛,尤其是在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高校課程思政的建設方面。但另一方面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中學基礎學科教育的研究成果較少,且只局限于語文、歷史、政治等學科,在將其融入地理教育的探索上,有著極大的挖掘空間。因此,本研究旨在從地理學的角度分析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緣起、演變、內涵,以及將其融入中學地理教育的價值意蘊等,在此基礎上探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中學地理教育路徑。

一、基于地理視角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緣起及演變

地理環境是促成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重要因素。地理環境對于一個民族的品格、風俗、價值觀念和精神面貌及其法律性質、政治制度、社會結構具有極大的影響。例如,在草原荒漠環境下,游牧文化得以形成,具體體現在游牧民族的服飾、飲食、居住等方面;絲路文化的形成也離不開地理環境的影響,沿途經過許多天然交通要道,這使得各地間的交流更加便捷頻繁,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交融,多樣的地形和氣候條件使得各種文化與宗教受到不同的影響,產生了許多獨特的文化藝術。

地理環境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重要推動力,中國位于東亞大陸,地理環境具有多樣性、復雜性的特點,造就了眾多各具特色的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各民族進行著頻繁的互動,在經濟上共生互補、在文化上交流互鑒、在情感上相互親近,逐漸凝聚成中華民族共同體。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緣起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的“大一統”思想[3],“大一統”思想的演變,一直貫穿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在中國歷史上無論是割據時期還是統一時期,封建政權都以“大一統”思想為行動指南,并把國家統一作為政權建設的首要任務[4]。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演變過程極其復雜,從古代天下分裂期的“華夷一統觀”,到近代民族動蕩期的“中華民族觀”,再到現在新時代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5],都是民族共同體思想的形象體現。

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地理教育內涵的理解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的深化和發展,學界從國家認同、心理過程、民族觀等多個維度對其概念與內涵進行了解釋。從國家認同角度來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認同的一種表現形式[6],具體表現為對所屬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高度認同感、歸屬感和責任感,以及在對祖國認同感的基礎上產生對共同的歷史、文化、制度、領土、道路等的認同。從心理過程角度來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中華民族共同體這一客觀事實在人們頭腦中的主觀認知[7]。從民族觀角度來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本質上是一種民族觀,即人們對中華民族及其民族關系、民族問題的認知與根本觀點。

以上是從國家認同、心理過程、民族觀三個維度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涵辨析,本研究在此基礎上嘗試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地理教育的內涵進行定義,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地理教育是學生通過地理教學對國土疆域、領土主權、國防安全、民族意識、民族文化等有關民族團結進步內容的學習形成的正確民族意識,包括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維度。認知維度即能認識到自己民族身份、民族文化;情感維度即對身份和國家的歸屬感、依賴感,并延伸出“五個認同”意識;行為維度即表現出自覺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以及維護中華民族大團結等良好的行為傾向。

三、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地理教育的價值透視

1.師生層面:抓住關鍵期培養師生民族團結意識

中學階段是學生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關鍵期,學生在這一階段有較強的可塑性,擁有巨大潛力。因此,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中學地理教學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民族,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民族團結意識。而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地理教學對教師的思政素養有著極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師自身素養的提升。

2.課程層面:促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高中地理課程

地理課程中涉及國防安全意識、國家領土主權、民族意識、民族文化等關于民族團結進步的內容,能夠為培養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良好素材。充分利用地理課程中的民族團結素材,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在地理課程教學中鑄牢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可以促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地理課程在“育人”和“育德”上的雙重力量。

3.思政層面:有效助力課程思政效果的落實

中學地理教育具有學科育人的功能,若忽視中學地理教育在這方面的作用,則損失了鑄牢中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個重要渠道,同時也使得中學地理教育功能難以得到最完整的發揮。并且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地理課與思政課的契合點,能夠實現地理課與思政課的協同效應,對地理課程思政體系的建設有具有要的推動作用,能有效落實中學地理課程思政實效。

四、中學地理教育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路徑

1.加強民族共同體意識在中學地理課程思政中的指引作用

自2014年課程思政的首次提出,把思政教育融入教育教學改革的各項研究成為熱潮,但在地理課程思政教育實踐中逐漸出現教育目標偏移、教育內容同質化、教育方法形式化、重形式輕實效等問題。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重心下移至學校等基層單位,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兑庖姟返奶岢鼋o中學地理教育一個巨大挑戰的同時,也為破解中學地理課程思政困境提供了一種新思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上的優越性有助于統一協調地理課程思政體系,在整個中學地理課程思政中有著極其顯著的指引作用。具體來說,第一,要充分挖掘中學地理教育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相關素材,拓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地理內涵,構建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歸旨的地理課程思政體系內容框架,以大量的相關材料為切入點,結合地理課程特色,從不同角度、不同維度理解其中所蘊含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第二,要著力提升地理教師的課程思政水平,尤其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準確理解和深刻闡述的水平,地理教師是地理課程思政的有效執行者,教師的地理課程思政水平和學生的地理課程思政實效密切相關。第三,要格外重視思政環境在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的影響,結合中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打造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環境,發揮思政環境在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中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對學生所處思政環境的巧妙布置,達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養事半功倍的效果。

2.構建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的地理思政教育體系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民族團結和發展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性事業。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后備力量,中學地理教育是培養中學生民族團結意識的良好陣地。因此,要加強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的地理思政教育體系建設。

(1)優化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歸旨的地理思政課程體系

2017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將“民族團結教育”列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內容[8],因此,應在中學課程體系中有機融入“民族團結教育”,構建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歸旨的“1+N”型地理思政課程體系(圖1),即以地理學科知識課程為主,以蘊含區域性的地方課程、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融合性的顯性課程以及內隱化的隱性課程為輔,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與地理課程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教育主管部門應當與時俱進,加快以培養學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為目標的地理思政課程開發。首先,蘊含區域性的民族地區地方課程的開發應得到大力支持,民族地區地方地理思政課程資源內容意義豐富、適宜實踐探究,在明確“地方性”以“國家性”“共同體性”的前提下,讓學生從“區域認知”的角度看待、理解、掌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充分發揮民族地區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優越性,著重發掘地方紅色地理課程資源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理解中華民族“共同性”、強化“中華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認同感等方面的價值,在地方地理課程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推動民族地區團結進步,促進各民族中學生和睦相處有重要意義。其次,深度挖掘開發顯性地理課程中的民族團結進步素材,設置國防安全意識、國家領土主權、民族意識、民族文化等相關專題課程,提升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素養。再次,依托學?,F有資源,由學校承擔課程開發的責任,制定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歸旨的校本課程,如以“我的家鄉、我的民族、我的國家”等為主題,設計特色校本課程,提升學生的家國情懷、民族意識。最后,根據中學生的認知發展特點,通過對其所處的校園、教室等思政環境的巧妙布置,發揮隱性課程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加強高水平、專業化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師資培養

高水平、專業化的師資隊伍是民族團結教育發展的重要限制因素,較大地影響著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效。因此,教師作為教育的主體,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必須高度重視高水平、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建設。具體來說,首先要完善中學地理教師思政素質提升計劃,對教師的思政素養進行有計劃的培訓;其次,要通過教學技能競賽等形式提升教師進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實戰技能,優選民族意識教育示范課,激發教師的競爭意識和進取意識;最后,在地理師范生和師資培訓中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打造高水平、專業化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師資后備軍,從而實現地理思政課程師資力量的規范化和后繼化。

(3)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三進”主題實踐活動

地理課程思政教育實踐工作持續時間已久,不可避免地出現一系列的問題,如教育內容同質化、教育目標偏移、教育方法形式化、教育活動載體單一化、教育理念與實踐脫節等,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教育目標、教育內容上的優越性為破解中學地理課程思政困境提供了一種新思路。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重心下沉到學校,圍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學校中開展多樣的主題活動,以國家領土、文化浸潤、民族意識、國防教育、研學旅行等為抓手,結合學校實際,強化民族教育工作實效,如借助學校附近的博物館、藝術館、圖書館等,開展“校館合作”活動,將館藏資源帶進學校,發揮兩者共同育人作用,或者利用學?,F有資源,開展民族意識地理研學活動;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實踐活動搬進地理課堂中開展,構建優質民族教育地理課程;深化學生對地理知識中蘊含的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讓學生將“民族同根、文化同源、幸福同享”的“三同思想”內化于頭腦,外化于行動,以上即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頭腦”的“三進”教育。

3.構建中學地理教育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態化機制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出要構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態化機制,從而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目標。建立中學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態化機制的關鍵在于創新,創新思維的運用對于突破現今中學地理課程思政困局至關重要。運用創新思維、創新技術鑄牢中學地理教育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常態化機制,具體來說就是從地理角度探索創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教育策略,將地理教育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策略規范化、常規化。[9-10]第一,開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中學地理教育中的教學思想,讓中學生通過地理知識的學習、地理現象的觀察、地理實踐活動的參與等形成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準確深刻的認識。第二,探索基于生活化地理教育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模式,當前的地理課程思政教育模式主要以傳統的說教、灌輸為主,這種教育模式缺乏實效性,教育效果浮于表面,而創新探索基于生活化地理教育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模式對解決這一問題有顯著效果,對于中學生來說,地理學習不僅是掌握知識的場域,還是重要的社會化場域,國家領土主權、國防安全意識、民族團結觀念等常常嵌入其中,只有具體化、生活化的地理教育模式才能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才能使學生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于心。第三,利用地理新技術豐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手段,借助空間遙感技術、自動化傳感技術、互聯網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等地理新技術進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提升學生對國家空間、國土疆域、民族分布等知識的認識,增強民族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11]

中學地理教育是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重要載體和場域,在中學地理教育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中學地理教學中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充分發揮中學地理教育的思政作用,讓學生通過地理的學習,產生對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國土、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深刻認同感,形成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4-05-29)[2019-02-25].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4-05/29/c_126564529.htm.

[2]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EB/OL].(2019-10-23)[2021092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0/23/c_1125142776.htm.

[3] 王中華,余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中學課程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23):34-38.

[4] 嚴慶,平維彬.“大一統”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39(5):14-18.

[5] 陳喜波,韓光輝.中國古代“大一統”思想的演變及其影響[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5(3):58-63.

[6] 虎有澤,云中.國家認同視域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J].貴州民族研究,2018(11):1-6

[7] 孔亭.試析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內涵[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2):33-40

[8]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2017-08-22)[2021-09-27].http:/ /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54319.htm.

[9] 袁同凱,馮朝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中小學教育路徑[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2(3):41-48,182.

[10] 丁建強,黃娟.學習共同體視域下的中學地理課堂教師角色探析——以“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為例[J].地理教育,2023(S1):44-46.

[11] 陳順典.淺議新時代中學地理教育的新作為[J].地理教育,2019(11):11-12.

猜你喜歡
共同體中華民族中學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在多解中學創新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