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藥防治冠心病的蛋白質組學研究進展

2024-03-28 18:58徐京育李啟注李宗瑛
世界中醫藥 2024年1期
關鍵詞:補體組學血瘀

周 媛 徐京育 李啟注 徐 闖 李宗瑛 白 麗

(1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哈爾濱,150040; 2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哈爾濱,15004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HD)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甚至閉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的心臟病,簡稱冠狀動脈性心臟病或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臨床分為慢性心肌缺血綜合征和急性冠脈綜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慢性心肌缺血綜合征以反復發作的胸悶胸痛為主要臨床表現,若不規范治療,ACS發生風險高,還會發展為缺血性心肌病。ACS包括不穩定型心絞痛、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以胸悶、胸痛加重,甚至有瀕死感為主要臨床表現,嚴重者可發生猝死。全球因CHD死亡人數為892萬,中亞地區人群CHD死亡率最高,在我國CHD死亡在總死亡中比例上升,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我國CHD的發病和死亡人數將持續增加,因而早診斷并防治CHD是非常必要的[1]。CHD屬中醫“胸痹”的范疇,首見于張機《金匱要略》。中醫藥治療CHD可發揮其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的優勢,改善患者癥狀同時緩解焦慮情緒。蛋白質組學研究是目前研究熱點方向,現階段已用于許多重大疾病的診斷及防治。本文對近年來應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研究診斷CHD的生物標志物、中醫證候分型及中藥治療方面進行總結,希望對后續研究有所幫助。

蛋白質組學概念于20世紀90年代由Willkins M等提出,是鑒定細胞、組織、器官、個體或某一物種在特定條件、時間表達全部蛋白質的一項技術,能夠全面地認識疾病發生的過程,具有特異性、整體性、動態性、階段性等特點[2]。蛋白質組學技術流程包括樣本提取純化、蛋白分離鑒定及數據處理分析。蛋白質分離技術主要有雙向電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雙向熒光差異凝膠電泳(Two-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Difference Gel Electrophoresis,2D-DIGE)、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Polyacrylamide Gel Eletrophoresis,SDS-PAGE)[3-4]。蛋白質分離后可運用不同的質譜分析進行蛋白質鑒定。常用的質譜技術包括基質輔助激光解析電離飛行時間質譜(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表面增強激光解析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SELDI-TOF-MS)、液相色譜質譜(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MS)和電噴霧電離質譜(Electron E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ESI-MS MS)[5]。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包括同位素親和標記(Isotope-Coded Affinity Tags,ICAT)、同位素標記相對和絕對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穩定同位素標記氨基酸技術(Stable Isotope Labeling with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SILAC)等[6-7]。中醫學以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為特點,與蛋白質組學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動態復雜性、階段穩定性的特點相一致,蛋白質組學技術可研究機體整體水平的蛋白質,也可反映基因組的動態變化,與中醫診斷過程中的“辨病”和“辨證”兩方面相一致[8]。中醫病機理論為中醫藥理論體系的核心,蛋白質組學可通過對同一疾病不同病機患者的血清、尿液或組織蛋白質分離、質譜鑒定分析,尋找其差異蛋白點,幫助臨床診斷;蛋白質組學也可通過質譜分析找出不同疾病同一病機的微觀特異性;蛋白質組學也可幫助明確中醫醫藥治療疾病的作用機制。近年來中醫藥運用蛋白質組學技術的文獻顯著增加,在中醫診斷、中醫證候、中醫藥機制等方面的研究非常廣泛[9]。

1 蛋白質組學在冠心病診斷中的應用

CHD可導致心肌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嚴重者可出現急性心力衰竭、循環衰竭危及生命,因而積極尋找早期診斷的生物標志物是預防和治療CHD的關鍵。目前,臨床應用心肌酶、血清肌鈣蛋白(Cardiac TroponinⅠ,cTnT)診斷ACS,但心肌酶及血清肌鈣蛋白多在發病2 h后變化,因而還需發現更靈敏的生物標志物。蛋白質組學分析技術為識別生物標志物提供了新手段。

1.1 血液樣本的蛋白質組學研究 血液是人體生物標志物的重要來源,具有創傷小、方便采集、安全性高的優勢。STAKHNEVA等[10]通過觀察冠心病男性和無冠心病男性,應用MALDI-TOF-MS,發現屬炎癥蛋白和運輸蛋白的轉甲狀腺素、視黃醇結合蛋白4(Retinol Binding Protein4,RBP4)、血漿血紅素和補體C3、C9增加,激肽原、鋅指蛋白133和B細胞CLL/淋巴瘤6減少。胡水旺等[11]對10例對照組、10例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和10例穩定型心絞痛患者進行觀察,利用DIGE技術進行蛋白分離,采用MALDI-TOF-MS分析,發現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血漿與穩定心絞痛患者血漿相比有9個上調蛋白點包括纖維蛋白原γ鏈(Fibrinogen-gamma,FGG)、補體C4B(C4B)、免疫球蛋白κ恒定區(Immunoglobulin Kappa Constant,IGKC)和血紅蛋白α亞基(Hemoglobin A1,HBA1)等,還有1個下調蛋白點是結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許京鋒等[12]觀察急性心肌梗死和傳統外科患者各15例,運用MALDI-TOF-MS法分析血清蛋白,發現補體C3類似物差異最大,可把急性心肌梗死“毒證”與傳統外科“毒證”進行區分。韓業明[13]運用MALDI-TOF-MS分析,發現動脈粥樣硬化患者與健康人群比較有27個差異蛋白點,其中有15種蛋白質表達升高,如細胞周期依賴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d Kinase9,CDK9),12種蛋白質表達降低,根據功能不同,這些蛋白點歸納為6個組別:細胞增殖和凋亡相關蛋白、炎癥介質相關蛋白、免疫因子相關蛋白、能量代謝相關蛋白信號通路相關分子和其他分子如血管緊張素Ⅱ受體,CDK9與炎癥反應相關,可推測動脈硬化發生與炎癥反應相關。DREGOESC等[14]研究發現穩定型CHD患者有5種生物標志物與不良心血管事件相關,其中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13B(Tumor Nercrosis Receptor Superfamily13B,TNFRSF13B)和腫瘤壞死因子受體超家族10A(Tumor Nercrosis Receptor Superfamily10A,TNFRSF10A)與TNF信號通路相關,在細胞凋亡、細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激活和B細胞激活3個通路發揮作用。

CHD患者血液蛋白質組學與正常人比較有顯著差異,其差異主要表現在補體系統中的補體C3、補體C4B、補體C9。補體激活與急性心肌梗死血栓形成密切相關[15]。有研究表明,早發型冠心病患者補體C3、C4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正相關,補體可能會協同LDL-C,促進LDL-C氧化,增加CHD的發病風險[16]。

1.2 血小板樣本的蛋白質組學研究 血小板的生成情況與動脈粥樣硬化密切相關。區文超等[17]觀察冠心病患者9例和健康志愿者11例,抽取外周血分離血小板,通過MALDI-TOF-MS分析,成功鑒定7個差異蛋白點:絲束蛋白-2(Plastin-2)、冠蛋白1A(Coronin-1A)、凝聚素(Clusterin)、膜聯蛋白(Annexin A1)、氯離子胞內通道蛋白-1(Chloride Intracellular Channel Protein 1)、過氧化物氧化還原酶6(Peroxiredoxin,Prdx6)、過氧化物氧化還原酶2(Peroxiredoxin2,Prdx2)。

在CHD不同階段血小板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動態變化。通過CHD患者血小板樣本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可早期區別CHD的不同階段,預防危險事件的發生[18]。Prdxs與氧化應激反應相關,脂質過氧化促進動脈硬化的發生[19]。

1.3 高密度脂蛋白的蛋白組學研究 血脂異常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與CHD的發生負相關,HDL降低可增加CHD風險[20]。因而研究CHD患者HDL蛋白質組學改變是十分必要的。ALWAILI等[21]觀察穩定型冠心病和ACS患者各10例,采集血漿并分離HDL,運用LC-MS/MS檢測蛋白質,發現ACS組血清淀粉樣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補體C3水平增加,SAA和補體C3可使HDL功能發生改變,損害HDL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綜上所述,CHD患者與健康人群血液、血小板及高密度脂蛋白的蛋白質組學均有差異。CHD患者不同階段蛋白質組學也存在明顯差異。這些差異主要與補體激活、脂質代謝及氧化應激反應相關。補體激活及氧化應激反應均可導致脂質代謝異常,導致CHD發生風險增加。因此蛋白質組學研究在CHD的預防、早期診斷及心血管危險事件的鑒別等方面均有意義。

2 蛋白質組學在冠心病證候分型中的應用

中醫認為CHD屬“胸痹”范疇,其主要病因病機為“陽微陰弦”,屬本虛標實,本虛包括氣虛、氣陰兩虛、陽氣虛衰,標實則包括血瘀、寒凝、痰濁、氣滯。胸痹的主要證型有:心血瘀阻證、氣滯心胸證、痰濁閉阻證、寒凝心脈證、氣陰兩虛證、心腎陰虛證、心腎陽虛證及痰瘀互結證。不同證型的冠心病蛋白組質學研究也有所不同。

2.1 血瘀證 周倩倩等[22]對冠心病血瘀證患者和健康人群各8例進行觀察,采集2組人群外周靜脈血,運用MALDI-TOF-MS進行質譜分析,發現3個上調蛋白點:RBP4、Hp、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SA),以及1個下調蛋白點:載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張書萌等[23]觀察早發冠心病血瘀患者27例、早發冠心病非血瘀患者14例、非早發冠心病血瘀患者29例及非早發冠心病非血瘀患者31例,運用iTRAQ技術檢測患者血漿蛋白,發現早發冠心病血瘀證組與健康對照組有差異蛋白32個,包括22個上調蛋白和10個下調蛋白,這些蛋白的相關通路主要與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補體系統及血小板激活相關,其中內凝集蛋白1(Intelectin-1,ITLN1)表達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作為家系早發冠心病瘀血證診斷的危險標志物。尚青華等[24]觀察冠心病血瘀證對照組、“潛毒”組及“毒證”組患者,運用MALDI-TOF-MS分析和鑒定血漿蛋白,發現2個差異蛋白是同種型高分子量激肽原1前體(Kininogen 1,KNG1)和PRDX1,推測這2個差異蛋白可作為冠心病“瘀毒”病機轉化的分子標志物。趙慧輝等[25]運用高解析離子淌度質譜(High Definition Mass Spectrometry,HDMS),發現CHD不穩定型心絞痛血瘀證患者與健康人相比有25種差異蛋白,上調的蛋白質根據功能分為急性時相反應蛋白、補體蛋白、凝血相關蛋白、心肌損傷蛋白,下調的蛋白分為載脂蛋白、運輸蛋白、抗凝血相關蛋白、免疫球蛋白、細胞骨架蛋白。

2.2 痰瘀互結證 郎笑梅和徐珊[26]觀察14例痰瘀證患者及16例健康人,應用SELDI-TOF-MS及蛋白質芯片技術檢測血清,發現18種差異蛋白。姚笛等[27]應用SELDI-TOF-MS檢測急性心肌梗死痰瘀證、血瘀證患者和對照組血清蛋白,發現冠心病與對照組有29個差異蛋白,痰瘀證和血瘀證有35個差異蛋白。

2.3 虛證 魏其云和吳紅[28]選擇冠心病心氣虛弱證患者和心腎陰虛證患者各100例,將血清離心并進行質譜分析,檢出23個差異蛋白點,鑒定出6種蛋白質,呈高表達結果的有3種:細胞周期依賴性蛋白激酶9(Cyclin-Depended Kinase9,CDk9)、葡萄糖調節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和富亮氨酸糖蛋白(Leucine-Rich-α2-Glycoprotein,LRG),呈低表達的有3種:轉谷氨酰胺酶-2(Transglutaminase 2,TG2)、膜聯蛋白4(Annexin A4,ANXA4)和骨鈣素(Osteoglycin,OC)。袁宏偉等[29]采集冠心病心氣虛弱證和心腎陰虛證患者血清,2-DE分離蛋白質,應用MALDI-TOF/TOF MS鑒定蛋白質,檢測出34個差異點,主要差異蛋白有凝血酶原、α2巨球蛋白、膜聯蛋白A5、補體C3、甘露糖結合蛋白C、載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poA1)、載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載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活化T細胞核因子5亞型b等,差異蛋白與凝血系統、激肽釋放酶-激肽系統、補體系統、脂代謝系統、Wnt途徑及凋亡系統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CHD患者不同證型蛋白質組學有差異,總結目前研究可見,血瘀證與痰瘀證有差異,心氣虛弱證和心腎陰虛證有差異。ITLN1可作為冠心病血瘀證診斷的危險標志物;KNG1和Prdx1可作為冠心病“瘀毒”病理因素的分子標志物。痰瘀互結證患者與健康人、單純血瘀證蛋白質組學有多個差異,但其具體蛋白質名稱及信號通路尚不明確。心氣虛弱證和心腎陰虛證患者雖有多個差異蛋白點,但仍需繼續研究篩選出差異有顯著意義的蛋白質,進一步幫助診斷胸痹病的臨床證型。

3 蛋白質組學在中藥防治冠心病中的應用

中醫藥防治胸痹心痛病可體現其整體觀念、辨證施治的特色。針對本虛者,治以益氣養陰,溫通心陽;針對標實者,治以活血、散寒、祛痰、行氣。有多種中藥復方、中成藥及中藥提取物治療CHD效果顯著,可運用蛋白質組學技術探究其作用機制。

3.1 中藥復方 保元湯為治療元氣虛弱的名方,由人參、黃芪、肉桂和炙甘草四味藥組成,萬彥軍等[30]發現保元湯對氧糖剝奪/復糖復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covery,OGD/R)損傷的H9c2心肌細胞和原代心肌細胞有保護作用,進行LC-MS/MS高分辨質譜鑒定發現46個潛在結合靶點蛋白,經京都基因和基因組數據庫(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發現靶點與三羧酸循環信號通路相關最為密切。

滋腎活血方是國醫大師劉志明從腎論治冠心病的代表方劑,由首烏、桑椹、瓜蔞、薤白、三七、茯苓、杏仁、枳殼及太子參組成,具有補腎虧、通心陽、祛瘀化濁的功效[31]。劉如秀等[32]運用2-DE分析發現滋腎活血方可逆轉腎虛血瘀型心肌缺血大鼠乳酸脫氫酶B鏈(Lactate Dehydrogenase B,LDHB)、肉堿棕櫚酰轉移酶-2(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2,CPT2)、異檸檬酸脫氫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ATP合酶α亞基(ATP Synthase Subunitα,ATPs-α)及肌凝蛋白-6(Myosin-6)表達,推測其治療心肌缺血的機制與改善能量代謝和保護細胞骨架相關。補陽還五湯屬理血劑,由當歸尾、赤芍、川芎、桃仁、紅花及地龍組成,具有益氣活血、化瘀通絡的作用,可治療氣虛血瘀型胸痹心痛[33]。有研究表明,補陽還五湯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減輕心室重塑,保護心肌組織結構;通過蛋白質圖譜分析成功鑒定7種蛋白質,包括心肌細胞結構蛋白肌球蛋白輕鏈4(Myosin Light Chain 4,MYL4)、肌球蛋白調節輕鏈2(Myosin Regulatory light Chain2,MRLC2),以及抑制氧化應激的煙酰胺腺嘌呤脫氫酸和Prdx6[34]。

養心通脈方是中醫學家秦伯未治療胸痹心痛病的著名方藥,具有“扶養心氣,和通血脈”的作用[35]。鄭景輝等[36]采用iTRAQ蛋白質組學技術分析養心通脈方對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的作用蛋白,鑒定62個差異蛋白,這些差異蛋白主要集中在Notch信號轉導通路、阿爾茨海默病通路、可溶性N-乙基順丁烯二酰亞胺敏感性的融合蛋白附著蛋白(Soluble 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NARE)通路、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號通路上,推測養心通脈方抗心肌缺血機制與上述通路相關。

3.2 中成藥 復方丹參片由丹參、三七、冰片組成,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的作用,是治療CHD的常用中成藥,藥理作用研究表明復方丹參片能夠抗心肌缺血、缺氧,擴張冠狀動脈,抗心律失常,對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有保護作用[37]。馬增春等[38]采集正常人、冠心病患者和復方丹參片用藥患者血漿,運用2-DE、圖像分析及質譜鑒定發現:冠心病患者與正常組比較,有6個蛋白質上調和3個蛋白質下調,復方丹參片可使這些差異蛋白點有所恢復,復方丹參片可降低免疫球蛋白、纖維蛋白原及粒酶。

復方丹參滴丸有活血化瘀的藥理作用,廣泛用于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治療。WU等[39]研究發現復方丹參滴丸給藥組和對照組大鼠有42個差異蛋白點,通過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復方丹參滴丸舒張血管的作用與血小板活化、環磷酸鳥苷-蛋白激酶G(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 Protein Kinase G,CGMP-PKG)信號通路及血管平滑肌收縮與舒張3個通路相關。

3.3 中藥提取物 薤白皂苷是薤白的主要有效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心肌凋亡,減緩炎癥反應[40-41]。馮俊靈[42]運用MALDI-TOF-MS發現薤白皂苷可改變二磷酸腺昔(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誘導小鼠血小板的蛋白質表達,與對照組相比有7個差異蛋白質,包括鈣網蛋白(Calreticulin,CRT)、肌動蛋白(Actin)、LIM和SH3結構域蛋白1(LIM and SH3 domain Protein 1)、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phatase 1)、核因子κB激酶亞單位ε抑制劑(IkappaB Kinase Inhibitor of KappaB Kinase Epsilon,IKBKE)抑制因子1(Suppressor of IKBKE1)、核酮糖-5-磷酸-3差向異構酶(Ribulose-5-phosphate-3-epimerase),這些差異蛋白質為薤白皂苷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的重要蛋白質。

丹皮酚和芍藥苷是牡丹皮的主要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胡春艷等[43]結扎左冠狀動脈前降支構建AMI大鼠模型,用丹皮酚和芍藥苷配伍對模型心大鼠灌胃,提取大鼠心肌組織蛋白樣品,運用iTRAQ質譜分析,研究發現干預前后有367個差異蛋白點,KEGG富集分析發現差異蛋白點涉及凝血與補體級聯反應、系統性紅斑狼瘡、核糖體等信號通路相關。

綜上所述,保元湯治療CHD與三羧酸循環通路相關;滋腎活血湯可通過改善能量代謝和保護細胞骨架改善心肌缺血;補陽還五湯可改善心肌細胞結構,抑制氧化應激;養心通脈方抗心肌缺血與Notch信號轉導通路、阿爾茨海默病通路、SNARE通路、MAPK信號通路相關;薤白皂苷可作用于多個蛋白點,具有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的作用;丹皮酚和芍藥苷配伍治療CHD與補體級聯反應、系統性紅斑狼瘡、核糖體等信號通路相關。中藥治療CHD的靶點蛋白和信號通路多而復雜,蛋白質組學技術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從而揭示中藥防治CHD的作用機制。

4 討論與展望

CHD在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危險因素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肥胖和超重、吸煙、不良飲食習慣等。一般認為冠狀動脈狹窄程度>50%會影響心肌供血,冠狀動脈急性完全性閉塞可導致供血區域心肌透壁性壞死,嚴重可導致心源性猝死,CHD的早期防治是十分重要的。蛋白質組學技術能夠更準確地分析蛋白質,有助于CHD的診斷、研究疾病的發展、判斷藥物治療的效果。

總結各項研究可以發現CHD患者血清及HDL蛋白質組學在屬補體系統的蛋白質有明顯改變,如補體C3、C4、C9。CHD的發病機制有多種學說,包括脂質浸潤學說、內皮損傷-反應學說、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假說、平滑肌細胞克隆學說、慢性炎癥反應等。近年來許多研究表明補體系統與脂質代謝存在明顯相關性,補體C3、C4與HDL-C負相關,補體C3、C4與總膽固醇、三酰甘油、ApoB、LDL-C正相關[44-46]。補體激活還能引起血小板變形,激活血小板釋放某些因子,損傷血管內皮細胞,引起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47]。Prxs與CHD的發生亦有關,Prxs能夠清除組織和細胞內的活性氧,有抗氧化應激的作用[48]。氧化應激反應可導致LDL-C氧化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s,Ox LDL-C),加重內皮損傷[49]。蛋白質組學技術的應用對研究CHD的發病機制亦有幫助,可推測CHD與炎癥反應、細胞凋亡等相關。

血瘀證患者和非血瘀證患者差異蛋白多與補體系統和血小板激活相關。ITLN1具有延緩動脈硬化的作用,有研究表明,ITLN1與冠心病AMI患者心肌損傷密切相關,ITLN1與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cTnT負相關,ITLN1可作為早發冠心病的診斷標志物[50]。心氣虛弱證患者和心腎陰虛證患者差異蛋白與凝血系統、補體系統、脂代謝系統、激肽釋放酶-激肽系統、Wnt途徑及凋亡系統密切相關。雖然目前對CHD患者證候進行了大量蛋白質組學的研究,但僅探究出血瘀證的生物標志物,而其他證候的蛋白質組學尚未探究出有診斷意義的生物標志物。臨床上治療CHD的中藥復方、中成藥及中藥提取物眾多。保元湯可通過三羧酸循環信號通路治療元氣虛弱證;滋腎活血方可保護心肌組織結構,抑制氧化應激治療氣虛血瘀證;養心通脈方可作用于Notch信號轉導通路、阿爾茨海默病通路、SNARE通路、MAPK信號通路治療胸痹;復方丹參滴丸作用于血小板活化、CGMP-PKG信號通路及血管平滑肌收縮與舒張3個通路治療心絞痛;薤白皂苷可抗血小板活化及聚集治療CHD;丹皮酚和芍藥苷配伍治療CHD與補體級聯反應、系統性紅斑狼瘡、核糖體等信號通路相關。中醫藥治療CHD的機制復雜,蛋白質組學可幫助研究者探究其作用機制,有益于證明中藥治療CH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5 小結

綜上所述,蛋白質組學技術在CHD的診斷和中醫藥防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但CHD發病機制復雜,臨床分型包括慢性心肌缺血綜合征和急性冠脈綜合征,目前對慢性心肌缺血綜合征蛋白質組學研究較多,缺乏急性冠脈綜合征的蛋白質組學研究。CHD屬中醫胸痹,中醫證型有心血瘀阻證、氣滯心胸證、痰濁閉阻證、寒凝心脈證、氣陰兩虛證、心腎陰虛證、心腎陽虛證及痰瘀互結證,但目前胸痹中醫證候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尚不全面,僅有血瘀證、痰瘀證、心氣虛弱證及心腎陰虛證,并且大多數研究多針對單種證候或2種證候,欠缺多種證候的對比,對中醫辨別證候的幫助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需要對其他證型進行蛋白質組學的研究以期對中醫診斷有所幫助。中醫學治療CHD的方法眾多,包括中藥提取物、中藥復方、中成藥及針灸等,但目前僅有少數中藥、中藥復方及中成藥應用蛋白質組學技術,今后應該將蛋白質組學技術廣泛用于中藥治療CHD作用機制的研究,還可用于探索中藥與西藥治療CHD的比較,以期對中藥新藥的開發與應用有所幫助。

利益沖突聲明:無。

猜你喜歡
補體組學血瘀
張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臨床經驗
話說血瘀證
補體因子H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進展
抗dsDNA抗體、補體C3及其他實驗室指標對于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腎損傷的臨床意義
口腔代謝組學研究
基于UHPLC-Q-TOF/MS的歸身和歸尾補血機制的代謝組學初步研究
血瘀體質知多少
流感患兒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檢測意義
中醫特殊診法在血瘀證辨證中的運用
代謝組學在多囊卵巢綜合征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