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核心素養導向下的“主要植被與自然環境”教學設計

2024-03-28 04:34曹瑞建史之才
地理教育 2024年14期
關鍵詞:植被校園素養

曹瑞建 史之才

一、教材分析及課標要求

本課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一節,“植被”是自然環境的組成要素,又是自然環境演變的結果,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自然條件之一,因此學習“植被”是學生了解自然環境的重要途徑,同時也為第二節“土壤”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材從不同尺度介紹了地理環境對植被的影響,又以較小的區域為例闡述植被對環境的影響,引導學生從區域的視角觀察身邊的地理環境,培養學生的區域認知能力。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了解到地理環境與植被之間是相互影響的,而且能夠認識到地理環境各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課標要求:通過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主要植被,說明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課標分析:本條課標要求突出了對學生地理實踐力和綜合思維的培養?!巴ㄟ^野外觀察或運用視頻、圖像,識別主要植被”以學生野外或戶外觀察等實踐活動為核心內容,要求學生會在野外對當地的植被進行觀察、識別和描述[1]?!罢f明其與自然環境的關系”,植被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包含兩層含義,一是不同的自然環境塑造不同的植被,它們的空間分布受到氣候的強烈的影響;二是不同植被對自然環境的影響不同,通過本條課標的學習讓學生理解自然地理事物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人類在利用自然時,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實現人地協調發展。

二、核心素養實施途徑

高一的學生已經初步認知了大氣、水、土壤和植被等自然環境的組成要素,也對生活中常見的植被分布和生長習性有所了解,已經具備基本的知識儲備,但缺乏相應的地理思維能力,對于植被和環境之間的關系,理解起來仍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可以通過實地調查,結合視頻、圖片等多媒體技術,聯系生活實際,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加深對植被的認識,實現問題的探索和解惑,從而提升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地理核心素養包括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本節課通過以下途徑實施:結合不同區域的植被類型圖,了解不同區域的植被類型及其特點,提升區域認知素養[2]。通過觀看調查視頻,閱讀圖片和文字,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分析植物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素養。地理實踐力的培養是高中地理教學突破的難點,本節課教師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對校園植被展開調查,并到石家莊西部山區野外實地考察,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濃厚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地理觀測和綜合思維能力,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地理實踐力。舉例分析不同區域,人類活動對植被的有利或不利影響,并結合植被和環境的關系,引導學生保護植被,改善環境,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觀[3-4]。

三、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準備:發放“資料卡”。

[基本概念]①植被:覆蓋一個地區各類植物群落的總稱。植被分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②種群:在一定區域內同種植物的全部個體形成種群。③群落:同一時間內生活在一定區域中,各種植物種群的集合構成植物群落。

[氣候資料補充]①??冢簩贌釒Ъ撅L氣候,降水豐沛,年平均溫度24.3 ℃,年平均降水量2 067毫米,5~10月為雨季,月平均降雨量近250毫米。②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全市平均氣溫17.6 ℃,降水量1 200毫米左右。全年60%以上的雨量集中在5~9月。③石家莊:屬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總降水量為401~752毫米。④齊齊哈爾:屬溫帶季風氣候,四季特點十分明顯:春季干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暫短霜早,冬季干冷漫長。年平均氣溫在0.7~4.2 ℃之間,南北相差3.5 ℃左右,年降水量在400~550毫米之間。⑤鄂爾多斯: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季溫熱,雨水相對集中;冬季漫長寒冷,降雪少。年平均氣溫在5.3 ℃~8.7 ℃,東部地區降水量平均在300~400毫米,西部地區降水量在190~300毫米,全年降水集中在7月至9月。⑥吐魯番:屬典型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干燥少雨,太陽輻射強,夏季高溫多風。年均氣溫13.9 ℃,年均降水16毫米。

[導入新課]教師展示校園植被的四季美景,從學生熟悉的校園植被入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植被調查線路一]①教師教學過程:課前發放《校園植被調查表》,包括“植物名稱、植被類型(自然植被或人工植被)、樹木形態、生長習性、是否有季相變化”,組織班級的地理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對學校教學樓西側區域的樹木進行調查,完成校園植物調查報告(表1)。②學生調查過程: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校園實踐,借助手機App并采訪校園綠化專業人員,記錄校園樹木特征,搜集相關樹木的生長習性等信息,填寫表格,制作調研成果展示課件,并在課堂上展示(圖1、表1)。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最熟悉的校園植被入手,展開實地調查。通過調查,學生對校園植被進行觀察、識別、并描述匯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過渡]通過校園樹木調查,是否能夠確定石家莊的地帶性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

[學生回答]不可以,因為校園主要為人工植被,且調研范圍較小,不具備代表性。

[教師總結]要想了解石家莊典型的自然植被,就要走出校園,到大自然中調查。學校地理小組的同學利用周日的時間分別到石家莊西部的封龍山區和駝梁山區進行實地調查,以下為學生在山腳下拍攝的兩幅照片(圖2)。

[設計意圖]從校園小范圍的人工植被的調查,到石家莊大范圍的自然植被的調查,學生在提高地理實踐力的同時,增強了區域認知能力。

[過渡]校園是這樣的(展示校園植被圖片),那么其他地域的校園植被又是怎樣的景象?

[植被調查線路二]??凇虾!仪f—齊齊哈爾。

[教師教學過程]地理小組同學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在11月20日聯系了???、上海、齊齊哈爾三個城市的學長,獲得這三個城市典型自然植被的視頻資料。并提供典型植被的樹葉標本。

[學生學習過程]學生利用樹葉標本,結合所學知識,通過探究活動對四地的植被進行觀察、描述、比較并分析原因(圖3、表2)。

[探究活動]①根據視頻內容填寫齊齊哈爾、石家莊、上海、??谒某鞘兄脖活愋图安町?。②影響四地典型樹木差異的主要氣候因素是什么?③推斷四地典型樹木樹葉的特征與當地氣候的關系?

[設計意圖]循序漸進的提問和思考模式,使學生主動調動所學知識,比較這四個城市植被類型和特征的差異,并分析原因。讓學生通過區域認知,綜合分析得出影響四地植被差異的主導氣候因素是熱量。進而得出結論:在大尺度上,植被的分布主要取決于氣候條件,由于太陽輻射提供給地球的熱量,有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規律性差異,引起自然環境及典型植被發生變化,在森林植被中呈現出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等變化。從而提升了學生的區域認知和綜合分析能力。

[過渡]這是地理小組同學在南北方向上對我國東部濕潤和半濕潤地區的樹木進行了調查。那么在中緯度東西方向上植被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于是地理小組的同學開展了第三條線路的植被調查。

[植被調查線路三]石家莊—鄂爾多斯—吐魯番。

[教師教學過程]通過谷歌地球展示三個城市的位置關系,并通過查詢網絡視頻資料,呈現當地典型植被景觀(圖4)。

[學生學習過程]學生通過探究活動,描述并思考三地典型植被差異,并分析原因。

[探究活動]①觀察并描述三地典型植被類型及其形態特征的差異。②思考形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因素?

[設計意圖]觀察并結合生活常識比較這三地植被類型及其根、莖、葉等形態特征的差異,并分析植物與其他地理環境要素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通過區域認知,綜合分析得出影響三地植被差異的主導因素是水分。從而得出結論:在中緯度地區,從沿海到內陸,各地水分條件不同,植被類型發生明顯的變化,由森林依次變為草原、荒漠。

[過渡]通過調查探究總結了植被在水平方向上的變化規律,那么在山區,隨著海拔的升高,植被在垂直方向上又有怎樣的變化?地理學習小組又展開了第四條線路的植被調查。

[植被調查線路四]石家莊駝梁山地植被調查。

[教師教學過程]帶領學校地理興趣小組成員到石家莊西部太行山駝梁實地調查,了解在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分布情況。并展示在山麓、山腰、山頂不同位置的植被圖片(圖5)。

[學生學習過程]學生們通過觀察視頻、景觀圖片,完成探究活動。

[探究活動]①描述隨著海拔增加,當地典型植被的變化情況。②思考影響典型植被變化的主要因素?

[設計意圖]帶領學生從山麓到山頂爬山過程中,親身體驗隨海拔的增加典型植被的變化情況,山麓地區為溫帶落葉闊葉林樹種,山腰地帶出現針葉樹種,山頂地區為灌叢和草甸。得出結論:在中尺度上,受地形的影響,植被隨海拔升高而發生變化,出現垂直分帶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水熱狀況隨著海拔升高而發生變化。同時,在調查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地理實踐力。

[過渡]植被是地理環境的一面鏡子,始終與周圍環境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因而其既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又可以影響所在區域的環境。

[學以致用]我愛我?!@綠化建議(圖6)。結合本節所學知識,請你為我校西南綠地區域的規劃設計提供合理建議。

[設計意圖]通過該活動的設計,體現人類活動會對自然環境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地協調觀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四、結語

本節課利用校園環境,創設了“校園植被調查”的地理實踐活動,學生在校園中尋找不同種類的植物,查閱植被相關資料,歸納植被類型,總結其生長習性,制作PPT進行匯報,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達成了地理實踐力的核心素養目標,落實了課標要求中“通過野外觀察,識別主要的植被類型”這一條課程標準。本節課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通過野外考察、合作探究、小組匯報等多種學習方式充分給予學生展示機會,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也提高了課堂效率。

“植被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體現了對學生綜合思維的培養,從自然環境對植被的影響和植被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正反兩個方面,培養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及其思維能力。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促使學生明確作為自然環境要素之一的植被,既可以影響所在區域的環境,又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同時人類活動也會對自然環境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人地協調觀核心素養。

在植被調查這一環節應該更加充分地挖掘學校植被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深度思考,實現學生的思維進階。

參考文獻:

[1] 韋志榕,朱翔《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解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9):71-72.

[2] 湯國榮.地理核心素養培育導向下的思維課堂構建[J].地理教育,2023(11):8-13.

[3] 翁玲玲.素養導向下的情境教學設計與實踐——以“海水的溫度與鹽度”為例[J].地理教育,2023(10):25-28.

[4] 張雪茹,朱紅波.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設計——以“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為例[J].地理教育,2023(8):25-29.

猜你喜歡
植被校園素養
基于植被復綠技術的孔植試驗及應用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四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三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八測
必修上素養測評 第七測
綠色植被在溯溪旅游中的應用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基于原生植被的長山群島植被退化分析
開心校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