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發展提升策略研究

2024-03-29 00:40陳濤
當代體育科技 2024年4期
關鍵詞:體育設施農村居民設施

陳濤

蘭州大學體育教研部 甘肅蘭州 730000

自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后,鄉村振興這一國家在新時代所倡導的重大戰略,其地位在各類國家級政策文件中不斷得到強調和深化,如今已然被確立為解決農業問題、農村問題和農民問題的總綱領和總方向。因此,有必要加強農村地區公共體育設施的優化與完善。然而,當前我國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發展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本文在對這些問題進行審視的基礎上,探索出具體的解決策略,以進一步促進農村公共體育設施供給的完善,促進農村居民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進而為農村的全面振興注入持續動力。

1 鄉村振興進程中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發展的問題

1.1 體育設施供給總量不足

當前,我國農村體育設施供給總量存在明顯不足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其一,在體育設施的數量方面,農村地區的公共體育設施顯然相對匱乏。統計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鄉村地區的人均體育場地面積仍然較小,而且不同區域中農村地區公共體育設施供給存在參差不齊的情況[1]。其二,在體育設施的分布方面,體育設施主要圍繞在村委會、學校等人口較為稠密的區域,但是在我國農村,村莊的分布一般都比較稀疏,且交通網絡不夠發達,多數居民居住在山坡上,距離設施較遠,且山路崎嶇,很多村民不愿意走遠路前來鍛煉,因此,這些設施大多時候都處于閑置狀態,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1.2 體育設施類型相對單一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體育設施供給類型存在相對單一的問題,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方面,農村公共體育設施以室外場地為主,如籃球場、乒乓球臺,但受天氣影響大,雨天積水、夏日暴曬都使其無法使用。燈光設施不足也制約了夜間體育活動的開展,并帶來安全隱患。而且室內設施尤為匱乏,難以滿足農村居民的多元化體育需求。另一方面,如今我國農村居民越來越需要更加多元化和創新性的體育鍛煉方式。由于農村地區常住人口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多數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在農村的人群以老年人與兒童為主,而我國農村地區所配置的體育設施并未充分考慮到這一人口結構的變化,導致適合老年人和兒童的體育設施建設不足,如門球場、游樂場等設施相對較少[2]。

1.3 體育設施維護管理滯后

當前,我國農村地區體育設施普遍存在后期維護與管理工作不到位的情況,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方面,體育設施損壞及維護問題亟待解決。由于資金不足和缺乏維護意識,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常出現損壞、老化現象,如籃球場、乒乓球臺等已無法正常使用,存在安全隱患。同時,村民對器材的使用方法不夠規范,而且缺乏公共資源保護意識,甚至還存在故意損毀、盜賣器材等不當行為,進而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與破壞。另一方面,我國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尚存在不到位的問題。雖然按照規定,這些設施應由當地鄉鎮或村委會負責,但由于人力資源有限、資金不足以及設施分布較為分散等問題,實際管理工作未能得到有效執行,場地被侵占、挪用等現象較為普遍,嚴重影響了設施的正常使用[3]。

1.4 體育設施閑置問題明顯

當前,我國眾多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成后使用頻率偏低,大量場地被閑置,未充分發揮其效用。一方面,當前,我國農村體育社會組織的發展狀況不盡如人意,具體體現在尚未建立足夠完善的鄉鎮與村級別的體育社會組織,缺乏足夠的正規性,多數都是由一些有著共同健身需求與愛好的人群所組織而成的隊伍,而這類團隊組織結構松散,規章制度不完善,活動形式單一。另一方面,目前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的市場化潛力不足,企業投資熱情較低。而且我國很多農村居民對運動健身缺乏正確認知,通常認為日常農作其實就是在鍛煉身體,因此,很多農村居民并不愿意另外花費時間通過使用器械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習,從而大大降低了體育設施的利用率。

2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發展提升策略

2.1 發揮多元主體作用,完善場地設施供給

鄉村振興背景下,各地區應該充分發揮各項政策的引領作用,吸引各個主體積極參與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工作,充分發揮自身各項優勢與作用,加強體育設施供給的完善。

首先,充分發揮政府的關鍵作用。各級政府應根據當地農村的人口規模與分布情況、地理環境、服務范圍等特點,對體育設施的建設制訂細致入微的規劃,不僅包括明確體育設施類型和數量,還需明確資金來源和使用方式。將“補齊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短板”列為重點民生項目,結合農村居民實際需求情況,豐富體育設施種類和數量。與當地學校合作共享體育設施模式,提高設施使用率。學習浙江省的做法,對表現杰出的基層體育部門提供表彰與獎勵,如授予“先進單位”等稱號,以激發基層部門的積極性[4]。政府可增加多樣化資金投入渠道,除了投入財政資金之外,還可以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等,用于農村體育設施的改善。

其次,政府應鼓勵企業、社會組織等市場主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投身到農村體育設施建設和管理中來。以江蘇省南京市浦口區水墨大埝為例,當地政府與企業合作,充分利用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進行體育設施建設,共同打造了一個集體育、文化、旅游于一體的田園體育綜合體。

最后,為推進農村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還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鄉賢、鄉村能人的潛力,特別是那些奧運冠軍等杰出鄉賢,他們在國內外享有盛譽,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可以鼓勵他們將自身的資源、影響力和經驗投入到家鄉的建設中。

2.2 科學規劃設施配置,豐富體育設施類型

在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過程中,應注重規劃的科學性和設施的豐富性。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配置適當的體育設施,以優化農村生活環境和基礎設施。首先,與鄉村圖書館、文化活動中心、農民培訓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站和旅游咨詢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相結合,構建綜合的鄉村文體服務空間。其次,從全局出發,摒棄空間割裂,與自然景觀相結合,提升農村居民的健身便捷度。最后,關注農村居民的實際需求,特別是老年人和兒童的需求,對體育設施進行適當改造,如健身步道、太極廣場和帶有扶手的室外健身器械,以幫助老年人進行適量的運動,也可以配置小型足球場、籃球場、兒童游樂場、帶有運動知識和健康提示的信息牌等,并利用村中舊倉庫、閑置建筑等建設室內健身點,配備簡單的健身器械,如跑步機、動感單車等[5]。

2.3 明晰場地管理職責,健全維護更新機制

各地區還需要加強農村體育設施的管理,有關政府部門應該制定明確的管理條例,對各個主體的管理職責進行明確規定,強化全過程管理,并建立長效機制。各地體育部門應對農村體育設施進行全面摸底,及時登記、維護和更新損壞設施,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完善穩定增長機制,從資金、人才等方面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的支持,加強與社會力量的合作,做好體育設施檢查與維護更新工作。充分利用智慧化手段對器材進行管理與維護,比如,可以在器材上張貼報修二維碼,方便農村居民在使用體育設施的過程中能夠掃描二維碼來反映體育設施的損毀情況,以便于相關人員對體育設施進行及時維修與更換,進而提高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質量[6]。

2.4 壯大農村體育力量,推動設施多元利用

為提升農村體育設施利用率,應加強基層體育工作隊伍建設,通過專業培訓、下鄉指導和巡講等途徑培訓農民和社會體育指導員,使其成為設施使用和維護的核心力量。通過建立村級體育組織,完善基層體育網絡,發揮其在活動組織、健身指導和設施維護中的作用。積極舉辦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如農具比賽、稻草人制作比賽、“鄉村馬拉松”等,提高農村居民的體育參與度。尋求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開展科普宣傳,提升農民的科學健身素養。借鑒清華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所采用的鄉村振興服務站模式,加強與農村的合作,推動體育設施的高效利用。

3 結語

農村公共體育設施是鄉村振興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得到足夠的重視和關注。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應采取有效的提升策略,包括發揮多元主體作用、科學規劃配置、明晰管理職責、壯大農村體育力量等,以推動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的發展。同時,需要加強對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的維護和管理,確保其長期使用效益,為農村居民提供更好的體育健身條件,促進鄉村振興和農村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體育設施農村居民設施
今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4.8% 細算農家增收賬
民生設施非“擺設”
警惕環保設施安全隱患
促進農村居民心理健康與實現精準扶貧
公共充電樁設施建設正當時
擅自啟用已查封的設施設備該如何處罰?
商水縣城關鄉居民體育設施滿意度調查研究
住宅小區體育設施規劃與建設研究
中原經濟區農村體育設施專項資金的審計思考
我國青少年體育設施現狀及發展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