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體育院校舞蹈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研究

2024-03-29 00:40劉洋
當代體育科技 2024年4期
關鍵詞:體育院校舞蹈育人

劉洋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2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依據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針對高等體育院校舞蹈課程的特點,以及普遍存在的重技輕德現狀,強調“以德為先,以舞鑄魂”的課程思政理念。注重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結合,打破原有的“兩張皮”現象,充分挖掘舞蹈課程的思政元素與體育元素,并融入教學之中,突出體藝融合的教學特色。倡導紅色文化的教學內容,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統一起來,強調價值塑造、知識傳遞和能力發展的一體化。優化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努力培養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家國情懷、奉獻精神及社會責任感,使其具備德藝雙馨、體藝兼容的專業素養。努力實現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爭取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等網站查找課程思政、舞蹈課程思政、體育院校舞蹈課等關鍵詞,查閱相關國內期刊、碩士論文、核心論文、報告,搜集關于高等體院校舞蹈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研究的相關資料,對現有文獻資料進行篩選、分析和整理,為論文的研究提供理論及數據支撐。

1.2 專家訪談法

針對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內容,通過面對面、視頻、電話、微信等方式,對高等體育院校從事體育、舞蹈教學的專家、教授進行訪談,主要圍繞體育院校舞蹈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方面的內容進行交流。了解目前舞蹈課程思政開展現狀、建設及實施情況,以及目前專業課教師存在的一些問題,包括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通過訪談,掌握相關信息,為本文的撰寫提供重要的理論、實踐參考依據。

1.3 案例研究法

選取吉林體育學院舞蹈專項學生畢業設計展演為個案進行研究,對其舞蹈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進行深入分析,以案例帶動研究內容的創新性,以吉林體育學院為例,進行舞蹈課程思政教學實踐,逐步推動全國高等體育院校舞蹈課程思政建設,全面促進高等體育院校舞蹈課程思政實施與發展。

1.4 邏輯分析法

根據本文的研究主題,收集相關的文獻資料作為參考,并結合與訪談者交流所得的結果與建議,采用邏輯分析法對研究所涉獵的內容進行歸納、分析、處理和總結。整理有關的理論內容,為本文提供重要的材料支撐。

2 結果與分析

2.1 課程思政的概念

課程思政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新理念,即課程承載思政、思政寓于課程[1]。課程思政是在思政課程基礎上的創新性、全方位育人模式。它是將學科理念、理論知識、專業技能等知識型資源轉化為育人型資源的創新之舉,是解決傳授知識與價值引領失衡、育才能力與育德能力不統一、全課程育人理念缺失等瓶頸的有益舉措[2]。

2.2 高等體育院校舞蹈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分析

2.2.1 舞蹈課程強調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2018年,教育部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加強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工作。全國各大高校推行課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開端,也是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及育人的好方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課程思政的實施首先應該以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導,將知識轉移、能力培訓,價值指導相互融合[3]。樹立課程思政理念,強調學校教育應具備360°德育大熔爐的合力作用。構建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素養課程、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高校思政課程體系。發揮思政課在群舞中的領舞作用,實現所有高校課程群舞的共振效應[4]。因此,體育院校舞蹈課程強調“以德為先,以舞鑄魂”的課程思政理念。注重對學生思想意識的正確引導,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及文化素養,堅持以德育人、以美化人。中國儒家文化亦將“立德、立功、立言”作為行為準則,推崇備至。只有立好德,才能樹好人。因此,舞蹈教育工作者要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不斷加強自身理論學習。實現思政教育的內化于心和外化于行,教師在受到思想影響的同時也要強化自身修養,提升職業感并強化個人精神追求,正確認識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為學生奉獻,并追求更好的育人效果,主動踐行立德樹人的基本要求[5]。積極開展舞蹈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的交流與研討,加強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教育學生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真正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注重舞蹈課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使之成為舞蹈教師的神圣使命和職責。

2.2.2 舞蹈課程突出體藝融合的教學特色

全國有10 多所體育院校相繼成立了體育藝術學院、傳媒與藝術學院、武術與舞蹈學院等,分別開設了表演專業、舞蹈表演、舞蹈學、舞蹈編導等專業,招收啦啦操、舞蹈、國際標準舞、街舞、瑜伽等專項學生。體育與藝術融合歷經了數十年的發展,二者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它們相互吸收、水乳交融。新興項目街舞已經進入奧運會,體育舞蹈項目也進入了亞運會,在今年舉行的全國第一屆(青年)運動會中,健美操(啦啦操)項目位列其中。眾多體育項目已成為國內外重要賽事的比賽項目,并經常作為國際、國內大型運動會開、閉幕式上的表演項目。體育院校舞蹈課程突出體藝融合的教學特色,在教學實踐中,用藝術的表現形式展現體育元素、塑造體育人物、弘揚體育精神、彰顯體育魅力。2012—2023年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全國體育院校大學生體育藝術節展演活動,在中國舞、運動舞蹈、國際標準舞3 個類別的作品中,以排球、跳水、滑冰、鐵餅、田徑等體育項目元素進行藝術創作與表演,著重突出體藝融合在體育院校舞蹈類作品中獨具一格的特色。通過教學實踐、作品展演等,塑造了學生良好的運動員頑強拼搏、團結協作、永不言棄的體育精神,潛移默化地對學生形成了較好的思政教育。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樹立家國情懷、勇于擔當的奉獻精神,積極傳遞正能量。舞蹈課程以弘揚體育精神、傳播體育內涵來滋養學生的心靈。

2.2.3 舞蹈課程倡導紅色文化的教學內容

課程思政在當代大學教育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價值?,F代舞蹈教學內容的創新構建方式與課程思政內容的深度結合,可以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動,使學生在學習中真切感受,得到更好的感知與啟發[6]。舞蹈類課程豐富多樣,既有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也有專業技能知識的傳授。二者相互依存、融會貫通。舞蹈課程涵蓋的思政元素根植于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之中,蘊含著濃厚的中華文化基因、價值追求。舞蹈教師要不斷挖掘、運用舞蹈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如中華文化之美、文化自信、文化繁榮等,并將其轉化為可操作的教學實踐內容,從而提升舞蹈課程立德樹人的教學效果。舞蹈藝術概論授課教師在知識傳授時,以賞析舞蹈作品為手段,挖掘舞蹈作品在人物形象、思想情感表達方面蘊含的思政元素,將舞蹈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與舞蹈作品的賞析巧妙結合,使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舞蹈形象感知,達到掌握舞蹈理論基礎知識、引起情感與思想共鳴的目的,這是對學生專業課上進行浸入式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例如: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原創舞蹈史詩《東方紅》、大型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等,以及更多關于宣傳紅色文化的經典作品,不僅可以很好地傳播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心與社會責任感[7]。

同樣,在舞蹈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巧用具有紅色文化的音樂素材,如《我的祖國》《我和我的祖國》《大中國》等進行準備部分的熱身活動、基本部分的舞蹈組合教學及結束部分的放松練習等。使學生在舞蹈中感受音樂的內涵,抒發愛國主義情懷。舞蹈課程倡導紅色文化的教學內容,以建黨百年為契機創作的紅色革命題材的作品層出不窮,對學生思想教育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例如:吉林體育學院2022屆舞蹈主項班畢業設計原創作品《征程》,闡述了中國百余年的歷史進程,從甲午戰爭被欺壓、忍辱負重簽訂辛丑條約,到紅軍建黨、民族覺醒、新中國成立、抗美援朝、改革開放,直至發展為當今世界矚目的大國,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苦卓絕的戰斗取得了偉大勝利。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風雨歷久彌堅。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學生通過回顧歷史,用心參與作品的創作、編排與表演,感同身受,這是一堂務必生動的舞蹈思政課,不僅培養了學生的高尚品德和勇于擔當、敢為人先的奉獻精神,更重要的是將思政教育內容沁入心田,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2.2.4 舞蹈課程優化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

舞蹈課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專注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方式進行的,不僅重視教好,而且更加重視學好。利用探究式、啟發式、表演式、鼓勵式和翻轉式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思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營造充滿激情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積極參與,積極探索,積極實踐,積極創造,強調學生的核心作用。舞蹈課程優化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加強師生合作,注重對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它體現在線上、線下教學實踐中。例如:疫情期間,全國各大高校分別采取線上教學,而對于部分封閉在學校的學生而言,有限的空間與條件,使得實踐舞蹈類課程困難重重。在這種環境下,舞蹈課程積極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準備活動部分,教師指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教授抗疫手勢舞,同時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課余時間尋找素材,積極備課,相互合作,最終在課上進行舞蹈教學。這種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教學能力、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還充分調動了全班同學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與熱情,起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全程參與并給予正確的引導,鼓勵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克服困難,樹立共同戰勝疫情的決心。

線下教學拓展了學生的創新及實踐能力。一首動聽的歌曲《我的祖國》在教室響起,由教師引導學生分組表演,根據歌曲的旋律、內涵,盡情舞蹈。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詮釋內心的情感,敢用肢體語言表現不同的肢體動作,提升學生充分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在學生表演的過程中,透過他們的眼神仿佛看到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一代代人民英雄燦爛的笑容,同時也能感受到學生抒發的愛國主義情懷與思想感情。表演過后,大家圍坐在一起,展開學生互評與師生互評的交流活動,將看到、感受到的表演情感和內容分享出來,這是一個喜悅的過程,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受益,才能真正將課程思政育人自然而然地融入舞蹈課程教學的全過程。

2.2.5 舞蹈課程培養德藝雙馨的優質人才

舞蹈課程強調“以德為先,以舞鑄魂”的課程思政理念。重視對學生德育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相互滲透。德不立,藝難成,舞蹈課教學過程本身就是育人最主要的過程,也是教書育人最重要的途徑。通過專業技能知識的傳授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將舞蹈課的育人功能最大化發揮出來,扭轉以往舞蹈教學中常見的重技輕德現象,具有特殊的優勢。舞蹈課程培養德藝雙馨的優質人才。因此,每一位舞蹈教師都肩負著育人的責任,提高全體教師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識,有助于改變舞蹈專業教師只傳藝不育德的不良現象。

針對這種情況,學??梢圆扇〗處熂w培訓、課程展示、學評教等多種方式。集體培訓形式不限,可以聘請德育方面的專家開展師資培訓,打破傳統枯燥的授課形式,以真實案例分享作為主旋律,提高教師德育方面的思想意識與實施途徑;也可以邀請校內思政課教師與專業課教師進行座談,共同交流與探討思政課與專業課之間的聯系,形成協同效應,相互促進,相互依存。即思政課教師在授課中適當融入專業課的相關內容,而專業課教師在授課中適當融入思政課的相關內容,二者互通,對學生形成雙重的育人效果。

此外,還可以播放一些關于思政教育的視頻、短片,以真實人物反應思政教育,使教師更加直觀地感受育人的藝術和魅力。課程展示形式多樣,可以通過比賽形式開展,主要體現以賽促教,以賽育人的核心價值。每位教師結合自身教授課程,自擬教學內容,評比重點在于課程思政融入舞蹈課的育人效果,時間可以安排在15~45 min之間。評委成員包括學院領導、教務辦公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對于表現優異的教師給予不同形式的獎勵,同時激勵全體教師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學評教采用不記名的投票方式,指學生對授課教師的綜合素質給予打分與評價,重點突出德育教育與專業教育方面。以上多種方式,其目的在于提升舞蹈教師團隊的綜合素養,從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從專人轉向人人,真正踐行三全育人,全面培養德藝雙馨的體育藝術優質人才。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高等體育院校舞蹈課程應強調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注重對學生思想意識的正確引導,不斷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及文化素養?!耙缘聻橄?,以舞鑄魂”的課程思政理念是立德樹人的具體體現。突出體藝融合的教學特色,用藝術的表現形式展現體育元素、塑造體育人物、弘揚體育精神、彰顯體育魅力,通過作品展演等形式,潛移默化地對學生形成了較好的思政教育。倡導紅色文化的教學內容,通過賞析舞蹈作品、巧用音樂素材、創作舞蹈題材等方式,將思政教育內容沁入學生心田,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優化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通過線上翻轉課堂教學、線下舞蹈即興表演,以及師生互動交流,真正將課程思政育人自然而然地融入舞蹈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培養德藝雙馨的優質人才,提高全體教師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識,有助于改變舞蹈專業教師只傳藝不育德的不良現象。學??梢圆扇〗處熂w培訓、課程展示、學評教等多種方式。

3.2 建議

全國高等體育院校定期開展舞蹈課程思政研討會,以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為根基,組織舞蹈教師開展交流、研討,全面促進舞蹈課程思政的建設與發展。強調“以德為先,以舞鑄魂”的課程思政理念。結合學校特色與人才培養方案,優化以人為本的教學方法,展開舞蹈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研究。組織線上或線下舞蹈課程思政教學展示效果,以倡導紅色文化的教學內容為主,挖掘更多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舞蹈教學,提高育人效果。組織線下舞蹈課程思政作品展演活動,突出體藝融合特色,創作體育元素作品,傳播體育內涵,弘揚體育精神,提高學生思想意識。定期組織舞蹈教師培訓活動,加強教師的德育意識、業務能力等,全面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踐行“三全育人”,努力培養徳才兼備的體育藝術優質人才。

猜你喜歡
體育院校舞蹈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學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檔
舞蹈課
體育院校體育經濟與管理專業課程模式構建與探索
我和舞蹈
冬奧會視域下體育院校加強英語教學的必要性
體育院校(系)在我國體育強國建設過程中的作用分析
“珠”育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