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歷史演進、運行機制與治理優勢

2024-03-31 17:07柴靜
唯實 2024年2期
關鍵詞:政治協商多黨合作民主黨派

柴靜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堅持發揚民主和增進團結相互貫通、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保?]38政黨制度是世界各國政治制度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實現現代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因孕育于中國土壤、彰顯中國智慧、適應中國國情實際而具有強大生命力。這一制度內嵌于中國特色民主政治的發展進程,并隨著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深入推進而與時俱進。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遵循中國政治運行的自身規律、特點與邏輯,并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實現了政治資源配置的最優化。梳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歷史演進脈絡,厘清其內在運行機制,揭示其顯著的治理優勢,不僅有助于對這一政黨制度進行整體性、系統性把握,而且是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視角,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歷史演進

回顧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形成歷程不難發現,這一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在中國大地上的具體實踐,它的孕育、形成、發展、完善的動態變化歷程,始終與中國社會不同發展階段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狀況緊密相連。

孕育于近代以來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進程。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保?]65無產階級政黨為完成所肩負的歷史使命,不僅自身要團結統一,而且要團結廣大的同盟者。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革命階級先進人士團結奮斗,共同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不懈努力。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各民主黨派作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力量代表,有著與中國共產黨共同的政治訴求——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急劇變化,有著共同政治訴求的各民主黨派逐步向中國共產黨靠攏。在共同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逐步建立起親密的合作關系。

形成于協商籌建新中國的偉大實踐。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出的一條新路,就是組織召開新政協,與一切革命階級、民主力量共同協商建政。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布紀念“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3]283-284。這一號召提出后,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海外華僑團體,紛紛以發表通電、聲明、宣言、告全國同胞書等方式公開表示自覺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標志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自覺、鄭重地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與中共團結合作的立場。[4]12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中南海懷仁堂隆重舉行,此次會議形成了諸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文件。其中,會議正式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成為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重要政治基礎,多黨合作制度從此有了法律層面的重要保障。

發展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進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產物,是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相結合的偉大創造。1982年9月,黨的十二大確立了新時期黨對民主黨派的基本方針,即“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十六字方針的確定體現了黨對多黨合作制度的新認識,是多黨合作理論的重大發展。1989年12月,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建設走上了制度化軌道。1993年八屆人大一次會議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載入憲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有了根本大法的保證。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科學發展的高度深刻認識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中共中央先后制定了《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把政治協商納入決策程序,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就重大問題在決策之前和決策執行中要開展協商,從而使新型政黨制度進一步規范化。

完善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完善。習近平總書記結合時代發展特征,就堅持和發展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論述,為新時代更好地推動多黨合作事業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的中國民主同盟、致公黨、無黨派人士、僑聯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討論,在會議討論中第一次提出“新型政黨制度”概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政治創造,是從中國土壤中生長出來的新型政黨制度?!保?]242 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黨制度建設,健全相互監督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自覺接受監督、對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實施專項監督等機制,完善民主黨派中央直接向中共中央提出建議制度,完善支持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履行職能方法,充分展現了我國新型政黨制度優勢?!保?]11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新型政黨制度優勢,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加強同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支持民主黨派加強自身建設、更好履行職能?!保?]39這些新論斷極具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既展現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理論自信,也為進一步發揮新型政黨制度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運行機制

新型政黨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是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的選擇,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在中國大地的創新性發展,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共同智慧的結晶,蘊含著利益表達、決策實施、政黨協商、民主監督的內在運行機制,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

利益表達機制:實現利益代表的人民性和時代性。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在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礎上必然存在著各種具體利益的差異。這就對制度設定能否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實現利益代表的人民性、時代性,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系統總結我國新型政黨制度之所以稱之為“新”時指出,這一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7]。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自始至終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這就決定了在新型政黨制度的發展和完善過程中,人民當家作主這一社會主義民主的本質要求能夠貫徹始終。新時代,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社會各階層的訴求呈現更加多元化的趨勢,人們的思想觀念也隨之發生新的變化,建構能夠充分反映人民群眾訴求的利益表達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所具有的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等內在特征,能夠把人民意志具體、真實地體現到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來。

決策施策機制: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施策的有效性。從新型政黨制度的決策施策機制來看,其顯著優勢體現在能夠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施策的有效性。一方面,決策的科學性和施策的有效性取決于政策制定過程的民主性。中國共產黨在決策前與民主黨派進行政治協商,在決策中接受各民主黨派的監督,在政策實施后歸納總結經驗依然離不開各民主黨派的參與,從而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權利的行使。各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代表和反映他們各自所聯系的人民群眾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充分調動和發揮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參政議政,社會各階層參與到國家的政治生活中,有利于不同階層利益和愿望的有效表達,更好地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另一方面,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就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開展考察調研,使其提出的意見建議更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極大地增強了中國共產黨決策的科學性和施策的有效性。同時,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積極完善包括知情明政機制、考察調研機制、工作聯系機制、協商反饋機制在內的決策施策機制,給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建言獻策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境。

政黨協商機制:保障國家治理的有效性。人類政黨政治發展規律充分證明,一個政黨是否強大,主要體現在能否做到優化政治資源配置,能否推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能否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國家治理的體制機制。保障國家治理的有效性,是檢驗政黨制度優劣的重要標準。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政黨協商機制不同于西方政黨之間的對立、傾軋,從而保證了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過程中,始終能夠做到結合不同時代不同階段的中心任務對政黨協商機制加以優化。新時代,面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的深刻變化,面對管黨治黨中依然存在的諸多難題和挑戰,只有不斷創新新型政黨制度的政黨協商機制,才能更好地保障國家治理的有效性。

民主監督機制:推進民主監督與和諧合作的有機統一。鄧小平同志在黨的八大《關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中,對“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方針曾作過闡述。他指出:“這些黨外的民主人士,能夠對于我們黨提供一種單靠黨員所不容易提供的監督,能夠發現我們工作中的一些我們所沒有發現的錯誤和缺點,能夠對于我們的工作作出有益的幫助?!保?]131可見,這種監督主要是對中國共產黨的監督,是一種合作性監督。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自覺接受各民主黨派監督。各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監督中國共產黨是為了更好地督促中國共產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彰顯了民主監督機制的價值,推進了民主監督與和諧合作的有機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領導核心作用曾作過生動的比喻:“形象地說是‘眾星捧月,這個‘月就是中國共產黨?!保?]471堅持和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多黨合作就會不斷發展;削弱和放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多黨合作就會遭受挫折??梢?,新型政黨制度作為中國特色的制度設計,必須充分發揮其民主監督功能,更好地鞏固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地位??陀^地看,我國政黨關系的和諧性特征是世界上其他任何政黨之間所沒有的。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親密合作,國家與社會充滿生機與活力,為世界上那些試圖通過改革政黨制度實現國家富強民主的國家與政黨貢獻了中國方案、中國力量、中國智慧。

三、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治理優勢

回顧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不難發現,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之所以能夠將自身制度優勢轉化為維護國家穩定、提高政治運行效率、保障人民生活幸福的制度效能,其根本原因在于這一政黨制度的制度設計與運行符合中國國情,適應中國政治環境,順應社會發展潮流。

共同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擁有共同的價值指向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制度效能,也是不同政黨之間凝心聚力的重要基礎。雖然各民主黨派成立時間有先有后、所代表的階層或群體存在差異,但與中國共產黨有著共同的目標指向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近代中國,中華民族內憂外患,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生存境地,毫無民主權利可言。為改變這一現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懈抗爭,中國革命和改革的浪潮此起彼伏。中國共產黨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并擔負起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從此,中華民族復興大業有了“主心骨”和“引路人”。在此過程中,各民主黨派逐步向中國共產黨靠攏,在中國共產黨帶領下同中國共產黨合作奮斗,共同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溯源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誕生的歷史背景不難看出,這一新型政黨制度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大地上落地生根、發芽結果,與中華文明突出特性密不可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蘊含著天下為公、以民為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和諧共存等政治文化傳統,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也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深厚文化滋養。

發揮政治參與、利益表達、社會整合、民主監督、維護穩定功能。從制度的功能作用來看,“合作、參與、協商”是新型政黨制度的基本精神,“團結、民主、和諧”是其內在本質屬性。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因其內蘊的政治參與、利益表達、社會整合、民主監督、維護穩定功能,不斷釋放著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內在優勢,真正體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真實性和實效性??傮w來說,這一新型政黨制度大大提高了政治運行效率,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我國新型政黨制度與西方政黨制度有著根本區別。西方政黨制度本質上是為實現資產階級利益的工具,不同政黨之間為一己私利相互扯皮、彼此推諉、詆毀抹黑,大大降低了國家政治運行效率。而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功能定位,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在執政過程中既不缺少監督也不會出現拆臺,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決策的“議而不決”“論而不明”。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所發揮的功能效用,不僅為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提供了強大的政治效能,也為政黨自身的長遠發展注入了蓬勃生機。

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這個人民民主的真諦。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保?]37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厘清了政黨與國家之間關系、政黨與政黨之間關系,確立了政黨的社會和政治屬性,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人民民主協商的權利,真正找到了實現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從政黨與國家關系看,各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積極參與關系國家發展的大事要事。各民主黨派“充分發揮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聯系廣泛等優勢,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圍繞國家方針政策的制定和重大戰略的實施獻計出力”[4]21,有效推動了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全方位體現了人民群眾最真實的訴求。從政黨與政黨的關系看,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是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在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發揮各民主黨派的重要作用,真誠地與各民主黨派開展政治協商,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始終自覺做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從政黨的社會和政治屬性看,新型政黨制度肯定民主黨派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而不是什么資本主義性質的政黨?!爸袊厣鐣髁x參政黨”是我國政黨政治的特有概念,是對各民主黨派政治性質的精準界定,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我國的政黨制度所體現的民主是真正的人民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的民主。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25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習近平.論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6]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7]習近平.堅持多黨合作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團結奮斗[N].人民日報,2018-03-05.

[8]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9]本書編寫組.中國共產黨簡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作者單位:中共連云港市委黨校馬列教研室)

責任編輯:劉志剛

猜你喜歡
政治協商多黨合作民主黨派
《中國共產黨政治協商工作條例》是做好新時代政治協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確立70年的主要經驗及啟示
我國多黨合作制度發展70年的三維認識
傳遞民主黨派聲音 講好多黨合作故事
民主黨派民主監督應當穩立本位
關于完善民主黨派內部監督機制的探討
民主黨派 工商聯
民主黨派政黨認同的有效構建
人民政協是否具有作為政治協商載體與主體的雙重性——再談政治協商的主體問題
政治協商各方良性互動機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