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培養興農人才

2024-03-31 12:13蔡穎蔚
唯實 2024年2期
關鍵詞:興農農科人才

蔡穎蔚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并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重大戰略目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是黨中央著眼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戰略部署。扎根中國大地辦好高等農業教育,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培養高素質高質量興農人才,是新時代農業高等教育肩負的神圣使命。

一、培養興農人才對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涉農高校必須不斷提高政治站位,聚焦農業強國建設戰略,充分認識培養興農人才對于建設農業強國的現實意義和重要價值。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大量興農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強調要“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從宏觀層面看,作為黨中央著眼統籌“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賦予了高校培養興農人才的重大使命。從現實層面看,實現鄉村振興急需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興農人才隊伍,而涉農高校是農業科學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其培養的專業興農人才能夠較好地滿足農業農村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需要。培養高質量涉農人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重要保障。

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需要大量興農人才。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核心在于農業科技自立自強,關鍵還要靠興農人才。涉農高校必須找準戰略定位、摒棄傳統觀念,將建設“新農科”、培養“新農人”作為農業高等教育的重要抓手。與傳統農業科學相比,“新農科”是指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以國家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和農村區域協調發展為重要使命,面向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國際科技前沿,強調交叉、融合與創新,符合未來“三農”發展所需的新型農業科學體系。與傳統農業科技人才相比,“新農人”一般指專業水平高、知識領域寬、研究視野廣的跨領域復合應用型興農人才,不僅是“術業專攻”的專才,更是“知識廣博”的通才,也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引領農業科技創新的驅動力量。

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大量興農人才。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必須牢牢堅持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土特產”三個字,為避免鄉村產業空心化、提升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無論是發展生態旅游、民俗文化,提升高品質特色農產品知名度,還是農產品產業延鏈、補鏈、強鏈,以及智慧農業建設,都需要大量懂技術、懂政策、懂經營的高素質復合型興農產業人才,有了人才才能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土特產”這三篇文章做足、做活、做精彩。

二、高校培養興農人才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在給全國涉農高校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中強調:“中國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新時代,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臺,我國高等農林教育大有可為?!蔽覈r業高等教育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期。

中央政策有保障。我國是農業大國,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經濟一直與農業教育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近年來,黨中央高度關注涉農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此作出重要指示。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指出:“要加大涉農高校、涉農學科專業建設力度。高等農林教育要主動適應國家、區域經濟社會和農業現代化需要,將辦好涉農專業作為核心使命?!?021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指出:“高等教育要完善人才培養體系,要加大涉農專業招生支持力度,各高校要改造提升現有涉農專業?!?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強鄉村人才隊伍建設?!秉h中央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涉農高校加快培養高質量興農人才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根本遵循,提供了切實保障。

江蘇發展有基礎。從歷史維度來看,江蘇是中華農耕文明的重要發源地,自古就是令人向往的魚米之鄉,勤勞智慧的江蘇先民創造了輝煌燦爛的農耕文明,建成了享譽全國的天下糧倉。從現實維度來看,江蘇是農業大省,“三農”發展整體水平較高,糧食總產量高,農業產業類型齊全,農業科技創新實力雄厚。江蘇共有涉農高校院所70余家,總數量位居全國第二,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發展維度來看,習近平總書記為江蘇擘畫了“強富美高”新江蘇的宏偉藍圖,多次對江蘇“三農”工作提出殷切期望,要求江蘇“力爭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立足江蘇沃土、培養興農人才,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區域優勢、經濟優勢、產業優勢,具有從事農業科學研究、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便捷條件,承載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農業農村發展的殷切期望。為加強建設農業強省培養更多高素質興農人才,是新時代江蘇涉農高校的使命擔當。

深化改革有要求。2019年是全國涉農高校開展“新農科”建設、立足培養“新農人”的起步之年,圍繞“新農科”建設先后召開了安吉研討會、北大倉行動工作研討會和“北京指南”工作研討會。其中,《安吉共識——中國新農科建設宣言》提出了“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科研素養,培養一批高層次、高水平、國際化的創新型、復合應用型、實用技能型農林人才”的目標;“北大倉行動”提出了八個方面的具體舉措,出臺了《深化高等農林教育改革的行動實施方案》;“北京指南”正式標志著“新農科”建設的全面實施,進一步明確要實施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2020年,全國新農科研究中心和多個省級新農科教育聯盟相繼成立。近年來,各大涉農高校圍繞專業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改革探索。如何快速適應改革要求,更高質量培養興農人才,仍是擺在涉農高校面前的首要問題。

在把握歷史機遇的同時,必須正確認識當前農業高等教育面臨的挑戰,概括起來主要包括:相對于熱門專業而言,大部分人對農業科學專業缺乏正確認識,導致涉農高校在招生時優秀生源少、調劑志愿多;農業科學培養知識體系較為單一傳統,新技術、新學科融合度相對較低;“愛農”教育體系不健全,尤其是受就業大環境的影響,農業科學專業畢業生基層就業動力不足,不愿去鄉村一線就業的現象普遍存在,這些都是涉農高校培養興農人才面臨的現實制約因素,亟需深化改革、突破瓶頸。

三、培養高質量創新型興農人才的實踐路徑

2019年9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中指出:“希望涉農高校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億萬農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不斷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绷暯娇倳浀幕匦?,對涉農高校培養興農人才寄予了殷切期望,為涉農高校做好人才培養提供了根本遵循。

注重觀念引領,厚植愛農情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必須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弊鳛閷嵤┼l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人才支撐,“一懂兩愛”的“三農”工作隊伍既包括各級“三農”干部,同時也包含各類興農人才。高校農業科學專業人才通常具備一定的農學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興農人才培養要在“兩愛”上加強價值引領,只有愛農村、愛農民,才能真正守住學農初心,才能在境界上更深一層,體悟到自身所學所承載的“農為邦本”的使命擔當。涉農高校要從“根”上高度重視學生“愛農”教育,將農業科學專業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緊密結合,將“大思政課”作為一種教學理念和方法運用于興農人才培養全過程。通過開學第一課、校史校情教育、知名校友分享、企業認知實踐、職業生涯規劃等途徑,引導學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三農”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深刻理解農業安全對于國家安全的戰略意義,正確認識當前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尤其是農業科技自立自強面臨的挑戰,弄清楚農業優先發展的內在邏輯。通過“愛農”教育,在涉農高校形成“知農愛農、學農光榮”的濃厚氛圍,讓廣大學生深知自身肩負的時代使命,主動增強社會責任感、歷史責任感和成才緊迫感,并將價值取向融入學習實踐、外化到科研攻堅的具體行動之中。

完善教育機制,大力推行“新農科”建設?!靶罗r科”建設堅持面向新農業、新鄉村、新農民和新生態,強調融合、創新、開放。在專業建設方面,涉農高校必須對照“四個面向”做好專業建設,通過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尤其是“農科”與“現代信息科學、人工智能、新工科、新醫科”等跨學科的融合,改造提升傳統涉農專業,建設一批新興涉農專業,通過深度交叉融合進一步拓展“新農科”的專業建設內涵。從人才培養目標的導向來看,新時代需要的興農人才區別于傳統農業科學人才,是農業全產業鏈的“通才”,涉農高校應加強多元辦學主體創新和多層次貫通式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在辦學主體上,涉農高校應當加強與涉農企業、科研院所、地方政府等主體的聯合辦學。在培養模式上,涉農高??梢砸劳小皠撔掳唷钡刃问?,實施導師制、個性化、小班化、國際化培養模式,通過實施精細化教育、差異化培養、實踐能力和人生意志培訓、科研創新導向、跨專業強化、多元化考核等方式,促進拔尖創新涉農人才培養。

加強耕讀教育,多渠道拓寬實踐教育途徑。2021年,教育部印發了《加強和改進涉農高校耕讀教育工作方案》,明確了興農人才培養的三條基本原則。其中包括“體現時代特征,針對現代農業新業態新技術,深化科教協同、產教融合,拓展耕讀教育內涵與外延,積極推進新時代耕讀教育的新探索新實踐”。這就要求涉農高校在興農人才培養上要做到兩個協同。一是加強科教鄉結合、產學研協同。堅持應用導向,更多運用市場機制來支持和引導,從農業發展的現實需求出發,讓市場“出題”,讓農業生產主體“出題”,讓涉農高校院所“答題”,讓學生在參與“答題”的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以實踐檢驗所學知識,在助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的基礎上真正提升實踐本領。涉農高校應積極與地方共建校外鄉村振興示范基地,為興農人才實踐教育提供平臺支撐。二是加強“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深度融合。將農業教育課程教學與課程思政、校園文化、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創新創業等有機結合,讓“第二課堂”成為實踐延展平臺,和“第一課堂”發揮協同育人合力。涉農高??蓢@“科技興農、產業興村、鄉村治理”,深度打造“第二課堂”實踐育人的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品牌,通過組建涉農專業大學生農業科技實踐服務團隊,將“農技課堂”搬到田間地頭,也可常態化動員非農專業學生深入鄉村、企業一線開展各類實踐服務,為鄉村“各美其美”貢獻青春智慧。

扎根廣袤中國,傾心打造高等農業教育“質量中國”品牌,培養更多卓越興農人才,是涉農高校的共同使命;根植江蘇大地,推進農業高等教育改革“走在前、做示范”,為中國高等農業教育發展貢獻江蘇方案,是江蘇涉農高校的共同擔當。揚州大學是江蘇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農業農村部共建高校,學校的農業科學辦學最早可追溯至張謇先生于1902年創辦的通海農學堂。自1902年建校至今,歷經“蘇北農學院—江蘇農學院—揚州大學”的變遷,并始終堅持以強農興農為己任。近年來,揚州大學高度重視興農人才培養工作,積極推進“新農科”建設,制訂出臺了《揚州大學深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行動方案(2022—2026年)》,匯聚專家力量,發揮特色優勢,強化交叉融合,先后與地方政府和農業龍頭企業共建科技小院、農科研究生工作站、農業試驗示范基地、鄉村產業示范基地等50多個,參與發起生物育種鐘山實驗室等涉農類國省級重點實驗室近40個,掛靠國家級、省級鄉村振興智庫(研究院)9個,年均培養涉農專業博士生約200人、碩士生約2000人、本科生約4000人,年均培訓各類鄉村振興人才約1萬人,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智力和人才支撐。

(作者系揚州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責任編輯:劉志剛

猜你喜歡
興農農科人才
人才云
農科城如何為鄉村提供“振興樣板”
公費農科生培養試點工作實施
農科問答
農科110專家,你們辛苦啦! 省總工會與省科協聯合舉辦農科110專家送清涼慰問活動
年度十佳蝦苗出爐!恭喜海興農、海茂、正大、源正龍、粵海、恒興、新榮騰、搏翱等苗企上榜
安徽界首:“興農沙龍”開到了田間地頭
廣西農業工作暨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工作會議在南寧召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