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融入區域協調發展大局中彰顯更大作為

2024-03-31 17:07吳新明
唯實 2024年2期
關鍵詞:蘇南南通長三角

吳新明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江蘇考察調研,為江蘇高質量發展把脈指向、擘畫藍圖,就區域協調發展明確要求江蘇“做好區域互補、跨江融合、南北聯動大文章”。江蘇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強調,要以改革為引領,積極融入和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加強戰略協同、工作對接和機制創新,實現相互賦能、共同發展。南通濱江臨海、緊鄰上海,位于多重國家戰略疊加區域,是上?!?+8”大都市圈長江以北唯一的城市,處在江蘇“1+3”重點功能區中揚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經濟帶的交匯點,在跨江融合、江海聯動中肩負承接上海、蘇南輻射,沿江向西、沿海向北傳導,帶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任。近年來,南通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著眼國家戰略全局、區域融合格局、全省發展大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大關鍵詞,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深化跨江融合,寬領域融入蘇南,深層次接軌上海,奮力打造全省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更好助推區域協調發展。

一、突出互聯互通,放大“好通”優勢

南通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南通‘好通”的殷殷囑托,聚焦互聯互通,積極探索建設交通運輸現代化示范區的南通路徑,系統推進過江通道、鐵路網、公路網等規劃建設,著力構建“通道+樞紐+網絡”交通格局,加快完善襟江帶海、聯通內外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建設過江大通道。圍繞實現更多“天塹變通途”,全速推進“八龍過江”通道建設,在已有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崇啟長江公路大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三條過江通道的基礎上,2022年同年開工建設張靖皋長江大橋、海太長江隧道、北沿江高鐵、通蘇嘉甬高鐵等四條過江通道,2024年將開工建設蘇通二橋,未來南通沿江每20公里就有一條過江通道,與上海、蘇南的關系正由“江南江北”變成“橋南橋北”,同城化效應加速釋放。

融入開放大樞紐。積極落實《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主動融入江蘇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加大與周邊城市交通建設協作力度,攜手蘇州落實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提升交通樞紐能級。發揮南通通江達海開放優勢,主動策應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以“大通州灣”體制機制推進通州灣新出??诮ㄔO;深化與上海港航合作,南通港口集團與上港集團、江蘇省港口集團合資運營的呂四起步港區集裝箱碼頭開港運營,2022年南通港集裝箱吞吐量列全國第22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江海組合港作用日益凸顯。

完善區域大路網。優化區域路網布局,均衡分擔過江通道功能,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為主體的城際交通網絡。積極推進滬渝蓉沿江高鐵等工程建設,推動南通與上海、蘇南地區形成“半小時高鐵圈”。完善“三環五射”高速公路網,加快南通繞城高速、洋通二期、滬陜高速擴容等項目建設,促進多種交通方式無縫銜接,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城際“一張網”。

二、突出協同協作,深化產業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長三角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要求江蘇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南通是長三角中心區城市,是江蘇的重要經濟板塊。南通認真落實江蘇省委下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手棋”“主動棋”的要求,積極推進共建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與上海、蘇州共同探索“基地+拓展區”“總部+協同中心”等模式,創新載體共建、資源共用、利益共享等機制,努力實現更多“上海蘇南孵化、南通轉移轉化”,打造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的示范窗口。率先啟動北岸先行區建設,建立工作專班,細化任務清單,全力推動跨區域產業創新協作形成新成果,使其成為南通高質量發展新的動力源。

深化產業合作。堅定走好制造強市之路,緊密對接上海與蘇南地區的項目、人才資源和創新成果,深入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大力實施招商引資季度分析會、項目建設季度觀摩會、科技創新雙月例會、企業上市月度聯席會機制,扎實推進長三角產業鏈供應鏈配套協同發展南通行動,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創新鏈精準對接、供應鏈雙向融合,全市50%以上的企業與上海建立合作關系,60%的進出口貨物通過上??诎?,70%的規模以上制造類企業與上海80%的高校院所建立創新合作關系。近三年來,南通新引進上海和蘇南億元以上項目超500個,2023年1—9月,來自上海、蘇南的新簽約項目占全市引進項目數量的2/3。

深化創新聯動。主動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積極策應蘇錫常通科創圈建設,著力推進區域創新協同化、科技創新產業化,加快構建同質化創新生態。對接上??苿撝行慕ㄔO,成立滬通科技創新合作委員會,共建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南通分中心,深入推進《滬通科技創新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實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動,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做好“通才返通”文章。近年來,南通市滬通產學研合作項目每年超200個,合作共建平臺載體累計超100家,上海復旦大學啟東醫學創新研究院等相繼落地南通。

深化載體共建。充分放大南通土地空間優勢和產業特色優勢,深度參與長三角城市群分工,融入上?!拔鍌€中心”、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建強一批跨區域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各類合作園區累計落戶產業項目數量超3000個。把沿海作為跨江融合的最大承載空間,認真貫徹落實海洋強省建設部署要求,錨定建設全省海洋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目標,加強海洋發展研究,持續推進優江拓海、陸海統籌;積極推動通州灣石化雙循環基地建設,以新能源、石化新材料、金屬新材料等為重點,加快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目前沿海在建百億級產業項目4個、已建成投產重大產業項目4個,奮力打造長三角萬億級臨港產業新基地。

三、突出共保共治,推動綠色發展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是習近平總書記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定下的戰略方向。南通始終秉持“地處長江下游、工作力爭上游”追求,與上海、蘇南共建規劃一體、環保共治、生態協同、綠色發展機制,守好大江大海生態本底,奮力跑好長江大保護“最后一棒”,共同奏響新時代長江之歌。

縱深推進長江大保護。策應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落實《南通—崇明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筑長江口綠色生態門戶。與上海、蘇州等地簽訂協議,推動沿江產業轉型升級,全面加強生態環境聯防聯控,合作推進長江禁采禁捕等工作,加強跨區域環境違法問題協同處置,推動信息共享和聯動執法,攜手共護長江母親河。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突出協同治理、精準施策,推動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加大“幸福河湖”建設力度,扎實開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加大農村生活污水、黑臭水體治理力度,區域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提升。全市PM2.5平均濃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率連續四年位居全省第一,被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為2022年度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區(江蘇省唯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等工作連續兩年獲省政府督查激勵。

精心繪就江海風景線。擦亮美麗南通生態名片,深化沿江“美麗岸線”建設,放大五山地區生態修復示范效應,串珠成鏈、連線成片,建設貫通從滬蘇通大橋到蘇通大橋之間的濱江綠道,打造長達43公里的“南通之鏈”。沿海建設“繽紛百里”生態帶,串聯城鎮、港口、灘涂等不同風貌,“生態綠”與“江海藍”交相輝映,“產業強”與“環境美”相得益彰。

四、突出同城同質,共建宜居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一體化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南通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跨江融合各領域、全過程,對標接軌上海、蘇南優質資源,著力抓好人民群眾感受度高、獲得感強的改革事項,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幸福城市。

共享優質公共服務。深化便民惠民一體化應用,在醫療衛生、文化旅游、教育培訓等方面與長三角城市實現便利共享。加強學科共建、雙向轉診、遠程會診等醫療領域的交流合作,全市所有醫院均已納入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平臺,每年與上海醫保異地聯網結算超過6萬人次。擴容優質資源,辦好民生實事,上海仁濟醫院南通醫院投入運營,滬通職業教育聯盟成立,與上海、蘇南實現市民卡無障礙搭乘公交、地鐵等交通工具,讓人民群眾分享更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成果。

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學習上海、蘇南先進經驗,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加強制度銜接、政策協同,實施審批服務“通城通辦”“省內通辦”“跨省通辦”等66條舉措,在全省率先實現公共資源交易電子證照材料跨部門、跨行業、跨領域互聯互認互通。不斷優化跨江同質化營商環境,打響“萬事好通”營商服務品牌,在2022年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列第三,電力、納稅、政務服務等6項指標位列全省第一。

放大江海特色文化。緊扣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樣板”目標,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突出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遺產保護利用并重,以張謇近代民族工業文化遺存保護與傳承工程為依托,持續擦亮長江文化特色名片。深化文旅跨江融合發展,每年舉辦南通江海國際文化旅游節,在上海設立南通旅游推廣中心,與蘇州、無錫等地簽訂客源互送協議,打響“南通好玩”旅游品牌,越來越多的上海、蘇南游客來南通觀賞江風海韻、品味江海美食、領略江海文化。

南通跨江融合發展開創的生動局面,充分說明區域發展“流動創造價值”。立足新時代新征程,南通將以“匯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的格局和胸懷,全面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重大任務,持續用好國家戰略機遇,學習借鑒上海、蘇南經驗,更好發揮南通獨特優勢,推動跨江融合再上新臺階,在融入區域協調發展大局中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劉志剛

猜你喜歡
蘇南南通長三角
蘇南年俗亦動人
緊扣一體化 全面融入長三角
藍印花布:南通獨具特色的非遺傳承
非遺南通
南通職業
“首屆長三角新青年改稿會”作品選
南通中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長三角瞭望
長三角瞭望
圖說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