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本書閱讀視域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2024-04-01 20:14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學林麗達
天津教育 2024年2期
關鍵詞:整本書環節文本

■福建省福鼎市第一中學 林麗達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整本書閱讀在語文課程中得到了有效貫徹與落實,能夠創新并優化學生的閱讀模式,關注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實現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嘗試從多個維度著手,實現高質量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為學生的高效閱讀提供有力支撐?;诖?,本文首先分析了整本書閱讀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其次基于新課標視角分析了教師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最后從導讀、研讀、運用三個環節著手,探尋高質量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策略,旨在為學生帶來更良好的整本書閱讀體驗。

一、基于整本書閱讀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價值

(一)有利于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

首先,學生通過整本書閱讀能接觸不同類型、不同體裁及不同風格的文學作品,在豐富多元的文學作品中了解不同的文化內容,得以感悟不同人物、不同主題的思想情感,并深化自身的文化底蘊,整體開闊閱讀視野。其次,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能夠突破自身單篇、短篇文本閱讀局限,立足于較為宏觀的角度完成整本書內容的分析,甚至根據自身的課內閱讀基礎創造性地分析不同的文本內容,整體提升鑒賞能力及思辨判斷能力。最后,學生能夠基于特定主題展開獨特判斷與思考,挖掘深刻的寓意,整體發展想象力、創造力,讓閱讀視野更寬廣,獲得對更多知識內容的深層理解。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首先,學生通過整本書閱讀能夠掌握更有效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在閱讀中,學生將綜合使用預測、理解、分析、評價、創造等閱讀方式,實現精讀、泛讀、略讀的有機結合,使自身的整個閱讀學習活動更豐富多元,從而在多種方式的運用中逐漸深化對整本書閱讀內容的感悟,采取更加適合自身的閱讀方法完成實踐操作,增強閱讀的自信心,進而形成獨特的閱讀風格與品位,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切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其次,學生根據自身需要,在課后自主選擇不同的整本書展開閱讀,并根據自身感興趣的點合理選擇相應的篇目進行跳躍式或者掃描式閱讀,實現對文本內容信息的精準把握及高效提煉,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夠得到切實提升,將助推他們閱讀素養的發展。

(三)有利于促進學生養成好習慣

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有效助力。教師指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促使他們形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整本書閱讀基本上是在課外實現的,因為課堂上整本書閱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教師基于課內教學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課外整本書閱讀的讀物,引導他們制定閱讀計劃,開展多元分享與交流活動,將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課后有規律地閱讀,逐漸養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同時,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還將引導學生養成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意識,指引學生根據不同的書目選擇多元化的閱讀方式,深入淺出、廣泛精深地閱讀。教師還根據不同的閱讀書目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參考,逐漸引領學生習得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的思想情感得到熏陶。

二、基于整本書閱讀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原則

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挑戰性的,需要學生具備較高層次的閱讀能力,不僅要快速讀懂整本書內容,還要立足于宏觀的視角對整本書進行批判性的理解。所以教師在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使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一)堅持原生態閱讀

原生態閱讀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閱讀,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文學閱讀基礎,直接對文本進行解讀,理清文章的關系脈絡,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體會語言的魅力,進而逐漸解析作者的情感與思想。這樣的過程是學生創新創造,形成自我認知、自我感悟、自我體會的一個過程,也是學生后續獲得對整本書完整且準確認知的前提。

(二)關注創新性理解

學生對文本內容的創新性理解是彰顯學生個性化色彩的重要手段。學生需要在閱讀的基礎上展開獨特思考,同時根據自身的已有認知提出疑問,而后通過查閱資料、反復閱讀或者互相討論的方式解決自身的疑惑。所以學生對文本的創新性解讀便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核心,也是讓學生進行批判性理解的重要模式,能夠激發學生閱讀的主動性與創造性,讓學生基于自身的閱讀基礎實現對整本書的多維度、多角度及多層次評判,而后形成獨特的觀點,獲得對整本書內容的豐富認知,這樣便充分彰顯了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

(三)注重讀與寫統一

讀寫統一并不僅僅是課內閱讀教學的一種手法,還可以應用于整本書閱讀活動中,需要學生在理解整本書閱讀內容的基礎上,運用自己掌握的語言表達技巧及謀篇布局意圖,將自己對整本書的理解轉化為有價值、有意義的文字輸出,這樣的過程能夠充分彰顯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深度,還能夠逐漸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的寫作素養,充分彰顯整本書閱讀教學對學生的獨特助力價值。

三、基于整本書閱讀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導讀環節:發揮教師引領作用

初中階段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能力相對來說較弱,因而教師有必要設計導讀環節,發揮自身的引領作用,指引學生完成高質量的整本書閱讀實踐活動。以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朝花夕拾》:消除與經典的隔膜”為例,分析教師導讀策略。

1.問題導讀,激發思辨。

整本書的內容豐富、線索龐雜、人物形象也比較多,因而教師在導讀環節可以通過設計問題的方式指引學生導讀,激發他們的思辨性思維,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體會作者的情感內核,指引學生有效發展。對此,針對《朝花夕拾》的文本內容,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富有導向性的問題,啟發學生多元思考。

問題一:這本書中的十篇文章存在什么樣的關系呢?主要內容是什么呢?

問題二:這本書中有哪些十分典型的人物形象呢?請以“與魯迅相關的人”為主題梳理相關人物。

問題三:這本書的語言具有什么樣的特色呢?

問題四:在這本書中你最喜歡哪一個人物呢?請簡要說明理由。

如上,教師在導讀環節為學生設計了四個問題,這四個問題十分富有啟發性與導向性,將指引學生在整本書閱讀中進行深入思考,以人物為出發點梳理故事情節,感悟作者情感,以此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

2.方法導引,高效閱讀。

在導讀環節,教師要重視閱讀方法的傳授,引導學生合理布局整本書閱讀時間及閱讀方法,實現高效閱讀。因而教師要先為學生講解不同的方式,如泛讀(包括跳讀、速讀、略讀、瀏覽、回讀檢索)主要是提取文章的主要內容,精讀(包括熟讀、研讀、品讀)主要是用于分析文章的經典段落或者篇章。教師要指引學生依據特定的文本內容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實現高效閱讀。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三個模塊的閱讀活動,如表1 所示。

以上三個模塊將為學生提供精準指導,讓學生立足全書把握精彩內容,實現高質量的閱讀。

(二)研讀環節:指向學生深層分析

研讀是整本書閱讀中十分重要的一環,教師要指引學生完成 更深入的研讀,充分彰顯學生在活動中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根據教師的指示進行自主化、合作式探究,彰顯自身對整本書的獨特思考。以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六單元名著導讀“《簡·愛》:外國小說的閱讀”為例,探究學生對整篇文本個性化研究的過程。

1.梳理脈絡,提煉主線。

學生對脈絡主線的提煉將展現他們對整篇文章內容的思考。在這一環節,學生需要根據教師的指導,用教師給出的建議完成閱讀,提煉文章的大致內容。這本書以簡·愛與羅切斯特一波三折的愛情貫穿始終,兩人頻繁的相遇是解讀文本的切入口,因而學生可以以男女主人公頻繁相遇為突破口,分析相遇背后折射的人物心理,縱向比較主人公情感變化,從而梳理情節脈絡,提煉整本書閱讀主線。

2.對比人物,感悟情感。

小說類的文本最重要的就是對人物情感的對比與分析,特別是《簡·愛》這本書,它之所以十分經典,主要就是塑造的簡·愛形象十分深刻。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拋出一個十分經典的問題:“怎樣才能真正讀懂簡·愛這一人物呢?”學生基于這一問題,從“是什么”到“為什么”再到“怎么樣”完成層次遞進的分析與判斷,拓展思維廣度與深度,而后也將獲得對文本內容的深層次理解。例如,學生在閱讀時將關注作者選取的經典事件,從這些經典事件中分析人物形象,那么他們就會從童年時期簡·愛被舅媽關進紅房子這一事件概述出簡·愛曾遭受精神折磨,萌生了懵懂的反抗意識,以此進一步思考簡·愛的自尊自愛源于何時、起于何處。諸如此類,學生將逐漸深化探索,以“童年時期的創傷——青年時期的創傷——愛情中的創傷”為線索分析簡·愛性格形成的原因,從而在人物性格與情節之間建立起邏輯關系,對文本的解讀會更深刻、透徹。

3.品味沖突,歸納技巧。

學生對閱讀技巧的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環。研讀時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對整本書寫作技巧的歸納與總結,《簡·愛》這本書最突出的寫作特點便是十分善于使用懸念與沖突,因而學生在閱讀中也將聚焦這一模塊,找到書中“親情沖突”“師生沖突”“愛情沖突”的地方,深入分析這些沖突,感悟人物的變化,緊密追尋簡·愛性格形成的原因,以此感悟作者獨具匠心的寫作技法。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夠完成對這一文本的深入研讀,閱讀思維將逐漸走向深處,實現分析、比較、評價等高階思維的發展,充分彰顯整本書閱讀的獨特價值。

(三)運用環節:聚焦學生成果展現

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之后,教師還應重點關注學生的運用,要引導學生積極展現自己的閱讀成果,實現語文素養的升華,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指引學生彰顯自身的閱讀成果。

1.多元活動,彰顯特長。

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展現自身的閱讀成果,體現自身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以部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名著導讀“《西游記》精讀和跳讀”為例,學生在完成閱讀之后,教師就可以讓各個小組展現自己的閱讀成果。比如,有的小組聚焦“孫悟空”這一人物形象,選取典型章節“真假美猴王”,通過配音及表演的方式,讓其他小組猜測究竟誰才是真的美猴王。有的小組則結合影視作品,演唱歌曲串燒《猴哥猴哥》《齊天》《通天大道寬又闊》《悟空》等。各個小組均根據自身的閱讀成果完成了各項表演、配音、演唱等實操活動,充分彰顯了整本書閱讀成效。

2.讀寫共生,展現個性。

讀與寫應該實現有機結合。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之后,還應根據學生對閱讀作品的獨特見解完成寫作實踐,彰顯其個性特色,充分發展學生的寫作素養,體現學生對整本書獨特思考的過程。

例如,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完《朝花夕拾》《簡·愛》等書籍之后,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個創意寫作的思考點。具體如下:

(1)在《朝花夕拾》中選取你最感興趣的人物,寫一篇小傳。(2)《朝花夕拾》中的一些人物都有比較坎坷的經歷,請任意選擇一個章節嘗試改編,讓其中的人物有不一樣的結局。(3)簡·愛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她的性格是怎樣的呢?請從她身上找到有關人物命運或者人生發展的話題,完成一篇議論文。(4)童年的創傷是否能彌補呢?請結合簡·愛從小到大經歷的創傷說出自己的見解。

如上,教師基于學生的閱讀基礎,為他們設計了不同的思考點,而學生也將根據自身的能力任意選擇一個感興趣的話題完成創作。之后,教師要展開分享評價,讓學生互相評價對方的寫作內容,對比自身的閱讀基礎,完成對彼此文章內容與主題的分析,這樣能夠實現思維的多元化激發,讓整個教學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在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敢于創新、敢于優化,打破傳統單一的整本書閱讀教學模式。首先要清晰地認知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價值,其次要清晰實施整本書閱讀教學應遵循的原則,最后要基于自身的教學情況優化教學策略,從導讀環節、研讀環節及運用環節三個模塊出發,積極創新、積極優化,讓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效能最大化,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其深入發展。

猜你喜歡
整本書環節文本
《論語》整本書閱讀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有效方法
低年級整本書閱讀的推進與測評
必要的環節要寫清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在農民需求迫切的環節上『深耕』
“粗放式”整本書閱讀實施概要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現代學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頂崗實習環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