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活態語文” 踐行“以文化人”

2024-04-02 15:19呂潔
天津教育·上 2024年1期
關鍵詞:活態文學情境

呂潔

“以文化人”的提法自古有之。新時代,文字、文學、文化,由點到面,最終落在化人養心、培根鑄魂上。

高中語文學科處于立德樹人的前沿,多少代人循著“工具性”“人文性”等方向不斷探索著。大家明晰語文就在身邊,卻又不知如何放下課本,從學生的心里種出苗來?;诖?,我們提出了“活態語文”的構想,其教學便是“化”的具體形態與過程?!盎顟B”是事物的鮮活狀態或活動的形態,是一種“非僅限于文本與靜態物質的”靈動自由的狀態,具有藝術、科學與社會等綜合價值,有交互性、獨特性、發展性?!盎顟B語文”是指在語文學習中,設置特定時空,讓學習者身心在場體驗鮮活,陶冶心性,提升核心素養。我以統編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三單元第七課為例,談談對構建“活態語文”,踐行“以文化人”的策略的認識。

本單元從屬必修“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承載的課程內容是“古代詩歌審美鑒賞閱讀與評論寫作”。第七課選編了曹操的《短歌行》與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詩歌展示了不同的人生選擇、狀態?;趩卧獙W習的整體任務與學情,我的教學設計以活動實踐、自主學習為主線,圍繞“詩意人生中的選擇”這一人文主題,從積累鑒賞、誦讀體悟、寫作表達(寫作體現在誦讀腳本與評價表的創立,以及文學短評的創作上)三個方面落實學習任務。

按照從自主閱讀到賞鑒誦讀,再到各抒其志、嘗試評價的認知順序推動學習進程。形成“探(其人其事的發現)—一誦(其詩其情的感知)—賞(藝術魅力的挖掘)—二誦(出世入世的碰撞)—思(‘招賢榜‘拒仕書的選擇)—再誦(涵詠提升文化傳承)”的學習閉環。用“一誦”與“一賞”落實“知人論世”文學評論方法的應用;用“二誦”與“一評”來深化學生對兩位詩人人生選擇的理解;最后用“一寫”來扣住學寫文學短評的要求。

在教學中,我嘗試將“活態”帶到課堂,并力圖以“活態”成就文化浸潤。

一、誦讀,求文字之活態

《孟子》中寫到“誦其詩,讀其書”?!罢b”通常被認定是文字的另一種活法,也是當下日常教學中的要務。

(一)誦讀中的層次性

“一誦”,初步體味曹操對時光、賢才、天下的憂思,揣摩詩韻;“二誦”,是完成詩文感知后,從聲與情、內與外、詩與樂、詩與畫中任選一個角度,進行小組誦讀方案設計,體會四言樂府與五言古詩在音韻美、文辭美、情感美的差異,嘗試交流詩作魅力;“三誦”,涵詠詩歌,鞏固提升。增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意識,是為“深味式”誦讀。

(二)誦讀中的音韻性

在實踐中,我啟發學生找尋詩文音韻上的特點:“舌根音與舌面音不同的表現效果?”“字音開口程度是否與詩人想表達的情緒有關?”“動手查查每一句尾字的古音,看看有什么收獲?”“《短歌行》若為五言會怎樣?”由文字而語音,由語音而回歸文字,聲與情才能達到“并茂”。

二、情境,求課堂之活態

“情”為經,即將情感、意志等心理要素的觸發確定為語文教學的有機構成;以“境”為緯,通過創設各種具體的語言、思維環境,拉近語文習得與現實生活的距離,為學生的主動參與、主動發展開辟現實途徑。

很多人認為,情境存在于導入時,一定是“物化環境”或教師預設,但事實上,思維碰撞后的交流環境、學生在課堂生成的情感氛圍等,都是有效情境、是活態的。

(一)抓住情境的穩定性

實踐證明,當教師創設的情境恒久存在于整個授課過程中時,學生的學習串聯度會更強,課上交流會更帶有模擬性。第七課的教學中,我和學生化身穿越千年的魏晉“士人”,我們細心品讀,知人論世,并思考在那動蕩的年代,自己會選擇“出世”還是“入世”?進而高聲品讀,領悟四言詩在曹公筆下煥發的生機。當全體同學為詩歌的藝術所折服時,我適時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曹操飲宴賓客,高唱本詩的片段,引導學生思考演員的表演、背景音樂、布景以及導演對鏡頭切換的把握依據是什么。分小組從聲與情、內與外、詩與樂、詩與畫中任選角度,進行兩詩誦讀方案設計,并展示說明本組的“抉擇”。就這樣,“士子”的身份、亂世的選擇始終貫穿在學習中,呈現出一致性、穩定性與深入性。學生的思維是活的,生成的階段性反饋也是活的,整個教學過程是活態的。

當人與文本靜態關系轉換為人與“生動的活態”學習環境的關聯,就能夠達到物我相通,將過去“學生與書本”片面的、單向的、靜態的關系轉變為“學生與自然、與社會、與自我”多維的、交互的關系。學習過程即變為一種立體式、體驗式的認知活動。

(二)實現情境的生活性

“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睖贤ㄖ型獾摹八姆金^”開在校園;“上巳節”的歡慶活動辦在校園;儒道辯士的“學宮”呈現在校園;外國詩的“詩評聯合大會”也成立在校園。

個人的生活世界,由他們所屬群體交織的文化力量組成,并由社會語境所構建。學習者進入一定的真實的、活態學習情境中,能夠幫助他們了解特定時空人的生活方式、傳統習俗等,融入本土化的社會生活,體察豐富性與多樣性,間接促進本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三)推動情境中的反思與評價

在第七課“二誦”與“思”的環節中,我將“情境中的評價”與“評價情境”融合了起來。我給了學生豐富的角色誦讀設計建議與資源,并制成量表(見表1)作為在小組展示的評分依據。

表1 情境誦讀評價表

這就是客觀的“評價該情境”。同時,我引導學生思考:作為魏晉士子,會揭下曹操的“招賢榜”還是會高唱陶潛的“拒仕書”?你是否還堅持自己前面的選擇?說說是什么打動了你。這就是延續“情境中的評價”。

情境內與情境外的評價相融合,激發學生的直覺體驗,并通過與其他學習對象的交流和碰撞,獲得動態、活態的真實感受,形成認識,提升素養。

三、應用,求文學之活態

胡適曾呼吁創造“活文學”和“真文學”,消滅“死文學”和“假文學”。在我看來,活態的文學是可以輾轉在生活中的,是學生可以實踐、應用的東西。我大膽地將自己構思的實驗技能劃分為三種——探究延展性設計、實踐體驗性設計、模擬演練性設計。探究延展性設計是圍繞課本內容繼續推進,挖掘知識周邊信息,將對文學作品的領悟落實到體驗、總結上,自選篇目對比閱讀、學寫文學短評、嘗試詩評、自主創作,淺淺接觸文藝理論。實踐體驗性設計是指有目標性地在學中做,所學投映生活。在我班的語文周刊上有這樣一個板塊——“訪談錄”,里面既有學生家長對某些作品、某些歷史的記憶與看法,又有教師、校友的訪談筆記。孩子們會結合某篇文學作品,設定訪談人文主題,著實是鮮活的。模擬演練性設計更加具有主觀創作性,是指學生自主安排語文實踐課內容,模擬政協會議,談國計民生;規劃文學社團,安排作品推介;設計校內外采風,召開記者團聯席會議;課本劇彩排;“有聲文學”朗讀亭的使用;“寶藏天津”公眾號的維護……文學,在應用中找回應有的活態。

此時,學習的內容不再是靜態的文字語言符號,而是生成性的,活態文學不斷衍生新的意義,反過來又刺激學習者繼續對話與創新,形成良好循環。

四、浸漬,求文化之活態

在該課小結時,學生說:“曹公與五柳先生均對內心堅守,有積極的人生觀;我們亦當守持初心、心向家國?!庇诖?,浸漬初顯。

文化的浸漬是無聲的、長期的。語文教師應挖掘課程資源,立足校本研修與校本課程,注重引進新生力量,拓展課堂影響。更多地挖掘“以文化人”中“化”的手段,更多地關注“化”的評價與反饋效果。過去我們經常講“文化育人”,“育”的側重點依然在育人者的主動性上?!耙晕幕恕钡膫戎攸c則在于“被化者”是否成功地具備了持久的主動性、主導性,及最重要的輸出性。這與我們新課改所一再強調的情境、浸潤式教學目標也是相吻合的。學生是活態文化的接受者、傳承者,也是文化活態的承載、顯現標志。

構建“活態語文”,踐行“以文化人”,還需要我們不斷學習,不斷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為實現高中生語文素養提升而不懈努力。

(徐德明)

猜你喜歡
活態文學情境
情境引領追問促深
活態中醫藥傳統知識數據庫的構建與應用意義
不同情境中的水
我們需要文學
在“活態傳承”中延續歷史文脈
“太虛幻境”的文學溯源
護患情境會話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活態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傳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