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鳳凰牡丹紋樣在古代紡織品中的應用演變

2024-04-03 04:23楊琬婷王群山
美與時代·上 2024年2期

楊琬婷 王群山

摘? 要:自唐代起,鳳凰與牡丹的形象被人們有意識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一種新的組合紋樣,即鳳凰牡丹紋樣,此紋樣已在中國歷史中綿延千年。受不同時期社會歷史文化的影響,它在紡織品中被廣泛應用,演變出了多種形式,其文化內涵也在此過程中不斷豐富和擴充。筆者通過分析相關實物資料,探究鳳凰牡丹紋樣的發展歷史及其在歷代紡織品中的造型特色和文化寓意。

關鍵詞:鳳凰牡丹紋樣;織物紋樣;刺繡紋樣;吉祥文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北京服裝學院2023年度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清代鳳凰牡丹紋樣在服裝中的創新應用與研究”(X2023-025)研究成果。

鳳凰與牡丹皆為中華傳統文化中具有吉祥美好寓意的意象。自唐朝以來,二者被組合構成了一個全新的紋樣。又因其多變的造型,在后世被人們冠以“鳳穿牡丹”“鳳戲牡丹”與“鳳戲牡丹”等名稱。本文中將這些紋樣皆以“鳳凰牡丹紋樣”統稱,指代以鳳、凰形象和牡丹形象共同構成紋樣主體表現內容,具有一定吉祥象征含義的紋樣。筆者通過分析研究,將鳳凰牡丹紋樣的演變歷史分為三個階段:萌芽期(唐代至五代十國)、發展期(宋代至元代)和繁榮期(明代至清代)。而鳳凰牡丹紋樣在服裝上的應用大致對應這三個時期。

一、鳳凰牡丹紋樣的萌芽期

唐代國力強盛,經濟發達,社會穩定,文化包容開放,人民的生活較之魏晉南北朝時期更為富足安定。在精神層面上,整個社會從上至下都表現出對現世生活的美好憧憬與渴求。這種心態映射在紋樣上的特征則是:商周秦漢以來流行的威嚴的,形象夸張壯美,具有宗教意義或表現圖騰崇拜的動物紋樣不再是裝飾的主流;動物紋樣的地位自此被形象自然柔美,貼近生活現實的植物紋樣所取代。這一特點一直延續到封建社會的末期,這種精神狀態和裝飾題材的轉變從唐朝的“牡丹熱”導致的牡丹紋樣流行的現象中可以看出端倪。人們對于牡丹的喜愛,從都城長安(今洛陽)席卷全國,不論皇親貴族或是富商平民,皆以種植觀賞牡丹為樂。如《事物紀原》曾載:“開元時,宮中及民門競尚牡丹?!盵1]《南部新書》也曾載:“長安三月十五日,兩街看牡丹,奔走車馬。慈恩寺元果院牡丹,先于諸牡丹半月開;太真院牡丹,后諸牡丹半月開?!盵2]文官詩人也多以詩文贊頌牡丹、描繪世人皆愛牡丹的現象?!皣ň?,天香夜染衣?!盵3]人們給予牡丹極高的評價,視其為“百花之王”,其價值也水漲船高,甚至達到“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4]的程度,牡丹象征富貴的寓意由此逐漸形成,牡丹紋樣也成為了當時裝飾紋樣的熱門。其花葉飽滿,色彩艷麗的造型,體現了當時人們在國泰民安、經濟富強的時代背景下祈求富貴榮華、生活興旺的心理。

而鳳鳥紋樣在這一時期發生蛻變:鳳鳥的形象含義發生了轉化,造型不同于秦漢時期的古拙雅致,而是豐滿健壯、雍容大氣。當時對鳳鳥的定義仍然是區別于自然界禽類的神鳥,以往歷代賦予它身上的神性卻在這一時期開始被逐漸削弱。人們對其崇拜的態度不再是出自對未知自然及死后來世的幻想與敬畏,而是期盼今生順遂平安的世俗心愿。鳳鳥的形象也與鬼神之說疏遠,而落入凡世塵間,成為了吉祥、安寧、幸福等等美好意愿的象征。除此以外,由于唐代女性地位提升,鳳鳥作為女性代指的象征性也空前放大。特別是在武則天時期,以鳳自比的現象比比皆是。武后代為理政時,年號改為“儀鳳”。唐高宗死后,武后著鳳服、戴鳳釵,下令改中書省為“鳳閣”,門下省為“鸞臺”。從這一時期開始,鳳鳥紋樣便大量出現在女性的服裝飾品之中。而伴隨佛教的興盛以及與薩珊文化的交流,鳳鳥的形態富麗雍容,身體各部位的刻畫更為精細。對鳳、團鳳、立鳳、飛鳳、花鳳、口銜綬帶、花草的造型豐富多樣,并開始同植物紋樣結合。尤其是在當時頻繁出現的“鸞鳥瑞花鏡”,其鏡背紋樣由上下具有祥瑞之意的“瑞花”和左右對稱的鸞鳳構成。這種紋樣的組合方式也為日后鳳凰牡丹紋樣的出現提供模本(如圖1)。

縱觀牡丹和鳳凰紋樣在唐代的發展演變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似性。最大的特點是受到唐代世情影響,而向符合人民心理需求的祥瑞美好形象上轉變。兩個各具獨特象征意義的紋樣組合到一起,構成一個全新紋樣的情況不無可能。因此,鳳凰牡丹紋樣的出現,可謂是唐代盛世氣象下的產物,并且二者的相融在寓意上也達到了世俗意念所求的統一,即富貴吉祥,生活幸福。

依據現存文物資料分析,鳳凰牡丹紋樣已經常見于唐代銅鏡鏡背上。而目前在唐代服飾織繡的文物上并沒有找到鳳凰牡丹紋樣的實證,但織錦花鳥題材圖案中常見鳳凰環繞花卉或口銜花枝的身影。此外,唐代也有將鳳鳥尾羽設計成花卉形狀的紋樣造型,即“花鳳”。在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唐代繡片中的花鳳紋樣中,在鳳凰尾羽和花座處都出現了形似牡丹花的造型痕跡(如圖2)。五代十國時期存續時間短暫,因而,目前尚未發現相關實物資料可以用來證實這一時期鳳凰牡丹紋樣在服裝上的應用。

二、鳳凰牡丹紋樣的發展期

唐末五代之后,鳳凰牡丹紋樣并未消亡,反而繼續演變發展。到了宋代,紋樣形象經歷了顯著的變化,與此同時,少數民族政權在與宋朝的交流中也吸收了宋朝的文化元素。這也是為什么鳳凰牡丹紋樣能夠在宋、遼、金以及西夏等時期普遍出現,并能在不同政權的影響下,保持紋樣風格和造型的高度相似性的原因。

與唐代的興旺強盛不同,兩宋時期并沒有萬國來朝的盛況,反而屢遭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侵擾,只能偏安一隅。因此,宋代的紋樣在造型上也不再像唐代那樣華美富麗,氣象萬千。同時,商業經濟發達,推動了市民文化的興起。煮茶論詩,交游簪花,這些閑情雅趣豐富了市民日常生活,也反映當時的審美趣味,特別是當時興起的文人花鳥畫,對紋樣風格產生深刻影響。這一時期的紋樣多以花卉紋為主,講求含蓄內斂,典雅清新,趨于寫實,具有較強的繪畫性。色彩清淡柔和、低飽和度而無強烈對比。鳳凰牡丹紋樣的造型也隨之更加寫實,牡丹常以寫生折枝花、穿枝花的形式出現,并且出現花中套花的設計。而鳳凰變得纖細苗條,顯得清新秀麗,而無唐代的昂揚俊美,鳳凰的姿態以飛鳳居多,少見唐代立鳳造型。并且從造型上細化鳳凰的種類,如《營造法式》的圖例就根據不同的尾羽造型區分了鳳、凰、鸞:鳳的翎羽飾有渦卷的卷花;凰無卷花,翎羽由多漸少;鸞無卷花,長長的翎羽隨時飄搖,常為五條。在宋代,鳳凰牡丹紋樣常以鳳穿花的造型出現,互動活潑生動、富有自然花鳥的情趣。文化內涵上仍然承襲唐代富貴吉祥的寓意,符合當時世人追求現世安穩的心理。

由于受到理學文化對于女性的規勸,兩宋時期女性服裝的刺繡裝飾較少,且多以寫實的花卉紋為主。目前發現飾有鳳凰牡丹紋樣的出土服飾有:德安的周氏墓中的古銅色鳳凰牡丹暗花羅、南宋福州的黃升墓中的灑金雙鳳穿牡丹裙面以及一對印花彩繪鳳凰花邊(如圖3、圖4)。

元代時期的鳳凰牡丹紋樣摒棄了宋代的秀麗典雅風格。在元代,鳳凰形象的重點在于刻畫其龐大的身軀和翅膀,而牡丹形象則不再追求寫實,而是強調花葉的肥厚,尤其在元青花瓷器中,牡丹形象常見鋸齒狀的花瓣邊緣。盡管如此,紋樣的整體造型上依然以鳳穿纏枝牡丹的形式為主。元代統治階級追求奢靡浮華,尚金,喜好精麗華貴的絲織品。鳳凰牡丹紋樣所蘊含的富貴吉祥之意同元代上層貴族的理念不謀而合,因此在元代的服飾織物之中常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元代的納石失(織金錦)?,F藏于中國絲綢博物館的鳳穿牡丹織金錦中,鳳穿牡丹的造型和布局在全國的絲織物中亦多有發現,說明了這種紋樣在元代的流行程度(如圖5)。

歷經多個朝代的發展,鳳凰牡丹紋樣的構成逐漸形成體系。在這一時期紋樣脫離了唐代的造型和風格,對鳳凰和牡丹或夸張奔放、或寫實清秀的描繪都對明清時期的鳳凰牡丹紋樣產生深遠影響。鳳凰和牡丹通過“鳳穿花”的形式加強了聯系,“鳳穿牡丹”也成為了鳳凰牡丹紋樣主要的表現形式。而對于鳳凰種類的細分,凸顯了鳳凰牡丹紋樣中男女性別的象征意義,使得明清時期的鳳凰牡丹紋樣的寓意更加豐富。

三、鳳凰牡丹紋樣的繁榮期

明清時期,鳳凰牡丹紋樣的發展走向了繁榮。一方面,鳳凰牡丹紋樣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無論是日常生活用品、工藝品擺件,還是建筑裝飾,都能見到它的蹤跡。這個紋樣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從帝王貴族到平民百姓,都對其青睞有加。另一方面,鳳凰牡丹紋樣在明清時期匯集了歷代工藝技術的精華,推陳出新,展現出多種形式和豐富的裝飾手法,精湛絕倫。在不同的載體上應用不同的工藝技術,能夠展現出不同的紋樣特色。紋樣造型雖然高度樣式化,但細節復雜生動,其裝飾之美與象征意義同等重要。

鳳凰牡丹紋樣的繁榮與當時的社會環境息息相關。明清兩代正處于中國封建社會的末期,除去明末、清末的戰亂,在長達五個世紀的時間里,人們一直處于政治穩定,經濟持續發展的社會環境之中。這一時期,人口增長、生產力水平大幅提升,人民安居樂業,耕作生產。而統治階層重視手工業,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勵生產,促進了陶瓷、紡織、金工等多個行業技術的革新。在社會整體物質層面基本富足的情況下,人們精神上思考的內容圍繞著如何維持現有穩定的生活狀態或者憧憬更加美滿的未來而展開。這種心理訴求在當時逐漸衍生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吉祥文化的流行。

《莊子·人間世》中曾言:“虛室生白,吉祥止止?!碧瞥尚⑹瑁骸凹?,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徵?!盵5]可見對于祥瑞吉慶之事的追求,古來有之。人們將無形的情感、心愿、祝福寄托于有形的紋樣之中并非是在這一時期新興的行為,但卻是在此時走向了高潮。通過諧音、象征、寓意、比擬、文字、表號等表現手法為紋樣創設內涵,實現生活中隨處可見“圖必有意,意必吉祥”,而見吉祥事物就能達成吉祥心愿的心理暗示。

鳳凰牡丹紋樣在過去就有象征光明、幸福、富貴、吉祥的美好寓意,是屬于吉祥文化中的一種吉祥紋樣。因此,鳳凰牡丹紋樣在明清時期備受喜愛,并被廣泛運用在了當時的服飾織繡、瓷器、金銀器、剪紙、建筑石刻之中。同時,受到吉祥文化的影響,其內涵在一些特定的語境下得到了延伸,在服裝中得以展現:在已婚女性的服飾,尤其是出嫁的婚服中,常見鳳凰牡丹紋樣,寓意夫妻恩愛、婚姻幸福,而鳳戲牡丹或者鳳穿牡丹的紋樣造型還隱喻陰陽交合、夫妻敦倫之禮,甚至還包含了祈子的意念。而命婦禮服中,鳳凰牡丹紋樣又成為了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兒童服飾、特別是女孩的衣服中,鳳凰牡丹紋樣既象征平安健康的祝福,也有著父母望女成鳳的期盼。此外,受講求“求全求滿”的吉祥文化影響,人們對生活的方方面面所祈求的吉祥意念往往不能通過某一個紋樣實現。因此,人們會將具有不同吉祥寓意的紋樣進行組合搭配,這樣不僅擴大了被裝飾載體所承載的象征意義,而且增強了可從中獲取的精神力量。因此,在鳳凰牡丹紋樣的表現內容中,除了固定的鳳、凰、牡丹形象外,它還常常與蝠紋、云紋(象征洪福齊天)、壽紋(象征長壽)、暗八仙紋(象征祝頌長壽)、麒麟紋(祈求子嗣)等紋樣搭配使用。同時,鳳凰牡丹紋樣的內部結構并未因此打散,鳳凰和牡丹依然單獨構成一個紋樣組合,且保持它們原有的象征意義(如圖6)。

在造型方面,明清的時期鳳凰牡丹紋樣更強調對于紋樣細節的刻畫,對于鳳凰身體部位的勾勒更為精細和程式化。同時,先秦時期流行的夔鳳造型在清代宮廷中也曾一度流行。鳳凰和牡丹互動的姿態靈動傳神,部分造型還借鑒國畫的技法與構圖形式,使得紋樣的繪畫性增強,鳳凰和牡丹形象逼真而似自然花鳥,而失去了紋樣原本由人類基于模擬自然的繪制方法所創造的裝飾之美。而在紋樣的構圖上,講求花、鳳形象之間的均衡協調,依據紋樣的排列方式、外輪廓限制和紋樣內部花、鳳數量對比來確定大小比例。如紋樣外輪廓為團形,內部為一花一鳳的內容時,則鳳凰形象放大并占據大部分位置,而伴隨花、鳳數量增加,則二者比例的差距逐漸縮??;在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的紋樣排列方式中,則花、鳳的大小比例基本一致(如圖7)。

由于現存明清民間的文物較多,平民百姓和宮廷皇族之間所創作的鳳凰牡丹紋樣的差異得以窺見。以服飾為例,明清時期朝廷向民間放開了一部分鳳紋的使用權,又由于兩代中后期政府監管不力,百姓服制僭越情況普遍,鳳凰牡丹紋樣在民間服飾中出現的頻率較高。同時,由于下層階級缺乏宮廷貴族所擁有的財力人力,民間服飾中織繡的鳳凰牡丹紋樣的精致程度弱于宮廷。但宮廷內部對于服飾形制以及紋樣使用的嚴格規定,也導致鳳凰牡丹紋樣的造型程式化嚴重,而民間則相對自由多變,更帶有創作者本人的想法。因此,在一些民間繡品中,鳳凰和牡丹的紋樣與宮廷式樣有著顯著的區別,它們甚至常常使用普通的花鳥形象來傳達鳳凰牡丹紋樣的吉祥寓意。

四、結語

鳳凰牡丹紋樣自唐時誕生,歷經多代的發展,在明清時期達到運用的巔峰。鳳凰牡丹紋樣在中國的紡織品中大放異彩,已成為中國傳統紋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其兼具豐富多樣的造型和文化寓意的紋樣特點,仍然可為當下紡織品設計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高承.事物紀原[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04.

[2]錢易.南部新書[M].黃壽成,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2:6.

[3]陳尚君.全唐詩補編[M].北京:中華書局,1992:10.

[4]彭定求.全唐詩[M].合肥:黃山書社,2013:6.

[5]莊子.莊子[M].賈云,編譯.支旭仲,主編.西安:三秦出版社,2018:5.

作者簡介:楊琬婷,北京服裝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服裝設計與創新。

通訊作者:王群山,北京服裝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服裝設計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