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明莆田岸圃大觀考析

2024-04-03 04:23李彬
美與時代·上 2024年2期

摘? 要:以往文人園林研究常聚焦于江南地理核心區域的典型名園,而對地處“江南”邊緣的私家園林關注甚少。通過解讀莆田岸圃的《岸圃大觀》園圖記,完成晚明福建彭汝楠岸圃的相關考析。首先,梳理岸圃的營建歷史與《岸圃大觀》的組成;其次,分析岸圃的園林空間敘事;最后挖掘出岸圃景象意匠營造特點,為晚明福建私家園林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岸圃;岸圃大觀;景象意匠

基金項目:本文系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育人項目“江南園林藝術的空間記憶與文化傳承”(JXLJ202216);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高職藝術教育中融入紅色資源的路徑與機制研究”(D2021-03-137)研究成果。

閩地園林發展至晚明進入全盛時期,在造園數量上僅次于江南地區[1]。其中,“岸圃”是晚明福建名臣彭汝楠(1579-1638)致仕林居期間,在興化府(今福建莆田)柳橋村臨河處建造的一座園林。該園園內疊山湫池,奇花異木、亭閣軒館俱備,呈現出鮮明的閩中地域特征。

與江南園林憑借自然山水不同,彭汝楠“岸圃”是完全用人工鑿池造山營造出的人間實景。園主人承襲了明代晚期以來的文人園風格,依據畫意構思,引水溝渠,布置亭臺樓閣、花卉樹石,整座園林雖是“人事之工”,但仍不乏“天然”之趣[2]74??上г搱@落成后不久,適逢明清鼎革兵燹之禍,存世僅廿余年便毀。幸存有《岸圃大觀》圖冊使園林流傳后世,不僅寫實性再現了“岸圃”的基本面貌,還被賦予延續園林文化生命的重要歷史功能。通過考證彭汝楠的《岸圃大觀》組成、分析“岸圃”的空間敘事與景象意匠,希冀對這座消失的晚明福建名園的藝術成就和文化價值有一個更準確的認識。

一、小筑息影

天啟五年(1625年)彭汝楠第一次致仕歸鄉,時莆田林下士大夫大都占取山水名勝之地營建園林,以娛晚景,蔚然成風。彭汝楠因嘆“維時世途孔棘,愿得小筑息影足矣”,遂決定為自己建一座園林以便修養隱居。于是選址在城外數里之處的柳橋(古稱柳塘)。這樣一處“去城不數里,而往來可以任意”的“郊野地”兼“村莊地”,既符合他希望退隱于幽僻之地,又滿足了與親友常聚的需求。柳橋“出南郭里許,籬舍錯落,草樹蘢蔥,蔚然深秀”既遠離城市喧囂又兼有交通之便,擁有不可多得的景觀資源與借景條件。更重要的是,彭汝楠所選之處“舊為家景從叔棲靜處”,其叔彭憲范(八世景從公)曾在此地居住。在此營造園林,一方面是出于隱居林泉的需要,另一方面還有承繼家風的考慮。

“岸圃”實際上是西園、東園兩部分的統稱。從天啟五年(1625年)晚秋始,彭汝楠陸續營建西園(亦稱柳塘園)、增拓東園,最終約成于崇禎十年(1637年)。彭汝楠營建園林的夙愿,其實“無他覬愿,得三十年學圃,于茲遂以名之”。

彭氏《柳塘園圖記》中提到其修繕柳橋是在“小筑竣始”之后“立石識之”。石碣上刻有:“橋創自制于李公,歲久而頹,行者艱焉,因為更造。稍廓舊址,增設石欄,建亭于左,以待憩者。命曰‘古柳橋,識所自也。時,崇禎改元(1628年)岸圃主人彭汝楠書?!盵3]據此推測岸圃西園部分竣工約為1628年,因此《岸圃大觀》自述部分言之西園營建“閱歲而就”是極不準確的。

從《柳塘園圖記》知彭汝楠在第一次致仕至再次被起用期間,營造西園成為其全身心投入的事業。柳塘園營建之初便有整體的構思與規劃,園內鑿池壘山,及亭臺樓閣、軒齋舫廊,皆由園主人一手設計。崇禎五年(1632年),彭汝楠第二次辭官歸莆田,因西園內“瓠渟之上,向曾庋閣奉佛,以其陋且褻也”,急迫需要“謀凈土徙焉”。恰好“適旁鄰叟有閑場”,不僅“其值甚儉”,而且有“雙樹拱立,可作旃檀觀”,于是彭汝楠購買下來擴建為東園[4]131。增拓部分不僅有佛寺(樾庵)、家廟(寸草庵)建筑群,還有“浮山舫”為核心的山池景區?!睹鞔翁镥X塘彭氏族譜》中記載有寸草庵建成時間約為1635年或之前,這為準確判定東園營建起始時間提供了有力證據。在崇禎十一年(1638年)立秋日完成的《岸圃大觀》圖記中,彭汝楠提及“客歲”(去年)辟荷池乃是園林最后營建之景,并沿池營造“見山亭”一帶景致。因此推測“岸圃”最終約成于1637年。

二、大觀考述

《岸圃大觀》常被誤解為彭汝楠私園的園名,事實上是崇禎十一年(1638年)完成的雕版印刷圖文合集,具體包括:黃子目所繪岸圃十二幅景圖和彭氏親筆圖跋、彭汝楠自述(實為后補的《柳塘園圖記》)及董其昌兩次題跋(如表1)。

在自述中,園主人彭汝楠概述了造園及園圖、園記創作的背景。他寫道:“友人黃子目素心而韻,所居望衡,數與晨夕,興到盤礴,輒泚筆貌一景,業成麗矚,間有阿堵不及傳者,為綴數語佐之?!庇纱丝芍?,畫家黃子目多次游賞園林,“興到盤礴,轍泚筆貌一景”,因畫筆總有無法傳達之處,彭汝楠負責寫題跋來補充繪畫不及之處,“意之所鐘,下筆更不能自體,觀者當付一噱”黃子目繪十二景圖冊不僅注重對園中景致的忠實摹寫,而且重視呈現園林整體的游觀體驗,彭汝楠親筆圖跋則以地理方位為依據的景致記述方式,與園圖互為補充、佐證。每一幅都是構圖完整的園林場景,旁頁文字則是在游覽基礎上描述園中景色,客觀再現了當時的岸圃園景。

彭汝楠后補有《柳塘園圖記》一文,在附識中言:“滄桑過后,知有岸圃,或在斯乎?”這表達了其希望通過園圖記延續岸圃文化生命的心愿[5]。朱繼祚在《柳塘園圖記書后》亦言:“圖中山溪之映帶,水石花竹之周遭,與夫重樓復閣,曲磴回廊之層折透邃,圖悉載之。圖所未盡,記又補繪之?!盵6]277這則直接言明了彭汝楠創作園圖記目的是以傳后世?!拔羧酥^蘭亭不遇右軍,則茂林曲水,蕪沒于荒煙斷草中,幸永和一記,有以留之也。輞川諸景之詩,《嵩山十志》之詠,至今流傳世間,膾炙人口。則斯記也,與并傳可也?!盵6]277-278。

崇禎二年(1629年),彭汝楠奉詔北上,途中與好友董其昌相遇于丹陽,取出隨身攜帶《柳塘園圖》向其求教。董其昌欣然題寫“岸圃大觀”四個大字,并在《柳塘園圖》前書寫:“唐有盧鴻乙《嵩山十志》,每一境,為騷詞紀之?!栋镀浴访烤?,題跋皆漢晉人語,更勝?!保ㄈ鐖D1)寥寥數語意在夸耀彭汝楠所寫園記文采斐然,更勝盧鴻一當年騷體。但是核查董其昌年譜并無相關記錄[7],且非彭氏所言,與董其昌丹陽相遇之說源于朱繼祚,“己巳小草北上,遇思白先生于丹陽舟次,倉卒出《圖記》求教,先生欣然為書‘岸圃大觀四大字,兼綴數語弁之,爾時目喜過當”[8]。因此可信度待考。

彭汝楠第二次致仕歸鄉,再次請董其昌為《柳塘園圖》作題后跋[9]。董其昌《跋少司馬彭讓木岸圃園圖卷》有:“讓木先生之岸圃園,予命為‘大觀者,正以其巖壑夔、龍,衣冠巢、許,逆珰之虐知險知阻,中興之世為龍為光,無廣狹相,無人我相,并無有無相,雖右丞之策梨覺晚,而鴻乙之避詔為固耳。平泉、金谷又何足論哉!聞吾友王水部(王思任)謂予題卷‘大觀大字為複者,重宣此義,須視之謂如何也?!边@正好可以糾正《莆風清籟集》與《綠天偶筆》兩文本訛傳岸圃大觀圖由董華亭所繪的謬誤。董其昌在《記游》中述及“余游閩中”時間是1610年,此時彭氏還未致仕歸鄉,且董其昌時年七十一,年歲已高不會遠行到莆田親臨現場題詞。所以《蘭陔詩話》所言岸圃景圖實為黃子目所繪與彭汝楠的自述十分吻合。

因《圖記》一再易,最終在崇禎十一年(1638年),彭汝楠囑朱繼祚將園圖、園記及董其昌手書的前后題跋一并勒之成為《岸圃大觀》[6]277(如圖2)。該圖冊所呈現的文人園林寫實盛景是晚明福建文人審美與情趣的體現[2]72,有力助推了岸圃的聲名遠播,成為十七世紀初期閩地著名的園林。

三、空間敘事

經過解讀《岸圃大觀》園圖及園記,相關學者推敲出岸圃的空間結構,并合理推測完成“岸圃”平面復原圖[4]129。從圖中可以清晰觀測到整套圖冊其實描繪的是一次動態的游園過程,依次可分為:岸圃選址景色;林澤游至壺天閣(西園);壺天閣至見山亭(東園);寸草庵與樾庵(家廟與佛寺)等四部分。

首頁圖示岸圃周圍的自然風光,可以視為游園的序幕。岸圃選址于山水形勝處,有著良好的造園資源及借景條件,自然風光“柳橋春曉”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該地“與鳳凰山咫尺相望,壺公、九華、紫帽、天馬諸盤郁秀拔者,咸以次拱揖。其水則自木蘭澌流,歷數十折至此,清瀾平漪,澄碧可鑒。北山諸澗,亦自萬壽溪來會,山水聲光,差為有情?!痹綐驃A岸垂楊,一望蔥郁,沿岸植柳,間栽荔枝?!暗琅怨爬蠖嘀?,離披覆水,群山環侍?!痹谖促彺说貢r,園主便“間從杖屨過其下,未嘗不流憩逾時”,可見其鐘愛此地山水草木已久。

第二幅到第六幅冊頁繪制的是林澤游到壺天閣之間的園林景致,具體是西園,即柳塘園。彭汝楠充分利用其叔景從舊址遺存修建,布局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一是以“煙鬟閣”為核心的園林入口區。園內外景色渾然一體,體現質樸雅致的特征。二是以“情依軒”為核心的建筑院落。布局規整,竹林叢生,閑適寧靜,是主要的日常起居之所。三是以“剩水居”為核心的山池主景區,于河池錯列布置連成一體??傮w而言,圖景中可以辨析出西園的建筑比較密集,軸線非常明顯,呈現出宅園一體的特征。

高潮部分則是第七幅到第十幅,即壺天閣至見山樓,此區域為東園的山池景區,其布局大致以“浮山舫”為核心,圍繞水面布置賞景建筑,寬闊的水面與密度較大的建筑群將疏密有致虛實相生的營造特征體現的淋漓盡致,園內植物為主的天然野趣十分切合岸圃的本意。

尾聲是第十一幅與第十二幅,主要是以家廟“寸草庵”與佛寺“樾蓭”為核心的沿池建筑群。其中,“寸草庵”是彭汝楠奉祀自己父親遺像的家廟,蘊意為家風的傳遞。彭汝楠希冀“為岸圃花石,引長歲月”,花石不僅是彭汝楠愉悅自身的日常,更是他與先父溝通的橋梁。

四、景象意匠

“岸圃”顧名思義,指園內以植物花卉為主,園內景象多樣化,觀賞多樣性與生產經濟性共存,非常注重聲景與香景的營造。植物配置體現了強烈的地域特色及園居生活情趣,景象意匠與江南核心區域造園已經轉向畫意不同,蓋因莆田地處江南邊緣,較多保留了閩中地域特征。

《岸圃大觀》園圖記中經常出現花幕、花砌、花棚等字眼,說明岸圃內觀賞花卉的形式多樣?!盁燋唛w”前有小岡,桃花與雜卉競艷,映襯水中。臘梅盤郁多姿,朗朗照人?!岸旅坊ㄊl,馨逸遍散林巒,煙姿窺水,落英繽紛,游魚瀺灂有聲。玉照臺老干數株,盤郁多姿,白石巑岏映綴,開時渾成玉山,朗朗照人?!鼻橐罉窍聻檐幷叨?,為房者四,花砌若棚者七,“便愚”門外筑花棚、花壇七座。循瓠渟而南,花幕逶迤,柔條撲面。剩水居池岸老樹婆娑,漁網頻集,秋水澄妍,木蓮掩映,更饒佳況。云來榭南有“見山亭”,地面整齊的園畦,盡種菊花。

與江南地區園林的欣賞性不同,岸圃注重發掘園址上的古樹開辟園景。園中荔枝、龍眼、榕樹等福建、廣東一帶特有的當地樹種,使岸圃有別于江浙一帶的私家園林,更具地方特色[2]74。榕樹是莆田地區常用的遮陰喬木,榕樹可生出旁枝,形成較大規模,叢云谷外有榕樹“直干龍蟠,旁枝虬伏,飲澗波而巢云氣”,于是“因樹構榭”以度夏日,可見“云來榭”一景完全是起于榕樹。一片竹林,一轉就到“叢云谷”,幾十棵大荔枝、龍眼樹下,都是嵌空奇丑的太湖石。如果從叢云谷走出小石門的話,便可見用人工把雜草花編成的籬笆,圍著五十多棵柑桔,秋后冬來,百花凋零,朱桔卻滿綴枝頭,香氣襲人?!霸健畢苍瞥鲂∈T,綠樹鱗比,因以為籬,點綴襍花,力省趣別?;h內種木奴(柑橘)半百,葳蕤映樹,秋冬之際,百卉具腓,朱英密綴,芬郁牽人,忘其為搖落候也?!薄笆K印碧帽撤隼笠恢?,清蔭密匝,“樓居前后皆古荔側生,熟時隱避其間,火齊萬顆,可憑而掇”。古荔果實“熟時隱避其間,火齊萬顆”,可看出荔枝熟時的盛景已成為園中獨具特色的植物景觀。

岸圃園內植物花卉之外,還運用了聲景與香景營造景象。其水則自木蘭澌流,歷數十折至此,清瀾平漪,澄碧可鑒,北山諸澗;亦自萬壽溪來會,山水聲光,差為有情?!皳u碧齋”西邊就是莆田仙游來往溪船的航道,櫓聲不斷,故名“棹聲閣”。河通仙溪,舟行如織,咿呀與歟乃互答,是曰“棹聲”。園內蕉作風雨響,文人悉聽雨打芭蕉,“旁有密室數間,蕉林屋角時作風雨響,謂之‘蕉聲”。動物聲主要是園內養鶴,“下有小池稍隔河流,自為一泓,向畜兩鶴,狎居其中,園丁呼為‘鶴池”;還有游園時游人的走路引發的聲響。建座小樓,前筑斜廊,屈曲而上,走時格格有聲,名“聽屐廊”?!包w作小樓,步武無多,而部署頗紆。緣斜廊而上,履聲丁丁?!毕憔笆浅鰜碛螆@視聽之外的嗅覺感官體驗。在岸圃“涌香廊”景區,有一池大可十畝,栽紅白蓮花,繞堤葭葦,水芝竟吐,香涌心頭?!败幹鉃槌?,橫縱可十畝,并植紅白蓮,匝以長堤,葭葦樊之,細草柔葩,傍堤間發,每水芝竟吐,妙香觸簾作供,不假都梁,署曰‘涌香?!?/p>

岸圃注重“引水通渠”與“鑿池累土”,園內兩個土堆山坡屬于挖池就近堆積而成。自渚步循玉照臺抵花幕,環池皆山,以鑿池累土而就,隨手堆疊,初無定格,山成植梅,亦無歟次,都付槖馳布置已。另一座假山是煙鬟閣面峙的小岡,盛有桃花,間植襍卉什之四。山頂有亭,高出林表,可以眺遠。

晚明江南地區造園盛行人工疊山,而同時期的閩地園林營造推崇“真山真水”審美取向。彭汝楠對怪石假山的偏愛,園中多處綴有奇石,較為集中的就是玉照臺,因白石“渾成玉山,朗朗照人”而得名?!笆K印焙笠还爬笾淙鐝埦迋?,其下許多玲瓏剔透的太湖石,陳列像一圍屏風?!疤帽撤隼笠恢?,清蔭密匝,石屏森列,家八叔自偵陽鞭置者。峻峭玲瓏不可逼視,旁有怪石,從南劍來,幻態奇情,皆目中所僅見也?!薄案∩紧场苯ㄓ诔刂醒?,靠岸的一面,用幾塊天然石的踏步。浮山舫,在水中央,石林攢簇,輕波蕩漾,若將浮者,山逶延袤數石,跨沼成梁。

五、結語

從整體上看,晚明閩地彭汝楠園林的營建特征大體在時代發展脈絡之中,與江南園林相比在發展上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具體呈現出與明前中期江南文人園林相似的特征。岸圃在營造藝術上,充分利用周邊的自然山水條件,因地制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地域特色。厘清岸圃與《岸圃大觀》兩者區別與關聯,有助于發現晚明閩中私家園林有摹仿江南地區造園的痕跡,對研究晚明福建園林具有重要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參考文獻:

[1]吳怡婧,周向頻.晚明閩地園林山石空間營造理法探析篇[J].建筑與文化,2020(12):140-143.

[2]紀茜,張春彥.版畫與園記中的晚明福建文人園林——《岸圃大觀》圖文考[J].國畫家,2022(4):72-74.

[3]莆田市政協文教衛體文史委,蔣委錟,朱合浦.莆仙摩崖題刻[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104-105.

[4]陳意微.明末莆田“岸圃”平面復原探析[J].中國園林,2202(7):127-132.

[5]莆田縣縣志編集委員會.文教衛生資料之一·莆田縣志·莆田金石木刻拓木志(草稿)(下)[M].1961:164-167.

[6]涂慶瀾.于英麗,點校.莆陽文輯·國朝莆陽詩輯[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277-278.

[7]傅申.董其昌畫畫船水上行旅與鑒賞、創作關系研究[J].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2003(15):266-277.

[8]莆田縣縣志編集委員會.明尚書朱繼祚書彭汝楠岸圃大觀圖說》附識[C]//莆田縣志——莆田金石木刻拓本志.1961.

[9]董其昌.跋少司馬彭讓木岸圃園圖卷[M]//董其昌全集.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13:825.

作者簡介:李彬,碩士,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