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輻射環境安全監管的難點和解決措施

2024-04-05 00:33鐵建華
資源節約與環保 2024年1期
關鍵詞:環境質量應急監管

鐵建華

(嘉峪關市生態環境局 甘肅 嘉峪關 735100)

引言

輻射環境質量狀況指的是環境中存在的各種輻射源釋放的輻射能量和輻射物質的濃度以及其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程度。輻射環境的質量狀況與輻射源的種類、強度、持續時間以及環境的地理、氣候等因素有關。同時,輻射環境質量狀況還與人類活動和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如電子設備、醫療設備、核工業、燃料燃燒等活動都可能對環境產生輻射影響。歷史上曾發生的核輻射危害民眾安全的事故并不少見,因此應引以為戒。

1 輻射環境質量狀況

輻射安全監管切實關系到區域的環境質量安全 ,加強監管力度有利于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各級監管部門必須正視自身問題,對當前的輻射安全監管制度進行進一步優化完善,堅決杜絕輻射事故的發生,為人民和社會提供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實現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長治久安。

1.1 全球輻射環境質量狀況

當前影響全球輻射環境質量狀況的因素較多,包含自然因素和人類活動因素等。其中,自然因素包括地球自身的輻射和太陽輻射等,而人類活動因素包括核電站、醫療設備、化學工業、燃料燃燒等活動[1]。全球范圍內的核爆炸、核電站事故和核武器測試等事件對輻射環境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如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和福島核事故都對輻射環境產生了長期的影響。此外,電子設備、通信設備、微波爐等電器也會釋放電磁輻射,對人體和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盡管全球輻射環境質量狀況存在差異,但由于人類活動的增加和環境的變化,輻射環境質量普遍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因此,需在全球范圍內加強輻射環境監測和管理,控制和減少輻射污染。

1.2 我國輻射環境質量狀況

我國輻射環境質量狀況具有輻射源較多、覆蓋面廣、種類復雜的特點,且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中包括核電站、醫療設備、科學研究設施、工業設備、交通運輸等有關人類活動的輻射源不斷增加。此外,天然輻射源也是影響我國輻射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我國政府高度重視輻射環境管理工作,對輻射環境進行了廣泛的監測和評估。監測結果顯示,我國輻射環境總體處于安全狀態,但在某些地區和行業中,仍存在一些輻射超標和污染問題,如礦區、工礦城市、醫療機構等。因此,加強輻射環境監測和管理,提高輻射環境安全水平,仍然是我國輻射環境管理工作亟待解決的問題。

2 環境中存在的輻射來源

2.1 空氣中輻射來源

空氣中輻射主要來自于天然放射性氣體和人工放射性氣體。其中,天然放射性氣體主要為氡、釷、鉀在地球內部不斷衰變釋放出的氡子體、放射性微粒和氡等物質,并且會通過土壤、巖石等介質進入到空氣中[2];人工放射性氣體是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如核電站、核燃料加工、放射性醫療廢物等,通過空氣排放到大氣中,從而影響空氣中的輻射水平。

2.2 水中輻射來源

水中輻射來源主要包括天然放射性元素和人工放射性物質。其中,天然放射性元素包括放射性核素鈾、釷、鉀等,這些元素分布在地球內部和地表水中,通過水循環進入到水源中;人工放射性物質則包括核電站、核燃料加工、放射性醫療廢物等。因此,水中的輻射水平主要受到地質環境、大氣沉降、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

2.3 土壤中輻射來源

土壤中輻射主要來自于天然放射性元素,在土壤中通過自然衰變釋放出放射性粒子和輻射能量。另外,人類活動也會對土壤輻射造成一定的影響,導致土壤中放射性物質的增加。土壤中的輻射水平主要受到土壤類型、土壤深度、地質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且不同類型的土壤中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含量不同,深層土壤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相對較高。

2.4 其他輻射來源

除了空氣、水和土壤之外,輻射也可能來源于食品、建筑材料等其他環境介質。其中,食品中的輻射主要來自于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吸收和人類活動的放射性污染[3],如天然含有較高放射性物質的土豆、南瓜、核果等,以及可能受到放射性污染影響的蘑菇、茶葉等。

3 電離輻射與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

3.1 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的概念

電離輻射是指能夠使物質電離的輻射,主要包括α 粒子、β 粒子、γ 射線、中子等粒子輻射,以及X 射線和γ 射線等電離輻射。另外,電磁輻射還是由電場和磁場交替變化而產生的波動現象,主要包括射頻輻射、微波輻射、紅外線輻射、可見光輻射和紫外線輻射等。

3.2 電離輻射對環境的影響

3.2.1 影響生物多樣性

高劑量的電離輻射可以直接殺死生物;低劑量的電離輻射可影響生物的生長、繁殖和遺傳等方面,進而影響生物多樣性。

3.2.2 污染環境

電離輻射源的泄漏和事故會導致環境的污染,包括土壤、水體和大氣等。輻射污染會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潛在威脅。

3.2.3 影響生態平衡

輻射污染會影響生態系統的平衡,包括影響食物鏈、降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破壞生態系統的功能等。

3.2.4 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長期接觸輻射會影響人類健康,包括引起癌癥、遺傳損傷、免疫系統受損、生殖系統受損等。

3.3 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

電磁輻射是指在空間中傳播的電磁波,它的頻率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極低頻率到極高頻率的電磁波[4]。電磁輻射對環境的影響也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是對人類健康、動植物生長、生態環境等方面產生影響。

4 目前輻射環境安全監管工作面臨的難點

4.1 檢測手段和技術不足

隨著輻射環境質量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所認識,環境輻射監測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目前的檢測手段和技術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當前輻射監測手段主要依靠于放射性探測器等設備,這些設備雖然能夠精確地檢測出環境中放射性物質的含量,但其檢測范圍和檢測精度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其次,目前輻射監測技術主要集中在環境中放射性物質的檢測,對于非離子輻射的檢測和監測技術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完善。最后,環境中的復雜干擾因素也使得輻射監測技術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不斷推動技術的創新,提高輻射檢測手段和技術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以更好地保障輻射環境的安全。

4.2 監測能力不足

由于我國各地區當前的輻射監測儀器剛剛達到規定的無核建設標準,且監管機構內部相關的監測儀器數量有限,因此電磁輻射檢測器方面的器材基本是空白的。目前,我國大多數地區監管機構內部不具備輻射環境監測的能力,不能夠滿足輻射安全監管任務的要求。另外,我國當前的輻射應急能力存在著嚴重不足的現象,對于核輻射事故相關的裝備比較薄弱,解決突發事故的能力不足,急需進一步提升輻射環境監測能力,并解決監測儀器裝備缺乏的現象。

4.3 監管體系不完善

在當前的輻射環境安全監管工作中,監管體系的不完善是一個重要的難點。首先,輻射環境涉及多個部門和領域,部門之間存在一定的協調和配合問題,導致監管不夠有效。其次,一些涉及到輻射環境安全的行業和領域的監管還不夠完善,如醫療、能源、交通等領域,缺乏統一的監管機構和標準,難以保證環境安全。因此,完善輻射環境安全監管的體系是一個長期的工程,需不斷加強和改進,以及加強信息化技術支持監管體系建設,如建立輻射環境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實現數據共享和信息交換,提高監管效率和準確性。

4.4 缺乏有效的應急處置措施

輻射環境的事故和突發事件不可避免,制訂和完善應急處置措施對于保障公眾安全至關重要。我國目前在輻射環境安全方面的應急處置體系還不夠完善,且缺乏有效的處置措施和風險評估能力。因此,在應對突發事件時,應急預案的不完備和缺乏實戰經驗也會增加事故的風險和危害程度,建立完善的應急預案和處置機制,并加強應急處置和風險評估能力建設成為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4.5 專業技術人員缺乏

輻射安全管理具有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的特點,從我國當前的電離輻射和電磁輻射環境管理人員的比例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員比較缺乏輻射安全管理經驗,在實際管理方面無法正確履行職責,給我國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發展帶來一定的阻礙,尤其是在西部地區,此類現象尤其普遍。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核輻射安全監督管理技術難點問題也越來越多,因此需要對相關監督管理人員的能力素質進行提升。

4.6 公眾對輻射環境認識不足

公眾對輻射環境認識不足也是輻射環境安全監管工作面臨的難點之一。許多人對輻射環境安全問題的認知和了解程度較低,缺乏必要的防護知識和應急措施,一旦發生輻射事故或事件,就很容易引起公眾恐慌和不安,甚至造成更大的社會影響和后果。

5 解決措施

5.1 加強檢測手段和技術的研發應用

加強科研力量投入,加速新技術和新設備的研發,尤其是開發新型檢測儀器和傳感器,提高輻射監測的靈敏度和準確性,同時也需不斷改進現有的技術和設備,以滿足不同監測環境和場合的需要。加強技術轉移和應用,將研究成果快速轉化為實際應用,提高檢測技術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此外,還應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推動輻射環境安全監管技術的發展。

5.2 完善監管標準和法規體系

加強立法和政策支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明確輻射環境安全監管的職責、標準和要求,強化監管力度和效果。加強政策引導,鼓勵企業加強輻射安全措施,促進環保產業的健康發展。加強監管機構和人員的建設,加強監管能力和水平,提高監管效率和效果。加強人員培訓和交流,建立健全監管機構,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和工作素質,增強監管能力和執行力。加強對輻射環境安全監管的全方位監督和檢查,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對輻射監測、環保措施、應急預案等方面進行全面檢查,確保監管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5.3 健全監管機制和體系

建立健全輻射環境安全監管的組織機構體系,包括監管部門、監管人員、專家庫、應急處置隊伍等,明確各部門的職責和任務,建立各項制度,以保證監管工作的有序進行。積極推廣信息化技術在輻射環境安全監管中的應用,提高監管效率和水平。完善輻射環境安全監管的法規體系,建立相應的部門間協調機制和信息共享機制,加強不同部門間的溝通和協作,以實現輻射環境安全監管的有機銜接和協同;加強對輻射環境安全風險的評估和監測,確保監管范圍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同時,建立健全輻射環境監測網絡和數據庫,定期開展輻射環境監測[5],掌握輻射環境的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和處理安全隱患。

5.4 加強應急處置和風險評估能力建設

加強應急預案的制定和實施,根據不同的輻射事故類型,制定應急預案和應急演練方案,明確應急響應的程序和措施,并配備必要的應急物資和裝備,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應急處置。建立健全輻射環境風險評估機制,對輻射環境的危險源和風險源進行詳細的風險評估,及時發布輻射環境風險預警信息,以提高輻射環境安全的科學性和可控性。建立健全應急處置隊伍,加強應急處置人員的培訓和技能提升,確保在輻射事故發生時,能夠迅速、有效地進行應急處置,并最大限度地減少輻射事故對環境和人類的影響。

5.5 加強人員培訓

對監管人員及核技術利用單位工作人員定期進行教育和培訓,是實現放射源及射線裝置安全使用及管理的重要途徑,同時通過多種渠道和多形式的方式進行輻射安全知識的普及工作,以及對相關工作人員所處的行業職責進行系統的培訓,對所涉及的輻射知識進行及時的更新,并對培訓成績較好的人員給予鼓勵。另外,在對從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員進行全面培訓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對核安全和輻射防護人員的職業資格進行管理,提升從事人員的專業素養。

5.6 增強民眾環境意識

政府、學校、媒體等應當通過各種途徑,向公眾宣傳輻射環境的基本知識、危害和防范措施,加強輻射環境知識普及。如,通過宣傳手冊、講座、網絡直播等形式,使公眾了解輻射環境的基本情況,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同時,政府還應建立健全環境監督機制,鼓勵公眾對環境問題進行監督和舉報;建立相關的反饋機制,及時回應公眾關注的環境問題,增強公眾對環境監管的信任和參與度。此外,政府還應制定環保政策和標準,鼓勵和推廣綠色生產和消費方式,推廣節能減排和環保出行等行為,從源頭上減少輻射環境污染的產生。

結語

輻射環境安全監管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需要全面掌握輻射環境質量狀況和輻射的影響,以及解決當前監管工作面臨的難點。當前全球輻射環境質量狀況較為復雜,我國的輻射環境質量也存在一些問題,且輻射環境安全監管工作面臨檢測手段和技術不足、監管標準的缺乏和不完善、監管體系不完善以及缺乏有效的應急處置措施等難點。因此,為了加強輻射環境安全監管,需加強檢測手段和技術的研發應用、完善監管標準和法規體系、健全監管機制和體系以及加強應急處置和風險評估能力建設。

猜你喜歡
環境質量應急監管
多維深入復盤 促進應急搶險
為了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河北省廊坊市深入開展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完善應急指揮機制融嵌應急準備、響應、處置全周期
應急管理部6個“怎么看”
湘鄉市:努力推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國際新應急標準《核或輻射應急的準備與響應》的釋疑
維護群眾權益,改善環境質量
監管
監管和扶持并行
放開價格后的監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