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城區主次干道的綠化帶景觀改造設計及應用研究

2024-04-06 14:19張牧園
科技創新與生產力 2024年1期
關鍵詞:行道樹綠化帶喬木

張牧園

(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381)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環保生態理念的普及程度也日益上升[1-2]。當前,我國城市化規模依然保持逐年穩速增長的趨勢,通過構建可持續發展模式進行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已經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任務。作為城市各類經濟活動的重要連接點,城市主次干道的景觀在整個城市面貌中發揮著極其特殊的作用,是一個城市的風貌展示。而綠化帶是城市道路景觀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對建立城市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等意義深遠。城市道路的綠色景觀占據了整個城市的大部分綠地比例,精心打造的道路綠化景觀所帶來的藝術語言是自然環境的提取與再現,是人工藝術與自然生態結合的再創造,是現代城市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指標。但在城市道路修建的歷史中,常常將工程設計放在首位,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道路景觀的作用,僅有兩排喬木組成道路景觀,導致植物配置模式單一化[3-4]。同時,現今城市綠化道可識別性弱、缺乏整體性,難以發揮生態、隔離保護等功能,對城市形象造成了一定的損害。有鑒于此,本文研究對主次干道的綠化帶景觀實施改造設計,以期進一步優化城市綠化帶景觀。

1 城區主次干道綠化帶景觀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城區主次干道的綠化帶景觀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植物景觀方面,包括綠地率、景觀養護、植物多樣性、植物形態和植物群落層次5 個部分。在綠地率問題中,部分建筑項目、停車位大范圍侵占了道路綠化帶,導致主次干道道路綠化帶占比逐年下降,雖然包括行道樹綠化帶在內的其他綠化帶形式相對完整,但路側綠化帶的部分缺失仍然大大降低了道路綠地率。在景觀養護問題中,由于道路綠化帶屬于長效項目,需要較長的管養期,當管理保養與實際情況脫節時,植物景觀觀感度和生產效率會相應降低。與此同時,由于相關管理部門的養護關注度有限,并且未對綠化帶進行周期性的養護工作,導致綠化帶功能大幅降低,難以達到預期年限[5-6]。在植物多樣性問題中,對實際道路綠化率的評估缺乏精細化和專業化的引導依據,特別是在美感、層次性、種類搭配性上接近空白,導致現有綠化帶景觀造型和美感層面均存在十分單一的現象,難以有效地展現城市生態邏輯效應。在植物形態問題中,綠化帶植物枝條散亂,有的枝條已經逐漸伸展至交通線內,大大增加了行車風險,導致城區生態美感度和景觀環保功效顯著下降。同時,道路綠化帶喬木常常出現歪斜、扭曲,導致觀賞性下降,并全面弱化了視線誘導功能。在植物群落層次問題中,部分主次干道綠化帶植物群落層次感十分單一,特別是在道路分車帶,僅僅將喬木搭配模式作為設計,降低了綠化層次、體量,嚴重損害了植物滯塵凈化效能。當前城區主次干道綠化帶景觀所存在問題,見圖1。

2 城區主次干道的綠化帶植物選擇

2.1 植物選擇原則

首先要遵循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原則。在對當地城區主干次道路的氣候環境、地理特征等進行準確評估的基礎上,篩選出適合種植的樹種。只有將此作為選擇的第一準則,才能實現正常生長的初步目標,原因在于4 個方面。第一,在一些特殊區域,可能存在明顯的自然災害,對植物生長過程極為不利,并嚴重影響景觀效果的提升。第二,在地帶性植物種植的基礎上,適當引進其他植物,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地帶性植物實際上是因地制宜,高度符合該地自然特征的植物,具有成活率高的優點,并且生長良好。將地帶性植物用于營造景觀效果,既可以節省經費,又將所具備的地域特征發揮出來,是景觀植物的首選。在達成目標的基礎上,為提升城市景觀的層次感和豐富性,對復雜生態環境進行適應,適當引進高品質物種來滿足各種功能需求。第三,兼顧近期效果與長期效益。城區主干次道的綠化帶景觀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實現良好的景觀效果,這意味著改造設計必須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具有一定的長久性,所以禁忌經常性的更換或移栽。與此同時,不能忽略近期效果的作用,所以需要將部分速生植物納入考量范圍,從而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目標。速生樹種的營造功能相對較快,但衰老過程被大大縮短。相較而言,慢生長壽樹種在遠期景觀塑造方面具有更好的功能,所以選擇時二者兼具以避免綠化效果脫節現象的發生。第四,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同時,重視生態效益的維護。將植物本身具有的生態功能,如凈化空氣等,作為重要的考慮點,并通過優先選擇當地鄉土植物以兼顧經濟效益。

2.2 人行道綠化帶植物選擇

在人行道綠化帶的行道樹中,必須留有一定數量的骨架樹種。在此過程中,因地制宜以實現良好的景觀效果仍然是樹種選擇的出發點。在進行植物選擇時,具體要求是,第一,盡量挑選樹冠冠幅大且耐修剪的,以此形成較好冠幅。第二,選擇無飛絮,不易落果,并且綠葉期較長,落葉期偏晚的樹種。第三,主要向生命長且耐旱,扎根較深,不易受病蟲侵害的樹種傾斜。第四,在僅有人行綠化帶的情況下,必須將較高的常綠灌木排除在外,以促進污染氣體的快速散出。

2.3 分車綠化帶植物選擇

在以喬木為主的綠化帶中,通過冠形一致可以呈現較高的觀賞價值,而季節的差異也使其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同時,喬木能夠抵御病蟲害的侵襲,生命力相對較強,所以能夠降低養護成本。此外,喬木的地域適應性很強,在保持較長綠葉期的同時,能在短時間內落光落葉,對環境清理大有益處。對于以灌木為主的綠化帶來說,其花期長,株型飽滿,花多且鮮艷,枝條不會對交通產生影響。同時,灌木具有色葉期,耐修剪,栽植易成活,能夠抵御污染環境。以地被為主的情況下,草坪草種必須將氣候、濕度等基本條件作為挑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參照,例如露地花卉作為宿根花卉,并將喬灌草作為必要輔助,能夠達到更好的景觀效果。

3 靜態景觀改造設計與應用

3.1 人行道綠化帶改造及應用

根據栽植特點,城區主次干道綠化帶可分為自然型、景觀型、封閉型和開放型。自然型綠化集中在自然景觀優良的區域鋪設;景觀型則集中于景觀型大道中,同時可輔之以建筑,實現綠化帶的進一步豐富;封閉型綠化帶主要用以遮蔽設施、阻擋塵埃等;開放型綠化利用疏植喬木樹實現通透,便于觀察的目的。

栽植形式與道路綠化帶相匹配可以實現景觀改造的進一步優化,研究主要從人行道和分車兩部分綠化帶進行。人行道綠化帶在車行道與人行道之間,種植植物為行道樹,可以美化道路和分隔車行道與人行道。在設計過程中,需要對種植類型、株距、規格、行道樹與建筑朝向、安全視距三角形等多方面進行考慮。行道樹很大程度上影響城市形象,不同地區的設計形式也是各不相同,總體上包含樹帶式和樹池式。樹帶式中,寬度以1.5 m 及以上為宜,以喬木為主體,并輔之以灌木地被,實現景觀的連續性。樹池式則能夠較好應對行人較多的情況,包括草皮式等,在分支點高度與行道樹規格的設計中,初植選苗時,規格需要保持在相對合理的范圍內,快長樹胸徑以超過5 cm 為最佳,慢長樹則必須在8 cm 以上。由于樹下常有行人和車輛經過,并且不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所以將特定的行道樹分支點高度均控制在3.5 m 及以上。而針對相距較遠且分支角度小的喬木,則保持在2 m 范圍內。在行道樹種植過疏時,綠化效果通常較差,而過密則會導致樹本身生長受到抑制,因此將株距設定在5 m~8 m 范圍內,對于大一號的喬木則維持在6 m~8 m 的區間內??偠灾?,設定的判斷標準為成型后的冠幅,而對于規格較小的情況,為達到短時間內的遮蔭效果,可以將株距范圍縮小,保持在2.5 m~3 m 之間。對于冠幅較窄的行道樹,應將株距控制在4 m 以上,為樹木留有充足的生長空間。

建筑朝向和道路走向在行道樹景觀設計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在南北走向的道路中,針對日照相對均勻的情況,通過喜陰、喜陽的植物混交可以實現更好的效果。而路陰面與陽面之間的關系,則是東西走向的情況必須處理的首要問題。此外,為提高車輛通行安全性,交叉路口處必須保留一定的安全距離,以防止視線遮擋引發的各種交通事故。在視距三角形內,視線通透是行道樹規劃中必須重視的問題之一,安全視距維持在30 m~35 m 內。

3.2 分車綠化帶改造與應用

分車綠化帶包括中央和兩側分車綠化帶,前者主要對道路中間的兩塊板進行分隔,后者位于三塊板道路兩側。分車綠化帶設計中,分車帶寬度在2.5 m~8 m 之間,綠化帶與車行道之間的寬度比控制在1∶5 ~1∶10 以內,超過8 m 的分車帶采用林蔭路形式設計。在分車帶斷開處,其與停車場、大型商場及公共建筑進出處的銜接方式是考慮的重點,應以通透式種植為主。對于分車綠化帶來說,喬木間距不宜過大,以冠幅的5 倍以內為最佳。與此同時,為應對夜間行駛條件下大量燈光交匯產生的眩光,選擇0.6 m~1.5 m 的常綠樹作為削弱燈光的樹種之一。當中央分隔帶設計的寬度超過8 m~10 m時,則忽略防眩功能,樹種選擇仍然以常綠喬木為主。針對兩側分車的情況,在車道與非車道之間設置綠化帶實現環境美化。當其寬度大于1.5 m 時,喬木作為主要的種植選擇對象,以灌木、地被作為輔助搭配;在小于1.5 m 時,則將灌木作為主要選擇,地被搭配為輔。

4 動態景觀改造設計及應用

變化單元景觀最能體現動態景觀的改造效果。一般而言,此動態變化與行人移動情況密切相關。出行人群大致包括步行者、機動車使用者與非機動車使者,同時一些駐足觀賞者也在其內。步行者包括逛街、散步等,距離相對較近,所以景觀范圍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其景觀要求為安全的交通等候區域、必要的夏季遮陰、合理的步行空間比、一定的休憩場地和人車分流等。非機動車使用者出行與步行者的目的具有較高的相似度,但行程接受范圍更長,通常重點在于騎車安全,兩側街景無足輕重,所以重點需求是夏季遮陰等。而對于機動車駕駛者來說,主要特點包括行程目的多種多樣、路途相對較遠等,綠化帶景觀則成為重要的考慮點,不能忽視隔離作用和應對夜間道路眩光等問題,此綠化帶盡量簡潔大方,不會擾亂行駛視線。此外,需要一定的觀賞需求,重視的視覺與心理上的要求。

根據出行人群的特點分析可知,對主次干道綠化帶最為重視的是以機動車為出行方式的人群,并且該類人群對景觀的動態變化感知最為明顯。所以綠化帶標準段設計長度必須將該人群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由于視點位置存在差異,而人通過肉眼對物體進行辨認的時間最少是0.23 s,得到清晰影像的時間是4 s。所以在進行標準段設計時,最小值應是滿足觀賞的最小景觀長度,以實現人眼中整體景觀的觀賞,并將此距離作為重復單位,不斷產生變化以滿足人們通行的心理需求。

5 結束語

城市道路綠化帶作為城市綠化的核心部分,對于美化城區環境、提高城區美感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分析當前城區主次干道綠化帶景觀中存在的植物形態單一、景觀養護較差等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因地制宜、兼顧近期效果與長期效益、引進植物與地帶性植物結合的植物選擇原則。同時,從人行道綠化帶改造和分車綠化帶改造兩方面進行了靜態景觀設計,并提出了動態景觀改造設計方案。本文為美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綠化景觀提供了參考,對創新道路綠化帶設計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猜你喜歡
行道樹綠化帶喬木
行道樹是景也是民生
◆ 園林苗木
最美城市“綠化帶”
行道樹
風景
行道樹對人行道的破壞
打招呼
漫說古代行道樹
沈陽市政材料價格補充信息
淺談園林喬木的移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