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馬兩國“民心相通”踐行渠道
——以馬來西亞高校留學生市場為例

2024-04-07 16:58張瑩張竣文黃益啟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4年5期
關鍵詞:中馬民心馬來西亞

張瑩,張竣文,黃益啟

[1.南京林業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江蘇南京 210037;2.濰坊理工學院 繼續教育與對外合作學院,山東濰坊 262500;3.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董總)課程局,馬來西亞 43000]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全稱為 “絲綢之路經濟帶” 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由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 年構建與倡議的區域共建計劃[1]?!耙粠б宦贰?的發展歷史,可追溯到秦漢時期,其陸路線自開通以來,一直是聯系東方與西方的重要經濟與文化紐帶;而海上絲路,亦是連系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重要路徑。

“一帶一路” 的建設,大力推動了沿線國家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中國與馬來西亞在1974 年建交,馬來西亞作為 “一帶一路” 建設中重要的參與國,中馬兩國2013 年建立全面的戰略伙伴關系,并于2017年簽署了 “絲綢之路經濟帶” 和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的諒解備忘錄,還在2023 年簽署 “擴大與深化經貿合作的協定”[2]。換言之,在政經文教方面,中國與馬來西亞往來頻繁。

從歷史發展抽絲剝繭,民心可以作為最大的政治力量,即使在社會治理現代化過程中,民心亦為檢驗權力行事有效性的雙刃劍。所謂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里的 “民心” 其實涵蓋多層含義。古代《呂氏春秋·順民》言 “順民心,故功名成”,《墨堂先生文集·卷第十四》亦指 “仁政得民心”,契合《孟子·盡心下》“仁政”“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之觀點,強調君主惠民的根本意識與民心息息相關。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 “一帶一路” 倡議,承載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與 “昌明大馬”[3]理念結合,體現了中馬兩國領導人卓識遠見的高度契合,其中 “民心” 可視為兩種國家政策重視的基石,也是人民意志的表征。除了外交上的協定,中國與馬來西亞交往的基礎,“民心” 亦是一個關鍵;民心的互聯互通是 “一帶一路” 互聯互通的根本性條件之一,在鼓勵交流的環境中相通 “民心”[4],也得以從外部政經文教等事務中得到 “踐行”。

教育既傳承知識,也延續人類文明,更是國民素質建構之根本。國家教育開放的態度,促進中國與馬來西亞大學人員與學生的流通。增加雙邊留學人員數量,對雙邊大學的發展有所助益,也從戰略上回饋“一帶一路” 深化與發展。

所謂的發展助益,并不局限于經濟——通過增加生源獲得一定的可支配收入,也可視為政策性的流動指標,或維護社會穩定和發展、國人與國人的情感交往指標?!懊裥摹?有教育渠道踐行,能紓解實際的學習需求;而貫徹 “民心相通”,鋪上 “文明之路”,拆除跨越國界的藩籬,讓人類命運相互串聯,能促進中國與馬來西亞大學留學生理解命運共同體這一事實,以致于相互尊重、攜手并進、謀求彼此的發展與福祉。

1 政策支持與文化包容

“一帶一路” 倡議的提倡與落實,為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指明了方向,賦予了重任,并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強體制建設,完善國際化的育人保障體系,是重要的實施方針[5],對深化對沿線國家的了解,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才至關重要。通過教育交流擴大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合作關系,實現 “一帶一路”倡議的目標,需要文化的包容和政策的支持。

中國與馬來西亞最高簽署的教育備忘錄,可追溯到1997 年;而2009 年的《高等教育合作諒解備忘錄》,以及《關于高等教育學位學歷互認協議》,是兩國在高等教育中展開合作的重要事件。2020 年,兩國以 “寬領域” 作為思想指導,推動全面且多層次的合作關系,不僅強化高等教育學位學歷互認的共識,也進一步鼓勵大學生與大學人員的流動。

近年來,全國很多地區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糧食流通形式————“糧食銀行”。何為“糧食銀行”?有人下了這么個定義:農業企業在提供糧食倉儲和收購等傳統經營業務的基礎上,依托企業信用,以農民存糧為載體,向農民提供“延期點價”收購、短期融資和存糧價格保險等一系列保值、增值服務。農戶走進“糧食銀行”,就如同走進了商業銀行的儲蓄所,只不過存取的內容發生了改變————從現金變成了糧食?!皟簟笨蓱{借“存折”隨時提取、購糧、折現。

此外,為了加強東盟 “10+3” 框架的合作,早在2010 年,中國教育部發布《來華學生中長期發展規劃》,獎助1 萬名東盟大學師生到中國學習與訪問。于此同時,中國政府推出了 “雙十萬學生流動計劃”,冀望在2020 年完成“中國到東盟和東盟到中國” 大學留學生各達10 萬人的目標[6]。這些舉措旨在確保更多兩國大學生從高等教育政策中獲益,并根據各國的國情,留住所需的人才。

在 “一帶一路” 倡議的框架下,沿線國家的人才流動網絡高速擴大,人才流動的速率和路徑皆有所增加,其中東南亞地區,主要向北流向中國[7]。檢視雙向流動的脈絡,以及了解大學留學市場的發展現狀,有助于檢視民心 “踐行” 渠道的暢通性。近年來,隨著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多國際學生選擇來華留學。根據IEE 的數據顯示,我國留學生生源國主要以發展中國家和周邊國家為主。隨著雙邊大學留學生人數持續增加,出現的問題和挑戰也與日俱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與 “昌明大馬” 的提出,除了政策的開放性外,文化的包容性也是促進發展的要素。

中馬兩國高等教育的歷史背景不同,文化有所差異,但無損于民心交流與實踐。早在漢代,華人已有 “下南洋” 的記錄,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華人下南洋的數量達到高峰。雖然說馬來西亞的主體文化是馬來文化,但整體而言,華人文化作為馬來西亞國家文化的一部分,長期與其他民族融合,既加強了族群與族群之間的包容,也促進了他族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這種不論生活在哪里,身上都烙印中華文化、一衣帶水的 “紐帶論”[8],有利于中國留學生到馬來西亞學習與生活,也有助于馬來西亞留學生融入中國大學之中。此外,文化差異也有助于明確留學生的信念,使其確立正確的主體價值觀和信仰,并在相互認識的過程中,加深了彼此間的了解與包容。留學生的社會體驗,也容易在看待事物的層面上,培養出更為寬容的心態。當各種矛盾發生時,這種文化包容下的相互理解,有助于減少不必要的摩擦。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就是社會關系的總和”,這意味著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可以塑造和維護日常生活的秩序?!耙粠б宦贰?的規劃包括協調政策發展與社會文化交流[9],在教育領域,價值認同是文化認同的核心,通過強調多元化的文化功能,持續推動教育培養具備國際視野的人才,不僅有助于促進國與國之間的理解與發展,還能為構建互信與合作的國際關系做出重要貢獻。

也正因如此,在 “一帶一路” 背景下,中馬兩國大學需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高國際化水平,不斷擴大雙方的留學生規模。此外,留學市場的發展不僅體現在人數規模的增長,還應加強留學生管理和提高培養質量,比如從政策面上,鼓勵兩國高等教育機構相互聯系,相互借鑒大學管理模式,加強學分互認,大力拓展學科的授課比例,吸引更多的留學生。

留學生市場的相互合作,對于實現中馬兩國大學共同的教育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在實踐 “民心”互通的手段之外,充分利用開放的教育市場需求,更好地建立國際交往意識,并提高學生國際競爭力。

2 留學服務機構與馬來西亞留華同學會的推廣

2.1 留學服務機構在馬來西亞高校留學市場的作用

留學生市場國際化管理標準,對大學走向世界以及促進教育參與 “一帶一路” 倡議具有特殊意義。然而,關于中馬兩國大學政策的比較研究,長期以來相對缺乏系統性,這導致了一些誤解,例如,將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CSCSE)與馬來西亞教育行政全球服務部門(EMGS)相混淆。

事實上,這兩個機構在辦理國外學歷學位認證中,其職責和權威性有所差異。CSCSE 在1989 年成立,是教育部下轄的事業單位,在出國留學、留學回國和來華留學方面,以及中國境外學歷認證、國際教育合作交流等領域提供相關服務,有權威性。

20 世紀90 年代,馬來西亞政府提出了將馬來西亞建設成為 “21 世紀亞太地區優質教育中心” 的宏愿。為此,政府鼓勵私立高等教育發展,增加財政投入并改革學制,優化質量保障體系,并加強英語教學的對外宣傳力度,以及調整留學政策等。而EMGS在此基礎上,持續推動馬來西亞成為首選的國際教育中心,將馬來西亞高等教育定位為全球前10 的留學目的地,并提供大學課程、留學住宿和獎學金等信息,也一站式辦理留學生簽證,但它和CSCSE 不同的是,它并不是馬來西亞直屬的留學辦理機構,而是一家由馬來西亞高等教育部擔保的有限公司(Company Limited by Guarantee)。它的服務范圍與收費形式與CSCSE 完全不同,尤其在處理中國學生回國后學歷認證事項時,要求學生除了支付大學一般費用外,還需要額外向其繳納費用,商業意味濃厚。

自20 世紀末開始,馬來西亞留學教育因為受到市場的影響,辦學方式相對多元獨特,對中國留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不少中國學生認為,選擇到馬來西亞留學可視為一種高效而經濟的留學方式[10],誘因包括環境好、學制短、課程設計與國際接軌、費用相對低廉、多語環境和發展前景良好等。

在2016 年,中國大陸赴馬來西亞留學的學生人數達到11 445 人,2021 年,已達到接近2 萬人的水平。而近幾年,馬來西亞學生前往中國留學的情況也不少,包括2019 年有接近9 500 名學生在中國學習,到了2020 年增至1 萬人。EMGS 最近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 年第二季度,中國有3 949 名學生選擇在馬來西亞留學,相比2021 年同期增加了1 298人,增幅達49%[11]。其中,4 321 人選擇了私立大學,而1995 人進入了公立大學,相比2021 年同期分別增長了29%和25%。

2.2 馬來西亞留華同學會在馬來西亞高校留學生市場的作用

最早系統性推動中國留學的馬來西亞民間組織是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留華同學會自2005 年10 月成立后,持續地為有意到中國深造的學生提供最新的升學資訊,同時也提供升學輔導服務,并協助在籍學生解決在中國或出國前所面對的各項難題。留華同學會也積極向中國高教單位,以及馬來西亞高教部爭取福利,如獎助學金、優惠學費及住宿等。該同學會成立至今,與中國許多大學保持密切合作,每年推薦近千名中學畢業生前往中國深造,對馬來西亞和中國的教育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不管是馬來西亞學生到中國留學,還是中國學生到馬來西亞留學,就當前的趨勢看來,相關數據還有可能會持續增長。從大學生留學比例看來,中國作為留學目的地,對馬來西亞而言是熱門選擇。馬來西亞華裔國內升學的待遇不公平,回國后能夠在華人的組織與機構工作[12],成為馬來西亞學生留學中國的原因。而中國的強大,漢語適用面的廣泛增加,作為外在的拉動力,驅動馬來西亞學生對留學中國之渴慕;“一帶一路” 發展潛力,也讓馬來西亞學生發現發展機遇,成為另一種留學的誘因。今后,中馬兩國留學生的招生規模將會不斷擴大,不僅帶動了留學經濟的起飛,而且從側面拉動兩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在 “一帶一路” 的框架下,兩國學生之間的頻繁交流,逐漸形成一種更加包容的力量,成為民心溝通的渠道,并踐行各種未來共榮共存的可能。

3 大學辦學的新典型

大學的文化價值觀與理想典型,構成了現代大學辦學價值觀與呈現核心。當前,中國政府的境外辦學有三種形式,即文化交流(孔子學院、學堂)、職業教育配合企業 “走出去”,以及辦理海外分校[13]。其中,中國政府凝聚大學力量,大學作為見證歷史發展的重要陣地,與 “一帶一路” 倡議中的重要文化內涵有相通之處——在戰略布局的政策下,實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也就是 “民心相通” 的建設。

約翰·S·布魯貝克作為美國高等教育理論的重要奠基人,在《高等教育哲學》一書中,率先從哲學的觀點認識并闡釋高等教育:“存在兩種主要的高等教育哲學,一種以認識論為基礎,另一種以政治論為基礎?!?無論是哪種基礎,大學的管理表現都體現了 “德育” 作為大學核心,推行大學互動交流形式,能充分發揮大學的創新精神和對社會的奉獻責任感。

盡管如此,中國和馬來西亞兩國的高等教育發展,在面對不同的政策取向時,仍存在顯著的差異。宏觀層面而言,中國政府致力于推動知識與科技的發展,將教育的本體作為目標,并且致力于 “民心” 的鍛造;而馬來西亞政府則將教育視為產業經濟的重要部分,放任自由教育的發展。具體而言,過去20 幾年來,馬來西亞政府將教育產業納入經濟領域,致力于將國家打造成東南亞教育區域中心,并以躋身世界前10 的留學地為最終目標。

為增加學生人數而增設大學,以市場化思維主導教育核心理念、需求與滿足,這必然對大學教育的素質產生沖擊,以至于到2023 年,馬來西亞包括學術型與技職體系的高等學府有911 所。對于一個3 300 萬人口的國家來說,隊伍過于龐大,學府的教育品質,在資源有限且分配不均的情況下,呈現良莠不齊的狀態。私立大學、大學學院與學院占馬來西亞高等學府總量的57%,其高速增長,可視為市場化的產物,也較易受到市場變化的影響。盡管教育市場競爭激烈,大學作為高端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承載了國家要輸出的價值體系,不管是世界觀、科研、文藝,抑或是道德上的培養,它仍然非常重要。

“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之后,中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進入快車道。中外合作辦學聯合培養模式應運而生,合作國家、合作高校、合作學科等日益多元化,西交利物浦大學、昆山杜克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國外高校在華合作建設的分校迅速增加,而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等中國高校海外建設分校新模式陸續出現。在大學辦學的新典型上,以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為例,2013 年,馬來西亞政府邀請廈門大學在吉隆坡設立分校,兩國政府共同思考,就如何充分利用雙邊的教育資源,進行了合理的配置。在“一帶一路” 的框架下,兩國重要的價值觀,透過留學生市場來流動。2016 年2 月,廈門大學馬來西亞分校正式開辦,它是中國教育部首次同意并批準中國的公立大學在海外建設的分校,是中國重大境外辦學項目建設,成為 “一帶一路” 戰略落地的旗艦項目。于中國來說,廈門大學在馬來西亞建立分??梢赃M一步提高中國的教育國際化水平,推動高等教育發展,中國學生到馬來西亞,暢通了兩國的 “民心”,雙邊得以深度地溝通,并且在理解中容易找到自身的定位,并辨識出個體的歸屬與特定;或浸濡在地,充分理解馬來西亞的風土民情,將 “民心” 串接起來。對于馬來西亞來說,廈門大學分校的建立可以促進兩國之間的教育合作,推動馬來西亞高等教育的發展,同時也為馬來西亞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留學選擇和機會。

從馬來西亞方面出發,“昌明大馬” 政策,以及 “一帶一路” 暢通以來的馬來西亞政權,都持續地以建設馬來西亞為高等教育重要留學地為目標。中國設立分校的腳步比澳洲、英國、新加坡緩慢,但作為馬來西亞重要的經貿伙伴,中國的崛起確實也為其高等教育輸出加分。馬來西亞學生得以在本國享受中國的高素質的教育,并且有機會在兩地獲得培養的機會。

廈門大學在馬來西亞辦校,是中馬合作的新典型和新嘗試,有助于推動兩國之間文化交流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促進了中馬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

4 結束語

根據中馬兩國雙邊留學市場的實際情況,可以看出 “一帶一路” 的倡議為雙方創造了友好和諧的國際氛圍,并促使兩國留學人員規模不斷擴大。在這一背景下,制定留學生管理與安全的法規至關重要,雙邊文化交流的程度和不同教育政策觀念的接受度也成為衡量標準。同時,由于中馬雙方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念,雙方需要相互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將 “民心” 思想納入雙邊友好的框架,形成多元一體的 “絲路” 格局。這種以 “民心” 為動力的社會力量,將直接影響中馬兩國的留學市場,并使其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

總之,“一帶一路” 的倡議和中馬 “民心相通” 的理念深入兩國民心,兩國留學市場也呈現出繁榮趨勢,雙邊留學生的教育水平得到提高,而中馬兩國留學生的雙向多元交流,正是 “民心相通” 得到 “踐行”的實證。

猜你喜歡
中馬民心馬來西亞
黨心民心
有你在可真好呀
“駐”入民心“幫”出實效
真正女性崇拜思想對《小婦人》中馬奇姐妹的影響
HPLC法同時測定大鼠血清中馬錢苷和莫諾苷的含量
讓民心工程贏得民心
民心
新馬來西亞十大必買
閨蜜之旅 游走馬來西亞
感受馬來西亞的高效急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