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為目的的外宣翻譯策略研究

2024-04-07 16:58張紫晗覃紅波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4年5期
關鍵詞:影響力國家文化

張紫晗,覃紅波

(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大連 116044)

隨著世界多極化格局發展和國際全球化浪潮推進,越來越多的國家認識到文化的重要作用,把文化軟實力作為國家的發展重點,將文化的國際影響力作為爭取國際話語權、提高國際地位的重要方式。

而作為人類跨文化的交流活動,外宣翻譯是提升國家文化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對于傳播國家聲音、提升國家形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那么如何運用好外宣翻譯這一重要 “武器”,不斷推動中國文化影響力進步與提升,這一問題值得我們探討。

1 明確 “為何譯”,筑牢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的堅實基礎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家形象在各國博弈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當前在世界舞臺上,我國國家實力和經濟水平已屬前列,但是在文化軟實力的提升上還存在不足,導致我國在世界舞臺屢屢遭到誤解。在當前國際社會紛繁復雜的大背景下,我們國家急需進行文化輸出,向世界介紹中國,讓世界了解中國,提升中國文化國際影響力,塑造良好中國形象,爭取更高水平的國際話語權。而外宣翻譯作為一國對外交流的重要手段,對傳播國家聲音、提升國家形象、增強國際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外宣翻譯應當與國家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一方面,近百年來,中華民族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成就,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脫貧攻堅戰贏得全面勝利,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這都充分展現出了我國獨特的政治優勢與發展優勢,因此,我們有決心也有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真實立體的中國形象、豐富鮮明的中國文化和堅定有力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中國通過自身發展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拓展為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全新途徑,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為人類發展提供有效方案。因此,我們有能力也有責任在全球事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應該通過有效的外宣翻譯,進一步將中國的思想文化與世界進行深度融合,為世界的發展進步持續貢獻中國智慧。但是在此之前,我們必須認識到,外宣翻譯作為重要的國際傳播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諸如歷史、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審美情趣等多種內外部因素的驅動或制約[1]。所以,做到讓世界 “聽見” 中國聲音也許并不難,但讓世界 “聽進” 中國聲音才是難點與關鍵?;诖?,我們應當確立以下目標:向世界客觀系統地傳遞中國文化,實現文化精準輸出;突破原有成果,消除認知偏差,打破刻板印象;樹立良好國家形象,推動構建新型國際話語體系。

2 選擇 “譯什么”,找好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重要載體

外宣翻譯的內容大多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翻譯本國的政策措施、重大行動、對外交流和國際關系等信息。另一方面則是翻譯本國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等方面的信息。而在以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為目的的外宣翻譯內容的選擇上,著名作家劉震云給了我們一個答案。他表示,一提到國際傳播,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政治、經濟、社會、宗教這些層面,而想要真正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講好生活中的故事,講好中國人生活中的故事,生活的故事能夠跨越不同國家、民族、政治和宗教,直達心靈深處,而文學作品就是非常好的一個載體[2]。文學作品作為生活的產物,是最能體現一個國家、一個時期或是一類群體的精神面貌、思想精神和內在力量的載體。當文學作品通過外宣翻譯傳播到世界各國時,作者便實現了與不同國家讀者之間的跨時空、跨文化的精彩交流。

在明確文學作品是外宣翻譯的重要內容之后,我們還要知道,哪些作品可以被翻譯來真正代表中國文化,傳遞中國信息。應該先對中國文化影響力的現狀進行調查與研究,例如,中國文化在國際社會的呈現情況,如文學作品、影視作品、海報廣告等;外國學者所譯的中國文學作品的研究、出版與銷售情況;中國學者所譯的中國文學作品的研究、出版與銷售情況;外國學者所譯作品及其表達的思想是否與原文本意相符合等,通過研究搞清楚當下應該對哪些作品進行翻譯,譯本的受歡迎情況如何。對于那些已經被翻譯且為外國讀者所接受的作品,應避免重復翻譯;對于已經被翻譯但是具有少量錯誤或者引起誤解的譯本,應進行修訂,改正錯誤,消除不良影響;而對于還沒有被翻譯的文學作品,則要在保證翻譯質量的基礎上加快翻譯速度。

對于外宣翻譯所選擇的作品,有學者指出,要選譯既具普世性又有異質性的高質量作品,同時所選作品不應與譯入語傳統發生正面沖突,選譯作品應該基于古典而側重現當代[3]。也就是說,我們應該選擇那些具有普世價值的作品,那些能夠詮釋中國文化與經驗的作品,在不忽視古典著作的同時注重對現當代作品的翻譯與傳播。

此外,在 “譯什么” 這一問題上,還要注意 “送去”與 “拿來” 的辯證關系[4]。讓文化 “走出去” 固然重要,但是一味地 “送去” 并不是長久之計。一方面,我們“送去” 的文化不見得是別人想要的。美國著名漢學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就表示,外國讀者更喜歡性愛、政治、懸疑,而那些在我們看來意義深刻的作品則很少具有受眾[5]。另一方面,一味地迎合外國讀者勢必會影響到中華文化的精準傳播。如果只考慮作品的受歡迎程度而忽視其中所蘊含的中國文化深刻內涵,那外宣翻譯便失去了意義。

3 懂得 “如何譯”,拓展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的有效途徑

當前國際社會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想真正講好中國故事,牢牢把握國際話語權,科學構建中華文化對外傳播與外宣翻譯策略是迫切而重大的課題。

3.1 培養全局化思維,深入研究國際話語體系

要想準確傳播中華文化,展現真實立體的中國形象,必須從全球布局,必須具有國際視野,實現多方面、多渠道、多層次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走得遠。要構建中國國際話語體系,要先研究現有國際話語體系,了解其內涵、提煉其特點,明確當前國際主流話語體系對我們產生了哪些影響,特別是長期以來由西方主導的話語體系給我們帶來了哪些阻力,在此基礎上明確從哪些方面入手,破除刻板印象帶來的傳播阻力。根據新時代發展形勢,通過新媒體傳播途徑,使用世界通行的表達方式不斷改正直至消除這些片面或錯誤的認知,力爭每一句話都得到世界的正確解讀。此外,要打造外宣翻譯的多語種有效平臺,與世界各國家商議,建立中國話語傳播的專門機構,對獨具中國特色的各種詞匯進行權威解讀,吸收國際話語概念,從各國易于理解的角度和方式出發,達成文化共享的目的。

3.2 強調受眾意識,切實提高文化傳播效果

“現代傳播學認為,受眾利益應該放置在傳播活動的首位,無論是信息內容的選擇,還是信息產品的制作,都要以受眾的根本需要作為傳播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6]?!?外宣翻譯作為一種有目的的交際和傳播活動,檢驗是否達成目的的標準就是傳播效果,這使得受眾意識成為外宣翻譯的核心問題。在進行外宣翻譯時,譯者要基于對不同國家文化背景的考量,制定針對性傳播翻譯策略。要充分考慮中外文化差異以及外國讀者需求,根據外國讀者的閱讀習慣、題材偏好選擇翻譯的作品。不能不考慮受眾,將選材狹隘地局限在經典著作和歷史典籍,一味地傳播自己認為重要的東西。同時,讀者的需求既包括內容層面,也包括形式層面,應該注重把握翻譯的語言風格,研究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語言特點,調整自身翻譯風格,貼近當地文化,提高信息的接受度。最后,媒體渠道的選擇也不能忽視,要結合不同國家的媒體傳播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外宣渠道,確保信息的有效傳達。

3.3 堅定文化自信,展現中國文化獨特魅力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及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與認可,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象征,是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于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堅定信念。

在文化自信這一視角下,外宣翻譯應該呈現中國文化的獨特性,應該打破傳統外宣的束縛,賦予外宣翻譯新的思想和內涵[7]。首先,文化自信視角下外宣翻譯應該具有強烈的中國色彩。通過分析中國文化的特色,確定在翻譯過程中需要突出的文化元素,如國家政策、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人文情懷等獨具中國特色的表達,提煉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通過精準翻譯讓中國政策、詩詞、繪畫、戲曲、飲食等一系列中國特有文化符號成為中國外交的閃亮名片。同時,文化自信視角下外宣翻譯應該具有明確的政治性。外宣翻譯是從國家的角度對外宣傳本國的主流意識形態和文化價值觀念的傳播形式,其政治性是客觀存在的,是立足于國家利益的[8]。譯者要有明確的政治意識、堅定的政治立場,合理準確地運用語言,把握翻譯中的細微之處,處理好語言中的文化信息,尤其注意詞匯中的政治含義,正確有效地傳播我國的政治理念與價值觀念。

3.4 善用翻譯策略,準確傳遞文化信息

歸化和異化是翻譯的兩種策略。歸化策略是將源語本土化,以目的語為歸宿,采取目的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9]。異化策略則以源語為歸宿,采取源語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紤]到中國文化信息的獨特性和豐富性,在針對文化傳播以及文化影響力提升的外宣翻譯中,我們應該采用 “異化為主,歸化為輔” 的原則,既不一味歸化也不盲目異化。以《理解當代中國——漢德翻譯教程》中具有中國文化和政治色彩的詞句為例。

例1:

原文: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10]。

譯文:Das Land ist sein Volk und das Volk bildet das Land.Beim Kampf um die Führung des Landes und die Festigung dieser Führung geht es letztlich darum, die Unterstützung des Volkes zu gewinnen und zu behalten.

這里的 “江山” 一詞使用了借代的手法,代指 “國家”,所以在翻譯時不能進行簡單的對應翻譯,而應該譯出它的真實含義 “Land(國家)”。而 “打江山、守江山” 則采用意譯方法表達為 “Kampf um die Führung des Landes und die Festigung dieser Führung(為了國家運行和運行穩定的斗爭)”,這里運用了轉換性翻譯方法,將動詞 “打” 和 “守” 都轉換成了名詞,這種名詞化的處理方式更符合德國人的思維方式與寫作習慣,更符合語言經濟的原則,更便于表達和理解?!叭嗣竦男摹?也是被意譯為 “die Unterstützung des Volkes(人民的支持)”,更確切地表明了中國共產黨贏得了中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歸化策略下意譯的方法使得譯文更好地為德國讀者所理解。

例2:

原文:“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也?!?/p>

譯文:"Wenn ich glaube, dass ich es schaffe,dann bin ich in der Lage, jede schwierige Aufgabe zu meistern — sogar das Versetzen eines Berges oder das Auffüllen eines Meeres; andernfalls gelingt es mir vielleicht nicht einmal, die einfachsten Aufgaben wie das Handumdrehen oder das Abbrechen eines Zweiges zu bew?ltigen."

這句話的德語譯文的中文意思是:“如果我相信我能做到,那么我就能完成任何艱巨的任務——即使是移山或填海;否則,我可能無法完成最簡單的任務,比如翻個手掌或折斷樹枝?!?/p>

此句出自孫中山《建國方略·自序》,采用對仗形式,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了有決勝信心的重要性,其中包含了 “愚公移山”“精衛填?!?兩個中國典故。這句話的譯文中,“移山”“填?!薄胺凑啤薄罢壑Α?對應的譯文為 “das Versetzen eines Berges”“das Auffüllen eines Meeres” “das Handumdrehen” “das Abbrechen eines Zweiges”,都采用了異化的翻譯策略,將詞語直譯出來,盡可能保留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原汁原味,具有強烈的中國文化色彩。

同時,在翻譯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運用深度翻譯的方法,也稱為解釋性翻譯方法,即通過各種注釋、評注將文本置于豐富的文化和語言環境中,使得源語文化的特征和譯者的意圖相融合。

例3:

原文:“天人合一”

尾注9:中國古代哲學觀點。源于西周的天命論,認為天與人有著緊密的聯系。

譯文:"Harmonie zwischen Natur und Mensch"

Anmerkung 9: Eine Auffassung der altchinesischen Philosophie.Sie leitet sich von der These "Wille des Himmels" der Westlichen Zhou-Dynastie (11.Jh.-771 v.Chr.) ab , nach der eine enge Verbindung zwischen Natur und Mensch besteht.

如果只將這句話的翻譯光禿禿地放在這里,那么對于那些沒有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德語讀者來說是很難理解的,但是尾注的使用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將 “天人合一” 這一思想傳遞給了讀者。首先,讀者明確了這是來源于中國哲學的一個觀點;其次,明白了它想表達的是天與人之間具有密切關系;最后,尾注中對于西周時期的起止時間的補充也幫助讀者明確了這個時期所對應的德國所處的歷史時期。這對于準確傳播信息和吸引讀者閱讀興趣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以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為目的的外宣翻譯中,我們應該靈活應用多種翻譯方法,靈活處理文化信息,精準傳遞文化內涵。

4 清晰 “由誰譯”,培養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的有力推手

在大量的翻譯實踐活動中,一般認為對外翻譯工作應該由目的語國家的譯者來承擔,但是由于現有國際話語體系的局限性以及中華文化本身的獨特性,我們國家需要大量中國本土外宣翻譯學者主動參與和積極引導。因此,急需培養一批了解中國文化、清楚本國國情、精通外國語言、熟悉國際規則的“全能型” 外宣翻譯人才。這需要譯者具有一定的基本素養和實用能力。

外宣翻譯人才應當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養。外宣翻譯人才肩負著傳播中華文化、樹立良好中國形象的艱巨任務,必須具有政治定力和政治警惕性,在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中、飛速發展的社會背景下,始終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主體權益,保持思想清醒,不斷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向世界講清楚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信息,消除世界對中國形象的誤解,準確將真實、立體、完整的中國展現給世界。

外宣翻譯人才應當具有高度的文化素養和知識底蘊。譯者想要將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譯出來、譯得好,必須充分了解中國文化的起源與發展,既要傳遞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也要傳播中國現當代文化的新興思想,做到博古通今,準確完整傳播文化信息。同時,譯者也需要了解和熟悉外國語言和文化,對不同話語對象運用不同話語方式,這樣才能做到既保留中國文化的獨特色彩,又不影響文化信息的傳遞與輸出。

外宣翻譯人才應當具備復合性應用能力。首先,譯者應具有良好的語言能力和溝通能力。既要通過廣泛閱讀,積累豐富的詞匯量,又要加強語法、邏輯、修辭等方面知識的研讀。同時還要能夠準確完整地表達出來,靈活處理文化信息,不斷提升自己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其次,熟練掌握翻譯方法與技巧,針對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語言特點選擇適當的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達到準確翻譯的效果。最后,要善用翻譯技術,提高翻譯的速度和效率,推動更多新文化、新思想、新技術對外傳播。

5 結束語

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讓世界了解真實中國,是當前中國的迫切需求,是提高國際地位、增強國際話語權的必要途徑。因此,針對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的外宣翻譯是與國家需求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肩負著傳遞正確文化信息、塑造良好國家形象、消除國際錯誤認知、提升國際話語權的重大使命。在這一外宣翻譯活動中,我們可以將翻譯的內容確定在具有強烈中國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文學作品上,以全局化的思維、貼近受眾的形式、“以我為主” 的原則以及多元化的翻譯方法展開全方面的翻譯,真正實現中國文化的深遠傳播,實現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融會貫通,助力具有中國特色的對外話語體系的建立,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重大課題,是我們必須承擔起來的艱巨使命。

猜你喜歡
影響力國家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誰遠誰近?
天才影響力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黃艷:最深遠的影響力
把國家“租”出去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3.15消協三十年十大影響力事件
傳媒不可估量的影響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