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協同治理視域下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的路徑探析

2024-04-07 18:38梁龍楊志增
關鍵詞:政府部門效能公民

梁龍 楊志增

1.羅定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 云浮 527200

2.新興縣惠能中學 廣東 云浮 527400

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其治理效能的高低影響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現。在協同治理視域下研究提升現代城市治理效能的路徑對于促進城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具有重要意義。

1 協同治理的內涵與特征概述

協同治理是建立在協同學理論和治理學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新型治理模式,是指“多元主體充分發揮自身作用、調動各方資源,組成高效有序的治理網絡,共同參與公共事務的治理過程?!盵1]結合協同治理的內涵和不同學者對協同治理的研究,協同治理的特征包含以下三方面:

第一,治理主體的多元性。在現代公共事務的治理方面,通常會涉及政府部門、企業組織、非營利性組織、社會團體、個人等多個主體,通過這些主體的協同來實現共同的治理目標。其中,“政府居于主導地位,與其他治理主體之間是一種平等與協作的關系”[2];企業組織是公共事務的具體履行者;非營利組織和社會團體起著橋梁和紐帶的作用,引導不同主體之間的合作;公民個人也是公共事務的具體參與者。治理主體的多元性,為順利解決復雜的公共問題提供了寶貴的人力資源。

第二,治理目標的一致性。協同治理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的共同需求,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為了實現協同治理的目標,各參與主體只有將自身的利益訴求和目標納入到協同治理中,與其他參與主體平等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并積極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最終才能達成共同的治理目標。

第三,自組織的協調性。自組織的協調性是指在一個開放的、非層次化的協同治理系統中,各參與主體通過合理整合資源、科學分工合作、共享知識與信息等,建立起平等與協作的關系,克服治理主體之間的相互干擾,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協同合作新優勢,從而實現1+1>2的治理效果。自組織的協調性在協同治理中能夠提高治理的效率、促進治理手段的創新、提高多元主體的適應性和參與度,最終使協同治理更加靈活、科學。

2 協同治理對提升現代城市治理效能的適用性分析

城市是一定區域范圍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城市治理在宏觀方面主要是制定相應的城市規劃,包括土地利用、交通規劃、環境保護等方面,以保證城市的有序發展;在微觀方面主要是向公民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包括教育、醫療、交通、安全等方面,以提高公民的生活質量。[3]能否對城市進行有效治理,考驗著政府、企業組織、非營利性組織、社會團體等多個主體的智慧與力量。實施協同治理,能有效應對這一富有挑戰性的治理任務。

2.1 協同治理能保障現代城市治理的合理性

協同治理強調多元主體的參與和合作,以達到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決策效率和提升治理效能的目的,為現代城市治理提供合理性的保障。首先,多元主體積極參與城市治理的各項決策,能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在協同治理模式下,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各個主體都可以參與城市治理的各項決策,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避免決策結果不合理的問題。其次,協同治理能提高城市治理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在協同治理的模式下,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直接參與城市治理,充分表達各自的意愿和需求,充分體現了現代城市治理的公正、合法、合理。最后,協同治理能增強治理的可持續性。在協同治理模式下,為了實現共同的治理目標,各參與主體共擔治理責任,共享治理成果,他們在協作中增進了理解、增強了互信,減少了矛盾與沖突,為城市治理的可持續性提供了有效保障。

2.2 協同治理能保障現代城市治理的有效性

協同治理通過多方主體參與,實施陽光治理模式,保障著現代城市治理的有效性。首先,協同治理能夠增強城市治理的透明度。在傳統的城市治理模式中,政府往往是唯一的管理者,這容易導致治理過程的不透明和權力的濫用。而協同治理將政府與社會組織及公民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多元化、開放式的治理機制,使治理過程公開透明,可以有效防止權力的濫用和腐敗現象的發生。其次,協同治理能夠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城市治理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方方面面問題。在協同治理的模式下,充分利用政府、社會組織和公民等各方主體的智慧和資源,形成治理合力,提高決策的質量和執行的效果。最后,協同治理能增強公眾的參與感和滿意度。協同治理將公眾置于決策的中心,使其成為治理的參與者和合作的伙伴。公眾積極參與城市治理,可以增強其對城市治理的認同感和責任感,提高其對治理過程和結果的滿意度,從而贏得公眾對城市治理的支持與肯定。

3 協同治理視域下提升現代城市治理效能面臨的困境

3.1 多元主體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不高

在協同治理模式下,通過多元主體參與城市治理,促進治理的公正性、民主性,能夠提高城市治理的效能。然而,在城市治理中存在著多元主體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政府在城市治理中缺乏平等意識?!霸趥鹘y的城市治理模式中,政府是主體,企業和社會公眾等是客體,城市治理體現為一種管理形態,權力的軌跡為自上而下的單項行使?!边@種單一主體的治理模式導致其他參與主體的參與度低,在城市治理中無法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二是企事業單位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不高。企事業單位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參與主體,它們擁有豐富的資源和經驗,能為城市治理提供多種支持和幫助。然而,目前很多企事業單位只專注于自身的經濟利益,對城市治理缺乏應有的積極性。三是專家學者等專業力量的投入度弱。專家學者等專業力量在城市治理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能夠為城市治理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撐和決策建議。然而,當前很多專家學者專心致志與學術研究領域,缺乏對現代城市治理的實踐探索。

3.2 協同治理的制度與機制不健全

在目前城市治理中,協同治理的制度與機制不夠完善,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治理的效能提升。一是協同治理的相關制度不夠完善。協同治理需要明確各方的權責邊界,但當前城市治理的各項體制與機制中,政府部門、企事業組織及公民之間的權責劃分不清晰,一旦出現治理問題時,各方參與主體則會相互推諉與扯皮。另外,協同治理還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沒有給與參與協同治理的各方合理的獎勵,致使各方參與主體參與的意愿不高,影響協同治理的效能。二是協同治理中缺乏信息溝通與共享機制。在城市治理實踐中,政府部門、企事業組織及公民之間的信息共享機制不夠完善,容易形成信息孤島,降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效率。三是協同治理缺乏統一的組織制度。協同治理需要各方共同參與和合作,但目前的城市治理中,政府部門、企事業組織及公民之間因缺乏統一的組織制度,致使城市治理的進程受限,難以實現又好又快地現代化治理水平。四是協同治理的監管和評估機制不健全。協同治理需要對各方的參與行為和治理效果進行監督和評估,但現實中,對政府部門、企事業組織及公民缺乏有效的監管和評估機制,使得在協同治理中出現一些參與主體行為不規范、治理效果不佳等問題,難以達到城市治理的目標。

3.3 協同治理的手段過于簡單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高速發展,城市治理面臨的新情況、新挑戰日益增多,但協同治理的手段仍停留在單一層面,這將一定程度影響著治理的效果。一是協同治理的手段停留于表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協同治理不僅僅是簡單地召集各方進行協商和合作,更重要的是要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到問題的根源和解決辦法,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措施和政策。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城市治理者只關注表面現象,往往忽略了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導致問題得不到根治,反復出現治理梗阻。二是協同治理的手段只關注局部問題,缺乏整體性的觀察和思考。城市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整體上進行考慮和規劃。然而,很多城市治理者往往只關注局部問題,忽略了問題的整體性和相互關聯性。這樣往往會導致片面式地解決問題,無法實現城市治理的長遠目標。三是協同治理的手段往往只注重于形式,缺乏實質性的改變。協同治理不僅僅是達成共識和制定政策,更重要的是要實現實際性的改變和發展。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很多城市治理者過于追求形式主義,忽視治理的實效性,導致治理的效果經不起歷史的考驗。

4 協同治理視域下提升現代城市治理效能的路徑

“一個國家想要取得長足的發展需要發揮城市的帶動作用,一個國家的城市治理水平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標?!背鞘兄卫硪讶怀蔀楫斍拔覈鴩抑卫憩F代化的重要議題之一,而提高城市治理的效能,需要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公民等協同參與,共同發力。

4.1 增強協同主體自覺參與的意識

提升城市治理效能需要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公民等各個協同主體提高參與意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城市治理當中。一是政府部門要提高參與城市治理的主導意識。政府部門要將居民的訴求作為治理的出發點和立足點,積極傾聽和關注居民的意見和建議;要發揮好引導和協調作用,與企業、社會組織及公民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制定城市治理的目標和計劃;還要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城市治理方面的專業知識,不斷提高治理水平。二是企業和社會組織要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共同推動城市治理的發展。企業和社會組織要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城市治理提供專業的技術和資金支持;還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通過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城市的發展做出貢獻。三是公民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和增強社會責任感,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環?;顒拥?,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參與素質和能力,為城市治理盡職盡責。

4.2 完善協同治理的相關制度與機制

提升城市治理效能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不斷完善協同治理的相關制度與機制,才能實現各協同主體的有序協作,才能更好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一是要建立健全多方參與的治理機制。政府可以設立城市治理方面的自我服務機構,作為政府與公民之間的橋梁和溝通渠道。在制定重大城市規劃、出臺重要政策時,邀請各方代表參與討論,確保多元利益得到平衡,實現治理的多元性。二是要建立政府與社會組織、公民之間的協作機制。政府應主動與社會組織建立合作關系,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城市管理、社會服務、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專業優勢。政府還要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城市治理,共同解決城市面臨的問題。同時,政府可以制定市民議事常態機制,定期聽取市民的意見與建議,并及時反饋結果,從而增強公民對城市治理的參與感和認同感。三是要制定信息共享制度。政府部門要構建城市大數據平臺,整合各類數據資源,實現信息的共享。同時,政府部門還要利用互聯網和移動應用等新技術手段,提高政務公開和服務的效能,方便市民參與城市治理。四是要完善監督與問責機制。政府在推行協同治理的同時,應建立健全監督和問責機制,強化各方的責任與義務,防止權責分散和推諉責任現象的發生。

4.3 全面提高協同治理的能力

第一,提高協同主體的溝通與協調能力。城市治理除了政府部門的規劃和管理之外,還需各協同主體之間廣泛的溝通與協調,達成治理共識。一是協同主體可以通過召開座談會以及開展民意調查等方式進行廣泛溝通,及時了解公民的各種需求,從而制定合理的治理措施。通過與公民的溝通協調,可以提高治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使城市治理更加貼近實際情況,更加符合公眾的期望。二是政府可以建立橫向的溝通機制,進行協同行動。政府可以設立專門的協調機構,負責處理部門之間的協調問題,解決工作中的沖突與矛盾。三是協同主體可以通過開展聽證會、居民代表會議等方式與居民進行溝通。通過溝通,可以促進治理的民主性,增強治理的共享性和普及面。

第二,提高協同主體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各協同主體只有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才能實現城市管理的精細化和科學化。一是相關部門要建立信息采集系統,收集各個領域的數據和信息。同時,還要整合不同部門的數據,形成全局性的信息系統。二是科學分析和深入挖掘數據,了解城市治理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制定高實效性的政策和措施。三是利用信息技術,搭建智慧城市平臺,實現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從而提高城市的響應能力和管理效率。

第三,提高協同主體的應急處置能力。只有提高各協同主體的應急處置能力,才能更好地應對突發事件,保護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從而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一是建立完善的應急預案體系。及時制定和更新應急預案,確保預案的及時性、可行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強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要常規培訓應急救援隊伍,提高急救援隊伍的應急處置能力和反應速度。三是城市管理部門要主動與社會組織、企業組織等主體建立合作機制,通過合作實現資源和信息的共享,從而優化應急處置能力。四是提高公眾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通過宣傳教育、培訓和實戰訓練,提高公眾的應急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讓公眾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正確應對與自救。

5 結束語

總之,提升城市治理效能,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民心所向的一項系統工程。在城市治理的實踐中,調動盡可能多的主體參與其中,共同發揮各自能力,共同承擔相應責任,才能真正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治理成果人民享的理想效果。

猜你喜歡
政府部門效能公民
論公民美育
遷移探究 發揮效能
同時多層擴散成像對胰腺病變的診斷效能
充分激發“以工代賑”的最大效能
青海省人民政府關于第二批清理規范省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的決定
淺談在政府部門推行績效文化的作用和途徑
隱私保護也是公民一種“獲得感”
十二公民
政府部門間G2G信息資源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唐代前后期交通運輸效能對比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