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學習視域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路徑

2024-04-07 11:54馮茹
天津教育·下 2024年2期
關鍵詞:教學活動概念深度

馮茹

在深度學習視域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需要采取靈活多元的舉措,帶動學生更加緊密、高效地學習課程知識,遵循過程性指導原則,結合批判性教學,促使學生對知識概念進行層次化剖析;同時教師應當將實踐與理論進行融合,以問題作為引導線索,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

在深度學習模式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嘗試改進現有的授課方法,引進深度教學模式,帶領學生對課程概念進行深層次探究,同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激發學生的探索思維,提高教學水平。

一、深度學習的概念

在素質教育領域,深度學習模式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對課程知識由淺到深的一般認知過程。在深度學習模式下,教師要以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作為參照依據,對深度學習計劃以及深層次研究內容進行靈活高效的設置,所組織的一系列教學活動應當具備連貫性和層次性,突出課程教學的整體性和完整性。在該模式下,教師所開展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均應當具備一個明確的學習目標和方向,需要立足于課程教學的核心指標,帶動學生圍繞相關信息進行深層次探索,從而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此外,在立德樹人背景下,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思維是必不可少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程知識,凸顯課程教學的內涵和價值,為此,教師需要貼合實際情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帶動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引領其參與深度探究,使學生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進行深層次領悟,開闊學生視野。

二、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原則

(一)過程性引導原則

在深度學習背景下,教師所開展的課程教學活動應當具備一個完整的過程,所呈現的知識概念應當具備整體性、關聯性、互動性,能夠使學生建立起對某一類概念更完善的認知,其中包含建立初步認知以及對課程知識的抽象認知,再回歸到一般性認知。該過程涉及理實一體化研學活動,使學生能夠不斷深化對知識概念的理解。當學生完成對概念的初步認知學習之后,教師便需要引導學生嘗試對知識理論進行深層次剖析,拓寬學生的學習路徑,讓學生能夠對概念進行再次深化總結。而教師也應當在該過程中給予學生深層次指導,以問題誘導或者結合議題式、情景式教學,使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深度教學質量得到提高。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引進過程性引導策略,對每個階段的教學內容、目標、方法進行靈活選用,使學生的能力、思想、認知以螺旋上升的形式得到不斷強化。

(二)批判性教學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融合批判性教學原則,帶領學生在深度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探究。學生在深度學習背景下不再單方面接受教師的引導,自身需要主動思考,提出批判性的問題,帶動自身思維的發展,從而為深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問題引導或者創建相應的思想認知沖突,調動學生的思想情緒,引發學生深刻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在該環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嘗試引進靈活、多元的教學項目,結合各類問題論證探討情景,銜接多項指標,調動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引導其在學習過程中發表各自的認知和看法。而教師在該環節也應當設置留白藝術空間,給予學生自主探討的機會,從而在自主學習和反思探究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質。

三、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策略

(一)引進基本概念

在深度學習模式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結合一套完整、全面的教學流程,帶動學生對課程知識進行深層次剖析。在該環節,教師要引進基本概念,幫助學生建立對知識點的初步認知,從而為后續進行深層次研學探討提供基本的參照依據。在該環節,教師可以通過短視頻資料、數字化媒體向學生呈現基本的課程知識概念,并提出對應的情節問題,讓學生完成對課程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講述蘊含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故事,緊貼課程知識概念,應用生活情景,遷移出道德與法治知識理論,并且讓學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問題和法治問題,引領學生深入探究。

比如,在“愛護地球,共同責任”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引進短視頻資料,向學生展示洞庭湖近50年來的水域面積變化,滲透其中涉及的自然環保元素,使學生從實際生活情境案例中遷移出知識概念,從中領悟更深層次的知識內涵。在該環節,教師可以引進問答教學活動,讓學生參與以下問題的思考:

1.洞庭湖水域面積的變化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

2.分析洞庭湖水域面積變小的基本原因。

3.劃分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分析愛護環境的重要性。

(二)探索價值觀

完成對基礎概念的講解和導入之后,學生能夠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形成初步印象,之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探尋相關案例以及知識概念中的價值觀,以此帶動學生進行概念領悟與探究。具體來說,在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引進生活情景,幫助學生剖析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組織價值觀探索活動,讓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標準化語言、知識模型和理論框架,從一般認知到學術認知(從一般認知過渡到對概念的抽象認知),以此啟發學生思維。在該環節,教師需要建立良好的問題模型,讓學生挖掘案例中的本質概念。

例如,通過上述概念剖析學習之后,學生能夠從生活認知中過渡到課程知識的研學認知,此時,教師便需要引進本課程單元的核心概念,引導學生的深度學習方向。

1.講解地球面臨的環境問題,如氣候變化、污染,分析相關問題對人類的影響。

2.介紹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保護地球,如節約資源、減少廢棄物、保護動植物等。

3.讓學生通過分組探討,共同制訂一份愛護地球的行動計劃。

以上的教學活動包含社會參與、社會職責、法治意識、環保意識等項目,可以幫助學生系統性地建立起對本模塊和本單元知識的認知。在深度探索環節,教師要評估學生的表現,根據學生的態度和學習狀況評估教學成果,評價學生是否按照計劃完成相關任務、是否養成了良好的環保習慣,并根據評價結果反思本次的教學活動,總結不足之處,并改進方法和策略。因此,探索其中的課程價值觀,有利于促使學生后續形成對本章節知識概念更加模塊化、體系化、學術化的認知。

(三)實踐授課

當學生完成對課程知識和課程單元價值的探索學習之后,教師便需要引進實踐授課活動,幫助學生從抽象的課程認知中探究一般性的研學方法,使其建立起知識概念與日常生活實踐之間的有機關聯(從抽象認知再次過渡到一般性認知),即教師需要通過理實一體化的授課活動,幫助學生達成知行合一的學習狀態。設置相關教學活動期間,教師需要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核心素養的角度完成對實踐項目的開發。

第一,政治認同層面:結合國家在新時期制定的環境法律法規,體現學生研學環保工作在新時代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研究國家近年來頒布的環保法,指出其中的核心內容與核心條款,從政治認同角度幫助學生建立起對當前環保工作的價值認知。

第二,道德修養層面: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校園環境衛生打掃,引導其對道德規范以及環保行為準則進行實踐學習,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提煉總結出環保思想和環保價值觀,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第三,法治觀念層面: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引進法律素養以及法律意識元素,指導學生運用法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比如,為學生講解我國在整治環保污染期間所采取的舉措;結合模擬法庭還原損害環境公共衛生的庭審事件,使學生在內心形成對環保工作的敬畏之心,從法治角度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活動。在該環節,教師可以組織普法、講法、宣法等活動,鼓勵學生進入社區宣傳環保法規,做到對相關知識概念的實踐應用。

第四,健全人格層面:教師所開展的深度研學實踐項目需要從自尊自信、理性平和、開放包容的角度,讓學生參與深層次學習,比如引進相應的量化分析評價表,記錄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表現情況,在班集體中掀起良好的環保學習潮流,通過環保評分,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學習以及合作互動,與小組成員一起完成環保作業。

第五,責任意識層面: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當從環保職責角度對學生應當承擔的責任義務進行實踐教學,在該環節,教師可以引進我國在新時期加入的國際事務,對“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我國需要達成的環保目標進行學習,從國家責任的角度延伸到個人職責層面,談論個人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應當采取怎樣的行動來保護社會環境。

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從以上幾大核心素養層面來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實踐應用課程知識,對相關概念進行延伸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環保認知層次。

(四)信息化授課

經過對知識概念的剖析學習以及對概念的深層次探究之后,學生能夠建立起更加完整、全面的模塊化知識結構,形成對本單元核心知識概念的認知。但是,開展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需要引導學生對某一類習慣、某一類思想品質形成更長遠的認知,這樣才能符合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探索的實際需求,即教師在完成本模塊的教學之后還需要組織常態化的授課活動,幫助學生將優良品性保持下去。但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任務較為緊迫,依靠上述的線下實體課程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存在時間、空間層面的局限,并且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存在差異,在習慣培養和意識培養活動中,組織常態化的教學應當以學生感興趣的形式來進行,從而使學生具備強烈的學習欲望。

基于以上需求,在深度學習背景下,教師在課程結束之后可以組織常態化的信息化教學活動,通過信息媒體工具,以短視頻授課的形式帶動學生參與深層次學習探究。在該環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將本章節、本模塊所包含的各類知識概念串接成線索,優先鞏固學生的知識架構,之后再補充其中的空缺部分,帶領學生找到一個新的研學方向,再次進行深入學習以及對概念進行常態化探究。

例如,上述責任意識實踐活動中講到“碳達峰、碳中和”的概念,教師在線上教學環節可以讓學生根據“碳交易”來制定個人研學計劃,嘗試在線上將個人的節能減排計劃向其他同學分享。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將其中的拓展性概念,如碳交易的本質邏輯和原理以短視頻的形式為學生講解,以科普論文的方式,借助短視頻資料,通過一分鐘到兩分鐘的時間,向學生形象生動地解釋其中的知識概念。另外,在我國頒布新的環保政策、環保法規期間,教師也可以利用短視頻資料向學生宣講其中的知識信息,更新學生的資訊,從而使學生掌握時代最前沿的知識理論以及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效率。通過視頻學習,學生能夠參與信息化探究,獲取更加持續的學習支持,最終有效提高整體學習水平。

四、注意事項分析

在深度學習模式下,不少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采取包辦策略,引導學生學習成長的每一步,但是沒有給予學生靈活自主探索的空間,導致教學品質和效率得不到提升,此類現象較為常見,教師應當融合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帶動學生學習;部分教師雖然給予了學生更廣闊的空間,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缺乏一個明確的方向,在漫無目的的探索過程中浪費了大量時間。此時,教師需要適當采取指導策略,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因此,教師要在關鍵節點給予學生良好的點撥,做到松弛有度。

另外,教師在授課活動中應當關注學生的情感思想狀態,盡可能在深度學習模式下將教學評一體化,同時兼顧學生的學段學習需求,參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課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段教育指標和培養需求,保證所引進的研學項目不超綱、不落后,以此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水平。在深度學習背景下,教師應當引進多門學科概念,借助構建主義理論,整合多方面的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概念的理解。因此,在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需要結合上述教學策略,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探究,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深度學習模式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革新授課方法,制定更加嚴謹、細致的教學計劃,帶領學生參與深層次、立體化學習,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質量和效率。

猜你喜歡
教學活動概念深度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Birdie Cup Coffee豐盛里概念店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幾樣概念店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學習集合概念『四步走』
深度觀察
聚焦集合的概念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