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詩化人:探尋《詩經》教學之道

2024-04-08 13:50沈玥含
中學語文 2024年8期
關鍵詞:詩化詩經課程標準

沈玥含

在我國教育史上,《詩經》一直備受重視,孔子將其作為詩教的主要教材,認為學習《詩經》是培養儒家人才的必要途徑。同時,《詩經》作為中華文化源頭式的代表作品,蘊含著豐富而獨特的人文資源,語文教學對此必須予以重視,在文化傳承的基礎上實現價值再生,以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一、析《詩經》之誤讀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詩經》與其選篇并沒有發揮出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經典的獨特價值,甚至大量存在著應有之義的泛讀、偏讀、誤讀,發現并摒除其解讀誤區,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力行之事。

1.忽視本質,背離詩教

在統編新教材中《詩經》的選篇數量有所提升,其本質目的在于詩教,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實現對學生潛移默化的“教”。反觀《詩經》的一線教學,不僅漂浮在文字之外,難以觸及文本深層,還背離了學生的生活與人格發展,也就談不上“以詩化人”。其次,根據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認知發展動蕩時期,其文知觀念尚未形成體系,詩歌鑒賞能力也有所不足,面對解讀難度較高的《詩經》,如果一味囿于誤區,詩教的初衷則難以實現。

2.模式守舊,固化誤區

《詩經》作為我國古典詩歌的開端,其簡單凝練的語言與廣博深厚的內涵為《詩經》的解讀增加了困難。在語文教學中,一部分教師本身對于《詩經》的解讀不夠深入,往往沿用老套的教學方法,只注重學生對詩歌內容和相關文化常識的死記硬背,以學生角度視之,他們與《詩經》所處的先秦時代時間跨度過大,與文本有著一種天然的“隔閡感”。如果教師不能把握《詩經》的獨特價值,抓住契機為學生建立文學史觀,引導學生深入感受先秦時代獨特的歷史人文底蘊,那么《詩經》與其他詩作的教學也就混為一談,解讀誤區便固化了。

3.局限課堂,文本失活

《詩經》之內容包羅萬象,相當于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具有極高的源流性人文教育價值。在教學中,教師往往只局限于文本表面、課堂本身,沒有與社會生活聯結,忽略甚至是切斷了《詩經》教學的外延。孰不知,面對豐富多彩的先秦歷史文化,只有將其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活躍并開拓學生的思維,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歷史的魅力,感受人文的精彩,進而樹立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佩之情,實現“以詩化人”。

二、探《詩經》之價值

《詩經》蘊含著豐富的語文教育資源,要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從四大核心素養出發挖掘詩教資源,以求《詩經》之采于語文教學中賡續流芳。

1.文化積淀,厚學生發

《詩經》作為我國最早的文化載體之一,在歷史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從對當時社會現實的反映,到對后代文人騷客的深遠影響,《詩經》作為文化軸心,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結晶,蘊含的文化教育價值不言而喻。課程標準指出,“文化自信指學生認同中華文化,對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有堅定信心”[1]。教育與文化相輔相成,《詩經》作為中華文化源頭式的文學作品,有著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的獨特價值,是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源。

《詩經》從人本身出發,反映了廣博的社會文化生活。根據地域和音樂的不同,《詩經》可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共同反映了當時不同地區人民的現實生活,匯聚了豐富的精神文化。同時,《詩經》思想內容廣闊,涉及民俗、農耕、服飾、宗教、婚嫁等眾多方面,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勤勞和善良,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要緊握打開中華古老文化之門的鑰匙,以《詩經》教學構架文化傳承的橋梁,傳承民族精神,關注人與生活本身,實現“以詩化人”。

2.語言感悟,承繼風雅

孔子認為,不學詩,無以言?!对娊洝纷鳛樵缙诘奈幕滩?,擁有豐厚且周密的詞匯系統,對后世的文言創作起到了開源作用。課程標準指出,“了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特點和運用規律,形成個體語言經驗……感受語言文字的豐富內涵,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2]?!对娊洝分惺褂么罅棵~描繪萬物,以動詞還原生活場景,運用形容詞表現生動景象,此外還有虛詞、疊字和疊韻詞的使用等,學生通過學習《詩經》中的語言藝術,可以了解我國古代語言文字的特點及運用規律。詞匯量決定了語言表達的張力,學習《詩經》的詞匯系統可以為學生初中階段的語言學習提供堅穩的基礎,培養學生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深厚情感。

同時,《詩經》作為我國古代第一部用漢字記錄的詩集,將人們的日常方言加工成“雅言”,運用了豐富的語言藝術。賦、比、興是《詩經》中運用的三種主要藝術表現手法,使文字具備了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是《詩經》語言價值的重要體現。學生通過學習《詩經》中的經典篇目,拓展了基礎詞匯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究《詩經》中多變的語言藝術,促進學生對語言的積累掌握,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感,透過文字感受時代的豐富內涵,培養學生對中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3.思辨主題,探其情志

優秀的作品是時代的眼睛,《詩經》作為我國第一部現實主義風格的詩歌總集,引領著后代思考現實、批判現實。課程標準指出,“思維能力……主要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3]?!对娊洝芬云洳煌牡赜騺碓炊婕安煌A層人群的生活,反映了豐富多樣的思想主題。如《碩鼠》,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通過對簡單的生活場景的描繪反映出當時的苛政賦稅對人民生活造成的影響。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關注現實問題,并嘗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促進學生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的發展。

《詩經》反映了先秦時代的自然風物和人情世故,蘊含著廣闊的想象思辨空間。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想象兩千多年前的社會生活情景,感受當時人們浪漫開放的愛情,體會戰士的深情與戰爭的殘忍,思考先秦時代人民的智慧與態度。如《詩經》中對愛情的描述非常豐富,既有男女對自己情感的大膽表達,又有著男女交往平等的觀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并描繪具體場景,運用直覺思維與形象思維,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學習《詩經》,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使其在先秦文化生活中遨游,也為現代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思辨價值。

4.審美陶冶,潤澤點化

詩歌是最具美感的文學形式之一,作為中國詩歌源頭的《詩經》更是開創了美的先河?!对娊洝分?,體現在文、質、聲兼美。其美于文,在于其文字簡潔凝練,濃縮匯聚之美;其美于質,在于其傳達的先秦人民生活的無限的魅力;其美于聲,在于其重章疊唱朗朗上口,充滿美的音樂節奏。學習《詩經》,可以在詩意文字的清泉中發現美、感受美,在性情的陶冶中表現美、創造美,逐步提高審美鑒賞力與審美創造力。

不僅是藝術形式之美,《詩經》之美還在于細膩的情感表達。課程標準指出,“涵養高雅情趣,具備健康的審美意識和正確的審美觀念”[4]。在統編初中語文教材選篇中,《關雎》《蒹葭》《子衿》都是以愛情為主題,展現了先秦時期男女熱烈質樸的愛。初中學生處于認識發展動蕩時期,不免萌生對愛情的好奇,教師可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同時,《詩經》還體現了對“善”與“德”的思考,表現出對品德美的崇尚,諸如此類,《詩經》中的美學源點眾多,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資源。

三、尋《詩經》之教法

《詩經》作為中國詩歌的源頭式作品,是古代人民的精神文化及社會生活的重要結晶,是傳統文化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對于《詩經》的教學,要圍繞其本質從多角度探尋,實現“以詩化人”。

1.以詩化人,立德樹人厚植品行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盵5]課程標準在指導思想中明確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对娊洝纷怨乓詠砭统休d了教人育人的重要作用,在新時代,我們更應該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發展,以《詩經》厚植學生的品行底蘊?!睹娦颉酚性疲骸跋韧跻允墙浄驄D,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盵6]教師不應局限于應試層面的解詞析句,而要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增強其文化認同感與使命感。引導學生透過《詩經》溫柔敦厚的語言藝術,感受古代人民閃耀的智慧光芒;想象先秦時期的豐富生活場景,培養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習慣,鍛煉批判性思維;春風化雨,在字里行間感悟《詩經》對美的呼喚,理解真善美的內涵。以詩化人,應貫穿《詩經》教學的整個過程,讓學生以心靈走入《詩經》,厚植品行。

2.以詩教人,豐富教法激發意趣

拉近學生與作品的距離一直是古代文學教學中的重要問題?,F代社會,快信息橫流,學生怎樣才能靜心學習前人文化思想?首要的在于情境創設。若空談君子淑女之說,恐怕學生要笑而置之,教師應該在文本解讀的基礎上,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如運用涵詠吟誦之法,《詩經》本身特殊的重章疊句、一唱三嘆之結構,便是理解文意的最佳著手點,多樣化的吟誦方式為《詩經》的學習提供了由義到結構、由結構到意的最佳途徑,這也是提高學生審美情趣的絕佳途徑。閱讀講究方法,要想挖掘出《詩經》語言背后的文化意脈,教師要靈活運用群文閱讀、對比聯讀等教學方法,帶領學生發掘詩句的深層涵義,讀出文本蘊含的深層價值。

3.以詩育人,聯結生活傳承文化

所謂經典文化,是在悠久歷史中流傳下來的能夠代表某一時期的社會生活、文化精髓、思想理念的作品?!对娊洝返挠凭脷v史,在前文已有所敘述,要想發揮詩教的獨特價值,實現真正的文化薪火傳承,要重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拓展探索?!按笳Z文”是當前備受關注的教育理念,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的生活延展,突破了課堂語文的局限。以“大語文”理念指導《詩經》的教學實踐,以生活知生活,以先人精神喚我輩覺醒,是從狹隘應試教育走向廣闊社會生活的必要途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喧囂的現代社會,語文教育理應承載文化的浸潤。隨著社會的發展,民族精神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詩經》作為我國古典詩歌的開山之作,我們要把握其獨特的精神內涵,實現“以詩化人”,在風起云涌的時代變革中承繼發揚中國的優秀文化。

猜你喜歡
詩化詩經課程標準
落實《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實踐反思
新詞入詩重在“詩化”
“本”性的詩化建構與文化糾結——阿來《河上柏影》簡論
立足《課程標準》優化一輪復習
穩中求進,不斷替身
——依托《課程標準》的二輪復習策略
論西夏偈頌的詩化——以西夏文《賢智集》為例
詩經
現代詩經
現代詩經
那些年,我們讀錯的詩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