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情境,邏輯思辨”教學主張融于試題命制的探索

2024-04-08 13:21林佳陳時金陳艷鮮
中學歷史教學 2024年3期
關鍵詞:家書試題歷史

林佳 陳時金 陳艷鮮

教學主張是教師從教學經驗中提煉出來的個人獨特的、個性化的教學見解和教學思想,是指導教師教學實踐的原則和靈魂。[1]在長期的教學教研過程中,我們提出了初中歷史的“四講”原則[2] ,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故事情境,邏輯思辨”的教學主張。我們嘗試將該教學主張融于試題的命制,并在九年級下的學生中進行試測。文中的兩道主觀題正是這一探索的產物,下文將結合具體試題進行說明。

一、具體試題呈現

4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我一生無愁無淚無私念,你切莫悲悲凄凄淚漣漣。張眼望,這人世,幾家夫妻偕老有百年。拋頭顱、灑熱血,明翰早已視等閑?!魅∷杞K有日,革命事業代代傳。紅珠留著相思念,赤云孤苦望成全,堅持革命繼吾志,誓將真理傳人寰!”

——摘自中共黨員夏明翰在獄中寫給妻子的家書(1928年,武漢)

材料二 “于是在四月廿一日那天,毛主席和朱總司令下了命令,叫我們三路解放大軍一齊過江,去把國民黨反動軍隊消滅光,解放江南人民,建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我們接到命令后就過江了,因為隊伍成千成萬的很多,一時過不完,我們等到廿四日才渡過長江的?!?/p>

——摘自中共黨員袁志超寫給其八弟的一封家書(1949年)

材料三 “農村在土改后需要建設的工作很多,……要組織好合作社,要組織民兵自衛,要防止壞人造謠生事,要領導人民交公糧,……革命的目的是求得人民的解放,特別是工人農民勞動大眾的解放?!r村有勞動模范,弟努力生產,幫助政府完成各項工作,可能爭取作一個模范,不要拋棄工作已有根基的地方。目前來北京毫沒有必要?!?/p>

——摘編自中共黨員董必武寫給堂弟董賢煦的家書(1951年)

(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材料一所示家書產生的歷史背景。你認為材料中的“真理” 指的是什么?(3分)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袁志超參與了哪一軍事行動。這次行動有何重要意義?(2分)

(3)請你指出土改同期,黨和人民還在進行哪些工作?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土改后為什么要組織合作社?(4分)

(4)上述哪一封信觸動你最深?請你以新時代中學生的身份,向這封信的作者寫一段致意的話。(不少于50字,3分)

42.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 宋朝時的南北氣溫普遍變低,南方變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較適宜農作物的生長。唐宋時期,北方湖泊減少。中原地區的森林因長期砍伐遭到嚴重破壞,而南方受到的破壞較小,相對完整的森林植被可以發揮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和抗御災害的作用。

——摘編自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材料二 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而文明人則幾乎又變成野蠻人……從這條污濁的排水管中,排出人類工業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潤全世界;從這條骯臟的下水道中,流淌出純金。在這里,人類的發展成就既是最完備的,又是最野蠻的。

——[英]阿薩·勃里格斯《英國社會史》

(1)請指出材料一所述現象對宋代經濟發展的影響。材料二中,為什么作者認為“在這里,文明創造了自己的奇跡,而文明人則幾乎又變成野蠻人”?(4分)

(2)請你綜合上述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圍繞“人與自然”這一話題,自擬論題并結合史實進行論述。(要求:觀點明確,論證充分,史論結合,價值觀正確,不得照搬材料。)(8分)

二、試題特點簡析

(一)開展四史教育,潤物細而無聲,家書視角涵養家國情懷。41題以“家書”視角構建起學生易于理解、感受的故事情境,設計了與主題關聯緊密的四個問題組,具體考查了土地革命、人民解放戰爭、土地改革等黨史、新中國史的重點內容,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落實“培根鑄魂”的目標。

(二)關注人與自然,實施生態教育,落實黨和國家戰略要求。42題要求學生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將古代我國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工業革命兩大知識點整合在一個大概念之下,設計了充滿邏輯性和思辨性的問題,幫助學生了解歷史上不同階段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從而正確認識人與自然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落實“啟智增慧”的目標。同時,本題的最終立意還指向“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應對生態環境問題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通過試題解答,學生將逐漸認識到由我國倡導并積極踐行的這一方案的理性可行,逐步形成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視野和胸懷,初步樹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增強對國家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三、閱卷情況與師生反饋

在樣本為23787 名九年級學生的實測中,我們得到如下數據:

從實測數據看,非選擇題的區分度整體優良,但難度較難。特別是41(3),該小問主要考察學生的識記能力。試題命制時,命題組認為該題難度應在0.5左右,但實測難度和預設難度有很大的出入,值得命題組進行反思。根據閱卷老師的反饋,學生的答題主要存在時序錯亂、審題不清、概念理解不清、史實錯誤、缺乏歷史解釋能力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考銜接的不足。另一方面,命題組認為,數據沒有將學情完全展現出來。參加此次調研測試的學生均在2019年9月入讀七年級,41題考查的是中國近現代史部分的內容,該內容是在八年級(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進行學習的。眾所周知,2020年初開始的疫情,對學校的線下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盡管開設了“空中課堂”線上教學,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教學質量不盡如人意。41題得分率較低,應與此有關。

測試后,命題組對部分老師和學生進行了跟蹤采訪,大部分老師認為41題“家書”構建的問題情境新穎,有助于搭建歷史敘事和學生認知的聯系橋梁。42題如果應用在平時訓練當中,可以為今后的教學預留進一步探究的空間:人類還有哪些問題需要協調處理?面對這些問題,如何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如何更好的在這些問題的解決中發揮作用?我們如何真正構建起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可以進一步組織探討的。

學生則表示“家書”更具親切感,更容易感受歷史人物所處的時空場景,更容易體(下轉P23)(上接P62)會到先輩所體現出來的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懷。同時,部分學生也表示由于基礎知識不牢靠,導致較難進行時空定位,容易答非所問。這驗證了命題組的推測。

四、后記

命題組認為,“故事情境,邏輯思辨”的教學主張應用于試題命制的嘗試應該繼續探索下去。構建歷史故事情境,以小人物見大歷史,有利于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增加歷史學習的生動性、趣味性。歷史發展及學生學習各有其邏輯線索(客觀規律),認識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大趨勢也是《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學業水平第三層次的要求。思辨性則是我國歷代史學家們都非常重視的優良品質。因此,以史事發展的邏輯作為串聯,創設故事情境,幫助學生在完成試題的過程中鍛煉思辨性,涵養家國情懷,有利于落實“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目標。

【注釋】

[1] 王延東:《教學主張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思想政治課教學》2022年第10期,第83頁。

[2] 林佳:《初中歷史教學的“四講”原則初探》,《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上半月·綜合)2021年第13期,第75—77頁。

猜你喜歡
家書試題歷史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清晨憶家書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二)
一封家書
一封遲到15年的家書
新歷史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