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維敘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建構與傳播力建設淺析

2024-04-08 05:33崔玨
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傳播力敘事

摘 要:新型政黨制度是基于中國政治實踐的偉大政治創造,蘊含深厚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講好政黨制度的中國故事,增強對中國政治制度的闡釋能力,其出發點和立足點是堅定制度自信、推動制度發展、實現有效傳播,增強軟實力和話語權。對此而言,目前的短板可能不在“故事”而在“敘事”。本文擬從歷史敘事、現實敘事、理論敘事、交流敘事等多維敘事視角,探討推動新型政黨制度話語建構與傳播力建設的方法和路徑。

關鍵詞:新型政黨制度;敘事;話語建構;傳播力

在當今世界大變局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推進。這一復雜的過程需要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力量推動,敘事是其中的一種語言手段。敘事理論是用來研究和分析故事結構、敘事方式和敘述效果的一種理論。它關注故事如何被構建、傳達和接受并產生影響。政治敘事不同于其他形式的敘事,政治敘事通過講故事,描述、解釋或證明某種事實,以塑造認同、賦予價值。增強對我國政治制度、政治發展道路的闡釋能力,對中國民主實踐作出系統思考和表述,不僅是國際政治舞臺上意識形態博弈的需要,也是掌握國際話語權的需要。

新型政黨制度是基于中國政治實踐的偉大政治創造,蘊含深厚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講好政黨制度的中國故事,其出發點和立足點是堅定制度自信、推動制度發展、實現有效傳播,增強軟實力和話語權。對此而言,目前的短板,可能不在“故事”而在“敘事”。講好故事的要素既包括歷史傳統、現實績效、核心概念,也包括交流話語、傳播途徑等。本文擬從歷史敘事、現實敘事、理論敘事、交流敘事等多維敘事視角,探討推動新型政黨制度話語建構與傳播力建設的方法和路徑。

一、歷史敘事:以大歷史觀塑造政治認同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有深厚的歷史邏輯,它孕育于中國近代民主革命進程,形成于協商創建新中國的偉大實踐,發展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新時期,成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中國政黨政治百年演進的制度成果,也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統一戰線歷史經驗的成果。運用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重要史跡在重要時間節點展開對新型政黨制度發展歷程的敘述,以增進政治共識,已經有豐富的經驗和較好的成效。

歷史傳統教育是堅定道路自信的重要途徑,其中包含豐富的個體情感敘事和集體敘事。目前開展的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的活動,以歷史敘事為主要形式?!爸v故事是組織邏輯傳達的一種有效方式,組織中的個人往往根據其所聽到的故事來引導自己的行為?!盵1]為了讓社會各界充分了解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歷史道路和制度特色,人民政協網組織各重點新聞網站開展“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人民政協報開設“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專欄展示采訪成果。從哈爾濱馬迭爾賓館和政協文史館到沈陽、西柏坡、北京等場景,回溯一個個重要的歷史瞬間,凝望護送在港民主人士成功“北上”解放區的足跡,展現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風雨同舟、合作前行,籌備新政協的過程,讓人感受多黨合作、協商建國的光榮使命和統一戰線的偉大力量。如在馬敘倫孫女的講述中,我們更真切地感受到馬敘倫先生“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是在正道上行”的政治囑托的深刻內涵。這種敘事仿佛推開歷史之門,與先賢對話,從先輩故事中汲取智慧力量。

歷史敘事中,“敘述是再現甚至是解釋歷史事件的有效模式”[2],當讀者認識到歷史敘事中的故事是特殊的故事,就已經理解了話語所產生的意義。例如,對新型政黨制度形成發展過程中的重大歷史事件“五一口號”發布的回顧和紀念,其敘事本身就帶有意義,或者是建構意義。1948年4月30日,中共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在“五一口號”的目標下,迅速匯聚起各方面民主力量,積極籌備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建國大計。各民主黨派和各界民主人士響應“五一口號”,是在兩種命運的大決戰面前,作出了支持中共政治綱領和路線的重大政治抉擇。這一過程中的新政協籌備進一步推動各民主黨派在領導權和革命道路方面形成了共識,從而為多黨合作局面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礎。70多年來,“五一口號”開啟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對我國政權建設和政治制度建設意義非凡。新政協的召開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協商產生的民主聯合政府,獲得了全中國最大多數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梢哉f,是在政治協商的基礎上締造政治合法性。協商建國的過程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新型政黨關系,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初步形成。政治協商會議的協商民主和人民代表大會的選舉民主相互補充,構成有中國文化特質的民主形式和中國政治發展模式。每逢歷史節點,重溫“五一口號”發布的歷史作用,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歷史敘事要有大歷史觀。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強調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觀照現實,“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闡釋清楚“這條道路是中國人民經過長期艱苦探索后找到的正確道路”[3]。 闡明新型政黨制度形成的歷史邏輯,同樣要把握歷史方位,將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團結各民主黨派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政黨制度的歷程,與中國近現代社會發展進程、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貫通起來。要把握重要歷史節點闡釋問題,把握好歷史、現實、未來的內在聯系以及制度深厚的歷史淵源和文化根基,講清楚中國政黨政治實踐和新型政黨制度的來龍去脈,講清楚新型政黨制度對政黨政治普遍規律的暗合、發展與貢獻。

一直以來,新型政黨制度歷史敘事十分豐富,并開始采用新媒體形式,多樣化呈現多黨合作故事,初步形成包括內容、形式、目標等在內的敘事體系,是堅定制度自信、加強各民主黨派政治思想建設的必要環節。存在的不足是敘事對象范圍較窄,主要限于統一戰線成員,而社會領域廣大民眾對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了解和關注不足。

二、現實敘事:以實踐成果詮釋制度優勢

馬克思指出:“無論思想或語言都不能獨自組成特殊的王國,它們只是現實生活的表現?!盵4] 如果說歷史敘事重在塑造認同、觀照現實,那么立足實踐前沿的現實敘事,以實踐成果詮釋制度優勢,則能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注入生命力。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的前言部分指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創造了一種新的政黨政治模式,在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中顯示出獨特優勢和強大生命力,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盵5]新型政黨制度的“新”之所在及其獨特優勢,只有從多黨合作的新氣象、參政黨的新作為中體現出來,在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中彰顯出來,才能為人們所感知和認同,進而讓人自覺增強制度自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型政黨制度的目標任務有著團結、民主、治理三大指向:通過統一戰線實現各政黨組織和政治力量的大團結大聯合,為實現共同目標凝心聚力;通過協商民主方式,引導和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著眼治理現代化要求,形成各方參與、良性互動的治理結構,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在政治領域,政治協商已實現制度化程序化。每逢重大決策出臺前,中共都會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代表人士協商座談,交換意見。中共在人民政協中與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協商也在有效展開。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召開或委托有關部門召開政黨協商會議185次,其中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42次,就重大問題同黨外人士真誠協商、聽取意見。全國政協圍繞國之大者、民之關切,召開18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20次專題協商會、140次雙周協商座談會、16次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51 次專家協商會,協商方式和平臺載體不斷創新完善[6]。這些高層次的協商活動通過全媒體廣泛報道,產生了積極社會影響。關于各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成果也比較豐碩。各民主黨派中央長期以來持續開展“大調研”,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及“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政策制定和重大戰略實施提出意見建議千余件,一批重要建議已轉化為黨和國家的決策。近年來,各民主黨派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中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八個民主黨派中央2016年首次對國家重大戰略進行專項監督,即對口8個脫貧任務較重的中西部省份開展脫貧攻堅民主監督。自2021年起,各民主黨派中央、無黨派人士繼續開展為期5年的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工作,通過組織實地監督調研,已向中共中央報送專報、向對口省份黨委政府反饋意見和建議數百份。各民主黨派從中央到地方的履職活動,是新型政黨制度運行的重要體現,需要加大宣傳力度。

現實敘事不僅要呈現多黨合作要聞、人物風采、相關數據,還需要以具體、生動的形式,對協商內容和程序、監督方式和效果、參政議政的聲音和影響進行多層面反映,著力書寫多黨合作在政治和社會領域的積極作用。要看到“民主黨派參與公共政策制定有其特殊的歷史價值,不僅是政策制定科學性的需要,而且是整合消解派別政治、促進政治穩定和社會發展的需要”[7]。人民政協網開展的“講好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故事”網絡主題采訪活動,報道了貴州大方縣一所小學和一所職業技術學校在辦學條件、師資培養、教育質量方面的改善,生動呈現農工黨中央在當地30年教育幫扶的顯著成效,收到很好的宣傳效果。新型政黨制度在經濟建設、社會建設中的作用,顯然超越了傳統政黨制度功能范疇。這樣的現實敘事有助于人們認識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獨特性,理解“衡量我國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最根本的是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以能否促進社會生產力持續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能否保持和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能否實現和發展人民民主、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能否保持國家政局的穩定和社會安定團結,能否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標準”[8]。新型政黨制度為世界政黨政治的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創造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只有對其運行情況、制度效能進行多重書寫,才能充分彰顯其凝心聚力、共謀發展的獨特優勢。

現實敘事基于新型政黨制度的實踐邏輯,事實勝于雄辯,成就贏得尊重。社會發展與制度運行都是動態的過程,現實敘事既要彰顯制度運行中的創新和成效,也要回應存在問題和時代新要求,進而使新型政黨制度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三、理論敘事:凝練核心概念增強解釋力

一般的“講故事”不一定是學術話題,但“講好中國故事”超越了一般意義上的“講故事”,是在國家和民族層面上基于自我認知進行自我描述和自我表達,是關于道路、制度、價值、形象等的問題,因而成為學術話題。講好中國故事,不僅需要歷史敘事,需要立足實踐前沿的生動詮釋,還要有自主知識體系和學理支撐,才能增強解釋力,使敘事令人信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

新型政黨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制度發展和演進自然不是靠沿用西方政黨理論;西方政黨理論也不能很好解釋中國政黨活動。新型政黨制度蘊含領導核心、民主參與、合作共治等價值,以獨特的政黨治理邏輯,豐富了政黨政治理論與實踐,開辟了政黨政治的新形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敘事,重在凝練核心概念和基本價值,用基于中國社會和中國場景的理論框架講述執政黨的領導制度和多黨合作的協商機制。

政治概念在知識體系創造、知識交流和傳播中有著重要作用。研究者發現,“要形成關于政治世界的知識,不能只靠觀察,還要開發和提煉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它的概念”[9]。我國新型政黨制度是一項偉大政治創造,如果不能用自己的話語構建出學術話語,不能自己界定出概念內涵,不能在知識生產層面展開與全球學術界的對話,就很難將中國制度的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很難講好講清中國故事?!靶滦驼h制度”這一理論概括最重要的意義,就在于超越了“一黨制”“兩黨制”“多黨制”分類標準,賦予政黨政治更加豐富的理論內涵。新型政黨制度中的政黨不同于西方敘事的政黨。中國共產黨不僅是一個百年大黨,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執政黨;不僅是綱領性政黨,而且是使命型政黨;不僅在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而且在世界政黨政治發展史上具有標志性意義。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敘事,要講清中國共產黨是領導國家和社會的新型執政黨,還要講述民主黨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以及無黨派人士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力量?!罢h是政黨制度最重要最基本的概念,深化對多黨合作中領導黨、執政黨、參政黨內涵的認識,其理論意義是通過梳理和歸納中國政治現實中的事實性概念,為政黨制度理論創新奠定基礎?!盵10]過去我們關于政黨、政黨制度的相關知識體系一直處于外向型學習的過程,新型政黨制度以理論形態出場,要求對政黨的概念作進一步界定,以解決研究、交流、傳播中的困難。

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敘事,需要基于制度運行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的新表述,構建起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體系和理論體系。在新型政黨制度中,“政治協商”概念由來已久,成為比較成熟的政治參與形式,并且嵌入中國政治體系運行過程,實踐中展現了明顯的增量軌跡。政治協商作為中國民主政治發展中獨有的現象,應該成為標識性概念。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持黨的領導、統一戰線、協商民主有機結合”。如何從理論的高度闡述其中的邏輯性?這就要充分認識,“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制度根基恰恰在于如何在統一戰線工作中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而不是那種將中國共產黨和八個民主黨派視作具有同樣屬性和作用的多元主義政黨制度的結構傾向引入新型政黨制度的基本價值取向”[11]。加強政黨理論研究是深刻揭示中國道路發展規律、中國之治內在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刻把握中國政黨制度內在特質、世界政黨政治演進趨勢、人類政治文明發展潮流的現實需要。無論是以大歷史觀系統審視近代以來中國發展的基本歷程,還是以全球史觀整體把握世界各國政黨政治實踐及其經驗教訓,政黨理論研究都是一個重要的切口、線索和領域,以政黨理論研究為視角也有助于進一步推進思想史、運動史、制度史以及話語史的融合。

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用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才能鮮明地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在“世界政黨政治新發展”學術研討會上,學者們一致認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一黨領導與多黨合作、一黨執政與多黨參政的有機統一,不僅符合當代中國實際,而且符合中華民族一貫倡導的天下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異等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人類政治文明的重大貢獻。因此,闡釋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的核心理念是重要的理論問題?!盵12]民主有其共性,即基本的價值取向,如主權在民、多數原則、平等基礎上的協商、民主的制度化與法律化等。但基于現實的民主實踐是多樣的,人們對民主模式的探索遠沒有終結。中國的具體國情決定了民主模式的選擇要考慮多種因素,既要體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政治理念的結合,又要實現發揚民主與整合社會的統一,還要做到政治理想與社會現實的協調。中國政治發展只能循著自主的、漸進的方向發展。中國要走向現代化沒有民主不行,沒有有序的民主也不行。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既是當今中國政治發展的現實基礎,也是未來中國政治發展的寶貴資源。

在堅持以中國問題和中國敘事框架為底色的同時,也不應排斥西方經驗和西方知識體系,要堅持交流互鑒。吸收包括西方在內的先進國際傳播經驗和成熟知識成果,有助于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構建具有共同價值基礎、能被廣泛接受的敘事邏輯。

四、交流敘事:通過交流對話提升傳播力

交流敘事是經驗的分享與共享。人們發現,在同一文化環境中,大家形成的共同知識背景會成為交流的共同基礎,交流比較順暢。而跨文化交流,則會因為細節、觀念、制度等各方面差異,出現難以理解甚至交流無力的困境。我國一直強調尊重差異文化主體地位,在日益走近國際舞臺中央的同時,需要“建構具有對話性的中國形象”[13]。在政黨交流方面,近年舉辦的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中國-中亞政黨論壇等活動為各國政黨增進信任、加強交流與合作開辟了良好開端。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主旨講話,論述現代化進程中政黨責任,提出現代化方向的人民性、現代化道路的多樣性、現代化進程的持續性、現代化成果的普惠性、現代化領導的堅定性,很好地詮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意蘊,傳播了新理念,也彰顯了中國共產黨的時代責任,獲得了廣泛贊譽,贏得了更多理解。一些國外政要認為,“政黨高層對話會為世界各國政黨分享治國治黨經驗提供了一個開放平臺”[14]。

交流敘事要解決好“傳-受”偏差問題。在交流敘事中,敘述者希望獲得積極的交流效果,而接收者在理解敘述內容和意圖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可能做出相反或偏離性反應,從而使交流不能獲得應有預期。在涉及中國政黨制度的國際傳播方面,由于西方社會對民主、政黨政治話語權的壟斷,以及我們對政治發展缺乏積極主動的敘述意識和能力,總是面臨如何向國際社會講清楚中國式民主和政黨制度的難題。從我們自身的角度,需要在敘事方式上加以改進。過去我們習慣“曉之以理”,但中西方畢竟存在意識形態以及價值體系的巨大差異,各種復雜因素導致的誤解、誤讀,使西方受眾對中國故事接受程度有限,傳播效果未能達到預期。如果我們更多地通過“動之以情”,以形象塑造和情節勾連展開敘事,既有大視野也有小切口,既有宏大主題也結合一人一事一物,能夠讓中外受眾聽得懂、能接受,則有助于促進中國與世界的價值認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結構、價值、功能等方面不同于西方多黨制,其政治優勢既要由執政黨講述也需由參政黨講述,講清楚中國政黨制度是一黨執政但并非一黨制,是一黨領導但有多方參與。要支持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通過各種平臺、各個渠道正面發聲,講述多黨合作好故事,營造良好的社會影響和國際輿論氛圍。

交流敘事應展現開放態度和對話姿態。在傳播中國聲音的過程中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探索中外交流敘事的新模式,著力提高中國形象親和力,塑造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巨大成就是各國普遍關注的話題,我國自2013年開始舉辦具有智庫特色的“讀懂中國”國際會議,旨在增進中外之間的相互了解,搭建交流對話平臺。會議主題從“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和中國改革開放再出發”到“世界百年變局與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百年變局下的中國新作為——擴大利益匯合點,構建命運共同體”,參與者包括世界各國政界、學界、商界代表。通過這個平臺,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認識到讀懂中國必須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國共產黨才能讀懂中國的發展。2021年推出的《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融媒體產品,探索主流媒體“自我敘事”與在華外國人“他者敘事”的共現,并在Youtube、Twitter等海外主流新媒體平臺同步投放,拉近了與海外受眾之間的距離,影響外國民眾對中國共產黨的認知和態度,提升了傳播效果。近年來,世界各國重視從不同視角了解中國、記錄中國、傳播中國,更多人從觀察、記錄中理解了中國人的情感、中國的制度和中國的發展,溝通效果發生著良性的變化。

一直以來,我國政黨制度領域話語多重性比較突出,既有政策語言、政治語言,也有學術語言,存在政策領域、研究領域、實際工作領域各說各話的情況?;谶@樣的現狀,如能加強系統性建設,將多元主體以多種敘事方式在不同場域的表達通過傳播戰略整合為復調敘事話語,將有助于形成廣泛參與的傳播新格局。以多元敘事主體、多元敘事載體破解中國在國際政治舞臺上的單一、刻板印象,新型政黨制度的傳播也能從政界、學界、業界關注的話題走向“破圈”,吸納多維圈層、多個領域參與,在增強主體認同感和凝聚力的同時,形成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

參考文獻:

[1] 張容南.敘事的自我:我們如何以敘事的方式理解自身[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197.

[2] 懷特.形式的內容:敘事話語與歷史再現[M].董立河,譯.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54.

[3] 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說明[N].人民日報,2021-12-02(1).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25.

[5]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

[6]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彰顯獨特優勢[N].人民日報,2022-08-17(2).

[7] 張惠康.參政黨功能與落實科學發展觀[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8:101.

[8] 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及相關黨內法規學習手冊[M].北京:法律出版社,2021:109.

[9] 海伍德.政治學核心概念[M].吳勇,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5.

[10] 崔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中的政黨概念與政黨建設[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5):36.

[11] 柴寶勇,石春林.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話語體系的基礎性建構[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22(2):71.

[12] 《世界政黨政治發展研究報告(2022-2023)》發布 第二屆“世界政黨政治新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嘉興學院舉行[EB/OL].(2023-12-10).https://www.eol.cn/zhejiang/

zhejiang_news/202312/t20231210_2547745.shtml.

[13] 張毓強,于運全.從形象到戰略:中國國際傳播觀察新視角[M].北京:朝華出版社,2022:48.

[14] 海外人士高度評價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的講話[EB/OL].(2017-12-03).http://news.

cctv.com/2017/12/03/ARTIRMTbuAlZeixdx5 ZJb6fY171203.

shtml.

責任編輯:王天海

收稿日期:2023-12-16

作者簡介:崔玨,廣州市社會主義學院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為統一戰線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央社會主義學院統一戰線高端智庫課題“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背景下參政黨建設的新態勢和新問題研究”(ZK202002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傳播力敘事
《建黨偉業》的愛國情懷敘事與當代啟示
《蒼梧晚報》:多元跨界的空間與效益
山東《支部生活》:黨刊如何提升“四力”
平凡人悲涼的溫情與溫柔的絕望
論晚清史詞的“詞史”特質
東方奇幻與眼球審美:對中國魔幻電影的解讀
新余廣電新媒體的探索與實踐
略析沈從文小說創作的藝術特質
我國新聞網站的發展現狀與趨勢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中的隱喻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